一種雞黃病毒及其滅活疫苗的製作方法
2023-06-16 02:11:36
專利名稱:一種雞黃病毒及其滅活疫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雞黃病毒及其滅活疫苗,屬於獸醫傳染病學領域。
背景技術:
2010年8月以來,我國福建、廣東、山東等地的蛋雞或(和)種雞發生一種以採食量和產蛋率迅速下降及低死亡為特徵的疫病,俗稱為雞產蛋驟降症,雞黃病毒病。患病的高產蛋率(如85%以上)蛋雞和種雞,發病後4飛天從產蛋率迅速下降至20% 30%,嚴重的於發病後7 10天停產。據不完全統計,該病自發生以來對我國養雞業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000 萬元。由於該病為新發疫病,目前國內外尚無預防該病的疫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雞黃病毒及其滅活疫苗,該疫苗能夠有效控制雞黃病毒病,使目前我國大量養雞生產者減少損失、提高養殖效益。本發明的雞黃病毒(CXid flavivirus) FQ-Cl株,已於2011年5月30日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為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 號,其簡稱CGMCC,保藏登記號為CGMCC NO. 4905。本發明的顯著優點
本發明首次提出了用雞黃病毒FQ-Cl株製備針對雞黃病毒的滅活疫苗,該疫苗的研究和製備解決了我國當前該病無法進行有效預防的缺陷,可有效解決當前雞黃病毒發病率高、造成雞隻產蛋驟降的損失。用雞黃病毒FQ-Cl株製備滅活疫苗,工藝簡單、操作方便,且製備出的疫苗抗原性好、安全性高,對外界環境無任何不良影響,容易通過安全評價。本發明製備的雞黃病毒滅活疫苗不會對雞隻產生任何不良反應,實驗安全性高, 而且對免疫雞隻體內能夠誘導高水平的中和抗體,說明免疫後雞隻能夠有效抵抗雞黃病毒病毒的攻擊。目前,雞黃病毒病在我國的福建、廣東、山東等省均有流行,該疫苗的製備、生產、 應用和普及將為我國有效防控該病提供有力保障。
圖1為FQ-Cl株病毒PCR鑑定;其中1、DNA分子量;2、黃病毒;3、AIV; 4,EDSV ; 5、NDV ;6、IBV ;7、ARV ;8、ILTV ;9、IBDV ; 10、陰性對照;
圖2為病毒系統進化分析。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本發明的雞黃病毒FQ-Cl株,是通過如下方式獲得的
於2010年12月,福清市某蛋雞場210日齡的蛋雞群發生急性的嚴重產蛋下降,但未見CN 102229916 A
說明書
2/3頁
雞隻死亡,使用抗菌藥物和抗病毒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我們通過捕殺致死的發病蛋雞組織中分離到1株病毒,通過實驗室檢測排除了禽流感病毒、雞產蛋下降症候群病毒、雞新城疫病毒、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雞關節炎病毒、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毒,經黃病毒特異性RT-PCR鑑定及測序分析表明,FQ-Cl株病毒為為黃病毒科黃病毒屬病毒。(1)病料的處理從表現產蛋異常的蛋雞中無菌採集其出血卵泡,按常規方法勻漿、反覆凍融3次,4°C,12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_80°C凍存備用。(2)病原禽胚分離培養將勻漿的病料經尿囊腔接種9日齡SPF雞胚3枚,每枚0. 2 mL,接種後置37°C下恆溫孵化,連續觀察7天。結果,SPF雞胚接種病料後第3天全部死亡, 經無菌檢查為陰性。以SPF雞胚傳接4代,均可100%致死,獲得的病毒SPF雞胚適應毒株即命名為FQ-Cl株。(3) FQ-Cl株病毒的鑑定
分別經禽流感病毒、雞產蛋下降症候群病毒、雞新城疫病毒、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雞關節炎病毒、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毒、鴨黃病毒特異性PCR或 RT-PCR擴增後,只有鴨黃病毒特異性RT-PCR擴增陽性,且擴增目的片段大小與預測的相符,為400bp (見圖1);目的條帶經膠回收後克隆至pMDIS-T載體,通過測序後以Blast進行比較分析,該株病毒與文獻(萬春和,施少華,程龍飛,陳紅梅,傅光華,張大丙,林芳,林建生,黃瑜.一種引起種(蛋)鴨產蛋鄹降新病毒的分離與初步鑑定;福建農業學報,2010,25 (6) :663-666.)報導的種(蛋)鴨黃病毒同源性高達97. 1%,在系統進化樹上處於同一分支 (見圖2);而與黃病毒科黃病毒屬代表株坦布蘇病毒同源性為87%。以上結果表明,分離於產蛋率驟降的蛋雞中的FQ-Cl株病毒為黃病毒科黃病毒屬病毒,即為雞黃病毒。(4 )病毒的SPF雞胚傳代
將獲得的FQ-Cl株病毒在SPF雞胚中連續傳代20代,每隔5代次測定一次病毒的ELD5tl, 結果表明該病毒能在SPF雞胚中穩定增殖,對SPF雞胚的致死時間穩定在80h左右。實施例2
本發明的雞黃病毒滅活疫苗,是通過如下方式獲得的
將雞黃病毒FQ-Cl株接種SPF雞胚,收集接毒後死亡的SPF雞胚尿囊液,其中雞黃病毒 FQ-Cl株的含量為IO3 33 ELD50/0. anl,將SPF雞胚尿囊液經甲醛滅活加入白油佐劑進行乳化,製備成常規的油乳劑滅活疫苗。製備的滅活疫苗的免疫結果如下 1、疫苗安全性試驗
1.1 SPF雛雞安全性試驗
購進1日齡SPF雛雞60羽,飼養到7日齡時隨機分成4組,每組15羽,3組實驗組SPF 雞分別經腿部肌注不同批次(共3批)的雞黃病毒滅活疫苗,一次單劑量接種ImL/羽;第4 組為對照組,注射滅菌生理鹽水。對實驗組SPF雛雞與對照組SPF雛雞連續觀察14天,觀察有無發病、死亡和體重變化。結果3個實驗組SPF雛雞和對照組SPF雛雞體重無差異,均無發病、死亡,撲殺後均無肉眼可見病變。1.2蛋雞安全性試驗
從非疫區經檢測雞黃病毒抗體陰性的健康產蛋雞群(220日齡、4100隻、產蛋率為94%左右)選取120隻,飼養1周後(此時產蛋率為93. 33%)隨機分成4個組,每組30隻,其中3 組實驗蛋雞分別經胸部肌注不同批次的雞黃病毒滅活疫苗,一次單劑量接種3mL/只;第4 組為對照組,經胸部肌注滅菌生理鹽水3mL/只。連續觀察14天,觀察各組蛋雞有無產蛋量下降、發病、死亡。結果3個實驗組蛋雞和對照組蛋雞於注射疫苗或生理鹽水後4天內平均產蛋率分別下降9. 13%,9. 13%,8. 33%,8. 33%,第5天後逐漸正常,四組間無差異,且均無發病、死亡,觀察期滿撲殺後均無肉眼可見病變。2、疫苗免疫效果試驗
從非疫區經檢測雞黃病毒抗體陰性的健康產蛋雞群(220日齡、4100隻、產蛋率為94% 左右)選取150隻,飼養1周(此時產蛋率為93. 33%)後隨機分成A、B、C、D、E五個組,每組 30隻,其中A、B、C三個組實驗蛋雞分別經胸部肌注不同批次(共3批)的雞黃病毒滅活疫苗, 一次單劑量免疫接種ImL/只;第D、E兩個組為對照組,經胸部肌注滅菌生理鹽水ImL/只。 連續觀察28天(此時A、B、C、D、E各組蛋雞產蛋率分別為96. 67%,93. 33%,93. 33%,96. 67%、 96. 67%)後,A、B、C、D四組蛋雞分別經胸部肌注攻以FQ-Cl株雞黃病毒ImL/只;E組作為空白對照蛋雞,經胸部肌注滅菌生理鹽水ImL/只。連續觀察14天,觀察各組蛋雞有無產蛋量下降、發病、死亡。結果A、B、C三個實驗組蛋雞和E組空白對照組蛋雞於攻毒或注射生理鹽水後4天內平均產蛋率分別為 83. 33%,83. 33%,80%,86. 67%,分別下降了 13. 34%、10%、13. 33%、10%, 第5天後逐漸正常,四組間無差異,且觀察期內均未見發病、死亡,觀察期滿撲殺後均無肉眼可見病變。而D組蛋雞於攻毒後第1、2、3、4天產蛋率分別為83. 33%,43. 33%、16. 67%、 6. 67%,4天內平均產蛋率為37. 5%,下降了 59. 17% ;第5天起停產。在觀察期內未見蛋雞死亡,但觀察期滿撲殺後可見卵泡出血,卵黃囊水腫增厚或破裂,卵黃液化、混濁。結果表明,本發明的疫苗對預防雞黃病毒病有較好的保護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雞黃病毒,其特徵在於所述雞黃病毒為雞黃病毒(CXid Flavivirus) V^-Cl 株,已於2011年5月30日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登記號為 CGMCC NO. 490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雞黃病毒,其特徵在於所述雞黃病毒FQ-Cl株的分離如下(1)病毒的分離培養從表現產蛋異常的蛋雞中無菌採集其出血卵泡,按常規方法勻漿、反覆凍融4次,4°C條件下12 000 r/min離心10 min,無菌條件下吸取上清液,凍存備用;(2)病原禽胚分離培養將步驟(1)分離的毒株經SPF雞胚連續傳4代,得到的SPF雞胚適應毒株即為所述雞黃病毒FQ-Cl株。
3.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雞黃病毒在製備雞黃病毒滅活疫苗中的應用。
4.一種雞黃病毒滅活疫苗,其活性成分為滅活的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雞黃病毒。
5.一種雞黃病毒滅活疫苗的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雞黃病毒FQ-Cl株接種SPF雞胚,收集接毒後死亡的SPF雞胚尿囊液,將SPF雞胚尿囊液經甲醛滅活加入白油佐劑進行乳化,製備成常規的油乳劑滅活疫苗。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雞黃病毒及其滅活疫苗,屬於獸醫傳染病學領域。本發明的雞黃病毒為雞黃病毒(ChickenFlavivirus)FQ-C1株,已於2011年5月30日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登記號為CGMCC No.4905。雞黃病毒FQ-C1株接種SPF雞胚,收集接毒後死亡的SPF雞胚尿囊液,將SPF雞胚尿囊液經甲醛滅活加入白油佐劑進行乳化,製備成常規的油乳劑滅活疫苗。本發明製備的雞黃病毒滅活疫苗不會對雞隻產生任何不良反應,實驗安全性高,該疫苗能夠有效控制雞黃病毒病,使目前我國大量養雞生產者減少損失、提高養殖效益。
文檔編號A61P31/14GK102229916SQ20111016391
公開日2011年1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7日
發明者萬春和, 傅光華, 施少華, 林建生, 林芳, 程龍飛, 陳紅梅, 黃瑜 申請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