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電連接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15 22:36:1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T型電連接器,具體涉及一種通過連接器的接口之間採用柔性導線連接以實現良好的信號傳輸的T型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工業設備中常使用能實現三路信號、電流傳輸的T型電連接器。這種T型電連接器包括呈T型布置的三個連接接口,連接接口與外部連接器的相配合的連接端子電連接,從而實現三路信號的相互連通和傳輸。
在這種包括三個連接接口的T型電連接器中,傳統的實現三個連接接口之間電氣連接的方式是每一連接接口與一印刷電路板(PCB)連接,三個印刷電路板之間相互焊接形成U型印刷電路板,從而將三個連接接口電氣連接。而這種傳統的通過三個印刷電路板連接的方式使得使用過程中的振動會引起焊接的印刷電路板板之間的開裂,導致連接不良甚至斷開連接,這影響T型電連接器的電連接穩定性。而且,使用三個印刷電路板增加了製造成本,並且增大了T型連接器的體積,不利於產品的小型化。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和缺陷中的至少一個。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T型電連接器,其包括殼體和單個印刷電路板,縱向方向上安裝在殼體兩側的接口通過柔性導線連接到印刷電路板上。由於使用了柔性的連接導線和單個印刷電路板連接T型連接器的三個接口,從而避免了在振動過程中的印刷電路板之間的開裂和連接不良甚至斷開連接。增強了連接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同時,相比於傳統的使用三個印刷電路板,本實用新型僅使用一塊印刷電路板,減少了印刷電路板的使用數量,節約了成本和產品空間,而且,使用柔性導線提高了連接的靈活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性的實施例,提供一種T型電連接器,包括:
殼體;
兩個第一接口,在所述殼體的縱向方向上分別安裝在所述殼體的兩側,每個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主體部和從所述第一主體部中引出的多個第一柔性導線;
第二接口,在所述殼體的橫向方向上安裝在所述殼體的一側,所述第二接口包括第二主體部和安裝在所述第二主體部中的多個連接導體;以及
單個印刷電路板,所述兩個第一接口的第一柔性導線和所述第二接口的連接導體分別電連接至所述電路板上,以實現兩個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的任意兩個彼此電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電路板設置成平行於所述縱向方向並垂直於所述橫向方向。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性的實施例,
每個所述連接導體包括:
第二連接端子,包括安裝在所述第二主體部中並與相應的外部連接器的配合連接端子電連接的第一端、以及從所述第二主體部延伸並電連接至所述印刷電路板的第二端。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電路板設置成平行於所述橫向方向並垂直於所述縱向方向。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性的實施例,每個所述連接導體包括大致L型的第二連接端子,所述第二連接端子包括安裝在所述第二主體部中並與相應的外部連接器的配合連接端子電連接的第一臂、以及電連接至所述印刷電路板的第二臂。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主體部和第二主體部都形成為圓柱形。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殼體包括兩個彼此結合的半體。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主體部和第二主體部螺紋安裝至所述殼體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殼體包括:
圓筒部,兩個所述第一接口分別安裝在所述圓筒部的兩端,所述圓筒部的側部設有開口;以及
結合部,安裝在所述圓筒部的開口的周圍,所述結合部與所述第二主體部結合。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主體部和第二主體部與相應的外部連接器螺紋結合。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主體部和第二主體部中的至少一個設有與相應的外部連接器螺紋結合的內螺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主體部和第二主體部中的至少一個設有與相應的外部連接器螺紋結合的外螺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柔性導線和所述連接導體分別插入形成在所述印刷電路板上的通孔並焊接到所述印刷電路板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實施例的T型電連接器,由於使用了柔性的連接導線和單個印刷電路板連接T型連接器的三個接口,從而避免了在振動過程中的印刷電路板之間的開裂和連接不良甚至斷開連接。增強了連接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同時,相比於傳統的使用三個印刷電路板,本實用新型僅使用一塊印刷電路板,減少了印刷電路板的使用數量,節約了成本和產品空間,而且,使用柔性導線提高了連接的靈活性。
通過下文中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優點將顯而易見,並可幫助對本實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性的實施例的T型電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2示出圖1所示的T型電連接器的正面視圖;
圖3示出圖1所示的T型電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圖中未示出殼體;以及
圖4示出圖1所示的T型電連接器的正面視圖,圖中未示出殼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在說明書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圖標號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說明旨在對本實用新型的總體實用新型構思進行解釋,而不應當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為便於解釋,闡述了許多具體的細節以提供對本披露實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顯地,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情況下也可以被實施。在其他情況下,公知的結構和裝置以圖示的方式體現以簡化附圖。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示例性的實施例中,如圖1-4所示的T型電連接器,其可應用於工程機械、電工電氣系統、自控設備、自動化系統工程、汽車零部件生產線、儀器儀表等各種領域中,實現三個方向的電流、信號傳輸。該T型電連接器包括殼體5、兩個第一接口1和2、第二接口3和單個印刷電路板4。該殼體5可以為模製的塑膠製品。兩個第一接口1、2用於與外部的連接器連接,並且如圖1所示在殼體的縱向方向上分別安裝在所述殼體的左右兩側。每個第一接口都包括第一主體部11和安裝在所述第一主體部11中並從第一主體部11中引出的柔性導線(參見圖4)。第二接口3在所述殼體的橫向方向上安裝在所述殼體的一側,使得兩個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呈T型分布。第二接口3包括第二主體部31和安裝在所述第二主體部中的多個連接導體32。印刷電路板的表面設置成與所述縱向方向或者橫向方向垂直(圖4示出的為與縱向方向平行的設置方式),所述第一柔性導線12和連接導體32分別電連接至所述電路板4上,以實現兩個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的任意兩個彼此電連接。通過這種方式,使得使用柔性導線連接實現兩個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中的任何兩個接口之間的電連接,避免了多個印刷電路板之間由于振動而產生的開裂和接觸不良。
根據一個具體的實施例,如圖3、4所示,印刷電路板4被設置成平行於殼體的縱向方向並垂直於所述橫向方向。
根據一個具體的實施例,在印刷電路板4設置成如圖3、4所示平行於所述縱向方向並垂直於所述橫向方向的情況下,每個連接導體31包括由單片材料製成的第二連接端子,第二連接端子包括安裝在所述第二主體部中並與相應的外部連接器的配合連接端子電連接的第一端、以及從所述第二主體部延伸並電連接至所述印刷電路板的第二端。
在一種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導線12和連接導體32分別插入形成在所述印刷電路板4上的通孔41並焊接到所述印刷電路板4上。這樣,可以增加連接導體的連接強度,並且能夠減小焊接面積,降低印刷電路板的面積。
根據一個可替換的實施例,電路板4也可設置成平行於所述橫向方向並垂直於所述縱向方向(圖中未示出)。
在電路板被設置成平行於所述橫向方向並垂直於所述縱向方向的情況下,每個所述第一柔性導線的一端焊接到所述電路板上,而每個所述連接導體包括大致L型的第二連接端子,所述第二連接端子包括安裝在所述第二主體部中並與相應的外部連接器的配合連接端子電連接的第一臂、以及電連接至所述印刷電路板的第二臂。
如圖1-4所示,第一接口1、2和第二接口3可分別為圓形接口,第一主體部6和第二主體部31都形成為圓柱形。根據應用場合和應用對象的需要,也可使用其他類型的接口形式並相應地對殼體的接口做出改變。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這並不影響各接口之間的電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示例性的實施例,該殼體5可包括兩個彼此結合的半體,例如通過一定的連接方式,如卡合、螺釘連接等,來實現上下兩殼體半體的連接結合。
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第一主體部和第二主體部可通過螺紋安裝的方式安裝在所述殼體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示例性的實施例,如圖1-4所示,殼體5包括:圓筒部51,兩個所述第一接口1、2分別安裝在所述圓筒部51的兩端,所述圓筒部的側部設有開口(未示出);結合部52,安裝在所述圓筒部51的開口的周圍,所述結合部52與所述第二主體部31螺紋結合。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示例性的實施例,第一主體部11和第二主體部31與相應的外部連接器螺紋結合。根據應用需要的不同,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可以為公接口或母接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相應的選擇外部連接器的類型與之相配合地結合。所述第一主體部和第二主體部中的至少一個設有與相應的外部連接器螺紋結合的內螺紋。或所述第一主體部和第二主體部中的至少一個設有與相應的外部連接器螺紋結合的外螺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接口連接方式的選擇。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T型電連接器,由於使用了柔性的連接導線和單個印刷電路板連接T型連接器的三個接口,從而避免了在振動過程中的印刷電路板之間的開裂和連接不良甚至斷開連接。增強了連接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同時,相比於傳統的使用三個印刷電路板,本實用新型僅使用一塊印刷電路板,減少了印刷電路板的使用數量,節約了成本和產品空間,而且,使用柔性導線提高了連接的靈活性。
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說明,但是附圖中公開的實施例旨在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示例性說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限制。
雖然本總體實用新型構思的一些實施例已被顯示和說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理解,在不背離本總體實用新型構思的原則和精神的情況下,可對這些實施例做出改變,本實用新型的範圍以權利要求和它們的等同物限定。
應注意,在本文中,措詞「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驟,措詞「一」或「一個」不排除多個。另外,權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標號不應理解為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