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門固定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02:46:26 1
專利名稱:車門固定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車門固定設備技術領域[0001 ] 本公開涉及一種車門固定設備。
背景技術:
[0002]一種已知的車門固定設備在JPH1_43298Y(在下文中稱作專利參考資料I)中被公 開。如圖26中所示,專利參考資料I中公開的已知的車門固定設備設置有固定楔52,其包 括傾斜表面51並且固定地附接到門板D。已知的車門固定裝置還設置有可動楔54,該可動 楔54包括在車門關閉的狀態下與傾斜表面51接觸的傾斜表面53並且以能夠往復滑動的 方式設置在車身板B處。可動楔54被彈簧55偏壓,以在車門關閉的狀態下被推壓抵靠固 定楔52,並且因此車門被朝向鉸鏈推壓,由此限制了車門的鬆動或發出碰撞聲。可動楔54 可滑動地設置在固定地附接到車身板B的基板56的端部表面(上表面)處,該端部表面面 向車門(固定楔52)。[0003]假定門鎖撞針固定到車身板B和門板D之一,並且假定能夠與門鎖撞針接合的門 鎖組件固定到車身板B和門板D中的一個。門鎖撞針和門鎖組件用於將車門保持在例如完 全關閉狀態。由於專利參考資料I不包括門鎖撞針或門鎖組件的描述,因此假定門鎖撞針 和門鎖組件與固定楔52和可動楔54分開地設置。因此,除了用於將門鎖撞針等組裝到車 輛上的工時之外,還需要用於將已知的車門固定設備組裝到車輛上的工時,其可在總體上 增加組裝工時。[0004]因而存在對於能夠總體上減少組裝工時的車門固定設備的需要。實用新型內容[0005]根據本公開的一方面,一種車門固定設備,包括固定楔,該固定楔設置在車身板 和門板中的一個上;以及可動楔,該可動楔設置在車身板和門板中的另一個上,以能夠沿門 板相對於車身板的前進/後退方向運動,其中,可動楔連同門鎖撞針的基板或連同門鎖組 件一起組裝在車身板和門板中的另一個上,門鎖組件能夠與門鎖撞針的軸接合,可動楔包 括強度構件,該強度構件以強度構件沿前進/後退方向在面向固定楔的一側開放的方式圍 繞撞針接收凹部,所述撞針接收凹部設置在所述車身板處或所述門板處中組裝有所述門鎖 組件的任一個上,用於將所述門鎖撞針的所述軸接收在所述撞針接收凹部中,或者所述強 度構件以所述強度構件沿所述前進或後退方向在面向所述固定楔的所述側處開放的方式 圍繞所述門鎖撞針的所述軸,所述可動楔包括接觸構件,所述接觸構件固定地附接到所述 強度構件並且被構造用於與所述固定楔壓力接觸,以及所述強度構件具有比所述接觸構件 的剛度高的剛度。[0006]根據上述結構,至少可動楔連同門鎖撞針的基板和門鎖組件中的一個或另一個一 起組裝在車身板上或門板上。因而,可減少用於包括例如門鎖撞針的作為整體的組件的工 時。[0007]具體地,強度構件包括開口部,強度構件以下述方式圍繞軸或撞針接收凹部強度構件沿門板相對於車身板的前進/後退方向在面向固定楔的一側開放。因此,當由於固定 楔和接觸構件之間的壓力接觸,固定楔從接觸構件接收載荷時,強度構件將以開口部的開 口寬度增大的方式彈性變形(所謂開口部由於載荷施加到其上而擴大的狀態)。然而,由於 強度構件具有比接觸構件高的剛度,強度構件的彈性變形受到限制,因此可動楔的操作更 為穩定。[0008]根據上述結構,提供了一種能夠總體上減少組裝工時的車門固定設備。[0009]根據本公開的另一方面,固定楔連同門鎖撞針的基板和能夠與門鎖撞針的軸接合 的門鎖組件中的另一個一起組裝在車身板上和門板中的所述一個上。[0010]根據上述結構,固定楔和可動楔中的每一個均連同門鎖撞針的基板和門鎖組件中 的一個或另一個一起組裝在車身板上或門板上。因而,能夠減少用於包括例如門鎖撞針的 作為整體的組件的工時。[0011]具體地,強度構件包括開口部,強度構件以下述方式圍繞軸或撞針接收凹部強度 構件在門板相對於車身板的前進/後退方向在面向固定楔的一側開放。因此,當由於固定 楔和接觸構件之間的壓力接觸,固定楔從接觸構件接收載荷時,強度構件將以開口部的開 口寬度增大的方式彈性變形(所謂開口部由於載荷施加到其上而擴大的狀態)。然而,由於 強度構件具有比接觸構件高的剛度,強度構件的彈性變形受到限制,因此可動楔的操作更 為穩定。[0012]根據本公開的另一方面,接觸構件包括防止接觸構件與強度構件脫開的防脫開 部。[0013]根據上述結構,防脫開部防止接觸構件與強度構件脫開。[0014]根據本公開的另一方面,防脫開部形成在接觸構件的端部部分處,該端部部分沿 門板相對於車身板的前進/後退方向離開固定楔,並且防脫開部以夾持的方式在強度構件 的厚度方向上保持強度構件的面對部分,該面對部分沿門板相對於車身板的前進/後退方 向面對防脫開部。[0015]根據上述結構,防脫開部以夾持的方式在強度構件的厚度方向上保持強度構件 的、沿門板相對於車身板的前進/後退方向面對防脫開部的面對部分,從而限制接觸構件 從強度構件脫落或脫開。此外,當與固定楔壓力接觸時,接觸構件被構造用於沿離開固定楔 的方向重新定位。該重新定位可以增加強度構件的面對部分與防脫開部之間的交疊寬度, 防脫開部以夾持方式保持強度構件的面對部分。由此,接觸構件通過接觸構件與固定楔之 間的壓力接觸被限制從強度構件脫離或脫開。[0016]根據本公開的另一方面,強度構件包括附接孔,該附接孔在強度構件的厚度方向 上穿透強度構件,接觸構件包括防脫開突出部,該防脫開突出部從接觸構件突出並且通過 插入到附接孔中來防止接觸構件在強度構件的厚度方向上與強度構件脫開。[0017]根據上述結構,防脫開突出部插入附接孔中,由此防止接觸構件沿強度構件的厚 度方向與強度構件脫離,從而限制接觸構件與強度構件脫開。
[0018]通過下面參照附圖進行的詳細描述,本公開的前述和附加的特徵和特性將變得顯 而易見,在附圖中[0019]圖1為根據此處公開的實施方式的車門固定設備的截面圖;圖2為設置在實施方式的車門固定設備處的可動楔裝置的立體圖;圖3為實施方式的可動楔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4為實施方式的可動楔裝置的平面圖;圖5為沿圖4中的線V-V截取的可動楔裝置的截面圖;圖6為沿圖4中的線VI-VI截取的可動楔裝置的截面圖;圖7A為設置在實施方式的可動楔裝置處的門鎖撞針的俯視圖;圖7B為設置在實施方式的可動楔裝置處的門鎖撞針的主視圖;圖7C為設置在實施方式的可動楔裝置處的門鎖撞針的仰視圖;圖7D為設置在實施方式的可動楔裝置處的門鎖撞針的側視圖;圖8A為組裝在實施方式的門鎖撞針上的蓋的主視圖;圖8B為組裝到實施方式的門鎖撞針上的蓋的平面圖;圖9為沿圖8B中的線IX-IX截取的蓋的截面圖;圖10A為設置在實施方式的可動楔裝置處的可動楔的俯視圖;圖10B為設置在實施方式的可動楔裝置處的可動楔的主視圖;圖10C為設置在實施方式的可動楔裝置處的可動楔的仰視圖;圖10D為設置在實施方式的可動楔裝置處的可動楔的側視圖;圖11A為沿圖10A中的線XIA-XIA截取的可動楔的截面圖;圖11B為圖11A的一部分(S卩,在圖11A中的左側由交替的長短虛線表示的部分) 的放大視圖;圖11C為圖11A的一部分(S卩,在圖11A中的右側由交替的長短虛線表示的部分) 的放大視圖;圖12為沿圖10A中的線XII-XII截取的可動楔的截面圖;圖13為示意出實施方式的可動楔裝置的運動的平面圖;圖14為在被組裝到例如車輛上之前的實施方式的可動楔裝置的平面圖;圖15為示意出實施方式的可動楔裝置設置在車輛處的方式的立體圖;圖16為設置在實施方式的車門固定設備處的固定楔的分解立體圖;圖17為實施方式的固定楔的平面圖;圖18為沿圖17中的線XVIII-XVIII截取的固定楔的截面圖;圖19為沿圖17中的線XIX-XIX截取的固定楔的截面圖;圖20為沿圖17中的線XX-XX截取的固定楔的截面圖;圖21為示意出實施方式的固定楔的附接構件設置在車輛處的方式的立體圖;圖22為示意出實施方式的固定楔設置在車輛處的方式的立體圖;圖23為示意出實施方式的固定楔組裝在門板上的方式的截面圖;圖24為示意出當車身沒有變形時的實施方式的車門固定設備的可動楔裝置和固 定楔裝置的狀態的側視圖;圖25為示意出當車身變形時的實施方式的車門固定設備的可動楔裝置和固定楔 裝置的狀態的側視圖;圖26為已知的車門固定裝置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4]將參照圖1至圖25對根據一實施方式的車門固定設備進行說明。在實施方式中, 該車門固定設備應用於定位在具有完全露天式車身結構的車輛的或具有可轉換式結構的車輛的右前側處的側門。如圖1中所示,車身板B ( S卩,側面構件外板)限定端部表面BI (在下文中也稱作端部表面BI),該端部表面BI相對於設置在車輛的側面部分處的側面開口 (門開口)在車輛的後部部分處沿車輛寬度方向延伸並且面向車輛前側。車身板B還限定凸緣B2,該凸緣B2從端部表面BI的端部部分朝向車輛的前側延伸。端部表面BI的端部部分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當在圖1中觀察時為左/右方向)定位在車輛內側附近,凸緣B2從該端部部分延伸。包括門鎖撞針61和可動楔65的可動楔裝置60設置在端部表面BI處。[0055]另一方面,被構造成沿車輛寬度方向打開和關閉側面開口的車門的門板D( S卩,門內板)限定端部表面Dl (在下文中也稱作端部表面Dl),該端部表面Dl沿車輛寬度方向延伸並且相對於端部表面BI向前地定位,以面對端部表面BI。固定楔68在車門處於關閉的狀態下在面對可動楔裝置60的部分處固定地附接到端部表面D1。此外,包括門閂鎖LT的門鎖組件LA與固定楔68 —起組裝在門板D上,門閂鎖LT能夠與門鎖撞針61接合併且能夠與門鎖撞針61分離,門鎖組件LA相對於門板D定位在固定楔68的相對側。[0056]接下來,將對可動楔裝置60進行進一步說明。如圖2和圖3中所示,門鎖撞針61 包括基板62和軸63。基板62形成在在端部表面BI上擴展的大致平板形狀。軸63設置在基板62處以在可動楔裝置60附接到車輛的狀態下沿車輛的前向突起。軸63形成為彎曲成大致U形形式,使得其定位在距基板62較遠的端部部分是閉合的。可動楔65由強度構件66和一對接觸構件67、67構造而成,強度構件66由例如金屬材料製成,所述一對接觸構件67、67各自均由例如樹脂板形成。強度構件66具有比接觸構件67、67的剛度高的剛度。[0057]可動楔裝置60由門鎖撞針61、可動楔65、置於門鎖撞針61與可動楔65之間的彈簧76以及固定地附接到基板62的蓋81構造而成。為方便的目的,相對於軸63 (門鎖撞針 61)的端部部分(即,大致U形形狀的閉合部分)延伸的方向遠離蓋81的方向(圖2和圖 3中斜對角的左下方向)在下文中將稱作可動楔裝置60的前向(對應於車輛寬度方向上的車輛外側),而朝向蓋81的方向(與圖2和圖3中斜對角的右上方向相對應)在下文中將稱作可動楔裝置60的後向(車輛寬度方向上的車輛內側)。[0058]如圖7A至7D中所示,引導突出部62a形成在門鎖撞針61的基板62處並沿軸63 的突出方向突出,以致與軸63的定位在基板62附近的端部部分相匹配。引導突出部62a具有大致矩形的柱形狀並且大致在軸63的前端部分與後端部分之間延伸。引導突出部62a形成為沿門鎖撞針61 (可動楔裝置60)的前/後方向延伸,以橋接軸63的兩者都定位在基板 62附近的前端部分和後端部分。軸63的前端部分和後端部分在引導突出部62a處通過填隙固定到基板62。螺栓孔62b在可動楔裝置60的縱向方向上在相對於引導突出部62a(軸 63)的每一側處形成在基板62處,用於將基板62固定到車身板B的螺栓插入到該螺栓孔 62b中。具有大致矩形截面的導軌64形成在基板62的縱向方向上的每一 側處,以在門鎖撞針61(可動楔裝置60)的前/後方向上線性地延伸。此外,形成為突起形狀的鎖定突起62c 以一對鎖定突起62c、62c沿彼此遠離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設置在每個導軌64的前端部分處。[0059]基板62設置有定位在軸63後方並且支承彈簧76的一部分的支承部71a。形成為大致矩形形狀並且為彈簧76提供容置空間的彈簧容置部71形成在基板62的後部處。彈 簧容置部71由形成在基板62的後部處的孔構成,並且彈簧容置部71的後壁部用作支承部 71a。基板62還包括階梯部72,該階梯部72形成在基板62的後端處並沿軸63的突出方向 升起,以致比階梯部72周圍的其他部分高。[0060]如圖3中所示,彈簧76包括例如一對卷繞部76a、76a的多個卷繞部76a以及從每 個卷繞部76a突出的臂部76b。每個卷繞部76a均以卷繞構型卷繞並且沿縱向方向相對於 軸63設置在每一側處。彈簧76相對於軸63形成為兩側對稱的形狀。卷繞部76a、76a以彼 此相反的方向卷繞並且在與軸63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側連接到彼此。連接到卷繞部76a、 76a的臂部76b、76b沿斜對角向前方向突出,使得臂部76b、76b的端部部分變得彼此逐漸離 開。[0061]如圖4中所示,卷繞部76a、76a容置在彈簧容置部71中,並且支承部71a在與所 述一對臂部76b、76b突出的方向相反定位的部分處支承每個卷繞部76a。換言之,支承部 71a用作與每個卷繞部76a的外周表面接觸的支承表面。臂部76b、76b置於基板62上,以 在可動楔裝置60的縱向方向上相對於軸63定位在兩側。[0062]如圖5、圖8A和圖8B中所示,蓋81包括容置空間82,該容置空間82用於與基板 62 (彈簧容置部71)協作而將彈簧76容置在其內。如圖9中所示,容置空間82形成為從蓋 81的前端至後端穿透蓋81。[0063]突起83形成在蓋81的前部部分處,以置於卷繞部76a、76a之間。如圖6中所示, 基板62的後端部分裝配在容置空間82中,並且如圖5中所示,突起83與基板62的階梯部 72接合,由此蓋81固定到基板62。每個卷繞部76a的、分別面向軸63的突出方向以及與 軸63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端部部分均由容置空間82的彼此面對的內壁支承。每個卷 繞部76a的後端均由彈簧容置部71的側壁支承。[0064]可動楔65以可動楔65覆蓋基板62的端部表面的方式設置在基板62處,該端部 表面面向軸63的突出方向。如圖3中所示,可動楔65的強度構件66形成為大致矩形框架 狀形狀並且包括導槽66a,該導槽66a用作開口部並且形成為強度構件66的前邊緣部分的 大致中央部分並且沿可動楔65的前/後方向延伸。導槽66b形成在強度構件66的縱向方 向上的每個邊緣部處,並沿可動楔裝置60的前/後方向延伸。每個導槽66b的前端與後端 之間均設置成連通的。導槽66b、66b包括大致U形截面並且該U形截面的開口彼此面對。 分別地,導槽66a與基板62的引導突出部62a可滑動地接合,並且導槽66b、66b與設置在 基板62處的導軌64、64接合,由此強度構件66能夠相對於基板62在可動楔裝置60的前 /後方向上在一定範圍內滑動。換言之,強度構件66 (可動楔65)能夠通過一對軌道機構, 或其他機構相對於基板62在可動楔裝置60的前/後方向上滑動,該對軌道機構由導軌64、 64以及導槽66b、66b構成。[0065]附接凹部66c形成在強度構件66的前邊緣部的後部部分處,以沿基板62的方向 凹入並在縱向方向上在強度構件66的大致整個長度上延伸。強度構件66包括一對附接孔 66d、66d,所述一對附接孔66d、66d以下述方式形成每個附接孔66d相對於導槽66a定位 在一側處並且沿強度構件66的厚度方向(沿軸63的突出方向)穿透強度構件66。如圖1lA和圖1lC中所示,具有傾斜構型的倒角部66e形成在強度構件66的後邊緣部的前端部 分處。倒角部66e在強度構件66的延伸方向上定位在強度構件66的中間部分處。由此,由於倒角部66e,強度構件66的後邊緣部以下述方式形成強度構件66的、定位在基板62 附近的後邊緣部朝向可動楔裝置60的前向變薄。如圖12中所示,在強度構件66的後邊緣部的、在強度構件66的延伸方向上的每個端部部分處,均代替倒角部66e而形成以大致直角直立的鎖定部66f。[0066]如圖3中所不,可動楔65的接觸構件67、67固定到強度構件66,以在相對於導槽 66a在每一側處置於附接凹部66c上。如圖1lA和圖1lB中所示,附接突出部67a形成在每個接觸構件67的前端部分處。每個附接突出部67a的、形成為凸緣形狀的端部部分都插入到相應的附接孔66d中並且穿過相應的附接孔66d。通過與附接孔66d的邊緣部接合,每個附接突出部67a都用作防脫開突出部。如圖1lB中所示,附接突出部67a通過焊接銷P的端部部分形成,銷P具有大致圓柱形狀並且用於穿過附接孔66d,從而銷P的端部部分形成為凸緣形狀。[0067]如圖1lC中所示,具有傾斜構型並且用作防脫開部的倒角部67b形成在每個接觸構件67的後邊緣部處,即,每個接觸構件67的端部部分處。倒角部67b沿接觸構件67的延伸方向定位在每個接觸構件67的中間部分處,使得接觸構件67的倒角部67b面對強度構件66的相應倒角部66e。由此,由於倒角部67b,每個接觸構件67的後邊緣部均以下述方式形成倒角部67b的後邊緣部的、離開基板62定位的端部部分朝向可動楔裝置60的後向變薄。如圖12中所示,用作防脫開部的鎖定突起67c在面對相應的鎖定部66f的位置處,g卩,每個接觸構件67的端部部分處,形成在每個接觸構件67的後邊緣部處。每個鎖定突起67c均沿可動楔裝置60的後向突出地形成,以與鎖定部66f的、面向基板62的表面接觸,使得每個附接突出部67a不會從附接孔66d脫落或脫開。因此,每個接觸構件67的倒角部67b和鎖定突起67c分別與強度構件66的倒角部66e以及強度構件66的鎖定部66f 的、面向基板62的表面接觸。由此,每個接觸構件67的後邊緣部以夾持的方式在其厚度方向上保持強度構件66的後邊緣部的前端部分,其中,倒角部67b和鎖定突起67c將強度構件66的後邊緣部的前端部分夾在它們之間。因此,每個接觸構件67均被限制在其厚方向上從強度構件66脫落或脫開。為了將每個接觸構件67組裝到強度構件66上,接觸構件67相對於強度構件66 向後移動,使得強度構件66的後邊緣部的前端部分以夾持在倒角部67b與鎖定突起67c之間的方式在其厚度方向上被保持。在這種狀態下,接觸構件67繞樞轉點,即,例如,倒角部 67b,沿強度構件66的厚度方向朝向強度構件66樞轉,同時銷P插入到相應的附接孔66d 中,使得接觸構件67置於附接凹部66c上。穿過附接孔66d的銷P的端部部分被焊接,以具有凸緣形狀,並且由此形成附接突出部67a。由此,每個接觸構件67均固定地附接到強度構件66並且被限制從強度構件66脫開。[0069]如圖1OA至IOD以及圖1lA中所示,可動楔65包括傾斜表面65a,該傾斜表面65a 形成在每個固定到強度構件66的接觸構件67的前部部分處,並且傾斜以朝向可動楔65的前向在強度構件66的厚度方向上靠近強度構件66。可動楔65還包括從可動楔65的前向切出的狹槽65b。狹槽65b定位在所述一對接觸構件67、67之間,所述一對接觸構件67、67 中的每一個在相對於導槽66a的每一側處固定到附接凹部66c。換言之,整個可動楔65在狹槽65b處與基板62的引導突出部62a(門鎖撞針61)可滑動地接合。[0070]為組裝可動楔裝置60,如圖3中所示,強度構件66 (可動楔65)的導槽66a相對於基板62的引導突出部62a從基板62的後向朝向前向滑動,同時將導槽66b、66b滑動到 形成在基板62的側面部分處的導軌64、64上。在保持上述狀態的同時,如圖4至圖6中所 示,均沿可動楔裝置60的前向斜對角地突出的臂部76b、76b壓靠強度構件66的前邊緣部 的後端表面66g,並且卷繞部76a、76a容置在彈簧容置部71中。此時,彈簧76的臂部76b、 76b受到後端表面66g推壓,因而臂部76b、76b之間的角度增大,即,臂部76b、76b之間的距 離增大。由此,在卷繞部76a、76a處產生扭力,從而產生在臂部76b、76b之間的角度增大的 方向上的偏置力。因此,強度構件66 (可動楔65)沿其前向被彈簧76偏壓。因此,強度構 件66相對於基板62沿可動楔裝置60的前向始終被偏壓,使得強度構件66的後端邊緣部 與基板62的引導突出部62a的後端表面接觸,或使得每個導槽66b的前端表面與基板62 的相應鎖定突起62c接觸。[0071]接下來,基板62的後端部分裝配到蓋81的容置空間82內並且突起83與基板62 的階梯部72接合,使得蓋81固定到基板62。此時,每個卷繞部76a的、面向軸63的突出方 向以及面向與軸63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端部部分由容置空間82的彼此面對的內壁支 承。每個卷繞部76a的後端均由彈簧容置部71的側壁支承。[0072]如上所述,完成可動楔裝置60的組裝。由此,如圖13中所示,相對於基板62沿可 動楔裝置60的前向始終被彈簧76偏壓的可動楔65能夠克服彈簧76的偏置力沿後向運 動。此時,臂部76b、76b被強度構件66的後端表面66g推壓並且臂部76b、76b之間的角度 增大,並且因此產生在臂部76b,76b之間的角度減小方向上的偏置力,也就是,產生了沿前 向偏置強度構件66 (可動楔65)的偏置力。如圖14中所不,隨著可動楔65進一步克服彈簧 76的偏置力沿後向運動,螺栓孔62b、62b被構造成分別在螺栓附接到或插入到螺栓孔62b、 62b的方向上暴露出來。[0073]如圖1和圖15中所示,具有上述結構的可動楔裝置60固定地附接到端部表面BI。 在可動楔裝置60附接到端部表面BI的狀態下,軸63(門鎖撞針61)的端部部分延伸的方 向(即,可動楔裝置60的前/後方向以及可動楔65的運動方向)與車輛寬度方向一致。 換言之,可動楔65的運動方向與門板D相對於車身板B的前進/後退方向,即,當車門被操 作以便打開和關閉時門板D靠近或離開車身板B的方向一致。因此,可動楔65 (強度構件 66)以下述方式圍繞門鎖撞針61的軸63 :由於導槽66a,因此可動楔65沿門板D相對於車 身板B的前進/後退方向在面向固定楔68的一側開放。傾斜表面65a傾斜成沿車輛寬度 方向朝向車輛外側逐漸變得靠近端部表面BI。[0074]為將可動楔裝置60附接到端部表面BI,如上所述,可動楔65克服彈簧76的偏置 力沿其後向(即,沿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車輛內側方向)運動,使得螺栓孔62b、62b被暴露 出來。在螺栓孔62b、62b暴露的狀態下,將用於將基板62固定到車身板B的螺栓插入到螺 栓孔62b、62b中並且擰緊到車身板B。在可動楔裝置60附接到端部表面BI並且可動楔65 被釋放之後,可動楔65沿可動楔裝置60的前向被彈簧76偏壓,使得強度構件66後端邊緣 部與基板62的引導突出部62a的後端表面接觸,或使得每個導槽66b的前端表面與基板62 的相應鎖定突起62c接觸。因此,螺栓孔62b、62b (以及插入螺栓孔62b、62b中的螺栓)變 得覆蓋有可動楔65,以致不暴露於外側。由此,可動楔裝置60構造成使得在正常狀態下, 即,在可動楔65沒有克服彈簧76的偏置力沿其後向滑動的狀態下,螺栓孔62b、62b以及例 如插入螺栓孔62b、62b中的螺栓被覆蓋有可動楔65,以致不暴露於外側。[0075]接下來,將對固定楔68進行詳細描述。如圖16中所示,固定楔68包括由例如金屬 板製成的附接構件91和由例如樹脂材料製成的楔構件92。附接構件91包括本體部93和 形成為單件體的一對延伸部94、94。本體部93包括形成大致矩形形狀的狹槽部93a,因而 本體部93形成大致U形。所述一對延伸部94、94向外延伸,即,延伸部94、94在狹槽部93a 的開口附近從本體部93相對於彼此沿相反方向延伸,以相對於狹槽部93a的開口部定位在 兩側。附接構件91相對於狹槽部93a對稱地構造。在下文中,為方便起見,本體部93(附 接構件91)的大致U形開放的方向(圖16中斜對角左下的方向)也對應於固定楔68的前 向,並且與固定楔68的前向相反的方向(圖16中斜對角右上的方向)也對應於固定楔68 的後向。[0076]附接構件91包括用於固定楔的一對導軌91a、91a和用於固定楔的一對導軌91b、 91b。用於固定楔的導軌91a、91a分別形成在本體部93的後部部分的外邊緣處,以致升起 並且沿用於固定楔的導軌91a、91a彼此面對的方向彎曲。用於固定楔的每個導軌91b均 形成在每個延伸部94的後部部分的外邊緣處,以致升起並且以用於固定楔的導軌91b、91b 彼此面對的方式彎曲。導軌91a、91a和導軌91b、91b中的每一個均形成為大致字母L的形 狀。用於固定楔的所述一對導軌91b、91b可以沿彼此離開的方向彎曲。附接構件91包括 一對第一鎖定部91c、91c,所述一對第一鎖定部91c、91c分別相對於用於固定楔的所述一 對導軌91a、91a靠前形成,並且每個第一鎖定部91c均升起,以致具有大致半拱形。每個第 一鎖定部91c均沿例如用於固定楔的所述一對導軌91a、91a升起的方向突出。所述一對第 一鎖定部91c、91c構造成使得每個第一鎖定部91c的突出長度從其後部部分至前部部分變 得逐漸增長。接合突出部91d通過切割和升起相應的延伸部94的後邊緣而形成在附接構 件91處的用於固定楔的每個導軌91b與相應的第一鎖定部91c之間,使得切口部在折彎線 處,即,切口部的前端處,斜對角地在第一鎖定部91c升起的方向折彎。每個接合突出部91d 的後端部分朝向附接構件91彎曲,並且由此每個接合突出部91d均形成為突出形狀。[0077]具有大致錐形形狀的凹部94a形成在每個延伸部94處,以用作用於將附接構件 91 (固定楔68)固定到門板D的螺栓的支承表面。在每個凹部94a的大致中心處形成有螺 栓插入到其中的螺栓孔94b。每個螺栓孔94b均具有在固定楔68的前向上開口的大致大弧 形狀,目的在於減小附接構件91 (所述一對延伸部94、94)在固定楔68的前/後方向上的 尺寸。在不需要在前/後方向上減小附接構件91 (所述一對延伸部94、94)的尺寸的情況 下,每個螺栓孔94b都不需要在前向上開口。[0078]楔構件92包括從固定楔68的前向切出的狹槽92a並且形成為大致U形。如圖17 中所示,固定楔68的、設置設計表面,即,美觀表面的楔構件92可移除地固定到附接構件 91,以在面向例如用於固定楔的導軌91b、91b升起的方向的一側覆蓋整個附接構件91。如 圖18中所示,楔構件92包括用於固定楔的一對導槽92b、92b以及用於固定楔的一對導槽 92c、92c,所述一對導槽92b、92b以及所述一對導槽92c、92c中的每一個均包括大致L形的 截面。用於固定楔的所述一對導槽92b、92b以及用於固定楔的所述一對導槽92c、92c分別 以可滑動的方式與用於固定楔的所述一對導軌91a、91a以及用於固定楔的所述一對導軌 91b,91b接合。用於固定楔的所述一對導槽92b、92b以及楔構件92的所述一對導槽92c、 92c與附接構件91的用於固定楔的所述一對導軌91a、91a以及用於固定楔的所述一對導軌 91b、91b接合,由此楔構件92能夠相對於附接構件91在固定楔68的前/後方向上的一定範圍內運動。因此,楔構件92被引導用於附接到附接構件91以及從附接構件91移除。[0079]如圖19中所示,在楔構件92相對於附接構件91定位在附接位置處的狀態下,凹部92d、92d形成在楔構件92處。每個凹部92d均連接到附接構件91的後部部分,該後部部分包括接合突出部91d。每個凹部92d均包括突出部92e,該突出部92e突出地形成以具有大致三角形截面並且與相應的接合突出部91d的後端壓力接觸。楔構件92包括接合凹部92f、92f,每個接合凹部92f、92f均由相應的凹部92d與相應的突出部92e之間的內壁表面限定,包括凹部92d的前端表面以及突出部92e的前端表面。[0080]當楔構件92相對於附接構件91沿固定楔68的後向運動並且由此當接合突出部 91d從凹部92d的後端插入到凹部92d內時,接合突出部91 d通過突出部92e變得彈性地變形,同時裝配到接合凹部92f內。由此,楔構件92沿其前/後方向的運動(即,楔構件92沿用於固定楔的導軌91a、91a、用於固定楔的導軌91b、91b、以及用於固定楔的導槽92b、92b、 用於固定楔的導槽92c、92c的滑動方向的運動)被限制。特別地,楔構件92被限制沿楔構件92從附接構件91移除的方向上相對於附接構件91運動。在附接構件91和楔構件92 彼此附接的狀態下,當等於或大於某一水平的外力沿楔構件92從附接構件91移除的方向施加到楔構件92上時,通過相應的突出部92e彈性地變形的每個接合突出部91d均越過突出部92e,以致離開相應的接合凹部92f。由此,附接到附接構件91的楔構件92從附接構件91移除。·[0081]如圖20中所示,楔構件92形成有凹部92g、92g,當楔構件92相對於附接構件91 定位在附接位置時,每個凹部92g、92g均容置相應的第一鎖定部91c。每個凹部92g的前端表面均沿固定楔68的後向,S卩,沿楔構件92被附接到附接構件91的方向(即,附接方向) 靠近或接觸第一鎖定部91c的前端表面,從而提供第二鎖定部92h。由此,為了將楔構件92 附接到附接構件91,當楔構件92沿後向相對於附接構件91運動並且相對於附接構件91被定位在附接位置處時,由於第二鎖定部92h與第一鎖定部91c接合,因此楔構件92被限制相對於附接構件91沿後向,S卩,沿附接方向進一步運動。因此,限制了楔構件92相對於附接構件91沿附接方向過度運動超出預期的附接位置。[0082]如圖19和圖20中所示,固定楔68包括傾斜表面68a,該傾斜表面68a形成在固定到附接構件91的楔構件92的前部部分處。傾斜表面68a形成為沿其厚度方向靠近附接構件91。[0083]為了組裝固定楔68,如圖16中所示,楔構件92從附接構件91的前向朝著後向運動,同時如圖17中所示,形成在附接構件91處的用於固定楔的導軌91a、91a和用於固定楔的導軌91b、91b分別沿著設置在楔構件92處的用於固定楔的導槽92b、92b和用於固定楔的導槽92c、92c滑動。此外,附接構件91的接合突出部91d、91d分別滑動到楔構件92的凹部92d、92d內,由此接合突出部91d、91d裝配到接合凹部92f、92f內。此外,附接構件91 的第一鎖定部91c、91c分別滑動到楔構件92的凹部92g、92g中,並且第一鎖定部91c、91c 分別沿附接方向靠近或接觸第二鎖定部92h、92h。由此,完成固定楔68的組裝。[0084]為了將固定楔68組裝到門板D (端部表面Dl)上,首先,如圖21中所示,在沒有將楔構件92附接於其上的附接構件91固定地附接到端部表面Dl。此時,附接構件91與門鎖組件LA —起附接到門板D,門鎖組件LA在相對於附接構件91的相對側處臨時附接到門板 D。換言之,門鎖組件LA通過設置成不幹涉附接構件91 (固定楔68)的螺栓98在相對於附接構件91的相對側預先緊固到門板D。附接構件91與門鎖組件LA —起通過螺栓96、96固 定地附接到端部表面Dl。在附接構件91附接到端部表面Dl的狀態下,附接構件91的狹槽 部93a設置成以下述方式圍繞設置在門板D處用於將撞針接收在其中的撞針接收凹部D2 在狹槽部93a與撞針接收凹部D2之間留有間距。具體地,狹槽部93a被設置成圍繞撞針接 收凹部D2的一部分,該部分沿車輛寬度方向延伸。設置撞針接收凹部D2以便使門鎖撞針 61的軸63進入和離開撞針接收凹部D2。如圖23中所示,附接構件91的、在端部表面Dl 的方向上突出的每個凹部94a均構造成裝配到形成在門板D處的凹部97中。[0085]接下來,如圖22中所示,楔構件92固定地附接到以上述方式固定到端部表面Dl 的附接構件91。此時,楔構件92覆蓋整個附接構件91,由此附接構件91不會暴露在外側。 因而,用於將附接構件91固定到門板D的螺栓96、96此時也不會暴露在外側。[0086]如圖1和圖22中所示,根據具有上述構型的固定楔68,在固定楔68附接到門板D 的狀態下,狹槽92a延伸的方向(即,固定楔68的前/後向)與當車門被操作以便打開和 關閉時門板D相對於車身板B的前進/後退方向(即,車門關閉狀態下的車輛寬度方向) 一致。因此,固定楔68 (楔構件92)的狹槽92a形成為下述形狀該形狀與形成在門板D處 的撞針接收凹部D2的、沿車輛寬度方向(車門關閉狀態下的車輛寬度方向)延伸的部分的 形狀相匹配。換言之,由於狹槽92a,固定楔68被構造成以下述方式圍繞撞針接收凹部D2 固定楔68沿門板D相對於車身板B的前進/後退方向在面向可動楔裝置60的一側開放。 此外,傾斜表面68a傾斜成朝向當車門被操作以關閉打開的車身時門板D靠近車身板B的 方向(朝向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車輛內側)逐漸靠近端部表面D1。[0087]根據實施方式的車門固定設備,在如圖1中所示的車門關閉的狀態下,可動楔65 的傾斜表面65a與固定楔68 (楔構件92)的傾斜表面68a彼此壓力接觸。[0088]接下來,將對前述實施方式的車門固定設備的操作進行描述。如圖1中所示,根 據實施方式的車門固定設置,在車門關閉的狀態下,以能夠往復滑動的方式設置在車身板B 處的可動楔65的傾斜表面65a與固定地附接到門板D的固定楔68的傾斜表面68a接觸。 此時,可動楔65通過彈簧76的偏置力推壓抵靠固定楔68,由此車門被朝向車門的鉸鏈推 動,由此限制車門的鬆動或發出碰撞聲。[0089]在例如當車輛轉彎時車身沿車量寬度方向(沿車輛的左/右方向)發生彎曲變形 的情況下,在車輛的車身延展一側的可動楔65在圖24中觀察時相對於固定楔68沿向右方 向運動。此時,處於圖24中所示的狀態下的可動楔65運動到圖25中所示的狀態下。因而, 當在圖24中觀察時固定楔68向上運動(即,當固定楔68組裝到車輛上時車輛的縱向方向 (前/後方向))。因此,由於彎曲變形引起的沿車輛的前/後方向在車身的開口部與車門 之間產生的間隙減小。因此,在例如當車輛向另一側轉彎時,在處於車輛的車身收縮一側的 可動楔65相對於固定楔68運動的情況下,能夠限制處於車輛的車身收縮一側的車身的變 形。因此,根據具有在實施方式中描述的構型的車門固定設備,能夠將車門的鬆動、碰撞或 振動最小化,並且能夠有效地增大車身的剛度。[0090]如上所述,根據前述實施方式,能夠獲得如下效果和優點。(I)根據實施方式,可動 楔65構造成與門鎖撞針61的基板62 —起附接到車身板B,並且固定楔68構造成與門鎖組 件LA —起附接到門板D。由此,減少了用於組裝包括例如門鎖撞針61的作為整體的車門固 定設備的工時。[0091]具體地,可動楔65的強度構件66在面向固定楔68的上述側設置有導槽66a,可動 楔65(強度構件66)以下述方式圍繞門鎖撞針61的軸63 :可動楔65沿當車門被操作以便 打開和關閉時門板D相對於車身板B的前進/後退方向在面向固定楔68的一側開放。因 此,當由於固定楔68和接觸構件67、67之間的壓力接觸,固定楔68從接觸構件67、67接收 載荷時,強度構件66會趨於以導槽66a的開口寬度增大的方式彈性變形(所謂開口部由於 載荷施加到其上而擴大的狀態)。然而,由於強度構件66具有比接觸構件67、67高的剛度, 強度構件66的彈性變形受到限制,因此可動楔65的操作更為穩定。[0092](2)根據實施方式,每個接觸構件67的倒角部67b和鎖定突起67c均以夾持的方 式在強度構件66的厚度方向上保持強度構件66的面對部分(倒角部66e和鎖定部66f), 該面對部分沿門板D相對於車身板B的前進/後退方向面對接觸構件67、67,從而限制每個 接觸構件67與強度構件66脫開。此外,當與固定楔68壓力接觸時,每個接觸構件67均趨 於沿離開固定楔68的方向重新定位。這種重新定位可以增加強度構件66的面對部分(倒 角部66e和鎖定部66f)與倒角部67b和鎖定突起67c之間的交疊寬度,後兩者都以夾持方 式保持面對部分。由此,每個接觸構件67均通過接觸構件67與固定楔68之間的壓力接觸 而被限制與強度構件66脫開。[0093](3)根據實施方式,每個附接突出部67a均插入到相應的附接孔66d中,並且被限 制沿強度構件66的厚度方向與附接孔66d脫開,從而限制每個接觸構件67與強度構件66 脫開。[0094](4)根據實施方式,楔構件92可移除地附接到附接構件91。因而,在由於材料的 改變或其他原因而多種類型的楔構件92存在的情況下,一種類型的楔構件92可以從所述 多種類型的楔構件92之中被選擇出並且附接到附接構件91,所述多種類型的楔構件92中 的每一種均相對於可動楔裝置60 (可動楔55)具有不同的摩擦接合力。因此,楔構件92 與可動楔裝置60之間的摩擦接合的等級,即,車門固定的水平可以基於使用者的偏好而調 整。替代性地,楔構件92與可動楔裝置60的摩擦接合可以基於使用者的偏好通過將楔構 件92從附接構件91移除被釋放。換言之,通過相對於附接構件91附接或移除楔構件92, 可選地獲得了車門的固定效果。[0095]在多種類型的楔構件92存在的情況下,一種類型的楔構件92可以從所述多種類 型的楔構件92之中被選擇出並且附接到附接構件91,所述多種類型的楔構件92中的每一 種均具有不同的美學特徵(例如,顏色)。因而,可以改進美學質量以滿足使用者的偏好。[0096]特別地,楔構件92可以在附接構件91附接到端部表面Dl的情況下附接到附接構 件91以及從附接構件91移除。因而,楔構件92的更換作業可以順利地完成。(5)根據實 施方式,楔構件92通過極其簡單的結構被引導以附接到附接構件91以及從附接構件91移 除,其中,用於固定楔的導槽92b、92b以及用於固定楔的導槽92c、92c分別與用於固定楔的 導軌91a、91a以及用於固定楔的導軌91b、91b可滑動地接合。因而,楔構件92的附接和移 除作業可以順利地完成。[0097](6)根據實施方式,在附接構件91和楔構件92處於附接位置的狀態下,楔構件92 的每個第二鎖定部92h均沿楔構件92附接到附接構件91的方向(固定楔68的後向)靠 近或接觸附接構件91的相應的第一鎖定部91c。楔構件92附接到附接構件91的方向與用 於固定楔的導槽92b、92b以及用於固定楔的導槽92c、92c相對於用於固定楔的導軌91a、91a以及用於固定楔的導軌91b、91b的滑動方向相匹配。因而,在楔構件92附接到附接構 件91的作業期間,當附接構件91和楔構件92到達附接位置時,每個第二鎖定部92h均沿 附接方向與相應的第一鎖定部91c接合,使得楔構件92被限制沿附接方向進一步運動。因 而,楔構件92被限制相對於附接構件91沿附接方向過度運動超出預期的附接位置。[0098]當楔構件92與可動楔裝置60 (可動楔65)摩擦地接合時,楔構件92被限制相對 於附接構件91沿與可動楔裝置60的推壓方向一致的附接方向運動。(7)根據實施方式,當 附接構件91和楔構件92處於附接位置時,附接構件91的接合突出部91d、91d裝配到楔構 件92的接合凹部92f、92f中。因而,楔構件92沿楔構件92從附接構件91移除的方向的 運動被阻止。因此,當附接構件91和楔構件92處於附接位置時,楔構件92被防止從附接 構件91脫落。[0099]另一方面,在附接構件91和楔構件92彼此附接的狀態下,當等於或大於某一水平 的外力沿楔構件92從附接構件91移除的方向施加到楔構件92上時,通過突出部92e彈性 地變形的接合突出部91d越過突出部92e以致離開接合凹部92f。由此,能夠將附接到附接 構件91的楔構件92從附接構件91移除。[0100](8)根據實施方式,附接構件91通過也將門鎖組件LA緊固到門板D的螺栓96、96 附接到門板D。因而,不需要在門板D處設置用於專用地將附接構件91附接到門板D的附 接部。因此,即使在將門鎖組件LA緊固到門板D之後附接構件91(固定楔68)附接到門板 D的情況下,也能夠減少用於將附接構件91附接到門板D所需要的工時。[0101](9)根據實施方式,彈簧76包括例如設置成彼此並行的所述一對卷繞部76a、76a 的多個卷繞部76a。因而,與在具有必需水平的偏置力由一個卷繞部來保證的情況下的每 個卷繞部的外徑相比,每個卷繞部76a的外徑(卷繞直徑)均可以減小。因此,包括支承卷 繞部76a、76a的支承部71a (蓋81)的基板62的尺寸可以在可動楔65的運動方向上減小。 因此,該實施方式的基板62 (可動楔裝置60)能夠在不幹涉凸緣B2的情況下,甚至安裝到 車身板B的端部表面BI在車輛寬度方向上減小的車輛(例如,緊湊型車輛)上,因而增強 基板62的可安裝性。因此,該實施方式的可動楔裝置60(車門固定設備)可以應用於各種 類型的車輛,從而有利於可動楔裝置60的共用化。[0102](10)根據實施方式,用作用於相應的螺栓96的支承表面的凹部94a形成在固定楔 68的附接構件91處,螺栓96用於將附接構件91固定到門板D。根據該結構,用於螺栓96 的支承表面通過使用金屬而被加強,因而在固定楔68處對於螺栓的鬆動得到充分限制,否 則,將由例如樹脂製成的支承表面的蠕變變形弓I起該鬆動。[0103](11)根據實施方式,固定楔68的、用作用於相應的螺栓96的支承表面的凹部94a 形成為朝向端部表面Dl突出,並且裝配到形成在門板D處的凹部97中。其可利於在固定 固定楔68時,固定楔68相對於門板D的位置設定。[0104](12)根據實施方式,彈簧76容置在彈簧容置部71中,並且彈簧76和彈簧76附 近的一部分覆蓋有蓋81,由此彈簧76的移位被控制,因此,限制彈簧76的不適當的姿勢改 變。蓋81與基板62分開地形成,從而允許基板62形成為簡單的形狀而不是複雜的形狀, 同時彈簧76的不適當的姿勢改變被限制。因此,根據該實施方式,彈簧76的不適當的姿勢 改變可以被充分地限制,並且抑制了基板62的成形性的劣化。[0105](13)根據實施方式,基板62設置有支承部71a,其在每個卷繞部76a的一部分處支承卷繞部76a、76a,該部分定位成與所述一對臂部76b、76b突出的方向相反。基板62也 設置有蓋81,從而蓋81支承卷繞部76a、76a的上部和下部(當在圖3中觀察時)。因而, 彈簧76能夠被適當地保持。[0106](14)根據實施方式,階梯部72設置在基板62處,並且與階梯部72接合的突起83 設置在蓋81處。因而,蓋81能夠以簡單和可靠的方式附接到基板62以及從基板62移除。[0107](15)根據實施方式,蓋81形成用於覆蓋彈簧76的卷繞部76a、76a的端部部分。 因而,可防止彈簧76的卷繞部76a、76a接觸和損壞車身板B。[0108](16)根據實施方式,可動楔65可以在門鎖撞針61相對於車身板B組裝的同時而 被組裝。附接構件91 (固定楔68)可以在門鎖組件LA相對於門板D組裝的同時而被組裝。 因而,可減少用於將車門固定設備組裝到車輛上的工時,從而提高用於組裝的作業性能。[0109](17)根據實施方式,彈簧容置部71沿可動楔65的運動方向設置在門鎖撞針61後 方。因而,彈簧76可以均勻地偏壓或推壓可動楔65。此外,根據實施方式,門鎖撞針61和 彈簧容置部71設置在基板62處,從而使成形操作簡化。[0110]前述實施方式可以進行如下變型和改變。根據實施方式,用於固定楔的所述一對 導軌91a、91a以及用於固定楔的所述一對導軌91b、91b設置在固定楔68的附接構件91處, 而用於固定楔的所述一對導槽92b、92b以及用於固定楔的所述一對導槽92c、92c設置在固 定楔68的楔構件92處。然而,用於固定楔的導槽可以設置在附接構件91處,而用於固定 楔的導軌可以設置在楔構件92處。此外,用於固定楔的成對導軌的數量以及用於固定楔的 成對導槽的數量可以任意地確定。[0111]根據實施方式,接合突出部91d設置在固定楔68的附接構件91處,而接合凹部 92f設置在楔構件92處。然而,接合凹部可以設置在附接構件91處,而接合突出部可以設 置在楔構件92處。成對的接合突出部與接合凹部的數量可以任意地確定。[0112]在實施方式中,附接構件91的所述一對第一鎖定部91c、91c的數量以及楔構件92 的所述一對第二鎖定部92h、92h的數量可以任意地確定。根據實施方式,用於固定附接構 件91的螺栓的數量可以任意地確定。此外,附接構件91可以通過除螺栓之外的另外的安 裝構件(例如,銷或卡夾)固定。[0113]根據前述實施方式,彈簧76可以包括一個卷繞部76a,或三個或更多個卷繞部 76a。根據實施方式,可動楔65的強度構件66可以由樹脂製成,只要能夠獲得足夠的剛度 (強度)。此外,每個接觸構件67均可以由金屬製成,只要能夠確保接觸構件67、67與固定 楔68的楔構件92之間的充分緩衝。[0114]根據實施方式,固定楔68的附接構件91可以由樹脂製成,只要能夠獲得足夠的剛 度(強度)。此外,限定設計表面的楔構件92可以由金屬製成,只要能夠確保楔構件92與 例如可動楔65之間的充分緩衝。[0115]根據實施方式,固定楔68 (附接構件91)通過螺栓96、96固定地附接到門板D。然 而,固定楔68可以一體地設置在門板D處。根據實施方式,接觸構件67分成兩個部件,即, 設置所述一對接觸構件67、67使得接觸構件67、67相對於基板62的引導突出部62a設置在 兩側處。然而,接觸構件67可以形成為單件體,即,接觸構件67、67可以在引導突出部62a 的後方彼此連接。[0116]根據實施方式,每個接觸構件67的銷P的、穿過強度構件66的附接孔66d的端部部分被焊接以具有凸緣形狀,並且由此形成附接突出部67a。因此,每個接觸構件67固定地 附接到強度構件66而不會從附接孔66d脫落或脫開。然而,例如,代替附接突出部67a可 以使用卡夾。[0117]在實施方式中,彈性構件可以以壓縮狀態設置在導軌64的側表面與導槽66b的側 壁之間,以減小導軌64與導槽66b之間的松度,從而限制可動楔65的鬆動。[0118]在實施方式中,鎖定構件被可移除地附接,從而能夠確保可動楔裝置60的良好組 裝性能,該鎖定構件被構造用於限制可動楔65的滑動運動並且被構造用於將可動楔65鎖 定在可動楔65使基板62的螺栓孔62b、62b暴露的位置處。[0119]根據實施方式,固定楔68的、構成用於相應的螺栓96的支承表面的每個凹部94a 均設置成沿端部表面Dl的方向突出。然而,在例如凹部97不在螺栓將被附接的位置處形 成在門板D上的情況下,凹部94a可以設置成例如不沿端部表面Dl的方向突出。[0120]根據實施方式,可動楔65 (每個接觸構件67)的傾斜表面65a的表面可以塗覆有 彈性材料層,其具有比形成接觸構件67的樹脂材料的彈性係數高的彈性係數,例如,矽橡 膠,但不局限於此。因而,即使在當車門關閉時可動楔65的傾斜表面65a與固定楔68的傾 斜表面68a碰撞的情況下,彈性材料也能夠吸收傾斜表面65a與傾斜表面68a之間的衝擊 的能量,因而能夠限制產生高音量的異常嗓音。[0121]根據實施方式,蓋81形成用於覆蓋彈簧76的每個卷繞部76a的下部。然而,蓋81 可以形成使得每個卷繞部76a的下部被釋放,即,卷繞部76a的下部不被覆蓋,只要彈簧76 的姿勢能被充分地保持。[0122]根據實施方式,蓋81構造用於支承彈簧76的每個卷繞部76a的兩個端部部分。然 而,蓋81可以構造用於支承每個卷繞部76a的端部部分中的一個(面向軸63的突出方向 的端部部分與面向與軸63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端部部分中的一個)。[0123]根據實施方式,蓋81構造用於在彈簧76的卷繞部76a、76a的後方開放。然而,蓋 81可以構造用於覆蓋每個卷繞部76a的後部部分。[0124]根據實施方式,階梯部72設置在基板62處,並且與階梯部72接合的突起83設置 在蓋81處。由此,蓋81固定到基板62。然而,蓋81可以以另外的方式固定到基板62。[0125]根據實施方式,彈簧容置部71由形成在基板62處的孔構成。然而,在例如使用除 卷簧之外的其他類型的彈簧的情況下,彈簧容置部71可以包括例如凹入構型或多邊形構 型,只要設置有當彈簧偏壓可動楔時容置彈簧的容置部和支承彈簧的支承部即可。[0126]根據實施方式,可動楔65被彈簧76偏壓。彈簧76的構型並不局限於例如在圖3 中所示出的,而可以進行適當的變型和改變。此外,可以使用除彈簧之外的其他彈性構件用 於偏壓可動楔65。[0127]根據實施方式,可動楔65的傾斜表面65a以及固定楔68的傾斜表面68a中的每 一個均形成為不包括階梯部的平面,然而,傾斜表面65a、68a中的每一個均可以形成為階 梯式或彎曲表面。[0128]根據實施方式,固定楔68通過螺栓96、96固定地附接到門板D。然而,固定楔可以 一體地設置在門板D處。根據實施方式,可動楔65設置在設置門鎖撞針61的同一側,而固 定楔68設置在設置門鎖組件LA的同一側。然而,固定楔68可以設置在設置門鎖撞針61 的同一側,而可動楔65可以設置在設置門鎖組件LA的同一側。在該情況下,可動楔65的強度構件66設置成以下述方式圍繞撞針接收凹部D2 :導槽66a沿門板D相對於車身板B的 前進/後退方向朝向固定楔68開放。[0129]根據實施方式,可動楔65設置在車身板B處,而固定楔68設置在門板D處。然而, 可動楔65可以設置在門板D處,而固定楔68可以設置在車身板B處。在該情況下,固定楔 68可以一體地設置在門鎖撞針61的基板62處或可以一體地設置在車身板B處。[0130]根據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在具有完全露天式汽車結構的車輛或具有可轉換車輛 結構(即,車輛設置有打開或關閉的頂篷,或設置有可移除的頂篷)的車輛的側門中使用。 然而,該實施方式可以在用於打開和關閉設置在車身處的開口部的其他門中使用,包括但 不限於,具有固定頂篷的車輛的側門、用於在車輛的前/後方向上滑動的滑動式側門、用於 在車輛的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傾斜以打開和關閉設置在車身的後部處的開口部的背 門(後門)。
權利要求1.一種車門固定設備,包括固定楔(68),所述固定楔¢8)設置在車身板(B)和門板(D)中的一個上;以及可動楔(65),所述可動楔¢5)設置在所述車身板(B)和所述門板(D)中的另一個上, 以能夠沿所述門板(D)相對於所述車身板(B)的前進/後退方向運動,其中所述可動楔¢5)連同門鎖撞針¢1)的基板¢2)和門鎖組件(LA)中的一個一起組裝在所述車身板(B)和所述門板(D)中的所述另一個上,所述門鎖組件(LA)能夠與所述門鎖撞針(61)的軸(63)接合,所述可動楔¢5)包括強度構件(66),所述強度構件¢6)以所述強度構件¢6)沿所述前進/後退方向在面向所述固定楔¢8)的一側開放的方式圍繞撞針接收凹部(D2),所述撞針接收凹部(D2)設置在所述車身板(B)或所述門板(D)中組裝有所述門鎖組件(LA)的任一個上,用於將所述門鎖撞針¢1)的所述軸¢3)接收在所述撞針接收凹部(D2)中,或者所述強度構件¢6)以所述強度構件¢6)沿所述前進或後退方向在面向所述固定楔(68) 的所述側開放的方式圍繞所述門鎖撞針(61)的所述軸(63),所述可動楔(65)包括接觸構件(67),所述接觸構件(67)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強度構件 (66)並且被構造用於與所述固定楔(68)壓力接觸,以及所述強度構件¢6)具有比所述接觸構件¢7)的剛度高的剛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門固定設備,其中,所述固定楔¢8)連同所述門鎖撞針 (61)的所述基板¢2)和能夠與所述門鎖撞針¢1)的所述軸¢3)接合的所述門鎖組件 (LA)中的另一個一起組裝在所述車身板(B)和所述門板(D)中的所述一個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門固定設備,其中,所述接觸構件¢7)包括防止所述接觸構件(67)與所述強度構件(66)脫開的防脫開部(67b、67c)。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門固定設備,其中,所述防脫開部(67b、67c)形成在所述接觸構件¢7)的端部部分處,所述端部部分沿所述門板⑶相對於所述車身板⑶的前進/後退方向離開所述固定楔(68),以及所述防脫開部^7b、67c)以夾持的方式在所述強度構件¢6)的厚度方向上保持所述強度構件出6)的面對部分,所述面對部分沿所述門板(D)相對於所述車身板(B)的前進/ 後退方向面對所述防脫開部^7b、67c)。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車門固定設備,其中,所述強度構件(66)包括附接孔(66d),所述附接孔(66d)在所述強度構件(66)的厚度方向上穿透所述強度構件¢6),以及所述接觸構件(67)包括防脫開突出部(67a),所述防脫開突出部(67a)從所述接觸構件(67)突出並且通過插入到所述附接孔(66d)中來防止所述接觸構件(67)在所述強度構件(66)的所述厚度方向上與所述強度構件(66)脫開。
專利摘要一種車門固定設備,包括固定楔(68),該固定楔設置在車身板(B)和門板(D)之一處;以及可動楔(65),該可動楔設置在車身板和門板中的另一個處,其中,可動楔連同門鎖撞針(61)的基板(62)或連同能夠與門鎖撞針的軸(63)接合的門鎖組件(LA)一起組裝,可動楔包括強度構件(66),可動楔包括接觸構件(67),該接觸構件固定地附接到強度構件並且構造用於與固定楔壓力接觸,強度構件具有比接觸構件的剛度高的剛度。
文檔編號E05B65/12GK202831889SQ20122043001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5日
發明者村松明, 塚本浩輔, 尾高善樹 申請人:愛信精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