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線器線頭吸集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06:36:16
專利名稱:修線器線頭吸集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修線器線頭吸集裝置,尤指其可在無需使用吸風馬達之下,而能以經濟成本方式使用廠內既有空壓設備,將所修剪的線頭及相關纖維塵屑吸集於集塵桶內。
背景技術:
於各類成衣或鞋帽產品的製造過程中,必需車縫相當多的縫線,相對會產生大量線頭,而必需進行線頭修剪加工程序。傳統上以人工修剪線頭的作業方式,不僅麻煩費事,在線頭修剪過程中,線段纖維還會四處飛散,影響作業人員健康,及造成工作環境髒亂。因此,現今的線頭修剪作業程序大都以修線機的類設備來取代人工。
現有修線機通常是以修線器進行線頭自動修剪作業,如圖1所示,此類既有修線器10設於一底座11上,並且組裝一吸風管14,該吸風管14後端的集塵軟管15連接一吸風馬達及集塵桶(圖未示),而修線器10則利用電動機12及其撓性傳動軸13進行傳動。
修線器10持續往復帶動活動刀片,再配合前端固定刀片,以修剪成衣或鞋帽加工件的線頭。在此種公知的修線器結構中,所修剪線頭的線段纖維會因為吸風馬達激活,而經由集塵軟管15吸送至預設的集塵桶。
但在此種公知的修線器機構中,其必需使用到一額外的吸風馬達及其相關控制開關等配件。其中尤以吸風馬達的成本較高,並且後續修護費用也較高。同時,整個吸風馬達重量體積大,佔用空間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種修線器線頭吸集裝置,其可在無需使用吸風馬達的下,而能以經濟成本方式使用廠內既有空壓設備,將所修剪的線頭及相關纖維塵屑吸集於集塵桶。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於修線器吸風管末端與一集塵軟管前端之間設有前後依序連接的一前導管及一後限制調節管,上述前導管的中通孔前端內側形成一具有外導斜面的中心孔,於其後端則設有內螺接孔;上述後限制調節管於其管身外周設有小於上述前導管中通孔的前外插段,以及位於此前外插段後方的外螺紋段,其在中通孔的內前端則設有與上述前導管外導斜面相配的內導斜面;上述後限制調節管的前外插段插接入前導管的中通孔,而於後限制調節管的前外插段外周與前導管中通孔內周之間形成一導氣空間;並且其外螺紋段鎖接入前導管的內螺接孔,上述內導斜面接近前導管的外導斜面,以構成一導氣間隙,上述前導管沿導氣空間位置則徑向組合一接頭,供連接一外界空壓管。
也就是說,在本實用新型的修線器線頭吸集裝置中,其修線器設有以傳動機構帶動的活動刀片及固定刀片,並在側方設置相通的吸風管;其中該吸風管末端與一集塵軟管前端之間設有前後依序連接的一前導管及一後限制調節管,上述前導管的中通孔前端內側形成一具有外導斜面的中心孔,於其後端則設有內螺接孔;上述後限制調節管於其管身外周設有小於上述前導管中通孔的前外插段,以及位於此前外插段後方的外螺紋段,其在中通孔的內前端則設有與上述前導管外導斜面相配的內導斜面;上述後限制調節管的前外插段插接入前導管的中通孔,而於後限制調節管的前外插段外周與前導管中通孔內周之間形成一導氣空間;並且其外螺紋段鎖接入前導管的內螺接孔,上述內導斜面接近前導管的外導斜面,以構成一導氣間隙,上述前導管沿導氣空間位置則徑向組合一接頭,供連接一外界空壓管。
通過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可將上述空壓管連接於廠內既有的空壓為統,而完全無需使用到大體積、高成本、不易維修的吸風馬達及其相關設備。
圖1為公知的修線器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裝設於修線器的立體結構圖;
圖3為圖2中本實用新型吸集裝置的斷面剖視圖;圖4為圖3的立體圖及其相關吸風管;圖5為圖4的主要組件分解圖;圖6為圖5的前導管的立體圖;以及圖7為如圖3所示的斷面剖視圖,其中顯示了其作動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結合以下附圖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將使本實用新型的新穎性及其它特點趨於明了。
首先請參閱圖2,在圖示的較佳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修線器10同樣設有以傳動機構16帶動的活動刀片18及一固定刀片17,並在刀片後側方設置相通的吸風管1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特點即在於吸風管14末端與一集塵軟管50前端之間設有前後依序連接的一前導管20及一後限制調節管30,上述集塵軟管50的末端同樣接至既有的集塵桶。
現請參閱圖3~6,上述前導管20於其前段設有外螺紋段27,供螺接於吸風管14末端的相對內螺接孔19,並於兩者交接處套設止漏墊圈28。於此一前導管20的中通孔22前端內側形成一具有外導斜面25的中心孔21,再連接一由內向外漸增大的內錐孔23,於圖示的理想實施例中,該內錐孔23設置環周式斜向渦漩導溝24,而前導管20後段則設有內螺接孔26。
上述後限制調節管30則於其管身外周設有小於上述中通孔22的前外插段31,以及位於此前外插段31前端的外錐面33,及略後方的外螺紋段32;在中通孔34的內前端則設有與上述外導斜面25相配的內導斜面35。
上述前導管20及後限制調節管30因而可如圖3所示般,使後限制調節管30的前外插段31插接入前導管20的中通孔22中,而可於後限制調節管30的前外插段31外周與前導管20中通孔22內周之間形成一導氣空間;並透過其外螺牙段32鎖接入前導管20的內螺接孔26,在其鎖接到達內導斜面35壓靠於前導管20的外導斜面25時,即為壓縮空氣無法進入的閉鎖狀態。
沿上述前導管20外周徑向螺孔29組合一接頭41,以連通上述後限制調節管30的前外插段31與前導管20中通孔22之間所形成的導氣空間,供連接一外界空壓管40,以連接廠內既有的空壓為統(圖未示)。
為進一步確保上述前導管20及後限制調節管30鎖接設定位置,將後限制調節管30的外羅紋段32於前導管20後方鎖接一含有相對內羅紋37的固定環36。
如圖7所示使用狀態中,將上述固定環36及後限制調節管30旋退一小段設定距離時,壓縮空氣將沿實線箭頭所示方向自空壓管40及其接頭41進入,經由後限制調節管30的前外插段31與前導管20中通孔22之間所形成的導氣空間,及外導斜面25與內導斜面35所構成的導氣間隙,從而形成一強大的吸力,使已修剪的線頭纖維沿空心箭頭所示由圖式左側往右排出,並經由上述集塵軟管50而吸集於集塵桶中。
由於現有各類成衣或鞋帽產品的製造廠房內均含有空氣壓縮機設備及壓縮空氣管路,本實用新型因而可將上述空壓管40連接於廠內既有的空壓為統,而完全無需使用到大體積、高成本、不易維修的吸風馬達及其相關設備。
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為方便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並非加以限制,在不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範疇,所述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可作的各種簡易變形與修飾,均仍應含括於所附權利要求書中。
權利要求1.一種修線器線頭吸集裝置,其修線器設有以傳動機構帶動的活動刀片及固定刀片,並在側方設置相通的吸風管;其特徵在於該吸風管末端與一集塵軟管前端之間設有前後依序連接的一前導管及一後限制調節管,上述前導管的中通孔前端內側形成一具有外導斜面的中心孔,於其後端則設有內螺接孔;上述後限制調節管於其管身外周設有小於上述前導管中通孔的前外插段,以及位於此前外插段後方的外螺紋段,其在中通孔的內前端則設有與上述前導管外導斜面相配的內導斜面;上述後限制調節管的前外插段插接入前導管的中通孔,而於後限制調節管的前外插段外周與前導管中通孔內周之間形成一導氣空間;並且其外螺紋段鎖接入前導管的內螺接孔,上述內導斜面接近前導管的外導斜面,以構成一導氣間隙,上述前導管沿導氣空間位置則徑向組合一接頭,供連接一外界空壓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修線器線頭吸集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前導管的中心孔前端連接一由內向外漸增大的內錐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修線器線頭吸集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後限制調節管的外螺紋段於前導管後方鎖接一含有相對內螺紋的固定環。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修線器線頭吸集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後限制調節管的前外插段前端設有外錐面。
專利摘要一種修線器線頭吸集裝置,尤指其無需使用大體積、高成本、不易維修的吸風馬達及其相關設備,其於修線器吸風管末端與一集塵軟管前端之間設有前後依序連接的一前導管及一後限制調節管,上述後限制調節管以前外插段插接入前導管的中通孔,而於後限制調節管的前外插段與前導管中通孔之間形成一導氣空間;並且其外螺牙段鎖接入前導管之內螺接孔,使內導斜面接近於前導管的相對外導斜面,以構成一進氣間隙,上述前導管沿導氣空間位置則組合一接頭,供連接廠內既有空壓系統的空壓管。
文檔編號D05B81/00GK2718005SQ20042006630
公開日2005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17日
發明者吳阿杞 申請人:吳阿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