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中風的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2023-06-08 23:26:06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中風的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藥物組合物,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中風的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背景技術中風即急性腦血管病,又稱為腦卒中或腦中風,系腦部或支配腦的頸部動脈病變引起的腦局限性血液循環障礙,本病大多發生在中年以上,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中風的共同特點為起病急驟,往往在短時間內腦部損害達到高峰,如果患者倖存,多有偏癱、言語不利等後遺症,其發病率、病死率和致殘率都很高,是人類三大死亡原因(腦血管病、心臟病、癌症)之一。
中醫認為中風是以卒然僕倒,不省人事,同時偏半手足不用,清醒後成為後遺症或突然半身不遂,或但覺手足麻木,逐漸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甚至失語等為其主要特徵。由於本病徒起於頃刻之間,驟變於瞬息之時,來勢較猛,猶如自然界的風一樣,所以古代醫家把這類疾病稱之為中風,又謂天地之氣變,易化為風,人體陰陽之氣變,易化為病,病來疾速,如風之狀,故曰中風。百病風為首,中醫認為本病為四大難症(風、癆、臌、膈)之首。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人均期望壽命現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正在明顯加快,因而國人的疾病譜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風病對中老年人的危害顯得日趨嚴重,近年的統計資料表明,全國腦血管病在疾病死因順序中已躍居第二位,北方一些地區上升為第一位,全國每年新發中風病例一百三十萬人,死於本病一百萬人,存活的患者人數高達六百萬人,中風的致殘率很高,約75%的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病,它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而且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經濟負擔和不良影響,中風病已經成為一個公共衛生問題,所以積極開展中風病的研究,宣傳專業知識,降低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已是當務之急。
技術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對治療中風有顯著效果的藥物組合物。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藥物組合物的製備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炙黃芪30-90重量份 防 風30-90重量份五加皮30-90重量份白花蛇15-45重量份 川 芎30-90重量份天 麻15-45重量份水 蛭10-30重量份 蜈 蚣5-15重量份 丹 參15-45重量份牛 膝15-45重量份 威靈仙15-45重量份石菖蒲10-30重量份豨薟草15-45重量份 炙甘草5-15重量份本發明的優選配比為炙黃芪60重量份 防 風60重量份 五加皮60重量份白花蛇30重量份 川 芎60重量份 天 麻30重量份水 蛭20重量份 蜈 蚣10重量份 丹 參30重量份牛 膝30重量份 威靈仙30重量份 石菖蒲20重量份豨薟草30重量份 炙甘草10重量份將炙黃芪、防風、五加皮、白花蛇、川芎、天麻、水蛭、蜈蚣粉成細末,備用;再把丹參、牛膝、威靈仙、石菖蒲、豨薟草、炙甘草分別用500-1500重量份清水煎煮1-3次得濃縮液,將粉成的細末與濃縮液混合均勻,然後烘乾成粉末製成散劑。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還可加入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型劑製成臨床可接受的劑型,如膠囊、片劑、顆粒劑、口服液、滴丸、丸劑、散劑、注射劑等。
下面實驗例用於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自一九九二年一月至二零零四年一月應用本發明(偏癱康復散)治療中風患者八百四十五例。
1、一般情況如下發病後就診時間一周內627人,兩周內146人,1月內38人,半年內13人,1年內15人,1年以上6人,發病年齡40-50歲58人,50-60歲57人,60-70歲684人,70歲以上46人。
本發明(偏癱康復散)治療方法炙黃芪60g、防風60g、五加皮60g、白花蛇30g、川芎60g、天麻30g、水蛭20g、蜈蚣10g,以上藥物粉成細末,再把丹參30g、牛膝30g、威靈仙30g、石菖蒲20g、豨薟草30g、炙甘草10g煎煮2次得到濃縮液1000ml與細末藥混合均勻,然後烘乾成粉末,平均分為30份,每一份11g,每日服3次,每次11g,服用十天,三十天為一個療程。服藥期間忌辛辣油膩飲食,保持心情愉快,並加強功能鍛鍊。
3、治癒標準臨床症狀消失,生活完全自理739例;好轉症狀明顯改善,生活基本自理58人;無效症狀無變化48人,總有效率94.3%。
4、典型病例病例1患者郭××,男62歲,腦梗塞,於2001年10月就診,發病前半小時在田間勞作,回家後自覺左側上下肢麻木,繼而口眼歪斜,口角流涎,不能言語,不能站立,神志清楚,無大小便失禁,被家人抬來我處診治。查血壓130/90mmHg,左側上下肢活動及感覺功能喪失,肌張力下降,口角流涎不能言語,不能站立,神志清楚,囑其活動右側上下肢靈活自如,經頭顱CT掃描提示,腔隙性腦梗塞,即刻給予服用本發明偏癱康復散,每日服3次,每次11g,服用十天,一月後痊癒出院,現隨訪三年身體健康。
病例2張××,女68歲,腦出血,於2003年10月就診,前5天勞累後突然跌例,不能站立,口角流涎,言語不利,大小便失禁,由家人護送到地區醫院,CT掃描提示左額葉腦出血,經過西醫治療5天無效,來我院診治,查血壓180/120mmHg,素體肥胖,右側上下肢活動及感覺功能喪失,肌張力下降,神志清楚,口角流涎,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大小便失禁,給予服用本發明偏癱康復散,每日服3次,每次11g,一月後下床併到戶外活動,生活能自理,為鞏固療效,再服一月,恢復正常,現隨訪身體健康。
病例3王××,男,52歲,腦外傷、腦出血,2000年6月就診,前半小時車禍致使患者昏迷,大小便失禁,左側上下肢肌張力下降,CT掃描進示腦出血,經西醫脫水,止血,促醒等治療一周患者清醒,但口角流涎,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左側上下肢活動功能喪失,給予口服本發明偏癱康復散,每日服3次,每次11g,一月後,患者下床並且到戶外活動,連續服用兩月完全恢復健康,隨訪四年身體狀況良好。
實施例1
炙黃芪60g 防 風60g 五加皮60g白花蛇30g 川 芎60g 天 麻30g水 蛭20g 蜈 蚣10g 丹 參30g牛 膝30g 威靈仙30g 石菖蒲20g豨薟草30g 炙甘草10g將炙黃芪、防風、五加皮、白花蛇、川芎、天麻、水蛭、蜈蚣粉成細末,備用;再把丹參、牛膝、威靈仙、石菖蒲、豨薟草、炙甘草,分別用1000ml清水煎煮2次得到濃縮液1000ml,將粉成的細末與濃縮液混合均勻,然後烘乾成粉末製成散劑。平均分為30份,每一份11g,每日服3次,每次11g。
實施例2炙黃芪30g 防 風30g 五加皮30g白花蛇15g 川 芎30g 天 麻15g水 蛭10g 蜈 蚣5g 丹 參15g牛 膝15g 威靈仙15g 石菖蒲10g豨薟草15g 炙甘草5g將炙黃芪、防風、五加皮、白花蛇、川芎、天麻、水蛭、蜈蚣粉成細末,備用;再把丹參、牛膝、威靈仙、石菖蒲、豨薟草、炙甘草,分別用1000ml清水煎煮2次得到濃縮液1000ml,將粉成的細末與濃縮液混合均勻,然後烘乾成粉末,分裝在350粒膠囊中,每次服用6粒,每日服用3次。
實施例3炙黃芪90g 防 風90g 五加皮90g白花蛇45g 川 芎90g 天 麻45g水 蛭30g 蜈 蚣15g 丹 參45g牛 膝45g 威靈仙45g 石菖蒲30g豨薟草45g 炙甘草15g上述藥物按常規工藝製成片劑。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中風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徵在於該組合物主要由如下原料藥組成炙黃芪30-90重量份 防 風30-90重量份 五加皮30-90重量份白花蛇15-45重量份 川 芎30-90重量份 天 麻15-45重量份水 蛭10-30重量份 蜈 蚣5-15重量份 丹 參15-45重量份牛 膝15-45重量份 威靈仙15-45重量份 石菖蒲10-30重量份豨薟草15-45重量份 炙甘草5-15重量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徵在於該組合物主要由如下原料藥組成炙黃芪60重量份 防 風60重量份 五加皮60重量份白花蛇30重量份 川 芎60重量份 天 麻30重量份水 蛭20重量份 蜈 蚣10重量份 丹 參30重量份牛 膝30重量份 威靈仙30重量份 石菖蒲20重量份豨薟草30重量份 炙甘草10重量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徵在於該組合物加入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型劑製成臨床可接受的劑型,如膠囊、片劑、顆粒劑、口服液、滴丸、丸劑、散劑、注射劑。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製備方法為將炙黃芪、防風、五加皮、白花蛇、川芎、天麻、水蛭、蜈蚣粉成細末,備用;再把丹參、牛膝、威靈仙、石菖蒲、豨薟草、炙甘草分別用500-1500重量份清水煎煮1-3次得濃縮液,將粉成的細末與濃縮液混合均勻,然後烘乾成粉末製成散劑。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製備方法為將炙黃芪、防風、五加皮、白花蛇、川芎、天麻、水蛭、蜈蚣粉成細末,備用;再把丹參、牛膝、威靈仙、石菖蒲、豨薟草、炙甘草分別用1000重量份清水煎煮2次得濃縮液,將粉成的細末與濃縮液混合均勻,然後烘乾成粉末製成散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中風的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該組合物主要由炙黃芪、防風、五加皮、白花蛇、川芎、天麻、水蛭、蜈蚣、丹參、牛膝、威靈仙、石菖蒲、豨薟草、炙甘草原料藥組成。本發明的製備方法為將炙黃芪、防風、五加皮、白花蛇、川芎、天麻、水蛭、蜈蚣粉成細末,再把丹參、牛膝、威靈仙、石菖蒲、豨薟草、炙甘草分別用水煎煮得濃縮液,將細末與濃縮液混合均勻,烘乾成粉末即可。本發明組合物對治療中風效果顯著,無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9/10GK1657089SQ200410039479
公開日2005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04年2月16日 優先權日2004年2月16日
發明者汪海錦 申請人:汪海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