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離心泵的軟機械密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8 20:59:46 1
專利名稱:用於離心泵的軟機械密封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密封裝置,具體說是涉及一種用於離心泵的軟機械密封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用於離心泵如雜質泵等的軸密封裝置多為硬機械密封。即採用金屬密封環來實現泵軸與泵殼之間間隙的密封。由於多數離心泵都是工作在含有礦物顆粒雜質的液體中,這些雜質與金屬密封環密封面的摩擦使得金屬密封環內徑增大,進而造成軸密封不嚴,出現漏料現象,縮短了離心泵的正常工作周期,也增加了離心泵的維修工作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在於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經久耐用的用於離心泵的軟機械密封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本實用新型包括內壁帶有環形凹腔的軸套,設置在所述凹腔內的油水隔離環;在位於所述油水隔離環左側的環形凹腔內,沿軸向依次排列設置有骨架式橡膠油封和油封隔離環;在位於油水隔離環右側的環形凹腔內設置有骨架式橡膠油封;在所述軸套的套壁內分別開設有油通道和水通道;所述油通道的出油口與沿徑向開設在油封隔離環環壁上的通孔相連通,其注油口開設在軸套的外周面上;所述水通道的出水口與位於油水隔離環右側的環形凹腔相連通,其注水口開設在軸套的外周面上。
為精確調節進入位於所述油水隔離環右側環形凹腔內的水量,在所述注水口處連通有一串接有二通閥和三通閥的進水管;為防止閥門誤動,所述二通閥和三通閥為旋塞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採取在所述帶有環形凹腔的軸套套壁內分別開設有油通道和水通道,以及設置在所述凹腔內的油水隔離環,和沿軸向依次排列設置在油水隔離環左側環形凹腔內的骨架式橡膠油封和油封隔離環,及設置在油水隔離環右側環形凹腔內的骨架式橡膠油封,從而實現軟機械密封的目的。本實用新型軟機械密封原理為使用時,將所述軸套套裝在泵軸上,其右端面與泵的端蓋密封聯接,通過所述注油口向油水隔離環左側環形凹腔內注入適量潤滑脂;打開進水二通閥,通過三通閥調整進入油水隔離環右側環形凹腔內的進水量,以每秒鐘2-3滴為易,由於進入油水隔離環右側環形凹腔內水的壓力大於軸套與泵端蓋結合部的漿體壓力,阻止了含有雜質的漿液進入軸套內,保證了離心泵的軸密封效果,大大地提高了密封件的使用壽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半剖結構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內壁帶有環形凹腔1的軸套2,設置在所述凹腔1內的油水隔離環3;在位於所述油水隔離環3左側的環形凹腔1內,沿軸向依次排列設置有骨架式橡膠油封4和油封隔離環5;在位於油水隔離環3右側的環形凹腔1內設置有骨架式橡膠油封6;在所述軸套2的套壁內分別開設有油通道7和水通道8;所述油通道7的出油口與沿徑向開設在油封隔離環5環壁上的通孔9相連通,其注油口10開設在軸套2的外周面上;所述水通道8的出水口與位於油水隔離環3右側的環形凹腔1相連通,其注水口11開設在軸套2的外周面上。為便於進水量的調節和控制,所述注水口11與串接有二通閥12和三通閥13的進水管14相連通,所述二通閥12和三通閥13選擇為旋塞閥。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離心泵的軟機械密封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內壁帶有環形凹腔(1)的軸套(2),設置在所述凹腔(1)內的油水隔離環(3);在位於所述油水隔離環(3)左側的環形凹腔(1)內,沿軸向依次排列設置有骨架式橡膠油封(4)和油封隔離環(5);在位於油水隔離環(3)右側的環形凹腔(1)內設置有骨架式橡膠油封(6);在所述軸套(2)的套壁內分別開設有油通道(7)和水通道(8);所述油通道(7)的出油口與沿徑向開設在油封隔離環(5)環壁上的通孔(9)相連通,其注油口(10)開設在軸套(2)的外周面上;所述水通道(8)的出水口與位於油水隔離環(3)右側的環形凹腔(1)相連通,其注水口(11)開設在軸套(2)的外周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離心泵的軟機械密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注水口(11)與串接有二通閥(12)和三通閥(13)的進水管(14)相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離心泵的軟機械密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二通閥(12)和三通閥(13)為旋塞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離心泵的軟機械密封裝置,包括內壁帶有環形凹腔的軸套,設置在所述凹腔內的油水隔離環;在位於所述油水隔離環左側的環形凹腔內,沿軸向依次排列設置有骨架式橡膠油封和油封隔離環;在位於油水隔離環右側的環形凹腔內設置有骨架式橡膠油封;在所述軸套的套壁內分別開設有油通道和水通道;所述油通道的出油口與沿徑向開設在油封隔離環環壁上的通孔相連通,其注油口開設在軸套的外周面上;所述水通道的出水口與位於油水隔離環右側的環形凹腔相連通,其注水口開設在軸套的外周面上。由於採用上述結構,從而保證了離心泵的軸密封效果,大大地提高了密封件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04D29/08GK2623918SQ03245888
公開日2004年7月7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03年5月30日
發明者徐兆徵, 徐國風, 徐國鋼, 李功偉, 周科 申請人:徐兆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