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銅‑鋅混合礦石的分步生物浸出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6-08 14:50:56 2
本發明涉及生物溼法冶金和礦物加工
技術領域:
,具體為一種銅-鋅混合礦石的分步生物浸出工藝。
背景技術:
:當前全球銅資源供需不平衡,隨著銅礦的開發,銅礦資源呈現出貧、細、雜的特點。因此,迫切需要開發能經濟、環保、高效處理低品位複雜銅礦石的礦物加工技術。黃銅礦佔地球銅資源儲量的70%,仍然主要通過高能耗、高汙染的火法冶煉工藝提取。生物冶金技術對礦石品位要求低,具有成本低、設備簡單、反應溫和、流程短、環境友好等優點,特別適合處理低品位、複雜、難處理的礦產資源,已廣泛應用於次生硫化銅礦的提取,但是黃銅礦仍難通過生物冶金技術高效提取。許多研究發現,銀離子可以催化黃銅礦的生物浸出,但是該方法由於銀價格高、難回收等問題,難以工業應用。目前,超過80%的鋅是通過對(鐵)閃鋅礦的焙燒-浸出-電積(rle)或加壓浸出工藝獲得。(鐵)閃鋅礦是重要的含鋅礦物,含鐵較高的(鐵)閃鋅礦往往難以通過傳統技術提取,但是容易通過生物冶金技術提取。黃銅礦和(鐵)閃鋅礦往往共生存在形成銅-鋅混合礦石。傳統技術工藝中,黃銅礦和(鐵)閃鋅礦往往首先通過混合浮選獲得銅-鋅混合精礦,混合精礦再進一步通過浮選分離獲得銅、鋅精礦,再進行火法冶煉工藝獲得銅、鋅產品。但是,黃銅礦與(鐵)閃鋅礦的浮選分離較難,尤其是銅離子對(鐵)閃鋅礦浮選具有較強的活化作用,導致其難以抑制,分離效果較差。鋅浸出渣(zlr)在鋅焙砂溼法冶金過程中會大量生成,主要含鐵酸鋅(znfe2o4)和含銀物種。但是目前鋅浸出渣(zlr)往往作為固體廢棄物被遺棄,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汙染。因此,如何更高效的提取銅-鋅混合礦石中的銅和鋅,同時如何合理利用鋅浸出渣(zlr),成為當前的技術難題。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提供一種高效、低能耗的銅-鋅混合礦石的分步生物浸出工藝。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銅-鋅混合礦石的分步生物浸出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將銅-鋅混合礦原礦石磨細;(2)將步驟(1)得到的銅-鋅混合礦添加到生物浸出體系進行浸出,在浸出過程中加入fe3+控制溶液電位;(3)當銅-鋅混合礦中含鋅礦物浸出完畢後,進行固液分離,得到含zn2+的溶液和固體;(4)將所述含zn2+的溶液通過淨化、電積後得到鋅;(5)將所述固體添加到黃銅礦生物浸出體系進行浸出,在浸出過程中加入鋅浸出渣;(6)所述固體中銅浸出之後,進行固液分離,得到銅離子浸出液和生物浸出渣;(7)採用硫脲提取生物浸出渣中的銀,進行固液分離,得到銀浸出液和浸出渣;(8)將得到的銅離子浸出液和銀浸出液分別進行銅和銀的提取,最終得到銅和銀。作為優選,所述銅-鋅混合礦原礦石中含銅礦物為黃銅礦,含鋅礦物為(鐵)閃鋅礦。進一步地,步驟(1)中採用溼式球磨,將銅-鋅混合礦原礦石磨至-0.074mm佔80%以上。作為優選,步驟(2)中生物浸出體系為含鐵氧化菌浸出體系。作為優選,步驟(2)中加入fe3+的濃度為0.01~0.2mol/l,控制溶液電位高於480mvvs.ag/agcl。控制較高溶液電位使(鐵)閃鋅礦快速優先溶解,並使黃銅礦溶解受到抑制。作為優選,浸出過程中維持ph為1.5~2.0,溫度25~55℃,攪拌速度為100~600rpm。作為優選,步驟(5)中黃銅礦生物浸出體系為含鐵氧化菌浸出體系。作為進一步優選,步驟(5)中鋅浸出渣含銀為100~800g/t,所述鋅浸出渣需乾式磨至0.074mm以下佔90%以上。加入含ag鋅浸出渣(zlr)作為催化劑,催化黃銅礦生物浸出。作為優選,浸出過程維持ph為1.5~2.0,溫度為25~55℃,攪拌速度為100~600rpm,鋅浸出渣用量為質量濃度0.1~5%。作為優選,步驟(7)中浸出過程維持ph為0.6~1.0,攪拌速度為100~600rpm,溫度為45~65℃,硫脲濃度為0.2~1.0mol/l。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通過全溼法流程,獲得較高的cu、zn和ag回收率,可避免火法工藝流程帶來的高能耗、高汙染;實現銅-鋅混合礦石的高效分步浸出,可避免傳統溼法冶金工藝中的cu2+和zn2+的複雜分離流程,同時也避免了黃銅礦與(鐵)閃鋅礦的複雜浮選分離過程;並且實現了含銀固體廢棄物(鋅浸出渣)的綜合利用。鋅、銅、銀的回收率均超過了90%。該方法價格低廉、高效、簡單、易操作。該工藝反應條件容易達到,反應也易控制,本工藝對環境不會帶來汙染,易於實現工業化規模生產。附圖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及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參考圖1,一種銅-鋅混合礦石的分步生物浸出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將銅-鋅混合礦原礦石磨細;(2)將步驟(1)得到的銅-鋅混合礦添加到生物浸出體系進行浸出,在浸出過程中加入fe3+控制溶液電位;(3)當銅-鋅混合礦中含鋅礦物浸出完畢後,進行固液分離,得到含zn2+的溶液和固體;(4)將所述含zn2+的溶液通過淨化、電積後得到鋅;(5)將所述固體添加到黃銅礦生物浸出體系進行浸出,在浸出過程中加入鋅浸出渣;(6)所述固體中銅浸出之後,進行固液分離,得到銅離子浸出液和生物浸出渣;(7)採用硫脲提取生物浸出渣中的銀,進行固液分離,得到銀浸出液和浸出渣;(8)將得到的銅離子浸出液和銀浸出液分別進行銅和銀的提取,最終得到銅和銀。本發明選用的浸出微生物優選鐵氧化菌,更優選嗜鐵鉤端螺旋菌和氧化亞鐵硫桿菌。實施例1:選用的銅-鋅混合礦原礦石性質分析如表1所示。表1銅-鋅混合礦原礦石多元素分析/%cuznfespb1.652.6030.5028.800.15選取銅-鋅混合礦原礦石中cu品位為1.65%,zn品位為2.60%,主要含銅礦物為黃銅礦,含鋅礦物為(鐵)閃鋅礦。將銅-鋅混合礦原礦石溼式球磨至-0.074mm佔80%以上,採用含有鐵氧化菌-嗜鐵鉤端螺旋菌的混合浸礦微生物,嗜鐵鉤端螺旋菌的濃度大於1.0×107cells/ml,嗜鐵鉤端螺旋菌預先進行馴化,馴化採用的培養基組成為:(nh4)2so4(3.0g/l),mgso4·7h2o(0.5g/l),k2hpo4(0.5g/l),kcl(0.1g/l),ca(no3)2(0.01g/l),44.7g/lfeso4·7h2o,1~2wt%的黃銅礦,0.1~0.5wt%的鋅浸出渣;當浸礦微生物生長至對數期時,過濾、離心,收集濃縮後的菌液,作為生物浸出體系菌種。在浸出過程中添加0.01mol/l的fe3+,控制溶液電位高於480mvvs.ag/agcl,浸出過程維持ph為1.5~2.0,溫度45℃,攪拌速度為100rpm,使(鐵)閃鋅礦快速優先溶解,並使黃銅礦溶解受到抑制,獲得最終zn浸出率為96.5%;(鐵)閃鋅礦浸出完畢之後,固液分離,將富含zn2+的溶液通過淨化、電積後獲得zn產品,固體進行下一步黃銅礦催化生物浸出,黃銅礦生物浸出體系依然為含鐵氧化菌-嗜鐵鉤端螺旋菌的混合浸礦微生物浸出體系,此時需添加催化劑為含ag鋅浸出渣(zlr),含銀為100g/t,需將含ag鋅浸出渣乾式磨至0.074mm以下佔90%以上,在浸出過程維持ph為1.5~2.0,溫度為45℃,攪拌速度為100rpm,含ag鋅浸出渣用量為質量濃度0.1%,獲得最終cu浸出率為95.2%;然後進行固液分離,將富含銅離子的溶液通過萃取、電積後獲得cu產品;剩下的生物浸出渣採用硫脲作為浸出劑,提取渣中ag,浸出過程維持ph為0.6~1.0,攪拌速度為100rpm,溫度為45℃,硫脲濃度為0.2mol/l,獲得最終ag回收率為90.8%,最終浸出渣主要為黃鉀鐵礬,可進一步製備為吸附材料。實施例2:選用的銅-鋅混合礦原礦石性質分析如表2所示。表2銅-鋅混合礦原礦石多元素分析/%cuznfespbmgocaoal2o31.782.0523.5515.680.084.552.084.5選取銅-鋅混合礦原礦石中cu品位為1.78%,zn品位為2.05%,主要含銅礦物為黃銅礦,含鋅礦物為(鐵)閃鋅礦。將銅-鋅混合礦原礦石溼式球磨至-0.074mm佔80%以上,採用含有鐵氧化菌-氧化亞鐵硫桿菌的混合浸礦微生物,氧化亞鐵硫桿菌的濃度大於1.0×107cells/ml,氧化亞鐵硫桿菌預先進行馴化(同實施例1)。在浸出過程中添加0.1mol/l的fe3+,控制溶液電位高於480mvvs.ag/agcl,浸出過程維持ph為1.5~2.0,溫度25℃,攪拌速度為280rpm,使(鐵)閃鋅礦快速優先溶解,並使黃銅礦溶解受到抑制,獲得最終zn浸出率為93.6%;(鐵)閃鋅礦浸出完畢之後,固液分離,將富含zn2+的溶液通過淨化、電積後獲得zn產品,固體進行下一步黃銅礦催化生物浸出,黃銅礦生物浸出體系依然為含鐵氧化菌-氧化亞鐵硫桿菌的混合浸礦微生物浸出體系,此時需要添加催化劑為含ag鋅浸出渣(zlr),含銀為318g/t,需將含ag鋅浸出渣乾式磨至0.074mm以下佔90%以上,浸出過程維持ph為1.5~2.0,溫度為25℃,攪拌速度為280rpm,催化劑用量為質量濃度1.0%,獲得最終cu浸出率為92.4%;然後進行固液分離,將富含銅離子的溶液通過萃取、電積後獲得cu產品;剩下的生物浸出渣採用硫脲作為浸出劑,提取渣中ag,浸出過程維持ph為0.6~1.0,攪拌速度為280rpm,溫度為55℃,硫脲濃度為0.4mol/l,獲得最終ag回收率為90.5%,最終浸出渣主要為黃鉀鐵礬,可進一步製備為吸附材料。實施例3:選用的銅-鋅混合礦原礦石性質分析如表3所示。表3銅-鋅混合精礦多元素分析/%cuznfespbcaosio27.5523.5820.7838.681.400.855.68選取銅-鋅混合礦精礦中cu品位為7.55%,zn品位為23.58%,主要含銅礦物為黃銅礦,含鋅礦物為(鐵)閃鋅礦。將銅-鋅混合礦原礦石溼式球磨至-0.074mm佔80%以上,採用含有鐵氧化菌-氧化亞鐵硫桿菌的混合浸礦微生物,氧化亞鐵硫桿菌的濃度大於1.0×107cells/ml,氧化亞鐵硫桿菌預先進行馴化(同實施例1)。在浸出過程中添加0.15mol/l的fe3+,控制溶液電位高於480mvvs.ag/agcl,浸出過程維持ph為1.5~2.0,溫度35℃,攪拌速度為360rpm,使(鐵)閃鋅礦快速優先溶解,並使黃銅礦溶解受到抑制,獲得最終zn浸出率為95.2%;(鐵)閃鋅礦浸出完畢之後,固液分離,將富含zn2+的溶液通過淨化、電積後獲得zn產品,固體進行下一步黃銅礦催化生物浸出,黃銅礦生物浸出體系依然為含鐵氧化菌-氧化亞鐵硫桿菌的混合浸礦微生物浸出體系,此時需要添加催化劑為含ag固體廢棄物-鋅浸出渣(zlr),含銀為408g/t,需乾式磨至0.074mm以下佔90%以上,浸出過程維持ph為1.5~2.0,溫度為35℃,攪拌速度為360rpm,催化劑用量為質量濃度2.0%,獲得最終cu浸出率為92.7%;然後進行固液分離,將富含銅離子的溶液通過萃取、電積後獲得cu產品;剩下的生物浸出渣採用硫脲作為浸出劑,提取渣中ag,浸出過程維持ph為0.6~1.0,攪拌速度為360rpm,溫度為65℃,硫脲濃度為0.6mol/l,獲得最終ag回收率為92.4%,最終浸出渣主要為黃鉀鐵礬,可進一步製備為吸附材料。實施例4:選用的銅-鋅混合礦原礦石性質分析如表4所示。表4銅-鋅混合精礦多元素分析/%cuznfespbcaosio222.088.6015.2534.880.450.153.87選取銅-鋅混合礦精礦中cu品位為22.08%,zn品位為8.60%,主要含銅礦物為黃銅礦,含鋅礦物為(鐵)閃鋅礦。將銅-鋅混合礦原礦石溼式球磨至-0.074mm佔80%以上,採用含有鐵氧化菌-鐵鉤端螺旋菌的混合浸礦微生物,嗜鐵鉤端螺旋菌的濃度大於1.0×107cells/ml,嗜鐵鉤端螺旋菌預先進行馴化(同實施例1)。在浸出過程中添加0.2mol/l的fe3+,控制溶液電位高於480mvvs.ag/agcl,浸出過程維持ph為1.5~2.0,溫度55℃,攪拌速度為600rpm,使(鐵)閃鋅礦快速優先溶解,並使黃銅礦溶解受到抑制,獲得最終zn浸出率為97.4%;(鐵)閃鋅礦浸出完畢之後,固液分離,將富含zn2+的溶液通過淨化、電積後獲得zn產品,固體進行下一步黃銅礦催化生物浸出,黃銅礦生物浸出體系依然為含鐵氧化菌-嗜鐵鉤端螺旋菌的混合浸礦微生物浸出體系,此時需要添加催化劑為含ag固體廢棄物-鋅浸出渣(zlr),含銀為800g/t,需乾式磨至0.074mm以下佔90%以上,浸出過程維持ph為1.5~2.0,溫度為55℃,攪拌速度為600rpm,催化劑用量為質量濃度5.0%,獲得最終cu浸出率為94.6%;然後進行固液分離,將富含銅離子的溶液通過萃取、電積後獲得cu產品;剩下的生物浸出渣採用硫脲作為浸出劑,提取渣中ag,浸出過程維持ph為0.6~1.0,攪拌速度為600rpm,溫度為55℃,硫脲濃度為1.0mol/l,獲得最終ag回收率為92.2%,最終浸出渣主要為黃鉀鐵礬,可進一步製備為吸附材料。本發明提出的新工藝可避免傳統溼法冶金工藝中的cu2+和zn2+的複雜分離,同時也避免黃銅礦與(鐵)閃鋅礦的浮選複雜分離過程,並實現含銀固體廢棄物(鋅浸出渣)的綜合利用。工藝簡單,反應條件容易達到,反應也易控制,本工藝對環境不會帶來汙染,生產成本低,易於實現工業化規模生產。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及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