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和黃飛鴻哪個更厲害(黃飛鴻和葉問的最後一戰)
2023-06-05 14:49:35 3
光緒十七年,紫禁城教武場舉辦獅王大會,為揚國威邀請西方各國使節觀賽,獲勝者是佛山武師黃飛鴻。
只見黃師傅手握獅王金牌,朗聲向高臺上的李鴻章喊話:「依小民之見,我們不只要練武強身、以抗外敵,最重要還是廣開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國富民強之道。區區一個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請李大人三思。」
黃飛鴻的慷慨陳詞讓臺上的眾位大人錯愕,他振臂一拋,把金牌扔回到中堂大人的腳下,轉身一句告辭,帶著徒弟鬼腳七揚長而去。
電影《黃飛鴻:獅王爭霸》截圖
這是電影《黃飛鴻:獅王爭霸》裡讓人津津樂道的一幕,而在歷史上的光緒十七年(1891年),真實的黃飛鴻則是在廣州仁安裡經營專治跌打損傷的醫館寶芝林。他功夫屬實不錯,父親是「廣東十虎」之一的洪拳名家黃麒英。
黃飛鴻從五歲起開始習武,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傳自父親,而後世廣為人知的無影腳則學自上門挑戰的拳師宋輝鏜。中年以後,黃飛鴻很少再和人動手,再加上二兒子黃漢森因拳而死,讓他決定不再收徒,在寶芝林門前掛上了「求師學技,千金莫問」的對聯。
黃飛鴻的關門弟子叫林世榮,因為曾在肉鋪工作,他有個外號叫「豬肉榮」。宣統登基那年,林世榮在廣州樂善戲院當保鏢看場,在一次衝突中以虎鶴雙形拳打傷多名清兵,為躲通緝逃到了中國香港。
林世榮
他這一逃,不僅把林氏洪拳傳到香江,也間接讓師父黃飛鴻家喻戶曉。在中國香港,林世榮收了個在報館工作的徒弟朱愚齋,這位高徒用一支妙筆在《工商日報》連載黃飛鴻、豬肉榮在廣州行俠仗義的故事,後來成書《黃飛鴻別傳》。
1949年秋天,順德出身的導演胡鵬,在九龍到香港島的渡輪上隨手翻開一份《工商日報》,他被黃飛鴻的故事吸引,下船後就找人打聽朱愚齋的住處,登門求教。
那年,黃飛鴻已經去世24載,時勢風雲變幻,華語電影的中心漸漸從上海轉向中國香港,隨著影人名伶的南下,投資也蜂擁而至,胡鵬把這位家鄉拳師的事跡搬上了銀幕,也開啟了香港功夫片的黃金歲月。
首任黃飛鴻的扮演者是粵劇名角關德興,林世榮的扮演者是黃的徒孫劉湛,劉湛是林世榮的徒弟,也是其所開武館的坐館武師。後來,劉湛的幾個兒子也相繼投身武行,有大導演張徹的御用武指劉家良,有包攬邵氏電影武僧角色的劉家輝。
劉家輝、劉家良
胡鵬版的《黃飛鴻》一改當時北派功夫片怪力亂神、花拳繡腿的風格。關德興說:「在我之前,從來沒有人真打過!」硬橋硬馬的《黃飛鴻》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拍了幾十部,當時的拍攝速度號稱「七日鮮」,也就是七天時間就能拍完一部電影。
關德興版《黃飛鴻》
在系列電影的前六十七部裡,出現廣州地名的就有十五部,影片中的黃飛鴻除了懲惡揚善,還會吃早茶,看舞獅,和肩搭毛巾的夥計聊天。
早期的《黃飛鴻》電影雖然都是真打,但因為沒有武術指導,看多了就變成千篇一律。1968年,《黃飛鴻》系列的導演換了人,還來了一位叫袁小田的武術指導,此人是京劇武生出身,三十年代來到中國香港,1960年憑藉《鐵壁金剛》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武術指導。
袁小田的加入讓片場熱鬧了起來,他子女眾多,年紀大的幾個孩子經常到片場玩耍,客串一些仙童之類的角色。多年後,袁家兄弟子承父業,成了叱吒中國香港影壇的「袁家班」,有在《大內密探零零發》裡飾演無相王兒子的袁信義,有在《功夫》裡賣給星爺武功秘籍的乞丐袁祥仁,還有被李連杰稱為「天下第一武指」的袁和平。
《醉拳》片場,成龍、袁和平、袁小田
演了半輩子黃飛鴻,關德興也把自己活成了黃飛鴻,他真的開了一家叫「寶芝林」的醫館,影迷碰到他都會稱呼「黃師傅」,他也習慣地把手一拱,抱拳回禮。
直到有一天,一位年輕導演帶著一個更年輕的小夥子來到他面前恭敬地打招呼:「興爺,我叫徐克,這個小子是李連杰。」
關德興、李連杰
21984年,中英籤署聯合聲明,中國香港將在1997年回歸祖國。那年,生於越南,留學美國的新銳導演徐克萌生了把黃飛鴻重新搬上大銀幕的想法。
1989年,徐克在美國拍了部功夫片《龍行天下》,男主角是因《少林寺》出名的全國武術冠軍李連杰。電影拍完,李連杰成了徐克心中黃飛鴻的人選,正巧這時嘉禾有了重拍黃飛鴻的計劃,想擺脫少林小子形象的李連杰和怪才徐克一拍即合。
在徐克心裡,他沒把黃飛鴻只當作功夫片,片子還沒拍完的時候,他就想好了英文片名「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也就是《中國往事》,他要對標的,是好萊塢大導演塞爾喬·萊昂內的不朽名作《美國往事》。
以前的功夫片拍給廣東老鄉看,這回徐克要拍給世界。
《黃飛鴻》電影海報
「香港人這麼多年來忘了我們的根在哪裡,我拍《黃飛鴻》是要告訴大家,中國人的家庭觀念、集體生活和精神狀態。當然,一部肯定不夠。」徐克志從動作到理念上都顛覆前作,他請來了由黃飛鴻再傳弟子領銜的劉家班擔任武術指導,但沒想到一開始就碰了釘子。
徐克想讓李連杰跳起來踢無影腳,武指劉家榮搖搖頭。
「洪拳沒有飛腿的動作,這樣的電影放出去,我們洪拳十萬弟子都會笑死。」
徐克回嗆:「我拍的又不是傳記片。」雙方分歧太大,只能換人。
劉家班走後,袁家班來了,可是接任的袁祥仁設計的動作也達不到徐克的要求,最後請來了袁家的大哥袁和平。
袁和平
從小喜靜不愛練功,被父親罵長大當乞丐的袁和平為李連杰設計了三大奇招:第一,反其道而行,小空間用長兵器對打;第二,打破物理常識,用北派腿法騰空側踢「佛山無影腳」;第三,把國讎家恨放到心裡,臉上要幽默搞笑。
李連杰(右)對甄子丹 (左)
袁和平給了黃飛鴻從沒有過的「風流倜儻」,而沒有鄉愁包袱的徐克把黃飛鴻帶出了廣州,足跡遍及佛山、北京、舊金山,一邊大戰甄子丹扮演的廣東提督納蘭元述,一邊結交張鐵林扮演的革命先行者孫文。
徐克、李連杰版的黃飛鴻拍了五部,第二部拍了八個多月,換了11個攝影師,殺青之後,袁和平對李連杰讚賞有加。「我合作過這麼多打星,李連杰真的一流,我講什麼他都懂,就像一本功夫字典。」
第一部殺青之後,徐克找到黃霑為主題歌作曲,特別要求用古琵琶曲《將軍令》作為主題旋律,因為上兩代中國香港人就是聽著這首曲子看著關德興版黃飛鴻長大的,黃霑改了五版之後把曲子交給林子祥:「聽說你一直想唱將軍令。」
錄完之後,林子祥感嘆,「沒想到這麼難唱」,投入感情的他在結尾改了譜子,直接高八度喊了上去,於是有了這首傳唱至今的《男兒當自強》。
1991年,《黃飛鴻》上映,一舉打破中國香港功夫片的票房紀錄,徐克摘得金像獎最佳導演,袁家班連奪兩屆最佳動作指導。經此一戰,功夫片火了,動作明星火了,武術指導也火了,唯獨戲裡戲外的宗師無人問津,黃飛鴻四子黃漢熙的照片被當作他父親錯用至今,關德興也在進入八十年代後再沒有拍過一部黃飛鴻電影。
《黃飛鴻》之後,當紅武指袁和平又和李連杰合作了兩部功夫片,1993年的《太極張三丰》被美國雜誌評為電影史上19部最偉大的功夫片之一,1994年的《精武英雄》讓當時還不是導演的沃卓斯基兄弟驚為天人。四年後拍《黑客帝國》的時候,袁和平被兄弟倆請到了好萊塢,他帶著六個武師教基努·裡維斯練了四個月的中國功夫,影片上映後袁和平評價:「還能看。」
《黑客帝國》紀錄片
200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臥虎藏龍》讓吊威亞的中國功夫片到達頂峰,盛極必衰。
以往,每當香港功夫片遇到危機的時候,不是靠黃飛鴻、方世玉、洪熙官等宗師形象,就是靠成龍、李連杰、甄子丹再加上袁和平、程小東的靈光迸現撐過去,但是到了2010年前後,功夫片似乎真的走到了盡頭。
中國臺灣的《賽德克·巴萊》請了韓國的武指,吳京的《戰狼》都請了《美國隊長》的動作指導,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依舊會用香港武行設計動作,但是卻不再需要武行的師父們了,因為他們已經都學會了。
這一幕像極了徐克版《黃飛鴻》第四部的結尾,趙文卓扮演的黃飛鴻拿著象徵八國獅王大會勝利者的金牌,身後傳來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的消息,「贏了一塊牌子,卻輸了整個江山」。
歷史上的那天,太后老佛爺帶著皇上倉皇出逃,路上護駕的大內侍衛姓宮,名寶田,此人師從八卦掌宗師尹福,卸甲歸田後傳燈無數。他就是《一代宗師》裡在金樓辦引退儀式的八卦掌宗師宮羽田的原型。
《一代宗師》宮羽田
一百多年後,一個戴墨鏡的中國香港導演到了他的家鄉山東乳山,他要拍一部關於宗師的電影,這部電影的構思始於1996年,最初想拍的是李小龍,後來換成了他的師父,詠春宗師葉問。
3葉問,廣東南海佛山人,生於清末,長於民國,6歲拜詠春名家陳華順為師,經歷北伐、抗日,後來流落中國香港,開館教徒。和北派三大內家拳太極、八卦、形意相比,詠春只能算是南派小拳種,它只有三套拳路:小念頭、尋橋、標指,再加一個木人樁法。
葉問的親授徒弟梁紹鴻說,他師父沒得過世界冠軍,也沒打過日本將軍,之所以能被稱為一代宗師,是因為他懂得怎樣把詠春背後的理論傳下去,教出了李小龍這樣一個比自己還厲害的徒弟。
葉問與李小龍
1996年,拍《春光乍洩》的王家衛在阿根廷一個火車站看到兩本雜誌封面,一個是毛主席,一個是李小龍。王家衛從小看李小龍電影長大,他想知道是什麼人培養出了李小龍這樣的人物。
回到中國香港後,王家衛偶然看到了一段視頻,是葉問去世前一個月拍攝的,內容是詠春拳的示範。打到一半,這位年近古稀的宗師突然停了下來,兩手扶在木人樁上,不知道是累了還是忘記了動作,過了一會兒又繼續打了下去。
葉問的這一停打動了屏幕前的王家衛,又過了幾年,他才明白這一停的真意,練武之人有句話,「念念不忘,有迴響,憑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葉問是希望把他的東西傳下去。
六七十年代的中國香港,街上武館林立,在最初的設想裡,王家衛想拍一個人和一條街的故事。一路追溯之下,王家衛發覺這些師傅都從南北不同地方而來,就像他小時候樓下的那個理髮廳,有很多身懷絕技的高手,到中國香港後就成了地頭蛇。
電影《一代宗師》中一線天的理髮廳
這時候,王家衛的野心已經從一條街變成了一個時代,他想重現民國武林,重現那些宗師的實戰功夫。三年時間,他從中國香港北上,遍訪了100多位民間武術家,確定要拍一部包含八卦、形意、八極和詠春四個拳種,展現一代宗師群像的功夫片。
在北京,王家衛找到了李連杰的師父、北京武術院院長吳彬,請他擔任《一代宗師》的武術總顧問。吳彬起初有些含糊,覺得這個拍張曼玉、林青霞的導演對於功夫就是一張白紙,直到有一天座談,王家衛拿出一個大筆記本,裡面是從南到北各個門派的詳細資料。
吳彬心裡一驚:「我自己都沒有這麼一本資料,看來跟你不能隨便瞎侃了。」在河北雄縣的一處練功場,八極拳名師王世泉給王家衛展示了什麼叫「美人掛畫」——一招把人打飛四五米,像畫一樣掛在牆上。
八極拳以剛猛著稱,出過三大保鏢,分別擔任溥儀、毛澤東和蔣介石的警衛。被八極拳折服的王導讓張震拜師王世泉,一學就是三年,到片子開機的時候,張震已經能做到把人打飛一米,但沒達到王導的要求,所以在一線天打飛三江水的那場戲裡,用了全片為數不多的吊鋼絲。
電影《一代宗師》中的一線天(張震飾)
和八極拳相對的,是傳自宮廷大內、有陰柔之美的八卦掌。宮二扮演者章子怡在片中所打的招式,就是八卦名家程廷華所創的程式八卦掌。
當年慈禧聽說程廷華武藝高強,想請他到宮中授武,被後者多次婉拒。身旁的太監打探到程的母親為亡夫守節多年,就命人作了一副「節孝可風」的牌匾,還刻上了慈禧的大印,想以此打動程廷華。
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那晚,程廷華沒有去護駕,而是在東單牌樓保護平民。他在一個胡同內擊倒數名德國兵,躍上屋頂準備一走了之,不料辮子被瓦片纏住慢了一拍,就這一慢讓他被子彈擊中身亡,終年52歲。
這傳說一樣的故事沒人當真,2008年,王家衛到山西探訪時,在一間四壁蕭瑟的平房裡,80歲的老人程增月從床底下拉出一塊飽受風霜的長方木板,上面的漆都掉光了,依稀可見地刻著四個字「節孝可風」,要是再晚來幾年,這塊木板和它背後的故事可能再無大白之日。
電影《一代宗師》截圖
訪問北方名家時,各派傳人都有個要求,那就是在電影裡,自己的拳不能輸給詠春,因為詠春的那些手法,什麼攤手膀手,對我們根本沒用的,一碰到,你就已經飛了。對於這個要求,葉問的徒弟、教梁朝偉打詠春的梁紹鴻說:「北方武林對詠春不了解很正常,他們不知道詠春有一招叫撞門。」
4梁紹鴻第一次聽說葉問是因為被發小李小龍打了,兩人都是從小學功夫,平時互有勝負,可那次在表姐家的天台上,李小龍用一種機關槍式的拳法把梁紹鴻打得滿臉是血,氣不過的他問這是什麼拳,李小龍回答:「詠春,日字衝錘。」
在葉偉信、甄子丹版的《葉問》中,甄子丹以連環日字衝捶攻打日本人的那場戲讓觀眾大呼過癮,特別是在對方倒地後,他依然彎著身子繼續錘打。梁紹鴻看過後覺得這種打法在實戰中很不合理,不會功夫的人都能守住並反擊,他說:「我被衝錘打過,知道它的攻擊力並不大。」
電影《葉問》截圖
梁紹鴻記得第一次見到葉問,是在中國香港利達街的一個武館裡,一個五十多歲的瘦小老頭。交過八元錢的學費之後,葉問叫一個師兄給他開了拳,從此和詠春結下了六十年的緣分。
平日練拳時,葉問不輕易講拳理,碰到弟子求問動作如何,一概答覆:「不錯!」只有在喝茶吃宵夜時才會講兩句功夫理論。一天深夜,梁紹鴻接到葉問的電話,通知他第二天換地方學拳。原來葉問當時和一個抽鴉片的女子同居,幾個關心他的徒弟寫了聯名信:「不離開她,他們就不再跟隨。」
當時由於特殊原因,葉問與妻兒分隔兩地,每天愁容滿面無心教拳,偶爾會借鴉片消愁。《一代宗師》裡,宮二也曾靠鴉片排解傷痛和落寞。1962年,葉問在佛山的兩個兒子來港尋父,門下弟子紛紛關懷,受到感動的葉問決定戒掉鴉片,陸續教出了詠春四虎等高徒。
葉問教李小龍打拳
李小龍赴美讀書後的一天,葉問突然一本正經地叫梁紹鴻坐下,問他想不想正式拜師?梁紹鴻沒明白,他說我們不已經是師徒了嗎?葉問認真地解釋道:「現在我們倆只是師生關係,如果拜師,就要依照中國武林之間的倫常傳統,雙方互許一個終身承諾,你願意嗎?」
即使無法完全理解師父的話,梁紹鴻還是覺得很感動,在問過父母后,兩人正式舉行了三跪九叩的拜師儀式。此後,每當他出去和其他武館過手時,葉問比他自己都緊張,對比試過程問得特別詳細。
1972年12月,葉問坐在旺角通菜街家中的沙發上安詳離世,死後葬於粉嶺蝴蝶山。七個月後,他最著名的徒弟李小龍也在美國意外離世。後來,梁紹鴻遠走美國開館收徒,教過警察、特警和海豹突擊隊,被稱為美國詠春之父。
2009年,籌備了十三年的《一代宗師》開機,主要演員都經受了至少兩年的功夫訓練,動作指導請了袁和平,梁紹鴻被王家衛請回國,負責梁朝偉的詠春拳,和現場搏鬥的真實性。
電影《一代宗師》拍攝現場,袁和平(右下)在講解
開拍之後,梁紹鴻就和袁和平扛上了,一個負責打鬥真實,一個負責觀眾買票,這是實戰功夫和武打設計的「戰爭」。袁要求每場打戲都要你來我往二三十招才過癮,就像他的《精武英雄》,李連杰打船越7分10秒,打藤田剛將近10分鐘。
梁紹鴻把頭一搖。
「你看過真實的對打嗎,都是一招過,你打人家一拳沒打著,下一秒就是你倒下了。」
袁和平反問:「一兩招就完事,你會買票看嗎?」
在拍葉問打鬥時,梁紹鴻要求演員不要躲,正面對撞,袁和平馬上就是一句:「你想打死人嗎,我要拍的是電影,是藝術,你懂什麼?」
兩人誰也不讓,吵到激烈時就去找導演,最後的解決方法是,梁朝偉多用格擋,不做即時反擊,儘量拖長打鬥時間。
梁紹鴻(右)在指導梁朝偉與章子怡
雖然爭執不斷,兩人也算不打不相識,合作的日子長了,梁紹鴻承認袁和平確實是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也採納了梁紹鴻的意見,比如開場的雨中打戲,原來的設計是葉問靠著牆打,最後採用了梁紹鴻的建議,虎落羊群時,一定是追著一個人猛打。
2013年,《一代宗師》終於上映,第一遍看完,很多觀眾都是懵的,梁紹鴻覺得王家衛對得起觀眾,這部電影的打鬥動作,就算用慢鏡去細看,也很難找到反駁的地方,「再過五十年,它還是經典」。
在影片的結尾,響起了配樂大師莫裡康內給《美國往事》寫的曲子,編劇鄒靜之說,跟他和徐浩峰寫的劇本相比,上映版本的體量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將來能有四個小時的版本,這就是一部武林版的《美國往事》。
但是,影院經理們都知道,不會有四小時版了,因為這個時間夠放兩部電影的。
電影《一代宗師》截圖
在詠春拳起,無影腳落的一百年間,功夫片成就了宗師之名和資本之利,但也在無盡的重複中,吹熄了一盞盞武學傳承的燈火。一位宗師的後人說,功夫自有哲理,而電影只拍勝負。
如果功夫片終將消亡,惟願宗師們代代相傳的功夫能留下一拳一腳,一橫一豎。
,部分參考文獻:
[1] 梁紹鴻,《詠春六十年》
[2] 紀錄片《宗師之路》
[3] 熊豐,《製造黃飛鴻:平凡武師何以成為一代宗師》,澎湃新聞
[4] 張悅,《徐克:《黃飛鴻》是「中國往事」》,新京報;
[5] 李宏宇,《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南方周末
[6] 一條tv,《專訪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