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嵌式感應模組和顯示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01:21:46

本發明涉及感應模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內嵌式感應模組和顯示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帶有指紋識別的內嵌式感應模組,如圖1所示,包括:傳感模組01,金屬裙邊04,tp玻璃02,lcd顯示模組(簡稱lcm)本體03,金屬裙邊04固定在傳感模組01的外圍,在進行組裝時,傳感模組01通過金屬裙邊04與tp玻璃02的內表面貼合。如圖2所示,傳感模組01固定在鋼板06上,鋼板06由支撐架05支撐,在傳感模組01與tp玻璃02進行組裝時,傳感模組01沿圖2所示的箭頭方向從tp玻璃02靠近lcm主體03一側的表面向外組裝,利用金屬裙邊04與tp玻璃02貼合卡住。傳感模組01必須從tp玻璃02的內表面往外組裝,並且金屬裙邊凸出從tp玻璃02的下表面凸出,為了使tpb玻璃02和lcm本體03之間不存在較大縫隙,需要將傳感模組01與lcm本體03錯開,否則,一旦傳感模組01與lcm本體03有交疊,tpb玻璃02和lcm本體03之間就會有很大縫隙。但是將傳感模組01與lcm本體03錯開,就會導致lcm本體03的可視區a的邊緣與傳感模組01之間保持一定間距d,d越大,lcm本體03的可視區a的有效面積越小。
綜上,現有技術中帶有指紋識別的內嵌式感應模組的lcm本體與傳感模組之間不能交疊,限制了lcm本體的尺寸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內嵌式感應模組和顯示設備,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帶有指紋識別的內嵌式感應模組的lcm本體與傳感模組之間不能交疊,限制了lcm本體的尺寸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內嵌式感應模組,包括:傳感模組,tp玻璃,lcm本體,所述lcm本體與傳感模組交疊設置;其中,所述tp玻璃上設置一開口,所述傳感模組內嵌於所述開口內,並且所述傳感模組的底面不超出所述tp玻璃的下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傳感模組包括一裝飾環和傳感模組本體,所述裝飾環固定在所述傳感模組本體的外部邊緣,所述裝飾環的外邊緣與所述開口卡合。
進一步的,所述裝飾環的外邊緣製作有第一形狀的倒角,所述開口處設置有第二形狀的倒角,所述第一形狀的倒角與所述第二形狀的倒角互相匹配卡合。
進一步的,在所述裝飾環與所述tp玻璃的任一接觸位置處:所述第一形狀的倒角的角度等於所述第二形狀的倒角的角度。
可選的,所述第一形狀的倒角與所述第二形狀的倒角的接觸面採用點膠固定。
可選的,所述第一形狀的倒角與所述第二形狀的倒角採用大倒角工藝製作而成。
進一步的,所述傳感模組本體包括表面裝飾玻璃、傳感晶片和基板,所述傳感晶片設置在所述表面裝飾玻璃和所述基板之間;
其中,所述裝飾環的內表面設置有環形槽,所述表面裝飾玻璃的邊緣內嵌在所述環形槽內。
可選的,所述基板為pcb板,所述基板未超過所述tp玻璃的下表面。
可選的,所述基板為柔性板,所述傳感模組本體還包括補強板,所述補強板支撐所述柔性板,並且所述補強板未超過所述tp玻璃的下表面。
可選的,還包括內鋼片,所述內鋼片設置在所述lcm本體與所述傳感模組之間,所述內鋼片背離所述lcm本體的表面與所述傳感模組底部的接觸面膠合固定。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設備,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的內嵌式感應模組。
本發明實施例中,將傳感模組內嵌於tp玻璃的開口內,傳感模組利用tp玻璃做支撐,傳感模組的底部不需要採用支架做支撐,可以保證傳感模組不會凸出tp玻璃的下表面,這樣lcm本體的位置不受傳感模組的限制。基於此,可將lcm本體整體向產品的外邊緣外擴,使得lcm本體與傳感模組部分交疊,此時,有利於減小傳感模組與lcm本體的可視區之間的間距,提升lcm本體的可視區的有效面積。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提供的一種內嵌式感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為現有技術中提供的一種內嵌式感應模組的裝配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內嵌式感應模組裝配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內嵌式感應模組裝配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tp玻璃2、裝飾環51的倒角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內嵌式感應模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tp玻璃2、裝飾環51的倒角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帶有pcb基板的傳感模組1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帶有柔性基板的傳感模組1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然而,示例實施方式能夠以多種形式實施,且不應被理解為限於在此闡述的實施方式;相反,提供這些實施方式使得本發明更全面和完整,並將示例實施方式的構思全面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類似的結構,因而將省略對它們的重複描述。本發明中所描述的表達位置與方向的詞,均是以附圖為例進行的說明,但根據需要也可以做出改變,所做改變均包含在本發明保護範圍內。本發明的附圖僅用於示意相對位置關係,某些部位的層厚採用了誇示的繪圖方式以便於理解,附圖中的層厚並不代表實際層厚的比例關係。
需要說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闡述了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能夠以多種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明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發明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如在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組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理解,硬體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名詞來稱呼同一個組件。本說明書及權利要求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組件的方式,而是以組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如在通篇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所提及的「包含」為一開放式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說明書後續描述為實施本申請的較佳實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說明本申請的一般原則為目的,並非用以限定本申請的範圍。本申請的保護範圍當視所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內嵌式感應模組,如圖3和圖4所示,包括:
傳感模組1,tp玻璃2,lcm本體3,lcm本體3與傳感模組1交疊設置;其中,tp玻璃2上設置一開口4,傳感模組1內嵌於tp玻璃2的開口4內,並且傳感模組1的底面不超出tp玻璃2的下表面。
傳感模組1用於進行指紋採集,並將採集的指紋信息傳遞給傳感晶片9(參見圖8),傳感模組1相當於顯示設備的指紋識別裝置,如home鍵,通常內嵌於tp玻璃2的可視區a以外的區域。
tp玻璃2為觸控面板,觸控面板上應當包括具有觸控功能的膜層,以及在具有觸控功能的膜層上製作的多個觸控電極、多條觸控信號走線,觸控信號走線用於向觸控電極提供相關控制信號。tp玻璃2上還應當包括與多條觸控信號走線連接的控制電路,該控制電路用於向多條觸控信號走線提供相關的控制信號。可選的控制電路也可以設置在lcm本體3上。
lcm本體3是液晶顯示面板,lcm本體3應當包括lcm襯底,以及在lcm襯底上製作的具有顯示功能的膜層,以及在具有顯示功能的膜層上製作的驅動元件和/或發光元件,驅動元件用於驅動發光元件如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發光,還包括在lcm襯底上製作的驅動電路,以及與驅動電路連接的多條柵極信號走線和多條源極信號走線,驅動電路用於向多條柵極信號走線和多條源極信號走線提供相關驅動信號。
lcm本體3包括可視區a(也稱作顯示區)和外圍區,可視區a包括在lcm襯底上製作的具有顯示功能的膜層,以及在具有顯示功能的膜層上製作的驅動元件和/或發光元件。外圍區包括走線區和封裝區,走線區包括上述驅動電路,以及與驅動電路連接的多條柵極信號走線和多條源極信號走線。
本發明實施例中,將傳感模組1內嵌於tp玻璃2的開口4內,與現有技術相比,傳感模組1利用tp玻璃2做支撐,傳感模組1的底部就不再需要採用支架做支撐,可以使傳感模組1不會凸出tp玻璃2的下表面,基於此,lcm本體3的位置和尺寸不受傳感模組1的限制,基於此,可將lcm本體3整體向產品的外邊緣外擴,使得lcm本體3與傳感模組1部分交疊,這樣有利於進而減小傳感模組1與lcm本體3的可視區之間的間距,提升lcm本體3的可視區的有效面積。
為了保證傳感模組1從tp玻璃2的外部內嵌在tp玻璃2的開口4中,傳感模組1的結構相對於現有技術有所改進。
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如圖3和圖4,傳感模組1包括一裝飾環51和傳感模組本體52,裝飾環51固定在傳感模組本體52的外部邊緣,裝飾環51的外邊緣與tp玻璃2的開口4卡合。
裝飾環51的外邊緣與tp玻璃2的開口4卡合,可以通過在傳感模組1和tp玻璃2彼此的接觸面上製作倒角,通過傳感模組1的倒角與tp玻璃2的倒角匹配,將裝飾環51的外邊緣與tp玻璃2的開口4卡合,進而將傳感模組1內嵌在tp玻璃2的開口4中,來保證傳感模組1受到外力按壓不會下陷。
可選的,裝飾環51的外邊緣製作有第一形狀的倒角6,tp玻璃2的開口4處設置有第二形狀的倒角7,第一形狀的倒角6與第二形狀的倒角7互相匹配卡合。
通過製作倒角將裝飾環51的外邊緣與tp玻璃2的開口4卡合,進而將傳感模組1內嵌在tp玻璃2的開口4中,來保證傳感模組1受到外力按壓不會下陷,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第一方面,傳感模組1的底部不需要採用支架做支撐,可以保證傳感模組1不會凸出tp玻璃2的下表面。
第二方面,傳感模組1不會凸出tp玻璃2的下表面,進而lcm本體3的位置不受傳感模組1的限制,可以將lcm本體3可以向產品外邊緣外擴,使lcm本體3與傳感模組1的部分區域交疊。
第三方面,與現有技術中lcm本體3與傳感模組1不交疊相比,lcm本體3可以向產品外邊緣外擴,使lcm本體3與傳感模組1交疊時,lcm本體3的可視區也同時向產品外邊緣外擴,減小了傳感模組1與lcm本體3的可視區的間距,有利於將lcm本體3的可視區的有效面積擴大。
第一形狀的倒角6與第二形狀的倒角7互相匹配卡合,有兩種實現方式。
第一種實現方式是:參見圖5,第一形狀的倒角6的角度等於第二形狀的倒角7的角度。具體的,tp玻璃2的開口形狀為倒梯形,tp玻璃2背離lcm本體3一側的開口面積大於tp玻璃2靠近lcm本體3一側的開口面積,在此基礎上,在tp玻璃2的開口4處製作的第一形狀的倒角6,在裝飾環51的外邊緣處製作的第二形狀的倒角7,使得第一形狀的倒角6與第二形狀的倒角7互相匹配,即第一形狀的倒角6和第二形狀的倒角7的大小相等。對應的,在將傳感模組1內嵌在tp玻璃2的開口4中時,如圖6所示,將傳感模組1沿第一方向裝配在tp玻璃2的開口4中,第一方向是由tp玻璃2背離lcm本體3一側指向tp玻璃2靠近lcm本體3一側的方向。
第一種實現方式能夠保證在將傳感模組1內嵌在tp玻璃2的開口4中時,將裝飾環51的外邊緣與tp玻璃2的開口4卡合,並且傳感模組1受到外力按壓不會下陷,與現有技術相比,一方面傳感模組1的底部不需要採用支架做支撐,另一方面可以保證傳感模組1不會凸出tp玻璃2的下表面。
與現有技術相比,第一種實現方式還能夠實現沿第一方向將傳感模組1內嵌在tp玻璃2的開口4中,避免了沿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將傳感模組1內嵌在tp玻璃2的開口4中時對lcm本體3尺寸的限制。
第二種實現方式是:參見圖7,第一形狀的倒角6的角度等於第二形狀的倒角7的角度。具體的,tp玻璃2的開口形狀為正梯形,tp玻璃2背離lcm本體3一側的開口面積小於tp玻璃2靠近lcm本體3一側的開口面積,在此基礎上,在tp玻璃2的開口4處製作第一形狀的倒角6,在裝飾環51的外邊緣處製作的第二形狀的倒角7,使得第一形狀的倒角6與第二形狀的倒角7互相匹配。對應的,在將傳感模組1內嵌在tp玻璃2的開口4中時,相應的只需將傳感模組1沿第二方向裝配在tp玻璃2的開口4中,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相反,第二方向是由tp玻璃2靠近lcm本體3一側指向tp玻璃2背離lcm本體3一側的方向。
在lcm尺寸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可以採用第二種實現方式,或者先按照第二種實現方式將tp玻璃2與傳感模塊固定好,然後將tp玻璃2與lcm本體3進行貼合,也能保證傳感模組1與lcm本體3部分交疊,進而不對lcm尺寸產生限制。
對於第二種實現方式,為了使tp玻璃2的開口4能夠支撐傳感模組1,在將傳感模組1內嵌在tp玻璃2的開口4中時,第一形狀的倒角6與第二形狀的倒角7的接觸面採用點膠固定。
可選的,為了進一步增加tp玻璃2的開口4與裝飾環51的結合力,無論是第一種實現方式,還是第二種實現方式,為了避免增加鋼片來支撐和固定傳感模組1,有助於減小產品的整體厚度,都可以將第一形狀的倒角6與第二形狀的倒角7的接觸面採用點膠固定。
可選的,在製作裝飾環51的邊緣處的第一形狀的倒角6時,或者在tp玻璃2的開口4處製作第二形狀的倒角7時,可採用大倒角工藝製作而成,有利於簡化工藝。
本發明實施例中,對於傳感模組本體52的結構,其爆炸圖如圖8所示,在沿垂直於tp玻璃2的方向上依次包括表面裝飾玻璃8、傳感晶片9和基板10,其中,傳感晶片9貼合在表面裝飾玻璃8和基板10之間。
表面裝飾玻璃8和裝飾環51的裝配關係為:裝飾環51的內表面設置有環形槽511,表面裝飾玻璃8的外邊緣內嵌在裝飾環51的該環形槽511內。裝飾環51的內表面是指裝飾環51與傳感模組本體52接觸的表面。
對於承載傳感模組1的基板10,該基板10可以為pcb板,也可以為柔性板,並且該基板10未超過tp玻璃2的下表面,能使傳感模組1的下表面不超過tp玻璃2的下表面,lcm本體3的尺寸不受限制,lcm本體3可以與傳感結構部分交疊,有利於將lcm本體3整體向產品的外邊緣外擴,進而減小傳感模組1與lcm本體3的可視區之間的間距,提升lcm本體3的可視區的有效面積。
在傳感模組本體52的基板10為柔性板時,如圖9所示,傳感模組本體52還包括補強板11,補強板11用來支撐柔性板,並且補強板11未超過tp玻璃2的下表面。
補強板11未超過tp玻璃2的下表面,能使傳感模組1的下表面不超過tp玻璃2的下表面,lcm本體3的尺寸不受限制,lcm本體3可以與傳感結構部分交疊,有利於將lcm本體3整體向產品的外邊緣外擴,進而減小傳感模組1與lcm本體3的可視區之間的間距,提升lcm本體3的可視區的有效面積。
可選的,如圖3、圖4和圖6所示,在lcm本體3與傳感模組1之間,還可以設置內鋼片12,內鋼片12背離lcm本體3的表面與傳感模組1的底部膠合固定,其作用是將傳感模組1、tp玻璃2與lcm本體3進行固定,保證產品的結構牢固。
可選的,如圖3圖4和圖6所示,還包括一支撐架13,支撐架13用於支撐lcm本體3的下表面,lcm本體3的下表面為lcm本體3背離傳感模組1一側的表面。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產品是指顯示設備。
基於上述實施例,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設備,包括上述實施例中的任一內嵌式感應模組。該顯示設備的內嵌式感應模組包括傳感模組1,tp玻璃2和lcm本體3。並且tp玻璃2上設置一開口4,傳感模組1內嵌於開口4內,並且傳感模組1的底面不超出tp玻璃2的下表面,而且lcm本體3與傳感模組1交疊設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方面,傳感模組1的底部不需要採用支架做支撐,可以保證傳感模組1不會凸出tp玻璃2的下表面。
第二方面,傳感模組1不會凸出tp玻璃2的下表面,進而lcm本體3的位置不受傳感模組1的限制,可以將lcm本體3可以向產品外邊緣外擴,使lcm本體3與傳感模組1的部分區域交疊。
第三方面,與現有技術中lcm本體3與傳感模組1不交疊相比,lcm本體3可以向產品外邊緣外擴,使lcm本體3與傳感模組1交疊時,lcm本體3的可視區也同時向產品外邊緣外擴,減小了傳感模組1與lcm本體3的可視區的間距,有利於將lcm本體3的可視區的有效面積擴大。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實施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申請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發明實施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申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則本申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