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外交風雲是哪一年拍的(電視劇外交風雲具有開創性的史詩巨製)
2023-06-05 18:34:05
電視劇《外交風雲》海報
具有開創性的史詩巨製
——評電視劇《外交風雲》
高小立
外交視野就是全球視野,視角變了,政治、經濟、文化的格局便有了新的表述空間,電視劇《外交風雲》在開闊的敘事空間中,帶給觀眾更多的歷史揭秘和真實價值。
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獻禮劇, 《外交風雲》以「虛實相間」的敘事風格、橫跨歐亞非的強大製作、鮮為人知的外交「內幕」揭秘、宏大歷史敘事與人物內心細膩情感戲的相互交織、實力派戲骨精彩的演技,揭秘了外交戰線從新中國誕生到1976年中國外交取得偉大成就背後的故事,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新中國外交事業作出的豐功偉績,以及戰鬥在外交戰線上的共產黨人的付出和犧牲。有了《外交風雲》這樣一部開創性的外交題材史詩巨製,「紫石英號事件」「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萬隆會議」「金門炮擊」「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等重大歷史外交事件,不再是硬邦邦躺在歷史文件上簡單的敘述文字,從此幻化為了螢屏上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激動人心的歷史瞬間。正因如此,該劇一經播出,廣受關注,掀起收視熱潮。
電視劇《外交風雲》劇照
弱國無外交,這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包括職業外交官在內全體中國人歷經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所感受的切膚之痛。跳脫強大國力支撐的外交無異於緣木求魚,從《南京條約》 《辛丑條約》到「二十一條」一系列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籤訂的背後,是國破山河在的東方雄獅痛苦的哀鳴,而積弱積貧的舊中國在蔣介石唯美國馬首是瞻的「事大主義」外交下,喪失骨氣、丟掉國格。我們在電視劇《外交風雲》中看到的卻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英艦紫石英號的惡意挑釁,果斷開炮將其擊傷,使其擱淺,「紫石英號事件」表明了即將建立的新中國捍衛國家主權的堅定決心和強大勇氣,這次事件標誌著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在中國「炮艦外交」的終結。同時,該事件也引申出萬隆會議上新中國向全世界宣告的外交戰線的最高指導原則,那就是建立在獨立自主基礎上的「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這一原則被世界大多數國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接受和擁護,成為規範國際關係的重要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為打破強權政治、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作出的重要貢獻。
電視劇《外交風雲》劇照
新中國的成立意味著從此中國外交必然在獨立自主基礎上捍衛中華民族權益。同時,作為大國崛起的新中國,曾經飽受帝國主義殖民侵略,這沉痛的記憶告訴我們在外交中絕不謀求霸權、絕不霸凌弱小國家。劇中百廢待興的新中國面對蔣介石時刻「反攻大陸」的襲擾,面對西方列強的封鎖包圍,儘管「蘇聯老大哥」基於社會主義陣營和冷戰需求,對新中國在經濟建設、軍事援助上給予很多幫助,但是,當赫魯雪夫妄圖通過「長波電臺」「聯合艦隊」破壞新中國主權獨立與完整時,我們堅定選擇了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也要捍衛國家主權獨立完整。「中蘇交惡」讓中國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是大國外交不是謀一時或予或求,而是謀國家與民族長久之興盛。「事大主義」已經被共產黨人徹底扔進了歷史垃圾桶,中國再也不可能成為誰的附庸和衛星國。
電視劇《外交風雲》劇照
中國敏銳提出「三個世界」劃分,至今指導著世界外交的走向。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精神顯示了面對不同國際陣營的外交智慧。在劇中與西方列強建交談判中,中國絕不會因為建交之需允許任何搞雙重承認和「兩個中國」而丟掉獨立自主這一最高外交準則。觀眾從中蘇、中法、中美、中日這些重大外交事件中,看到了大國之間複雜的外交角力,看到了新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智慧和決斷力,見證了新中國外交從無到有、不斷壯大的光輝歷程,感悟了貫穿全劇的「外交無小事」理念。該劇以外交視角鼓舞了觀眾的愛國熱情,凝聚了民族的向心力。
《外交風雲》不僅見證了新中國外交取得的卓越勝利,同時也有觀照當下的現實意義。尤其在有力抨擊歷史虛無主義和粉碎西方敵對勢力蠱惑人心的刻意抹黑上,該劇以對真實歷史事件細緻入微的解剖,做到了以正視聽。劇中中國援助「坦贊鐵路」修建就是很好的例子,西方將此抹黑為中國謀求在非洲的「新殖民主義」 ,而民間有股思潮認為,在極端困難條件下,中國花費如此巨大人力物力援助非洲得不償失,這些雜音在中美貿易爭端、中國主導「一帶一路」的當下,無疑是一種困擾。劇中援建「坦贊鐵路」談判中,中國領導人提出無任何附帶條件,就是出於對同樣走出殖民地獨立的第三世界的道義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正是因為亞非廣大國家的支持,中國在同時面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威脅時,打開了外交局面,重返聯合國,推動了中美建交,為新中國構建和平經濟、建設良好的外部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也體現了東方大國的外交智慧和長遠眼光。
在藝術特色上, 《外交風雲》在敘事結構上強調重大歷史事件的真實再現,但在具體人物塑造、語言情節上則強調活潑、幽默、生動的藝術創造。由周總理親自挑選的第一代駐外大使和重要外交官多來自作戰部隊威震四方的虎將,從硝煙的戰場突然轉入外交戰線,成為新兵,從心理到言行舉止都得從頭做起,包括他們的夫人,劇中關於外交官夫人穿旗袍、外交官學習外交禮儀等戲份的加入,讓充滿歷史厚重感和政治性極強的劇情得以適當舒緩,這種人間煙火味也讓《外交風雲》在藝術上更接地氣。
《外交風雲》在劇情演繹上採取「虛實相間」策略,在觀眾領略偉人領袖調和鼎鼐、治國如烹小鮮的文韜武略,外交上縱橫捭闔、決勝於千裡之外風採的同時,虛構了外交世家的凌家姐妹、父親,長期深入隱蔽戰線的何子楓等,將虛構人物有機地植入到真實的歷史中,不僅有真實外交故事牽動著觀眾,小人物的戲也吸引了觀眾的觀賞期待,燕子和子楓的愛情既虐心更令人欷歔。該劇對於重要配角強化了性格塑造和情感內心戲演繹。蔣介石的落寞,「反攻大陸」對美國的依賴,作為中國人看穿美國意圖割斷兩岸、製造「兩個中國」的憤懣,這些內心掙扎、矛盾交織反映在螢屏上,就是蔣介石時常煢煢孑立的身影和緊鎖的雙眉;赫魯雪夫不拘小節的大嗓門,在貌似率直近乎有些粗魯的外表下,卻是其大國沙文主義的內心世界;戴高樂對中國的友善和其性格中的高冷與好面子;基辛格在外交上誰也不得罪的圓融和八面玲瓏等等,都使得這些對世界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物鮮活起來,毫無蒼白和單薄之感,克服了重大題材創作往往過於依賴劇情推進,人物塑造忽略重要配角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動的問題。該劇龐大的人物群像塑造拓展了敘事的維度空間,增強了劇情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系《文藝報》藝術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