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霧器系統以及在該噴霧器系統中使用的加熱器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05 02:30:06
噴霧器系統以及在該噴霧器系統中使用的加熱器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噴霧器系統及適用於該噴霧器系統的加熱器裝置,可以使瓶、加熱器裝置以及噴霧器連接器的連接變得容易,並去掉了露出在外部成為妨礙的排出管。噴霧器系統(1)包括:瓶(2),用於儲存液體,在上部具有瓶口部(25);加熱器裝置(3),能與瓶口部(25)連接;以及噴霧器連接器(4),能與加熱器裝置(3)連接,瓶(2)包括浸漬管(22),該浸漬管(22)浸入儲存在瓶(2)內部的液體中,浸漬管(22)的上端部以通過所述瓶口部(25)設置有連通瓶(2)的內外的空隙部(226)的狀態配置在瓶口部(25)的周壁的內側,噴霧器連接器(4)包括:噴嘴構件(42),具有噴射氣體的噴射口(421);以及氣溶膠形成構件(43),配置在與噴射口(421)相對的位置,利用從噴射口(421)噴射出的氣體的氣流,通過浸漬管(22)和加熱器裝置(3)抽吸瓶(2)內的液體,並且使抽吸出的液體形成微小的氣溶膠,加熱器裝置(3)在其內部包括:導水管(32),其一個端部與浸漬管(22)的上端部連接,其另一個端部與氣溶膠形成構件(43)連接;加熱部(33),加熱導水管(32);以及排出管(35),其一端與空隙部(226)相對配置,通過其另一端使在噴霧器連接器(4)中未氣溶膠化的液體向瓶(2)內返流。
【專利說明】噴霧器系統以及在該噴霧器系統中使用的加熱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向空氣或氧氣等氣體中添加水分(水蒸氣或霧狀的水)的噴霧器系統以及在該噴霧器系統中使用的加熱器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對呼吸系統的患者進行提供氧氣的氧氣療法,使用輸氧鼻管、面罩等向患者供給例如從氧氣瓶等產生的氧氣、或通過由分子篩等吸附劑構成的氧濃縮器濃縮的氧氣。由於從氧氣瓶等提供的氧氣幾乎不含水分,所以在向患者的鼻腔等呼吸道內供氧時,需要防止使呼吸道內變得乾燥。所以,在供氧管的中途設置加溼器,從而提供加溼後狀態的氧氣。
[0003]在氧氣療法中,作為在氧氣的加溼中使用的加溼器,公知的有噴霧器系統(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如圖18所示,噴霧器系統包括:瓶(容器)101,用於收容溶解有藥劑的溶液或無菌水、淨化水、蒸餾水、生理鹽水等液體;以及與該瓶101連接的噴霧器連接器110。所述噴霧器系統100是如下結構的加溼器:能夠通過向連接器110內供給氧氣等氣體,邊將收容在瓶101中的無菌水吸上來邊抽吸空氣,而且將吸上來的無菌水作為微小的氣溶膠對具有高氧氣濃度的氣體進行加溼,並將加溼後的氣體向患者提供。此外,噴霧器系統100包括排出管105,該排出管105連接噴霧器連接器110和瓶101,用於向瓶(容器)101中返回在連接器110內未被氣溶膠化的液體。另外,有時在噴霧器系統中,在瓶(容器)和連接器之間設有加熱器裝置,邊將收容在瓶中的無菌水吸上來邊對該無菌水進行加熱,並將吸上來的加熱後的無菌水作為微小 的氣溶膠來對具有高氧氣濃度的氣體進行加溼,再將加溼後的氣體向患者提供。
[0004]現有技術文獻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4-141493號
[0007]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8]作為使積存在噴霧器連接器內的液滴返回瓶內的結構,所述的噴霧器系統具有連接噴霧器連接器和瓶的排出管,但是存在人手或物品等掛住設在瓶外部的排出管從而導致噴霧器系統傾倒的問題。此外,由於排出管連接固定在噴霧器連接器上,因此在通過螺紋連接將噴霧器連接器與加熱器裝置及瓶進行連接時,排出管成為妨礙,存在連接操作的操作性極差的問題。
[0009]此外,將噴霧器連接器連接到瓶或加熱器裝置上之後,需要將排出管連接到瓶上,也存在噴霧器連接器的調整(setting)費事的問題。而且,當把噴霧器連接器連接到加熱器裝置或瓶上時,存在排出管接觸病房中的各種物體(人體或桌子、床、牆壁等)的可能性,如果發生這樣的接觸,則需要保持清潔的排出管前端就會被汙染。當把這樣被汙染的排出管連接到瓶上時,存在有瓶內的液體也會被汙染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10]鑑於所述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噴霧器系統以及適用於該噴霧器系統的加熱器裝置,可以使瓶、加熱器裝置以及噴霧器連接器的連接變得容易,並可以去掉露在外部成為妨礙的排出管。
[0011]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
[0012]為了實現所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噴霧器系統,該噴霧器系統包括:瓶,上部具有瓶口部,該瓶用於儲存液體;加熱器裝置,能與所述瓶口部連接;以及噴霧器連接器,能與所述加熱器裝置連接,所述噴霧器系統的特徵在於,所述瓶包括浸潰管,該浸潰管浸入儲存在所述瓶內部的液體中,所述浸潰管的上端部以通過所述瓶口部設置有連通所述瓶的內外的空隙部的狀態配置在所述瓶口部的周壁的內側,所述噴霧器連接器包括:噴嘴構件,具有噴射氣體的噴射口 ;以及氣溶膠形成構件,配置在與所述噴射口相對的位置,利用從所述噴射口噴射出的氣體的氣流,通過所述浸潰管和所述加熱器裝置抽吸所述瓶內的液體,並且使抽吸出的液體形成微小的氣溶膠,所述加熱器裝置在內部包括:導水管,該導水管的一個端部與所述浸潰管的上端部連接,並且該導水管的另一個端部與所述氣溶膠形成構件連接;加熱部,加熱所述導水管;以及排出管,該排出管的一端與所述空隙部相對配置,通過該排出管的另一端使在所述噴霧器連接器中未氣溶膠化的液體向所述瓶內返流。
[0013]按照所述的噴霧器系統,未氣溶膠化的液體通過配置在加熱器裝置內部的排出管可以返回瓶內。也就是說,不需要像以往那樣的連接噴霧器連接器和瓶並配置在瓶外部的排出管,從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因排出管掛住人手或物品等導致噴霧器系統傾倒的問題。此外,由於噴霧器連接器也不需要具備排出管,所以可以使將噴霧器連接器的接口部連接到加熱器裝置的連接部的操作的操作性變得非常好。
[0014]此外,優選的是,所述加熱器裝置包括貯液部,該貯液部用於儲存在所述噴霧器連接器中未氣溶膠化的液 體,所述排出管的另一端與所述貯液部連接。此外,優選的是,所述貯液部設置在所述導水管的另一個端部一側,所述貯液部包括底部以及從該底部直立設置的側壁部。
[0015]按照所述的結構,可以將在噴霧器連接器中未氣溶膠化的液體集中到貯液部,並通過加熱器裝置內部的排出管使集中的液體高效地向瓶中返流。
[0016]此外,優選的是,所述導水管的另一個端部貫通插入所述貯液部的所述底部,從所述底部的外周邊緣直立設置有所述側壁部。
[0017]按照所述的結構,可以加大設定貯液部的集液面積,從而可以高效地收集在噴霧器連接器內未氣溶膠化的液體。此外,還可以在貯液部的底部連接多個排出管,從而可以使未氣溶膠化的、積存在貯液部中的液體高效快速地返回瓶中。
[0018]此外,優選的是,所述加熱器裝置包括箱體以及筒狀連接部,該筒狀連接部從所述箱體突出並與所述噴霧器連接器連接,所述噴霧器連接器包括環狀構件,該環狀構件具有能和所述連接部的端面貼緊的貼緊面。
[0019]按照所述的結構,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噴霧器連接器中生成的加溼氣體從噴霧器連接器與加熱器裝置的連接部分漏出。
[0020]此外,優選的是,所述導水管和所述排出管為直線狀。按照所述的結構,可以邊通過目視確認導水管和排出管的內部邊高效地清洗導水管和排出管內部的全部區域。[0021]此外,優選的是,所述加熱器裝置的一個側面與所述瓶的一個側面大體在同一個面上。按照該結構,可以使大體在同一個面上的加熱器裝置的一個側面和瓶的一個側面與牆壁等平面構件接觸來設置噴霧器系統,從而不僅節省了設置空間,還可以使噴霧器系統的設置姿態穩定。
[0022]此外,為了實現所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加熱器裝置,該加熱器裝置用於噴霧器系統,該加熱器裝置配置在瓶和噴霧器連接器之間,所述瓶用於儲存液體,所述瓶在上部具有瓶口部,所述噴霧器連接器抽吸所述瓶內的液體,並且使抽吸出的液體形成微小的氣溶膠,所述加熱器裝置的特徵在於,在該加熱器裝置的內部包括:導水管,該導水管的一個端部與所述瓶所具有的浸潰管的端部連接,該導水管的另一個端部與所述噴霧器連接器所具有的管狀的氣溶膠形成構件連接;加熱部,加熱所述導水管;以及排出管,該排出管的一端朝向所述瓶口部內配置,該排出管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噴霧器連接器內配置,該排出管使在所述噴霧器連接器中未氣溶膠化的液體向所述瓶內返流。
[0023]按照 所述的加熱器裝置,在噴霧器連接器內未氣溶膠化的液體可以通過配置在加熱器裝置內部的排出管返回瓶內。因此,不需要用於連接噴霧器連接器和瓶並配置在瓶的外部的以往的排出管,從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因排出管掛住人手或物品等導致配置有加熱器裝置的噴霧器系統傾倒。
[0024]按照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噴霧器系統以及適用於該噴霧器系統的加熱器裝置,可以使瓶、加熱器裝置以及噴霧器連接器的連接變得容易,並可以去掉露在外部成為妨礙的排出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噴霧器系統的立體圖。
[0026]圖2是圖1所示的噴霧器系統所具有的瓶的主視圖。
[0027]圖3是圖2所示瓶的左視圖。
[0028]圖4是圖2所示瓶的俯視圖。
[0029]圖5是圖2所示瓶的仰視圖。
[0030]圖6是圖4的A-A剖視圖。
[0031]圖7是圖4的B-B剖視圖。
[0032]圖8的(a)是圖6所示浸潰管的簡要結構立體圖,圖8的(b)是浸潰管的簡要結構剖視圖,圖8的(c)是從圖8的(b)中的箭頭C方向觀察到的放大俯視圖,圖8的(d)是圖的8 (c)的D-D截面的剖視圖。
[0033]圖9的(a)是擴散器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視圖,圖9的(b)是擴散器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視圖。
[0034]圖10是圖1所示噴霧器系統的簡要結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視圖。
[0035]圖11是表示圖10的E-E截面的主要部分的簡要結構圖。
[0036]圖12是表示加熱器裝置所具有的聯結部與瓶口部的連接狀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
[0037]圖13是表示噴霧器連接器所具有的接口部與加熱器裝置所具有的連接部的連接狀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0038]圖14的(a)是表示加熱器裝置所具有的貯液部變形例的俯視圖,圖14的(b)是F-F剖視圖,圖14的(C)是表示在所述貯液部上連接有導水管和排出管並且將流路管連接在導水管上的狀態的結構圖。
[0039]圖15的(a)是表示圖14所示貯液部的其他變形例的俯視圖,圖15的(b)是G-G剖視圖,圖15的(c)是表示在所述貯液部上連接有導水管和排出管並且將流路管連接在導水管上的狀態的結構圖。
[0040]圖16是表示圖2所示瓶的變形例的剖視圖。
[0041]圖17是不具備加熱器裝置的噴霧器系統的簡要結構剖視圖。
[0042]圖18是表示以往的噴霧器系統的簡要結構圖。
[0043]附圖標記說明
[0044]I噴霧器系統
[0045]2 瓶
[0046]21瓶主體
[0047]22浸潰管
[0048]25 瓶口部
[0049]226空隙部
[0050]3加熱器裝置
[0051]32導水管
[0052]33加熱部
[0053]34貯液部
[0054]35排出管
[0055]4噴霧器連接器
[0056]42噴嘴構件
[0057]421 噴射口
[0058]43氣溶膠形成構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59]下面,參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噴霧器系統。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噴霧器系統的立體圖。
[0060]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噴霧器系統I為例如用於供給加溼後的呼吸氣體的裝置,其包括:瓶2 ;加熱器裝置3,設置在所述瓶2的上部;以及噴霧器連接器4,設置在所述加熱器裝置3的上部。
[0061]首先說明瓶2。如圖2-圖7所示,所述瓶2是用於在內部儲存溶解有藥劑的溶液或無菌水、淨化水、蒸餾水、生理鹽水等液體的容器,所述瓶2包括瓶主體21和浸潰管22。另外,圖2是瓶2的主視圖,圖3是瓶2的左視圖。圖4是該瓶2的俯視圖,圖5是瓶2的仰視圖。圖6是圖4中的A-A剖視圖,圖7是圖4的B-B剖視圖。
[0062]瓶主體21包括:瓶體部211,其水平截面為大致長方形;底部212,密封瓶體部211的下端;以及瓶口部25,通過肩部設置在瓶體部211的上端。在瓶體部211的各側面上形成有減容肋213,該減容肋213由直線狀的凹部單體構成、或者由多個直線狀的凹部組合而成。所述減容肋213是擠壓瓶體部211時用於使瓶體部211的側面彎折的肋,通過按壓瓶體部211的正面和背面來壓扁瓶主體21,由此沿形成在瓶主體21的側面上的減容肋213以使摺痕向外側突出的方式使瓶主體21彎折,此後,通過沿著形成在瓶2的正面及背面上的減容肋213將瓶2摺疊起來從而實現減少瓶的體積。
[0063]在瓶主體21的底部212的四角分別設置有用於提高瓶2放置時的穩定性的腳部214。該腳部214形成為從底部212朝鉛垂方向的下方向外側突出。在瓶主體21的底部212中央區域形成有俯視為圓形的積存部215,該積存部215是瓶主體21的內部底面朝鉛垂方向的下方凹陷而形成的。所述積存部215的俯視下的中心形成為與瓶口部25的軸心重合。此外,在積存部215的周圍以包圍該積存部215的方式形成有耐壓肋216。該耐壓肋216形成為從瓶主體21的底部212朝鉛垂方向的下方向外側突出。另外,耐壓肋216被設計為用於當瓶2內填充有內容液並封閉後進行溼熱滅菌(例如高壓滅菌器滅菌)時,防止因內部壓力的上升和熱造成的影響而使瓶2的底部212發生膨脹等變形。
[0064]瓶口部25設置在瓶主體21的上部,具有螺紋部251,該螺紋部251能安裝螺紋結構的蓋10 (參照圖7)。螺紋部251形成在瓶口部25的周壁25a的外周面上。此外,為了安裝通過扯斷下端部而開封的分離方式的蓋10 (〃'一 y' ? 』 virgin cap,開封後立刻可以知道的蓋),螺紋部251下方的周壁25a形成厚壁結構,在該厚壁結構部的外周部上設有多個作為止動件的突起252。即,當為了開封而旋轉蓋10時,分離方式的蓋10下部的環部IOa被突起卡住並留在厚壁結構部的外周,而只有上部的蓋主體IOb被分離。按照這種結構,本實施方式的瓶2能夠被密封且能進行滅菌處理。
[0065]此外,瓶口部25具有卡合部253,該卡合部253設置在形成有作為止動件的突起252的厚壁結構部的下方。所述卡合部253由多個突出體253a的集體構成,所述多個突出體253a從瓶口部25的周壁25a朝水平方向的外側突出。所述卡合部253與加熱器裝置3的聯結部37嵌合。
[0066]作為形成瓶主體21的材料,可以使用各種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烯烴聚合物。作為所述烯烴聚合物具有代表性的是聚乙烯和聚丙烯類聚合物。作為聚乙烯可以例舉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 )和它們的混合物(HDPE/LDPE)。作為聚丙烯類聚合物可以例舉的是聚丙烯、聚丙烯和乙烯等其他α -烯烴的無規(或嵌段)共聚物、間規聚丙烯以及它們的混合物。
[0067]如圖6-圖8所示,浸潰管22是浸潰在瓶主體21儲存的液體中的管狀件,其包括管主體221、固定部222和擴散器部23。另外,圖8的(a)是浸潰管22的簡要結構立體圖,圖8的(b)是浸潰管22的簡要結構剖視圖。此外,圖8的(c)是從圖8的(b)中箭頭C方向觀察到的放大俯視圖,圖8的(d)是圖8的(c)的D-D剖視圖。
[0068]管主體221由直線狀的管構成,其一端(上方端)上連接有固定部222,另一端(下方端)上連接有擴散器部23。管主體221的長度被設定為:當管主體221的一端配置在瓶口部25的內側(周壁25a所包圍的區域內)時,其另一端位於瓶主體21的底部212附近。
[0069]固定部222用於將浸潰管22設置在瓶2內,固定部222包括:筒狀的環狀件223,配置在瓶口部25的內側;以及保持構件224,用於將管主體221保持固定在環狀件223的內側。環狀件223的軸心配置在與瓶口部25的軸心大致重合的位置。環狀件223的上端部上設有凸緣部225,通過將該凸緣部225嵌合在瓶口部25的上端部,可以將浸潰管22設置在瓶主體21內。此外,由於在環狀件223的外周面與瓶口部25的內周面(周壁25a的內周面)之間形成有空間部,所以能夠以環狀件223的外周面與瓶口部25的內周面相互隔開間隔的方式將環狀件223配置在瓶口部25的內側。
[0070]保持構件224是沿瓶口部25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狀構件,用於連接固定環狀件223的內周面和管主體221的外周面。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沿環狀件223內周面(或者管主體221的外周面)的周向以隔開規定間隔的方式設置的三個保持構件224,來連接管主體221和環狀件223。按照該結構,在配置在環狀件223的內周面和管主體221的外周面之間的各保持構件224之間,形成有連通瓶主體21的內外的空隙部226 (連通環狀件223的兩端部之間的空隙部226)。另外,儘管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三個保持構件224連接管主體221和環狀件223,但保持構件224的數量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也可以通過一個或兩個保持構件224、或者四個以上的保持構件224來連接管主體221和環狀件223。
[0071]擴散器部23連接在管主體221的另一端,具有將儲存在瓶主體21內的液體導入管主體221內的功能。在如圖6和圖7所示將浸潰管22設置在瓶主體21內的狀態下,所述擴散器部23配置在形成在 瓶主體21的底部212的積存部215的正上方。擴散器部23可以是和管主體221成為一體的結構,也可以是相對於管主體221能夠自由拆裝的結構。此外,也可以採用省略擴散器部23的結構。如圖9的主要部分放大圖所示,所述擴散器部23包括上部殼體部231和下部殼體部232。另外,圖9的(a)是擴散器部2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視圖,圖9的(b)是擴散器部2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視圖。
[0072]上部殼體部231包括:俯視為圓形的板體233,其一個面一側與管主體221的下方端連接;以及多個側壁部234,直立設置在該板體233的另一個面上。各側壁部234之間形成有縫隙。在板體233的中央部形成有貫穿板體233的開口部235,以使該開口部235的中心與管主體221的軸心一致的方式連接管主體221與板體233。此外,開口部235的開口直徑與管主體221的內徑尺寸大體相同。此外,在形成在板體233的中央部的開口部235的周圍,形成有貫穿板體233的多個微小的第一貫通孔236。這些多個第一貫通孔236配置在以管主體221的軸心為中心的同心圓上。此外,第一貫通孔236的形成位置距離開口部235越遠,該第一貫通孔236的孔徑越大。沿板體233的周向,在板體233的周向邊緣附近以隔開規定間隔的方式配置有各側壁部234。側壁部234的外周部上形成有嵌合凹部238,該嵌合凹部238與下部殼體部232的嵌合突起237卡合。
[0073]下部殼體部232包括:俯視為圓形的板狀的蓋部239,覆蓋被上部殼體部231的側壁部234包圍的區域;以及筒狀的周壁部240,從蓋部239的周向邊緣直立設置。在周壁部240的內側的面上形成有嵌合突起237,該嵌合突起237與形成在所述上部殼體部231的側壁部234的外周面上的嵌合凹部238卡合。此外,在周壁部240上形成有多個貫穿該周壁部240的第二貫通孔241。各第二貫通孔241沿周壁部240的周向以隔開規定間隔的方式形成。此外,優選的是,在周壁部24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分別形成有各個第二貫通孔241。
[0074]在此,當把下部殼體部232設置到上部殼體部231上時,將下部殼體部232的周壁部240配置在上部殼體部231的側壁部234的外側,並且以使在下部殼體部232的周壁部240的內周面與上部殼體部231的側壁部234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242的方式來形成周壁部240和側壁部234。另外,也可以以使形成在上部殼體部231的各側壁部234之間的縫隙與形成在下部殼體部232上的第二貫通孔241相互不重合的方式將下部殼體部232設置在上部殼體部231上,或者也可以以使所述縫隙的一部分與第二貫通孔241的一部分相互重合的方式將下部殼體部232設置在上部殼體部231上。
[0075]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下部殼體部232的周壁部240配置在上部殼體部231的側壁部234的外側,但是並不限於該結構,例如也可以將下部殼體部232的周壁部240配置在上部殼體部231的側壁部234的內側。當採用該結構時,優選的是,在下部殼體部232的周壁部240上形成沿管主體221的軸心方向分別延伸的多個縫隙,並且將上部殼體部231的側壁部234形成為筒狀。
[0076]下面對加熱器裝置3進行說明。如圖1、圖10及圖11所示,所述加熱器裝置3具有能夠與瓶口部25連接的結構,加熱器裝置3包括:長方體形的箱體31、導水管32、加熱部33、貯液部34、排出管35、連接部36、聯結部37以及電源軟線38。另外,圖10是噴霧器系統I的簡要結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視圖,圖11是圖10的E-E截面的主要部分的簡要結構圖。
[0077]在箱體31的正面上形成有操作部311,該操作部311包括:電源的開-關操作用的開關、加熱部33的溫度設定用的設定按鈕以及表示加熱部33的驅動狀態的顯示燈等。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將加熱器裝置3連接到瓶2上的狀態下,與箱體31的背面312朝向同一方向的瓶2的一個側面211a與箱體31的背面312大體在同一個面上(參照圖10)。另外,箱體31的背面312是指與形成有操作部311的箱體正面相反一側的一個側面。此外,在箱體31的內部配置有控制電路39,該控制電路39基於來自操作部311的輸入信號控制加熱部33的驅動。電源軟線38通過箱體31的下側的面與控制電路39和加熱部33連接。
[0078]導水管32是配置在箱體31內部的直線狀的管構件,其一個端部與浸潰管22的上端部連通連接,其另一個端部與後述的氣溶膠形成構件43所具有的流路管434連通連接。所述導水管32由不鏽鋼等金屬材料或者耐熱性的合成樹脂材料形成。
[0079]加熱部33配置在箱體31的內部,用於加熱導水管32,加熱部33例如由電阻發熱體構成。所述加熱部33構成 為能夠圍繞導水管32,加熱部33通過來自電源軟線38的電力供給,發熱後加熱導水管32。通過加熱所述導水管32,經過導水管32內部的液體被加熱。
[0080]貯液部34設置在導水管32的另一個端部一側,包括圓板狀的底部341以及從該底部341直立設置的側壁部342。本實施方式的貯液部34具有下述結構:導水管32的另一個端部貫穿插入底部341的中央部,側壁部342從底部341的外周邊緣直立設置。即,由導水管32的另一個端部的外周面、側壁部342和底部341形成貯液部34。貯液部34的側壁部342與後述的筒狀的連接部36的內周面貼緊,通過貯液部34可以接收並儲存在噴霧器連接器4中未氣溶膠化的全部液體。
[0081]排出管35用於使在噴霧器連接器4中未氣溶膠化的液體向瓶2內返流。所述排出管35形成為直線狀,配置為與所述導水管32大體平行。此外,從抑制由加熱部33加熱的導水管32內的液體的熱量被排出管35和經過排出管35內部的液體吸收的觀點出發,優選的是,將排出管35配置為與導水管32不接觸。另外,排出管35由不鏽鋼等金屬材料或者合成樹脂材料形成。所述排出管35的一端與瓶口部25的空隙部226相對配置。此外,排出管35的另一端朝向噴霧器連接器4的內部配置,該另一端與貯液部34的底部341連接。積存在貯液部34中的液體可以通過瓶口部25的空隙部226返回瓶2內。
[0082]連接部36從箱體31的上部突出,是連接噴霧器連接器4的筒狀口。所述的導水管32的另一個端部和貯液部34配置在連接部36的內側。在所述連接部36的下端部(與箱體31連接的部分的附近)形成有卡接部361,該卡接部361與瓶口部25所具有的卡合部253的結構相同,所述卡接部361與噴霧器連接器4的接口部41嵌合。
[0083]聯結部37是筒狀構件,從箱體31的下部突出,以覆蓋瓶口部25的方式與瓶口部25連接。所述的導水管32的一端配置在聯結部37的內側。此外,當聯結部37與瓶口部25連接時,為了提高兩者的氣密性,聯結部37具有貼緊構件371,該貼緊構件371具有能與瓶口部25的端面貼緊的貼緊面(參照圖12所示的放大圖)。從提高貼緊構件371與瓶口部25的貼緊的效果出發,優選的是,所述貼緊構件371與瓶口部25兩者分別由硬度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優選的是,貼緊構件371由不鏽鋼形成、且瓶口部25 (瓶2)由聚丙烯形成。
[0084]接著,對噴霧器連接器4進行說明。如圖1的立體圖和圖10及圖11的剖視圖所示,所述噴霧器連接器4包括:接口部41、噴嘴構件42、氣溶膠形成構件43、空氣吸引孔44以及導向部45。
[0085]接口部41是筒狀構件,以覆蓋加熱器裝置3的連接部36的方式與加熱器裝置3的連接部36連接。在所述接口部41的內周面上配設有環狀構件411,該環狀構件411具有能與加熱器裝置3所具有的連接部36的端面貼緊的貼緊面(參照圖13所示的放大圖)。從提高環狀構件411與連接部36的貼緊的效果出發,優選的是,環狀構件411與連接部36兩者分別由硬度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優選的是,環狀構件411由聚碳酸酯形成,連接部36由聚縮醛樹脂形成。
[0086]噴嘴構件42是管狀件,從形成在下端的噴射口 421噴射氧氣,其上端具有與未圖示的氣體供給源連接的氣體供給源連接部46。
[0087]氣溶膠形成構件43配 置在噴嘴構件42的氣體噴射方向上,利用噴射出的氣體的氣流,通過浸潰管22、導水管32將無菌水吸上來,並且從吸上來的無菌水生成微小的氣溶膠。具體而言,氣溶膠形成構件43包括:管體431,上端封閉;貫通孔432,形成在該管體431的上端附近,並與內部管路連通;突出構件433,設置在貫通孔432下方的管體431表面上,向外側突出;以及流路管434,與管體431的下端連通連接。流路管434是管狀件,在將接口部41連接到加熱器裝置3的連接部36的狀態下,流路管434與配置在加熱器裝置3的內部的導水管32連通連接,流路管434通過棒狀的固定構件47固定在接口部41的內部,所述固定構件47連接流路管434的外周面和筒狀的接口部41的內周面。空氣吸引孔44是伴隨噴嘴構件42的氣體噴射而吸引空氣的孔。導向部45設置在接口部41的側面上,是將包含氣溶膠的氧氣和空氣的混合氣體向外部引導的筒狀構件。
[0088]下面參照圖10說明所述結構的噴霧器系統I的動作。當噴嘴構件42向突出構件433噴射從未圖示的氣體供給源供給的氧氣時,因噴射的氣體的氣流,貫通孔432附近成為負壓狀態,收容在瓶2內的無菌水(液體)通過擴散器部23、浸潰管22、導水管32、流路管434以及管體431從貫通孔432流出。流出的無菌水(液體)通過與突出構件433衝撞的氧氣的作用變成微小的氣溶膠。氣溶膠與氧氣混合,進而再與從空氣吸引孔44吸引的空氣混合後通過導向部45被導向外部,向患者提供。
[0089]通過擴散器部23、浸潰管22、導水管32、流路管434以及管體431從貫通孔432流出的無菌水(液體)中未氣溶膠化的水滴,落入接口部41的內部,並被集中到加熱器裝置3所具有的貯液部34中,而後通過與貯液部34的底部341連接的排出管35內,再通過形成在瓶口部25的空隙部226返回瓶主體21內。另外,導向部45的底部朝向接口部傾斜,積存在該導向部45底部的水滴,也落入接口部41的內部併集中到貯液部34,再通過排出管35返回瓶主體21內。
[0090]按照本實施方式的噴霧器系統1,通過噴霧器連接器4可以使未氣溶膠化的液體通過配置在加熱器裝置3的內部的排出管35返回瓶2內。即,無須像以往那樣在瓶2的外部配置連接噴霧器連接器4和瓶2的排出管,從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因排出管掛住人手或物品等而使噴霧器系統傾倒的問題。此外,由於噴霧器連接器4無須具備排出管,所以將噴霧器連接器4的接口部41連接到加熱器裝置3的連接部36的安裝操作的操作性可以變得極好。此外,由於無須像以往那樣在瓶2的外部配置連接噴霧器連接器4和瓶2的排出管,其結果能有效地防止因排出管的汙染而使瓶2內的液體受到汙染的問題。
[0091]此外,因為加熱器裝置3具備儲存在噴霧器連接器4中未氣溶膠化的液體的貯液部34,並且排出管35的另一端與該貯液部34連接,所以可以使在噴霧器連接器4中未氣溶膠化的液體集中到貯液部34,再通過排出管35高效地向瓶2返流。
[0092]此外,作為貯液部34的結構,由於導水管32的另一個端部貫穿插入貯液部34的底部341,並且側壁部342從該底部341的外周邊緣直立設置,所以可以加大設定貯液部34的集液面積,從而可以高效收集在噴霧器連接器4內未氣溶膠化的液體。此外,也可以在貯液部34的底部342連接多個排出管35,從而能夠高效快速地使未氣溶膠化而積存在貯液部34中的液體返回瓶2。
[0093]此外,由於加熱器裝置3包括從箱體31突出並與噴霧器連接器4連接的筒狀的連接部36,並且噴霧器連接器4具備環狀構件411,該環狀構件411具有能與連接部36的端面貼緊的貼緊面,所以能夠有效地防止在噴霧器連接器4中生成的加溼氣體從噴霧器連接器4和加熱器裝置3的連接部分漏出。
[0094]此外,由於加熱器裝置3所具備的導水管32和排出管35形成為直線狀,所以能夠邊通過目視確認導水管32和 排出管35的內部邊高效清洗導水管32和排出管35的內部的全部區域。
[0095]此外,由於加熱器裝置3的一個側面312與瓶2的一個側面211a大體在同一個面上,所以可以以使大體在同一個面上的加熱器裝置3的一個側面312和瓶2的一個側面211a與牆壁等平面構件接觸的方式來設置噴霧器系統1,因而不僅可以節省設置空間,還可以使噴霧器系統I的設置姿態穩定。
[0096]此外,由於瓶2所具有的浸潰管22的環狀件223下端部的外周面與瓶口部25的內周面隔開間隔配置,所以經過加熱器裝置3的排出管35內並通過空隙部226向瓶2返回的水滴,沿環狀件223的內周面流下,並從環狀件223的下端向瓶2內的液體落下。由此,可以有效防止從噴霧器連接器4返回的水滴附著在瓶口部25的內周面周圍。如果瓶口部25的內周面周圍附著有水滴,則所述水滴不易落向下方(流下),因而存在雜菌繁殖的問題,但是通過採用所述的結構,可以有效地防止雜菌在瓶口部25的內周面周圍繁殖。
[0097]此外,浸潰管22的固定部222所具有的保持構件224是沿瓶口部25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狀構件,且該保持構件224連接環狀件223的內周面和所述管主體221的外周面。按照該結構,能夠牢固連接環狀件223和管主體221而不會降低水滴所流通的空隙部226的流通面積(空隙部226的水平截面的截面面積)。[0098]以上,對本發明的噴霧器系統I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具體的結構不限於所述實施方式。例如,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設置在加熱器裝置3內的排出管35為直線狀結構,且排出管35與被加熱部33圍繞的導水管32大致平行,但是排出管35也可以形成為沿著加熱器裝置3的箱體31的內周面的形狀。按照該結構,由於可以將排出管35配置在遠離加熱部33的位置,所以能夠有效抑制經過排出管35內被向瓶2內引導的液體被加熱部33加熱。此外,也可以有效防止加熱部33的熱量被經過排出管35的液體帶走,其結果,加熱部33可以高效地加熱通過導水管32內的液體。
[0099]此外,作為加熱器裝置3所具有的貯液部34也不限於所述的結構,例如如圖14所示,也可以使貯液部34具有下述結構:在圓板狀的底部341的大致中央部上形成貫通孔345,從底部341的外周邊緣直立設置外側側壁342a,並且在貫通孔345的周圍設置內側側壁342b。另外,與排出管35連接的連接孔346形成在由內側側壁342b和外側側壁342a所夾著的底部341的規定區域。當採用該結構時,將導水管32的另一個端部嵌入貫通孔345來設置貯液部34。在此,圖14的(a)是貯液部34的俯視圖,圖14的(b)是F-F剖視圖。此外,圖14的(c)是表示在所述貯液部34上連接有導水管32和排出管35並且將流路管434連接在導水管32上的狀態下的結構圖。另外,圖15示出了連接有多個排出管35時的貯液部34的結構。圖 15中,在貯液部34的底部341上以夾著貫通孔345的方式形成有與排出管35連接的兩個連接孔346。另外,圖15的(a)是貯液部34的俯視圖,圖15 (b)的是G-G剖視圖。此外,圖15的(c)是表示在所述貯液部34上連接有導水管32和排出管35並且將流路管434連接在導水管32上的狀態下的結構圖。
[0100]此外,只要配置在瓶2內部的浸潰管22的上端部以通過瓶口部25設置有連通瓶主體21內外的空隙部226的狀態配置在瓶口部25的周壁25a的內側即可,例如,浸潰管22可以設置為圖16所示的結構。圖16所示的浸潰管22由管主體221和保持構件224構成。圖16所示的保持構件224具有所述固定部222的功能,以連接瓶口部25的周壁25a的內周面和管主體221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採用該結構時,優選的是,保持構件224由沿瓶口部25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狀構件構成。按照該結構,可以使通過空隙部226從噴霧器連接器4內向瓶2返回的水滴沿管主體221的外表面流下,從而可以有效地將水滴向管主體221引導。其結果,能夠有效地防止向瓶2返回的水滴存留在瓶口部25的內周面周圍。
[0101]此外,所述實施方式的瓶2具有下述結構:固定部222所具有的環狀件223具有與瓶口部25的上端部嵌合的凸緣部225,但是瓶2也可以採用下述結構:例如省略形成凸緣部225,將環狀件223壓入瓶口部25的內側,並使環狀件223的外周面與瓶口部25的內周面嵌合。採用該結構時,優選的是,例如,通過設置錐臺部等使環狀件223的下端部的直徑縮小,使得環狀件223的下端部的外周面與瓶口部25的內周面分離開。通過使環狀件223的下端部直徑縮小,可以防止從噴霧器連接器4返回的水滴附著在瓶口部25的內周面的周圍。
[0102]此外,在所述實施方式中,由沿瓶口部25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狀構件構成連接固定環狀件223的內周面和管主體221的外周面的保持構件224,但是不限於該結構,例如,也可以通過棒狀構件構成保持構件224來連接環狀件223和管主體221。
[0103]另外,所述實施方式的噴霧器系統I在不使用加熱器裝置3的狀態下也可以使用。當不使用加熱器裝置3時,將噴霧器連接器4的接口部41連接在瓶口部25上。另外,通過兩者的連接,流路管434與浸潰管22連通連接。對於在該狀態下的噴霧器系統I的使用方法,使用圖17進行說明。如果噴嘴構件42朝向突出構件433噴射從未圖示的氣體供給源供給的氧氣,則由於噴射出的氣體的氣流,貫通孔432附近成為負壓狀態,收容在瓶2內的無菌水(液體)通過擴散器部23、浸潰管22、流路管434及管體431從貫通孔432流出。流出的無菌水(液體)通過與突出構件433衝撞的氧氣的作用成為微小的氣溶膠。氣溶膠與氧氣混合,進而與從空氣吸引孔44吸引的空氣混合後通過導向部45被導向外部,向患者提供。
[0104]通過擴散器部23、浸潰管22、流路管434及管體431從貫通孔432流出的無菌水(液體)中未氣溶膠化的水滴落入接口部41的內部,再通過形成在瓶口部25的空隙部226向瓶2內返回。積存在所述導向部45的底部的水滴也落入接口部41的內部,並通過形成在瓶口部25的空隙部226向瓶2 內返回。
【權利要求】
1.一種噴霧器系統,該噴霧器系統包括:瓶,上部具有瓶口部,該瓶用於儲存液體;加熱器裝置,能與所述瓶口部連接;以及噴霧器連接器,能與所述加熱器裝置連接,所述噴霧器系統的特徵在於, 所述瓶包括浸潰管,該浸潰管浸入儲存在所述瓶內部的液體中, 所述浸潰管的上端部以通過所述瓶口部設置有連通所述瓶的內外的空隙部的狀態配置在所述瓶口部的周壁的內側, 所述噴霧器連接器包括:噴嘴構件,具有噴射氣體的噴射口 ;以及氣溶膠形成構件,配置在與所述噴射口相對的位置,利用從所述噴射口噴射出的氣體的氣流,通過所述浸潰管和所述加熱器裝置抽吸所述瓶內的液體,並且使抽吸出的液體形成微小的氣溶膠, 所述加熱器裝置在內部包括:導水管,該導水管的一個端部與所述浸潰管的上端部連接,並且該導水管的另一個端部與所述氣溶膠形成構件連接;加熱部,加熱所述導水管;以及排出管,該排出管的一端與所述空隙部相對配置,通過該排出管的另一端使在所述噴霧器連接器中未氣溶膠化的液體向所述瓶內返流。
2.根據權利要求1 所述的噴霧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加熱器裝置包括貯液部,該貯液部用於儲存在所述噴霧器連接器中未氣溶膠化的液體,所述排出管的另一端與所述貯液部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噴霧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貯液部設置在所述導水管的另一個端部一側,所述貯液部包括底部以及從該底部直立設置的側壁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噴霧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水管的另一個端部貫通插入所述貯液部的所述底部,從所述底部的外周邊緣直立設置有所述側壁部。
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噴霧器連接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加熱器裝置包括箱體以及筒狀連接部,該筒狀連接部從所述箱體突出並與所述噴霧器連接器連接, 所述噴霧器連接器包括環狀構件,該環狀構件具有能和所述連接部的端面貼緊的貼緊面。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噴霧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水管和所述排出管為直線狀。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噴霧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加熱器裝置的一個側面與所述瓶的一個側面大體在同一個面上。
8.一種加熱器裝置,該加熱器裝置用於噴霧器系統,該加熱器裝置配置在瓶和噴霧器連接器之間,所述瓶用於儲存液體,所述瓶在上部具有瓶口部,所述噴霧器連接器抽吸所述瓶內的液體,並且使抽吸出的液體形成微小的氣溶膠,所述加熱器裝置的特徵在於,在該加熱器裝置的內部包括: 導水管,該導水管的一個端部與所述瓶所具有的浸潰管的端部連接,該導水管的另一個端部與所述噴霧器連接器所具有的管狀的氣溶膠形成構件連接; 加熱部,加熱所述導水管;以及 排出管,該排出管的一端朝向所述瓶口部內配置,該排出管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噴霧器連接器內配置,該排出管使在所述噴霧器連接器中未氣溶膠化的液體向所述瓶內返流。
【文檔編號】A61M15/08GK103458948SQ201280014876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1日
【發明者】結城健, 孕石佳久, 下唐湊俊彥 申請人:日本醫療未來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