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夜景(零點後的影院裡)
2023-06-05 12:17:39 2
今年7月,兩家歷史悠久的老牌影院大光明電影院與國泰電影院,成為上海首批「24小時影院」——影院當天最後的排映場次延遲至零點之後。「24小時影院」的開設目的在於進一步豐富上海的夜間生活內容。
三個多月過去,率先試水的兩家影院,跨零點場次經營情況如何?這樣的影院放映時間在上海是否有市場?跨零點放映產生的成本,影院能否平衡?這樣的夜間經濟形式還需要完善些什麼?
(一)
跨零點場上座率如何
10月18日,23時50分,在南京路上的大光明電影院,這天放映的跨零點電影是當天剛上映的好萊塢大片《雙子殺手》,由李安執導、威爾·史密斯主演。
「現在來了幾個了?」距離電影正式播放還有一刻鐘,大光明電影值班經理席時勇詢問檢票員。
「賣了20多張了。」檢票員回答。
「開場前10分鐘是跨零點場觀眾進影院的高峰。」過去3個月,席時勇都在觀察著觀眾的情況。「跨零點場次的觀眾目的性很強,就算電影開演了也會有觀眾進來。曾有觀眾半夜12點半要進來看,那時候電影已經放了快半個小時了。所以,現在我們影院票房部延長服務至夜間12點半後。」
大光明影院一樓票房部
大光明一樓大廳
果然,23時58分,兩個20多歲的年輕女孩急衝衝跑來檢票。兩人都背著時髦的古奇挎包,其中一人手上還抱著剛從二樓賣品部買的爆米花。半分鐘後,又有三個大學生模樣的女孩向放映廳走來,後面跟著一對情侶。記者在影片開始前一分鐘進場,一同進場的還有兩個操著外省市口音的年輕女孩。
當天,在可容納80人的放映廳內,共有30多名觀眾觀看電影,場次上座率超過了40%。
超過40%的上座率從整個影院的行業水平看並不低。一項統計顯示,2018年全國影院的平均上座率不足12.5%。
深夜零點場的放映廳
大光明電影院在剛剛開設跨零點場次時作了一個統計:今年7月16日到8月8日,累計放映了27場電影,觀眾人次達到了1004人,平均上座率33.22%,略高於大光明電影院今年同等放映廳的平均上座率。《速度與激情8》剛上映的首周末,113人的中型廳坐了88名觀眾,上座率表現最為出眾。「在開設跨零點場次初期,大光明實行了19.9元的價格促銷策略,吸引了一定人氣;促銷期過後,又趕上《哪吒》《烈火英雄》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上映,激發了一部分觀眾的觀影熱情。」大光明這樣分析。
在另一家24小時影院——淮海路上的國泰電影院,過去3個月的跨零點場次上座率表現也不差。「平均在3到5成的上座率,特別是《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幾部獻禮片都達到了6成以上。」國泰電影院總經理顧林飛告訴記者。
(二)
誰在凌晨走進了影院
「我們快點進去吧!」這天晚上,開場前5分鐘,在大光明電影院等候區內,一個畫著淡妝的年輕女孩等來了一個拖著拉杆箱的男生,兩人興衝衝地衝進放映廳。
「拖著拉杆箱」來看電影,是大光明電影院開設跨零點場後出現的一道有趣風景。
凌晨2時,零點場散場後的大光明影院
大光明電影院對今年7月、8月跨零點場的觀影人群做過分析:主要以攜帶行李箱的外地遊客和影院周邊服務行業深夜下班人員為主,本地居民觀眾相對較少;年輕觀眾居多,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我記得有次一個年輕媽媽自己拖著拉杆箱,後面跟著兩個八九歲的孩子,他們看的電影是《哪吒》。還有些拖著拉槓箱的遊客,觀影結束後就直接前往機場趕早班機,還能省去一晚的賓館房費。」席時勇說。
觀影者中遊客多,與大光明電影院優越的地理位置不無關係。大光明文化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夏鋒說,大光明電影院距離南京路步行街一步之遙,很多遊客晚上在南京路步行街逛完,意猶未盡,而上海在零點之後提供休閒娛樂的場所並不多。不少遊客會從南京路步行街一路逛到大光明電影院來。
大光明電影院背後就是上海有名的小吃街——黃河路。遊客趕著黃河路上的小餐飲店打烊前,吃碗餛飩當夜宵,再與小餐飲店下班後的服務員們,一起坐到大光明看場跨零點電影,這樣的情況也不少。
深夜23時的黃河路
白領、學生觀眾則是跨零點場次的另一類主要觀影者。相比大光明電影院,在幾公裡之外的國泰電影院,遊客的比例要少很多。「成雙成對的夫婦、情侶,還有兩三人一組的學生為主。看上去,大多數人年齡應在35歲以下。偶爾會有住在周邊的爺叔、阿姨過來看場電影。」顧林飛說。
深夜,國泰電影院為淮海路亮起一盞燈
這天夜裡,市民周女士和先生專門打車來大光明電影院看《雙子殺手》。周女士說,自己當晚是心血來潮,就是想出來放鬆一下。但吃火鍋、唱KTV都沒有太多新鮮感,從網上看到大光明電影院有跨零點場次,就想來體驗一下。
有人說,夜間經濟並非「熬夜經濟」。零點之後的電影場次,是否有鼓勵消費者熬夜的嫌疑?兩家電影院的管理者換了個角度看這個問題。
夏鋒說,跨零點電影場次的開設並非鼓勵人們去熬夜消費,而是增加了人們夜間生活的一種選擇。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到外地去旅遊,凌晨不睡覺是常有的事情,就是想多體驗當地的風情。那麼,對不少外地遊客來說,零點之後在電影院看電影,就是一種在上海旅遊的獨特體驗。
顧林飛也持相似意見。他說,上世紀90年代後期與本世紀初期,上海一些老牌電影院開過跨零點電影場次。一般從晚上11時到早上5、6時,一連上映4場電影。連看4場,人會非常累,但那時候電影票價較高,一場要30多元,而夜裡的4場聯放票價是100元,很多人圖便宜會來看。如今國泰跨零點電影票價大多定位於在30多元,比白天場次票價要低一些;但觀眾並非因為票價便宜來看,只是想體驗一下夜晚的感覺。「24小時影院」為他們尋求深夜體驗提供了一種選擇。
(三)
「24小時」是門划算的生意嗎
今年7月,大光明電影院剛剛試點跨零點場後,曾嘗試在跨零點後放映《蜘蛛俠》與同期另一部影片。席時勇坦言,每天深夜放映配備的工作人員數量均固定,增加一場放映其實只增加了一名放映廳服務員,而放映兩場不同的影片或許能給觀眾多一份選擇。但從效果看,總體觀影人數的增長並不明顯。大光明電影院後來還是回到了跨零點後只播放一場的形式。
大光明影院賣品部
顯然,發展夜間經濟是項系統工程,當電影院周邊的其他夜間消費形態還沒有跟著起來時,觀看跨零點電影的需求群體短期內不會有較大增長。
而為了那麼30、50個人,哪怕是偶爾幾乎滿場的80個觀眾,開設「24小時影院」,會是一門划算的生意嗎?
跨零點場次的最大運營支出是人力成本。今年7月16日之後,大光明與國泰電影院的打烊時間都向深夜進行了延長。
跨零點場次推出之後,大光明電影館的打烊時間向深夜延伸了1到1個半小時
以大光明電影院為例,在跨零點放映時段,除了放映廳配備一名服務員負責檢票等工作之外,保潔、票房、賣品部均至少配備一位服務員,再加上放映員、後勤和保安等,至少需要8位工作人員。在未實行跨零點放映前,一般最後一場影片結束在凌晨1時左右,工作人員1時15分後便可陸續下班。加開跨零點場次後,影片放映結束已至凌晨2時多,保潔打掃、後勤關閉放映機、服務員清場、保安和值班經理最後巡場結束,一般已接近2時30分,相當於普遍增加了1至1個半小時的夜間工作時長。
「從上座率與開設場次數量看,開設跨零點場次的電影院目前應該是無法盈利的。」一位行業內部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對於一家商業影院來說,做這樣沒有盈利的生意,值嗎?
「24小時影院的生意可能並不僅僅在看電影上。」顧林飛說,現在年輕人中流行在賓館、酒店包場求婚、過生日,搞一些比較私密的小型聚會,我們的放映廳也在嘗試對外開放這樣的包場。
國泰電影院在今年開設跨零點場次的同時,重新裝修了電影院裡的咖啡館。深夜,經常有觀眾在電影開演前進來買杯咖啡、飲料,坐一坐;也有一些企業、公司集體包場咖啡館搞過活動。接下來,國泰電影院還打算在咖啡館增加一些簡餐,特別是供看晚上10時之後夜場的消費者選擇。「這也是跨零點場次帶來的一種經濟效益,也許還有更多創收形式,需要我們去挖掘。」
國泰電影院內,不少觀眾電影開演前會在咖啡館內喝杯咖啡、翻翻書、休息一下
從另一個角度看,夜間經濟的發展繁榮算的是「大帳」。
「跨零點時段消費還是新鮮事物。總要有人先做起來,帶動這個時段夜間市場的人氣。作為區屬國企,我們有這個責任走在前面。」夏鋒說。
讓人欣慰的是,隨著跨零點場次的開設,電影院周邊的夜間生態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前幾天在跨零點場散場後,顧林飛沿著國泰電影院附近的思南路回家,發現很多原來過了凌晨12時就關門的小餐飲店還亮著燈,為夜歸的消費者提供服務;國泰電影院周邊有家海底撈將營業時間延長到凌晨3時之後,有人戲稱這家店是「上海關門最晚的海底撈」。
「大光明與國泰,一個在南京路上、一個在淮海路上,兩條街都是上海最知名的商業街區。『一街一座』,這樣的街區是需要在深夜為消費者留一盞『燈』的。」夏鋒說。
(四)
還需要完善些什麼?
跨零點場次放什麼影片,是決定觀眾深夜是否會走進影院的關鍵。時下熱映的國內外大片,固然是一種選擇,除此之外還有沒有更多的選擇呢?
近兩年的上海電影節期間,深夜時段放映的驚悚片專場,成為不少影迷搶票的首要目標。這些影片放映時間大多在深夜22時之後,片源既有好萊塢經典恐怖片,也有新上映的各國驚悚片佳作,放映的影院從上海影城、大光明電影院、美琪大戲院等幾大電影節票倉,擴大至曹楊影城、和平影都等影院。
「特色電影、特殊片源有著很大的受眾市場。」夏鋒也深有感觸,大光明電影院每年會舉辦特色電影周,有法國電影周、日本電影周,上映片源稀缺的海外電影,反響非常熱烈。「記得有年日本電影周上有場影片放在了我們1365個座位的放映廳,全場爆滿,我們之前都沒怎麼做過宣傳。」
能在有特點、有氛圍的跨零點場嘗試引入一些特殊片源,也是大光明電影院與國泰電影院的心之所向,但並不容易。
國泰電影院內有歷史感的門廳是不少觀眾的拍照打卡地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影院排片主要依託院線供片,給影院深夜場排片帶來了一定局限。一般院線片上映檔期為一個月,下檔後如影院有放映需要,國產片加映可向國家廣播電視電影總局申請密鑰,再向影片發行方或上海電影放映協會等組織借拷盤,將資源重新上載到影院相關放映廳。但海外進口片涉及版權、票房歸屬等問題,一般很難個別申請密鑰。這也是為何電影節期間一些國外進口大片的重映依舊會吸引諸多影迷搶票。
這位業內人士建議,可以由政府層面引導,獲取片方對「24小時影院」特殊場次排映的支持。比如,由片方提供小眾影片片源,或邀請觀眾在線上「眾籌點映」某部影片,影院、片方和觀眾共同參與其中,進一步拓展深夜排片的廣度。
目前,大光明電影院正與上海電影藝術聯盟對接,發揮藝聯的片源優勢,擴大影院排片資源。「希望使午夜場的放映能夠成為白天商業類電影放映的補充。」夏鋒說。
深夜影院的觀眾需求,並非只在一塊屏幕上,商業、交通也是迫切需求。
即便是大光明電影院所在的人民廣場,這一上海最繁華的區域,到了深夜23時後,周邊200米區域內也僅有黃河路上一家便利店還在營業。同樣,在國泰電影院周邊100米內,23時之後就只剩下路燈還在閃亮。
「過幾天天冷了,熱水、毯子,我們都要為觀眾準備好。可能還會引入一些小零食與飲料的售賣機。」顧林飛說,當萬籟俱寂之時,觀眾就指望在電影院消費了,因此這裡要滿足人們在夜晚的一切消費需求。
電影散場後的交通也是個問題,除了打車,部分觀眾也有停車需求。而兩家影院都在寸土寸金之地,沒有獨立停車場。目前大光明電影院已與隔壁的鴻翔大廈達成協議,利用晚上停車庫的空檔期,解決觀眾停車難的問題。
國泰電影院邀請專業人士在電影開場前進行薩克斯演出
國泰電影院全新布展後的電影主題咖啡館
「有條件的飯店、商戶、便利店還可以為深夜觀影人群定製特色服務。如,周邊商務樓、商場停車庫可否提供觀眾停車優惠,便利店可否憑電影票提供『零食 飲料』優惠組合,影院本身可否開發『參觀 觀影』體驗式服務,周邊餐飲商戶可否與影院形成溝通機制,在深夜場售票情況較好的當天適當延長營業等等。」有業內人士這樣建議。
大光明與國泰,一個91歲一個87歲,見證了中國電影事業的變遷,都是有「老底子」的電影院。開設跨零點場次後,兩家電影院都對原來的歷史長廊進行了重新調整、豐富了內容,市民遊客可以免費進來參觀。「但我覺得還不夠。」夏鋒說,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有家老影院還沒有大光明的歷史長;但它是遊客打卡地。走進去一次20美元,不是為了看電影而是為了參觀老建築、了解歷史文化。大光明顯然還做不到這些。我們想進一步深入挖掘本身的歷史文化,還希望能與其他周邊有歷史的老建築組成旅遊產品推向市場。
此外,有專家建議,老影院還可以組織電影放映師、膠片修復師等老工匠現場演繹或是舉辦文化講座,傳遞更多文化內涵。
今年夏天的夜晚,國泰做了兩次小型文化表演,在一進門的電影廳內由專業人士進行薩克斯、小提琴演出。「更好地烘託出夜晚的一種文化氛圍,觀眾還是蠻喜歡的。」顧林飛說。
欄目主編:唐燁 文字編輯:唐燁
本文圖片:舒抒、高磊攝 題圖:深夜23時的大光明電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