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前端蓋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07:53:2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電機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前端蓋。
背景技術:
發電機的是由定子、轉子以及用於安裝定子的前端蓋和後端蓋,用於安裝轉子的轉子軸、軸承,及其它電器附件。
目前的發電機前端蓋,與發動機聯接面是平臺加止口連接,這樣就造成了前端蓋與發動機連接後沒有間隙,需要將發動機側熱空氣從端蓋中排出時,無法實現。同時,目前的發電機前端蓋中,其排風口是在前端蓋上形成腰形或方形通風孔,當需要向外部集中排風時無法形成密封結合面,導致熱空氣無法完全排出至機組外。
技術實現要素:
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前端蓋,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對發動機側熱空氣無法從端蓋中排出以及熱空氣無法完全排出至機組外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前端蓋,其包括環形骨架,環形骨架套於風扇上,風扇安裝連接發電機的轉子軸,環形骨架的一端面上設置有多個凸臺,凸臺與發動機連接,環形骨架的側壁上安裝有出風口,出風口連通環形骨架的內部。
進一步地,上述多個凸臺中,設置有相對的第一凸臺組和第二凸臺組,第一凸臺組包括至少兩個第一凸臺,第二凸臺組包括至少兩個第二凸臺。
進一步地,上述第一凸臺呈T形。
進一步地,上述第二凸臺呈L形。
進一步地,上述出風口為向上延伸的矩形管體。
進一步地,上述風扇包括盤形骨架,盤形骨架的相對兩側分別安裝有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相對於盤形骨架對稱設置,第一葉片組包括多片第一葉片,第一葉片為弧形葉片,多片第一葉片在盤形骨架上沿著盤形骨架的周向等距排列,第二葉片組包括多片第二葉片,第二葉片為弧形葉片,多片第二葉片在盤形骨架上沿著盤形骨架的周向等距排列。
進一步地,上述第一葉片的一端部延伸至盤形骨架的中心部、相對的另一端部延伸至盤形骨架的邊緣部,端部設置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在盤形骨架的頂面和盤形骨架的側面相交的側角上,第一缺口內具有第一弧角。
進一步地,上述第二葉片的一端部延伸至盤形骨架的中心部、相對的另一端部延伸至盤形骨架的邊緣部,端部設置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在盤形骨架的頂面和盤形骨架的側面相交的側角上,第二缺口內具有第二弧角。
進一步地,上述盤形骨架的中心部設置有法蘭盤。
進一步地,上述盤形骨架為圓形板體。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應用於發電機的前端蓋,主要設置了環形骨架,環形骨架套於風扇上,風扇安裝連接發電機的轉子軸,環形骨架的一端面上設置有多個凸臺,凸臺與發動機連接,環形骨架的側壁上安裝有出風口,出風口連通環形骨架的內部;風扇安裝於環形骨架內後,風扇在中間旋轉可以形成氣流,在上部有優化設計的出風口,可以與機組的風道緊密結合,後部與發動機聯接的部位採用多個凸臺,在平臺四周形成足夠大的空間,形成可以空氣流動的風道。因此,本實用新型相較於現有技術,一方面,將與發動機動接合改為凸臺加止口接合,在凸臺周圍形成足夠大的空隙,用於排風時風流動時通道;另一方面,將位於端蓋四周的出風口集中放置,設計一個可以與外部緊密接合的出風口,實現熱空氣排出時完全封閉,無洩漏。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於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並不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前端蓋的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前端蓋的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前端蓋所涉及的風扇的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前端蓋所涉及的風扇的側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前端蓋所涉及的風扇的立體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前端蓋所涉及的風扇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公開而不應被這裡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並且能夠將本公開的範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參見圖1至圖6,圖中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前端蓋,其包括環形骨架5,環形骨架5套於風扇51上,風扇51安裝連接發電機的轉子軸,環形骨架5的一端面52上設置有多個凸臺53,凸臺53與發動機連接,環形骨架5的側壁54上安裝有出風口55,出風口55連通環形骨架5的內部。其中,出風口55具體可以為向上延伸的矩形管體。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應用於發電機的前端蓋,主要設置了環形骨架,環形骨架套於風扇上,風扇安裝連接發電機的轉子軸,環形骨架的一端面上設置有多個凸臺,凸臺與發動機連接,環形骨架的側壁上安裝有出風口,出風口連通環形骨架的內部;風扇安裝於環形骨架內後,風扇在中間旋轉可以形成氣流,在上部有優化設計的出風口,可以與機組的風道緊密結合,後部與發動機聯接的部位採用多個凸臺,在平臺四周形成足夠大的空間,形成可以空氣流動的風道。因此,本實施例相較於現有技術,一方面,將與發動機動接合改為凸臺加止口接合,在凸臺周圍形成足夠大的空隙,用於排風時風流動時通道;另一方面,將位於端蓋四周的出風口集中放置,設計一個可以與外部緊密接合的出風口,實現熱空氣排出時完全封閉,無洩漏。
參見圖1至圖2,多個凸臺53中,設置有相對的第一凸臺組531和第二凸臺組533,第一凸臺組531包括兩個第一凸臺532(也可以為更多個),第二凸臺組533包括兩個第二凸臺534(也可以為更多個)。其中,第一凸臺532具體可以呈T形;第二凸臺534具體可以呈L形。一方面,可以形成更為穩固的連接作用;另一方面,使得氣流經過此處時,如圖2中箭頭所指,氣流經過T形的第一凸臺532向內導流,再經過L形的第二凸臺534向下導流,此設計可以有效地降低對發電機兩側部分的器件的損傷,同時可以快速地從內部向發電機的機殼底部排熱,有效地克服原先經過側部機殼時所產生的噪音問題,從而達到降噪的目的。
參見圖3至圖6,風扇51包括盤形骨架1,盤形骨架1的相對兩側分別安裝有第一葉片組2和第二葉片組3,第一葉片組2和第二葉片組3相對於盤形骨架1對稱設置,第一葉片組2包括多片第一葉片21,第一葉片21為弧形葉片,多片第一葉片21在盤形骨架1上沿著盤形骨架1的周向等距排列,第二葉片組3包括多片第二葉片31,第二葉片31為弧形葉片,多片第二葉片31在盤形骨架1上沿著盤形骨架1的周向等距排列。其中,盤形骨架1的中心部11可以設置有法蘭盤13,便於安裝至發電機4上;該盤形骨架1具體可以為圓形板體,便於風扇的旋轉。通過在盤形骨架的正反兩面設置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當風扇旋轉時在風扇兩側同時形成真空區,在空氣壓強的作用下兩側風由軸向兩側向風扇中間流動,在葉片的作用下向風扇葉片四周散出去,使從而將風扇兩側的熱量帶走;並且,由於兩側的葉片組是對稱設置的,因此風扇兩側的真空區的壓強相等,這樣在風扇旋轉時保證了風扇的垂直度,防止其轉動一段時間後所產生的風扇偏移而引起的氣流不穩定或者阻塞現象,從而可以進一步地提高風扇的散熱效率。
繼續參見圖3至圖6,第一葉片21的一端部211延伸至盤形骨架1的中心部11、相對的另一端部212延伸至盤形骨架1的邊緣部12;作為對稱,第二葉片31的一端部311延伸至盤形骨架1的中心部11、相對的另一端部312延伸至盤形骨架1的邊緣部12。通過上述葉片的設置,使得風扇的兩側可以形成螺旋形的快速進風,提高進風效率。
繼續參見圖3至圖6,端部212設置有第一缺口213,第一缺口213在盤形骨架1的頂面和盤形骨架1的側面相交的側角上;作為對稱,端部312設置有第二缺口313,第二缺口313在盤形骨架1的頂面和盤形骨架1的側面相交的側角上。通過在風扇的兩側的葉片上設置缺口,使得氣流在風扇的正反面分別形成環形的氣牆,兩側的氣牆相對行進,且兩側的對稱使得兩側對風扇的壓力相等,從而可以進一步地保證風扇的垂直度,防止其轉動一段時間後所產生的風扇偏移而引起的氣流不穩定或者阻塞現象,從而可以進一步地提高風扇的散熱效率。
繼續參見圖3至圖6,第一缺口213內具有第一弧角214;作為對稱,第二缺口313內具有第二弧角314。通過在風扇的兩側的葉片缺口內設置弧角,使得對氣流形成向風扇側面的導流效果,使得風扇在上述基礎上在其側面形成拉力,這樣就風扇垂直方向上獲得更為穩固的位置,從而可以進一步地保證風扇的垂直度,防止其轉動一段時間後所產生的風扇偏移而引起的氣流不穩定或者阻塞現象,從而可以進一步地提高風扇的散熱效率。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