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用胎壓計之夜間顯示用套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14:22:01 1
專利名稱:輪胎用胎壓計之夜間顯示用套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與測量輪胎內部氣壓之胎壓計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可直接套接於傳統式之該胎壓計上,且藉一可移動的發光元件,而可產生照明以及便於讀取其上的胎壓數值等雙重功效的套接裝置。
就傳統之胎壓計而言,它雖然可用以達成準確測量輪胎氣壓的功效,但究竟僅具有單一功能而已,因此部份較具設計概念與經驗之業者,即會於該胎壓計上另外設置一照明裝置,使它除具有小型手電筒之功能外,並可供使用者即使在夜間或其周圍環境相當昏暗時,仍可藉由該照明裝置輕易地找到輪胎之充氣閥嘴,以便於測量輪胎壓力。
但該具有照明裝置的胎壓計在使用上仍具有二項缺點一.由於其上的照明裝置僅可幫助使用者找到輪胎的充氣閥嘴,卻無法幫助使用者於光線不足之環境中讀取胎壓計上的胎壓數值,因此其使用功效仍然相當有限。
二.絕大部分的汽車使用者於購車的同時,即已備置一胎壓計,如今僅為一照明功能,即必須購置造價高昂之另外一個胎壓計,這顯然相當不經濟。
三.部份汽車使用者考慮到上述二項缺點後,即會幹脆另外購買一手電筒以備不時之需,惟如此一來,不僅會產生由於必須分別收存、分別取用所造成手忙腳亂之情形,尤其是在使用時,必須一手握持手電筒,另一手握持胎壓計,這將令使用者感到更為手忙腳亂。
本實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即在於針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胎壓計的套接裝置,它可直接與傳統式之胎壓計結合,並使其同時具有照明以及便於讀取胎壓數值的雙重功效。
本實用新型之次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胎壓計的套接裝置,它是可與胎壓計分離、結合的一獨立裝置,因此使用者無須重覆購置兩個胎壓計。
本實用新型之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胎壓計的套接裝置,它的刻度區系可直接以光線顯示,以便於使用者在夜間或昏暗的環境中也能讀取其上所標示的胎壓數值。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胎壓計的夜間顯示用套接裝置,為一獨立的裝置,它包含有一殼體,可任意地與具特定形狀之一胎壓計結合為一體,其上並設有一刻度區以及一槽道;一滑動件,以可沿其軸向滑動的方式設於該槽道上,並受該胎壓計的用以顯示胎壓數值的元件所驅動;一組發光源,設於該滑動件之預定部位上,並可隨其任意移動,其所發出之光線可直接射出於該殼體外使具有照明功能,亦可使該光線對應於該刻度區上之適當部位,以便在夜間讀取其上之數值。
茲舉一本實用新型的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做進一步之詳細說明如下,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沿圖1中3—3方向的剖視圖,顯示其上之滑動件位於內收的位置;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沿圖1中3—3方向的剖視圖,顯示其上之滑動件位於外伸的位置;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的頂視圖。
請參閱各附圖,本實用新型的夜間顯示用套接裝置10系由一殼體12、設於該殼體12內部之一滑動件14以及設於該滑動件14上的一組發光源16所組成。
該殼體12,系以一體成型方式製成,它具有一身部20,呈長形杆狀;一槽道22,呈圓孔狀而貫通該身部20之前、後端,且其前端內緣另凸設有一環狀之肩部221;一刻度區24,為介於該身部20上端面與該槽道22內部間之可透光部位,並沿該身部20之軸向延伸適當之長度;一對連接部26,分別設於該身部20下端面之前、後端,其各設有貫通其兩端並與該槽道22軸向平行之一軸孔261,而其外側則環設有具止滑作用之若干凹槽262;一塞蓋28,略呈「凸」型而可嵌置於該槽道22之後端,其上並設有貫通其前、後端之一長形孔281。
該滑動件14,呈扁平的長條狀,並使其內側端穿置於該槽道22中且可沿其軸嚮往復滑移,而其外側端則經由該塞蓋28上之該長形孔281而伸出該殼體12之外,並朝下彎折而形成一擋片40,該內側端端末設有一光源座42,其系呈開口朝向該槽道22前端的一筒狀並具有一容納空間,該光源座42上設有凸出於其前端面的一半環凸緣421,並於該半環凸緣421的末端內緣形成有一半環凸起422。
該組發光源16,包含有一絕緣板60;一第一導電片61呈彎折狀且其外側端611固定於該絕緣板60之外側端面,而其內側端612則貼靠於該絕緣板60之內側端面;一第二導電片62呈彎折狀且其外側端621系固定於該絕緣板60之外側端面,並與該第一導電片外側端611相隔適當距離,而其內側端622則朝向延伸並與該第一導電片內側端612相隔適當距離;一對水銀電池64以串聯方式夾置於各該第一、二導電片61、62之內側端612、622之間;一開關66具有外徑與該槽道22內徑相同之一圓板661,一對撥塊662凸設於其外側端面,一圓柱663由其內側朝內延伸適當長度,一環槽664設於該圓柱663周緣,一第一穿孔665由該圓板661之外側貫通至該圓柱663之內側,一第二穿孔666連通於該環槽664底部與該第一穿孔665之間,一發光二極體68嵌置於該第一穿孔665之中,其內側端設有二個觸腳681,一壓板69設於該絕緣板60的外側,並可供該發光二極體68之二觸腳681由其中央部位所設之穿孔691通過。組合時,於該滑動件14內側端穿置於該槽道22內部之前,即先使該絕緣板60連同固設於其上之各該第一、第二導電片61、62,水銀電池64、發光二極體68與壓板69,均置於該滑動件14之光源座42中,而該開關66則以其上之環槽664與該半環凸起422卡合;藉此,使該組發光源16可隨該光源座42一起穿置於該槽道22之中,並於其上往復滑動,且該開關66可於該光源座42的末端自由轉動。
當該滑動件14位於內收的位置時(如圖3所示),該開關66上之該對撥塊662系可突出於該槽道22的前端外,以便於使用者藉以撥動該開關66旋轉,並於該發光二極體68上的二觸腳681橋接於各該第一、第二導電片外側端611、621之間時,即可使該發光二極體68發亮,以供照明之用。
當該套接件10用以測量輪胎氣壓時,先取用目前使用相當廣泛之一桿型胎壓計18,將其呈杆狀之外殼穿置於各該連接部26之軸孔261中,並使可由其尾端突出之一遊標尺181末端與該擋片40抵接(圖4所示),藉此,使該胎壓計18頭端承受到輪胎氣壓並迫使該遊標尺181朝後延伸時,其即可經由該擋片40以帶動該滑動件14隨之向後延伸,此時,由該發光二極體68所發出之光線,即可經各該第二穿孔666與環槽664,而由該槽道22之內側經由該刻度區24朝外射出,藉以使該刻度區24上相對應之特定區域顯得相當光亮,而便於使用者讀取其上之胎壓數值。
權利要求1.一種輪胎用胎壓計之夜間顯示用套接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有一殼體,其上設有至少一連接部用以固設一胎壓計於其上,一槽道為沿預定軸向延伸適當深度之長形孔,一刻度區設於該槽道之周邊上,且為介於該殼體外側與該槽道內側間之可透光區域;一滑動件,具有預定長度並以其內側端穿置於該槽道之中,且可沿該槽道之軸向自由滑動,其外側端則凸出於該槽道之外,並受該胎壓計上用以指示胎壓數值之一元件所驅動;一組發光源,設於該滑動件內側端之,預定部位上,而可隨其於該槽道之預定部位上滑動,且對應於該刻度區之內側;藉由各該組件之配合,使由該發光源所發出之光線可隨該滑動件移動至對應於該刻度區內側之預定部位,並由內而射出以供使用者便於讀取標示於其上的壓力數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胎壓計之夜間顯示用套接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槽道具有一開放端,該開放端與該刻度區相隔適當距離,並對應於該組發光源之光線射出方向,使該發光源所發出之光線可由該處射出直接射出以供照明之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胎壓計之夜間顯示用套接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滑動件內側端之預定部位上設有一容納空間,該容納空間可供該組發光源置於其中,且其上並具有朝向該槽道開放端之一開口,使該組光源所發出之光緣可由該開口與該開放端而射出該殼體之外。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胎壓計之夜間顯示用套接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連接部系以一體成型方式設於該殼體上,其上並具有貫通其兩端之一軸孔,供一桿型胎壓計可以其杆狀之外殼緊密地嵌置於其中。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胎壓計之夜間顯示用套接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組發光源之預定部位上設有一開關,該開關之預定部位可凸出於該殼體之外。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胎壓計之夜間顯示用套接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槽道具有一開放端,該滑動件則具有一開放端,該滑動件則具有一開關,且該滑動件移動至適當位置時,可使該開關之預定部位由該開放端凸出於該殼體之外。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胎壓計之夜間顯示用套接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開關上設有對應於該槽道開放端之一第一穿孔,以及對應於該刻度區內側之一第二穿孔,並使由該組發光源所發出之光線可分別經由各該第一、第二穿孔射出者。
8.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胎壓計之夜間顯示用套接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開關係以可樞轉方式設於該滑動件之預定部位上,並可隨該滑動件於該槽道之中滑動。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脂壓計之夜間顯示用套接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滑動件之預定部位設有一筒狀光源座,該光源座具有朝該槽道開放端延伸之一半環形凸緣,該半環形凸緣之內側則設有一凸起,該開關之周緣則設有對應於該凸起之環槽,藉由各該凸起與環槽之卡合,使該開關可於該滑動件上樞轉,並可隨該滑動件於該槽道中移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配合輪胎用胎壓計使用之夜間顯示用套接裝置,包含一殼體,可任意地與具特定形狀的胎壓計結合成一體,其上並設有一槽道以及一可透光之刻度區;一滑動件,以可沿其軸向滑動之方式設於該槽道上,並受該胎壓計用以顯示胎壓數值的元件所驅動;一組發光源,設於該滑動件的預定部位上,並可隨其任意移動,其所發出之光線可直接射出於該殼體外使具有照明功能,亦可使該光線對應於該刻度區的適當部位,以便使用者在夜間讀取其上的數值。
文檔編號G01L17/00GK2220066SQ9422077
公開日1996年2月14日 申請日期1994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1994年9月22日
發明者葉阿乾 申請人:葉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