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輪傳動防側翻裝置及其鏈輪傳動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06:08:21 1

鏈輪傳動防側翻裝置,屬於傳動機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齒輪嚙合傳動是傳動機構中常見的一種傳動形式,尤其是行星齒輪傳動,行星齒輪傳動中通常有一個直徑較大的齒輪和直徑較大的齒輪內部嚙合的一個直徑較小的行星輪,通過兩個直徑差別較大的齒輪來達到減速、增速和變速的目的,其中,直徑較小的齒輪在作為主動輪與直徑較大的齒輪進行嚙合傳動時,容易因小齒輪與大齒輪嚙合位置的不斷攀升發生故障,比如小齒輪與大齒輪的嚙合位置超過水平軸線或接近水平軸線時發生側翻,這就導致傳動機構失效,不能繼續工作,進而設備停機,影響設備整機的正常工作,因此,一種可以有效防止小齒輪發生側翻的傳動機構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方便安裝,可以有效防止小齒輪發生側翻的鏈輪傳動防側翻裝置及其鏈輪傳動機構。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該鏈輪傳動防側翻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鏈輪配重支架和安裝在鏈輪配重支架上的浮動配重機構,鏈輪配重支架上端面設有擋板,擋板中部設有開口,擋板開口處活動安裝浮動配重機構,浮動配重機構的上部和下部分別滑動安裝在擋板的兩側。
在鏈輪配重支架的上部開設安裝浮動配重機構的開口,並在該開口處形成向內凸出的擋板,使得浮動配重機構的上部和下部分別滑動安裝在擋板的兩側,形成浮動配重機構在鏈輪配重支架上部的浮動安裝,即,將擋板的內外端面作為浮動配重機構的上部和下部的滑動端面,浮動配重機構可在自身重力及受到的提拉或下壓力的作用下選擇上部與擋板接觸發生滑動或者下部與擋板接觸發生滑動,因此,浮動配重機構的上下浮動始終處於一個可控的、有效的間距內,使得浮動配重機構連接的物體的移動距離可有效的控制在設定的範圍內,有效防止其因故障脫離軌道,發生故障。
所述的浮動配重機構包括浮動杆和安裝在浮動杆上的行走組件,行走組件設有兩組,兩組行走組件平行安裝在浮動杆上,且兩組行走組件分別設置在所述擋板的內外兩側。通過行走組件實現浮動配重機構通過其上部或下部在擋板端面上的自由滑動。
所述的行走組件包括轉軸和滾輪,轉軸橫向貫穿所述的浮動杆,轉軸兩端部對稱安裝滾輪。
所述的滾輪為滾動軸承。
由上述的鏈輪傳動防側翻裝置形成的鏈輪傳動機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內嚙合鏈輪、外嚙合鏈輪和主軸,內嚙合鏈輪為實心鏈輪,外嚙合鏈輪為環狀,內嚙合鏈輪的嚙合齒嚙合連接兩組外嚙合鏈輪之間形成的嚙合內圈,所述的鏈輪配重支架安裝在其中一組外嚙合鏈輪內,所述的浮動配重機構的上部連接帶動內嚙合鏈輪轉動的主軸。
浮動配重機構的上部連接帶動內嚙合鏈輪轉動的主軸,本發明通過固定在外嚙合鏈輪上的浮動配重機構連接與其相嚙合的內嚙合鏈輪,使得內嚙合鏈輪在浮動配重機構的牽拉作用下,內嚙合鏈輪的移動距離可有效的控制在設定的範圍內,有效防止其因故障脫離軌道,發生側翻。
所述的鏈輪配重支架下部固定連接外嚙合鏈輪外圈,兩側套裝在外嚙合鏈輪的外側。
所述的鏈輪配重支架與外嚙合鏈輪外圈之間設有連接用襯套。
所述的鏈輪配重支架為與外嚙合鏈輪同心設置的環形框架。
所述的鏈輪配重支架為與外嚙合鏈輪同心設置的弧形框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在鏈輪配重支架的上部開設安裝浮動配重機構的開口,並在該開口處形成向內凸出的擋板,使得浮動配重機構的上部和下部分別滑動安裝在擋板的兩側,形成浮動配重機構在鏈輪配重支架上部的浮動安裝,即,將擋板的內外端面作為浮動配重機構的上部和下部的滑動端面,浮動配重機構可在自身重力及受到的提拉或下壓力的作用下選擇上部與擋板接觸發生滑動或者下部與擋板接觸發生滑動,因此,浮動配重機構的上下浮動始終處於一個可控的、有效的間距內,使得浮動配重機構連接的物體的移動距離可有效的控制在設定的範圍內,有效防止其因故障脫離軌道,發生故障。
附圖說明
圖1為鏈輪傳動防側翻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鏈輪傳動防側翻裝置形成的鏈輪傳動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3為內嚙合鏈輪與外嚙合鏈輪的安裝關係示意圖。
其中,1、鏈輪配重支架101、擋板2、浮動杆3、上轉軸4、上滾輪5、襯套6、下轉軸7、下滾輪8、主軸9、內嚙合鏈輪10、外嚙合鏈輪11、固定軸12、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圖1~3是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下面結合附圖1~3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參照附圖1~3:鏈輪傳動防側翻裝置,包括鏈輪配重支架1和安裝在鏈輪配重支架1上的浮動配重機構,鏈輪配重支架1上端面設有擋板101,擋板101中部設有開口,擋板101開口處活動安裝浮動配重機構,浮動配重機構的上部和下部分別滑動安裝在擋板101的兩側。
浮動配重機構包括浮動杆2和安裝在浮動杆2上的行走組件,行走組件設有兩組,兩組行走組件平行安裝在浮動杆2上,且兩組行走組件分別設置在擋板101的內外兩側。
行走組件包括轉軸和滾輪,轉軸橫向貫穿所述的浮動杆2,轉軸兩端部對稱安裝滾輪。滾輪為滾動軸承。
上述的鏈輪傳動防側翻裝置形成的一種鏈輪傳動機構,還包括內嚙合鏈輪9、外嚙合鏈輪10和主軸8,內嚙合鏈輪9為實心鏈輪,外嚙合鏈輪10為環狀,內嚙合鏈輪9的嚙合齒嚙合連接兩組外嚙合鏈輪10之間形成的嚙合內圈,所述的鏈輪配重支架1安裝在其中一組外嚙合鏈輪10內,所述的浮動配重機構的上部連接帶動內嚙合鏈輪9轉動的主軸8。
鏈輪配重支架1下部固定連接外嚙合鏈輪10外圈,兩側套裝在外嚙合鏈輪10的外側。鏈輪配重支架1與外嚙合鏈輪10外圈之間設有連接用襯套5。
鏈輪配重支架1為與外嚙合鏈輪10同心設置的環形框架。或則,鏈輪配重支架1為與外嚙合鏈輪10同心設置的弧形框架。
外嚙合鏈輪10包括至少兩個環形板和固定連接兩環形板的多組固定軸11,多組固定軸11在兩環形板之間圍成環形設置的傳動齒,兩環形板均為多個弧形板首尾相連地拼接而成。鏈輪傳動防側翻裝置的外徑可達3~10米。環形板至少可設有兩組,也可設有兩組以上,環形板兩兩平行,且兩兩之間設有連接機構。兩個環形板形成傳動輪的圓形本體,在兩環形板之間設置保持兩者平行間距的多組固定軸,多組固定軸既作為連接固定兩環形板的連接部件,又作為傳動齒與其他傳動部件發生傳動連接的連接部件;同時,環形板為多個弧形板首尾相接地拼組而成,這就使得,整個鏈輪的每個環形板在生產時都不必一體成型,可分別單獨加工多個弧形板和多組固定軸,便於快速生產,運輸,可將這些零部件直接運輸至使用地後再進行組裝,組裝成完整的傳動鏈輪,從而既能滿足超大直徑傳動輪的使用需求,又能滿足便於運輸、方便生產加工的要求。
固定軸11通過連接機構固定,連接機構包括多個連接板12,同一連接板12的兩端分別固定一固定軸11,中部為與弧形板弧度相適應的弧形設置,固定軸11上設有轉動安裝的滾珠。相鄰兩個連接板12之間的間距與同一連接板12上的兩固定軸11之間的間距相同,即同一環形板上安裝的連接板12兩兩之間的距離相等。通過固定軸11來保證兩環形板之間的固定間距,又能利用固定軸11作為與其他傳動零件進行傳動的傳動部件。
兩環形板上由多個弧形板形成的拼接縫交錯設置。具體的,首尾相接處形成拼接縫,為了充分保證鏈輪傳動防側翻裝置整體的強度和傳動載荷的影響,將相連的兩環形板上的這些拼接縫錯開,最好是,一個環形板上的拼接縫對應其一側的環形板上的一個弧形板的中線位置。拼接縫兩側的兩固定軸11之間設有緊固用的連接板12,通過連接板12進一步保證拼接縫處的強度。優選的,連接機構分別設置在兩環形板的兩側面上,兩側的連接板12由固定軸11固定連接。
工作過程與工作原理:在鏈輪配重支架1的上部開設安裝浮動配重機構的開口,並在該開口處形成向內凸出的擋板101,使得浮動配重機構的上部的上滾輪4和下部的下滾輪7分別滑動安裝在擋板101的兩側,形成浮動配重機構在鏈輪配重支架1上部的浮動安裝,即,將擋板101的內外端面作為上滾輪4和下滾輪7滑動端面,浮動配重機構可在自身重力及受到的提拉或下壓力的作用下選擇上滾輪4或下滾輪7與擋板接觸發生滑動,因此,浮動配重機構的上下浮動始終處於一個可控的、有效的間距內,使得浮動配重機構連接的內嚙合鏈輪9的移動距離可有效的控制在設定的範圍內,即使內嚙合鏈輪9與外嚙合鏈輪10的嚙合位置超過了水平軸線或接近水平軸線,可利用下滾輪7及擋板101的相互配合作用,將內嚙合鏈輪拉回安全嚙合範圍內,有效防止其因故障脫離軌道,發生側翻故障。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是對本發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