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主播如何變現(強行要主播上交廣告主資料)
2023-06-05 13:54:14 2
其實之前我們對於耳朵經濟的相關話題已經討論了很久,在這個全面網際網路的時代,在大家言必談短視頻、小視頻的時代,大家都在在意自己的視覺感受,往往忽略了聽覺對於自身的影響,然而相比於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中只有線下幾個小時可以看視頻之外,音頻幾乎可以伴隨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是如此,我們對於音頻的關注其實更高,這不在我們之前討論騰訊大規模布局音頻賽道的時候曾經討論過喜馬拉雅,而如今喜馬拉雅更是做出了一件出格的事情,這就是強迫主播上交廣告資料,這件事我們到底該怎麼看?
一、喜馬拉雅強迫主播上交廣告主資料
根據鳳凰科技近日的報導,鳳凰網科技獲悉,喜馬拉雅昨日晚間向平臺內主播發布站內信,引起了平臺主播/媒體的廣泛不滿。站內信稱,播客接廣告需在喜馬拉雅平臺報備,由平臺判定是否允許合作;此外,報備信息中還包含合作需求、合作報價等敏感信息。
此外,政策中明確廣告費用高於3萬的項目,必須由喜馬拉雅與客戶直籤,且需要搭配銷售喜馬拉雅廣告資源。費用結算方面,需要「經由客戶打給喜馬拉雅,喜馬拉雅再打給主播/媒體」。該政策引起了播客主播的廣泛不滿,據鳳凰網科技了解,該政策出來之前並未與各播客進行協商。而報備合作價格、費用結算要經過喜馬拉雅的條款,被主播認為是平臺的「流氓」、「截胡」行為。
目前,有播客節目在微博公開表示,由於對喜馬拉雅該政策的不滿,將會無限期暫停更新在喜馬拉雅的節目。業內人士表示,該政策無可避免將會傷害到主播的利益。其中反映最為強烈的無疑是爆料的津津樂道播客,津津樂道播客方表示:由於公司與廣告客戶籤署的絕大多數合作協議中都約定了保密條款,該政策將會嚴重妨害我們公司廣告客戶的利益、洩漏客戶保密信息。為避免法律風險,團隊才決定無限期暫停在喜馬拉雅FM平臺的節目更新,直至喜馬拉雅撤回該政策並給出可被接受的解決方案。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2月,喜馬拉雅平臺用戶數突破6億,活躍用戶的人均日收聽時間超170分鐘。 今年1月,喜馬拉雅宣布平臺主播數已突破1000萬。
對於此,喜馬拉雅的官方回應是針對「喜馬拉雅要求播客作者報備廣告客戶信息」一事,喜馬拉雅回應表示「為更好地賦能主播、助力主播加速商業價值變現,喜馬拉雅近日發布《喜馬拉雅主播/自媒體接廣告合作政策》,該政策為試運行版。後續喜馬拉雅還將與主播深入溝通,對政策進行優化升級。喜馬拉雅將和主播們一起,持續探索更規範化的音頻廣告運營模式,讓音頻生態不斷朝著健康、繁榮的方向發展。」
這個明顯非常官方化的回應,相信難以讓各大主播們滿意,那麼我們不妨深度解讀一下,為啥喜馬拉雅要這麼著急?
二、喜馬拉雅為啥要這麼著急?
其實,喜馬拉雅當前這麼著急對自家的各大主播們出手其實也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原因我們不妨從幾個方面來解釋:
首先,喜馬拉雅的確有著巨大的運營壓力。今年1月16日,喜馬拉雅正式宣布平臺主播數量已突破1000萬,並且,2019年通過實施「萬人十億計劃」,喜馬拉雅主播從平臺共獲得16.34億現金分成。據了解,除了發給平臺主播的16.34億現金分成以外,喜馬拉雅在音頻生態上下遊產業也進行了資本賦能,目前已經累計投資超過5億元,其中包括樊登讀書會、葉檀財經等多家頭部內容機構。平臺上穩定年收入達百萬級別的主播有近200位。可以說,對於喜馬拉雅來說在主播身上已經砸了重金進行投資,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一件事,喜馬拉雅是一家平臺型經濟體,什麼是平臺型經濟體?喜馬拉雅通過一手託用戶,一手託內容的方式實現內容與用戶的有機統一,主播無疑就是喜馬拉雅內容創作的核心,根據去年的數據顯示,喜馬拉雅宣布其用戶數超過6億,活躍用戶的人均日收聽時間超170分鐘。面對著這麼多用戶,還有那麼多燒錢的主播,喜馬拉雅的運營壓力可見一斑,為了賺錢早在騰訊之前喜馬拉雅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推出了音頻廣告業務,根據媒體報導,有網友稱,在喜馬拉雅上聽書、聽相聲時,都有廣告插入,且非常頻繁,「聽三四章節就能碰到一次廣告」。記者體驗時也碰到,在聽郭德綱單口相聲時,要先聽一段音頻廣告才開始,時長7秒至12秒不等,但是這可能還遠遠不夠。
其次,喜馬拉雅已經很久沒有融資了。根據啟信寶等數據平臺的融資數據顯示,喜馬拉雅的融資記錄依然停留在2019年年初的那一輪戰略投資之上,根據網易科技的報導,雖然喜馬拉雅FM號稱完成近40億人民幣融資,騰訊、高盛、泛大西洋資本參與投資,但是我們算算帳就會發現,相比於喜馬拉雅不斷燒錢的內容端和內容產業上下遊來說,喜馬拉雅現在的確是處於資金壓力相當大的狀態,面臨著巨大的內容端支出,以及不斷大量燒錢的業務模式,僅僅憑藉內容付費和廣告收入的確難以真正平衡其喜馬拉雅的收支狀態。雪上加霜的是,喜馬拉雅最大的金主是證大集團,無論是喜馬拉雅的創始人之一陳小雨本身就是之前證大集團的投資總監,喜馬拉雅FM成立之初便獲得了證大集團1500萬的天使投資;2015年,證大系公司又參與了喜馬拉雅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戴志康因此成為喜馬拉雅董事。眾所周知,2019年9月證大集團因為捲入了網際網路金融案件最終暴雷,為了擺脫和證大的關係,之後不久的9月27日,喜馬拉雅FM的品牌擁有方從「上海證大喜馬拉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更名為了「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但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是喜馬拉雅本身的最大資金支持方出現問題之後,喜馬拉雅對於資金的需要將會被提到一個非常高的高度,這也是為什麼喜馬拉雅要著急賺錢的根源。
第三,想要賺錢到底有什麼好辦法呢?正如同五月初閱文集團不惜花大力氣、冒天下之大不韙強行修改與籤約作者們的合同,目的是將作者們綁定在自己的戰車之上,喜馬拉雅看到也是類似的。作為中國最大的音頻平臺之一,在長音頻領域幾乎已經被稱為耳朵經濟之王了,喜馬拉雅其實看著海量的流量、龐大的平臺、數量眾多的主播們有一種干著急的感覺,主播們可以利用喜馬拉雅的平臺和影響力不斷接各大企業廣告主的生意來賺錢,但是喜馬拉雅卻被淪為了通道,這樣的事情對於喜馬拉雅來說無疑是難以容忍的事情,那麼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這就是強行把主播綁定起來,要求主播必須要接受自己和喜馬拉雅的利益強綁定關係,從而讓主播們成為給自身貢獻收入的現金牛,甚至像蘋果一樣去徵收蘋果稅無疑是幫助喜馬拉雅短期變現的最好手段之一。但是,喜馬拉雅卻忘了一件事,當前的長音頻市場可不是蘋果那種擁有自身作業系統護城河、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環境,喜馬拉雅不是蘋果,在它周圍有蜻蜓FM、騰訊音樂、懶人聽書等等競爭對手,如此著急變現那麼很有可能將內容提供者推到自己競爭對手那裡去。
喜馬拉雅作為一個尚未上市的企業,在面臨資金壓力的時候著急變現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喜馬拉雅還是要好好考慮一下自己和主播之間的關係,別到時候損失的還是自己。
海豚股票,一款提供實時證券金融資訊和行情數據的免費投資工具,更高速的行情、更全的個股資訊、同時支持A股、港股、美股行情。點擊即可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