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藏式地簧閉門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00:18:51 1
專利名稱:軸藏式地簧閉門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門扇自動關閉的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軸藏式地簧閉門器。該裝置的主體被安裝在特製的異形軸內,當門扇開啟,靠裝置內部蓄積的彈性能量,自動將門扇關閉,簡稱軸藏式地簧閉門器。
背景技術:
目前普遍採用的閉門器裝置主要有兩種,一是地埋式地簧閉門器,二是外裝式搖杆閉門器,前者安裝較繁瑣,需要對做好的地面進行切割和掏挖,工人勞動強度大,環境髒亂和破壞地面美觀,同時這種閉門器自身工作條件惡劣,無法阻擋地面積水灌入體內,造成鏽蝕和冬季凍裂,易報廢,壽命短;後者則採用外露的緊固件安裝方式,影響美觀,且只能單向開啟,在公共場合下使用,人員出入的方便性大大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多功能,安裝方便,美觀,安裝時不破壞地面,省時省力,壽命長,並且實用性強的軸藏式地簧閉門器。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軸藏式地簧閉門器,它包括頂軸組件1、異形軸2、閉門器主體3及楔形定位板4;其特徵在於頂軸組件1和閉門器主體3連接在異形軸2內,楔形定位板4固定在地面上,異形軸2頂部與頂軸組件1通過上門框定位,異形軸2底部與閉門器主體3通過楔形定位板4在地面上定位。
所述的閉門器主體3中的油缸12內設有彈簧10和活塞8,鋼球7設在活塞8上的孔內;靜位銷9與活塞8相連,軸向凸輪14設在油缸12的外端面,柔性拉杆11將靜位銷9和動位銷15連接,動位銷15設在軸向凸輪14上;轉體17通過軸承16與叉杆25相連;轉體17與油缸12相連成一體,通過鎖銷17鎖定;叉杆25將動位銷15含於叉槽內;靜體20與楔形定位板4為楔形面對接;靜體20的軸孔內設有尼龍套23,叉杆25從尼龍套23孔中插入;微調壓板21將叉杆25的端部球頭壓在靜體20的內孔壁上。
所述的楔形定位板4的底部是圓盤,圓盤中央是圓柱,圓柱兩側為楔形面,底部圓盤四周設有三個相差120°的安裝槽。
所述的叉杆25的粗端開有叉槽,細端為球頭。
所述的軸向凸輪14的工作面為螺紋面,高峰和低谷處均設有凹槽,側面是圓柱面,背面設有定位槽。
所述的活塞8的側面為圓柱面,中心為變徑內孔,孔內設有鋼球7。
本實用新型在門扇的開關過程中提供定位功能、減速功能、省力功能、限制功能和微調功能等多種功能,其優點是功能齊全,安裝方便,易於調整,視覺美觀,安裝時不破壞地面,省時省力,由於閉門器主體藏於軸內與雨水隔絕,自身工作環境改善,因而壽命長。因此本實用新型集美觀、實用性強於一身,顯示出比現有技術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具有可觀的市場前景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在閉門定位狀態下的整體剖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在開門定位狀態下的整體剖面圖。
圖4是液壓油路示意圖。
圖5是圖1的A-A剖面視圖。
圖6是門扇反向關門限制功能結構示意圖。
圖中1.項軸組件,2.異形軸,3.閉門器主體,4.楔形定位板,5.端堵,6.密封圈,7.鋼球,8.活塞,9.靜位銷,10.彈簧,11.柔性拉杆,12.油缸,13.密封圈,14.軸向凸輪,15.動位銷,16.軸承,17.轉體,18.端堵軸承套,19.推力軸承,20.靜體,21.微調壓板,22.微調螺栓,23.尼龍套,24.密封圈,25.叉杆,26.擋圈,27.鎖銷。
下面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受實施例所限。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軸藏式地簧閉門器是由頂軸組件1、異形軸2、閉門器主體3及楔形定位板4組成。
頂軸組件1和閉門器主體3分別通過螺栓A、B固定在異形軸2的頂部和底部內,與異形軸成為一體,楔形定位板4則固定在地面上,異形軸2頂部與頂軸組件1通過上門框得到定位,異形軸2底部與閉門器主體3通過楔形定位板4在地面上得到定位,實現異形軸2託動門扇繞其兩端定位點迴轉。
如圖2、3所示,閉門器主體3中的轉體17通過軸承16與叉杆25組裝在一起,保證轉體17與叉杆25能相對迴轉,端堵軸承套18套入叉杆25,用螺紋與轉體17組合。
閉門器主體3中的轉體17與油缸12靠螺紋聯成一體,鎖銷17將二者鎖定,防止緩扣,此時叉杆25將動位銷15含於叉槽內。轉體17與油缸12內腔中充滿機油,密封圈6、13、24起密封作用,防止漏油。
閉門器主體3中的油缸12內裝有彈簧10和活塞8,在活塞8上加工有孔,將鋼球7封於其內,起單向閥的作用。活塞8的側面為圓柱面,中心為變徑內孔,孔內封有鋼球7。
靜位銷9與活塞8組裝在一起,軸向凸輪14固定在油缸12的外端面,柔性拉杆11將靜位銷9和動位銷15連到一起,在彈簧10力的作用下,動位銷15牢牢地壓在軸向凸輪14的工作面上。在軸向凸輪14的工作面上的高峰位置和低谷位置各開有凹槽,使動位銷15能在兩個相互垂直的位置上得到定位。端堵5與油缸12為螺紋組合。
閉門器主體3中的靜體20與楔形定位板4在門扇重力的作用下,為楔形面對接,使靜體20始終處於不動的狀態,靜體20通過推力軸承19和端堵軸承套18承載著由轉體17傳導過來的門體的重量,尼龍套23嵌於靜體20的軸孔內,叉杆25從尼龍套23孔中插入,使轉體17隻能在靜體20上轉動而不產生徑向位移。微調壓板21在微調螺栓22的作用下,將叉杆25的端部球頭緊緊地壓在靜體20的內孔壁,使叉杆25不能任意轉動。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當動位銷15在軸向凸輪14的工作面上處於低谷凹槽內時,在彈簧10力的作用下,異形軸2託動門扇處於閉門定位狀態,具有防風擺功能;推動門扇帶動異形軸2轉至±90°的位置,並通過軸向凸輪14上的螺紋工作面推動動位銷15沿叉杆25端部叉槽向下移動至軸向凸輪14工作面上的高峰位置的凹槽內,動位銷15通過柔性拉杆11和靜位銷9拉動活塞8向下滑動,進一步壓縮彈簧10,在彈簧10力的作用下,異形軸2託動門扇處於開門定位狀態;在門扇開啟的過程中,由於活塞8的向下滑動,使油缸12內的活塞8下腔的機油向上腔流動,頂開活塞8內孔中的鋼球7,既油路中單向閥D被打開,如圖4所示,使開門過程省力。
當開門過程結束,外力取消,在彈簧10力的推動下,活塞8通過靜位銷9和柔性拉杆11,拉動動位銷15沿叉杆25端部叉槽向上移動,動位銷15通過軸向凸輪14螺紋工作面,推動軸向凸輪14及異形軸2迴轉,開始自動閉門過程,直至門扇處於閉門定位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油缸12內活塞8的上腔機油向下腔流動,由於重力的作用,活塞8內孔中的鋼球7將孔封死,既油路中的單向閥D被關閉,如圖4所示,機油只能通過節油通道E流動,節流通道既活塞8與油缸12間的間隙,使閉門的過程減速、舒緩,防止打傷人。
如圖5、6所示,當異形軸2託動門扇處於±90°開門定位狀態時,靜體20上的凸出部分F將限制轉體17向過±90°方向旋轉,起到反向閉門限制功能。如圖2所示,鬆開微調螺栓22和微調壓板21,叉杆25可隨異形軸2轉動,調整門扇的閉門定位;鬆開螺栓B可使異形軸2上下移動,調整門扇底邊與地面的間隙。
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下列各項功能1、門扇閉門定位功能;2、門扇開啟到±90°時的定位功能;3、開門省力功能;4、門扇自動關閉減速功能;5、門扇反向關閉限制功能;6、門扇微調功能。
權利要求1.一種軸藏式地簧閉門器,它包括頂軸組件(1)、異形軸(2)、閉門器主體(3)及楔形定位板(4);其特徵在於頂軸組件(1)和閉門器主體(3)連接在異形軸(2)內,楔形定位板(4)固定在地面上,異形軸(2)頂部與頂軸組件(1)通過上門框定位,異形軸(2)底部與閉門器主體(3)通過楔形定位板(4)在地面上定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藏式地簧閉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閉門器主體(3)中的油缸(12)內設有彈簧(10)和活塞(8),鋼球(7)設在活塞(8)上的孔內;靜位銷(9)與活塞(8)相連,軸向凸輪(14)設在油缸(12)的外端面,柔性拉杆(11)將靜位銷(9)和動位銷(15)連接,動位銷(15)設在軸向凸輪(14)上;轉體(17)通過軸承(16)與叉杆(25)相連;轉體(17)與油缸(12)相連成一體,通過鎖銷(17)鎖定;叉杆(25)將動位銷(15)含於叉槽內;靜體(20)與楔形定位板(4)為楔形面對接;靜體(20)的軸孔內設有尼龍套(23),叉杆(25)從尼龍套(23)孔中插入;微調壓板(21)將叉杆(25)的端部球頭壓在靜體(20)的內孔壁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藏式地簧閉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楔形定位板(4)的底部是圓盤,圓盤中央是圓柱,圓柱兩側為楔形面,底部圓盤四周設有三個相差120°的安裝槽。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軸藏式地簧閉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叉杆(25)的粗端開有叉槽,細端為球頭。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軸藏式地簧閉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軸向凸輪(14)的工作面為螺紋面,高峰和低谷處均設有凹槽,側面是圓柱面,背面設有定位槽。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軸藏式地簧閉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活塞(8)的側面為圓柱面,中心為變徑內孔,孔內設有鋼球(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門扇自動關閉的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軸藏式地簧閉門器。該裝置的主體被安裝在特製的異形軸內,當門扇開啟,靠裝置內部蓄積的彈性能量,自動將門扇關閉,簡稱軸藏式地簧閉門器。它是由頂軸組件、異形軸、閉門器主體及楔形定位板組成;特徵是頂軸組件和閉門器主體連接在異形軸內,楔形定位板固定在地面上,異形軸頂部與頂軸組件通過上門框定位,異形軸底部與閉門器主體通過楔形定位板在地面上定位。在門扇的開關過程中提供定位功能、減速功能、省力功能、限制功能和微調功能等多種功能,安裝方便,易於調整,視覺美觀,安裝時不破壞地面,省時省力,壽命長。集美觀、實用性強於一身,具有現有技術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和可觀的市場前景。
文檔編號E05D7/08GK2913540SQ20062009138
公開日2007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6日
發明者李煥志 申請人:李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