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採用鎳磷二氧化矽複合鍍層的鋁合金表面鍍層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04:20:47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鍍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採用鎳磷二氧化矽複合鍍層的鋁合金表面鍍層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鋁以及鋁合金應用範圍日益擴大,目前已廣泛應用於汽車航空、航天、船舶、醫療、計算機、通訊、儀器儀表等行業,鋁合金壓鑄件不僅具有強度和剛性,而且複雜幾何零件可以一次成型,實現了無切削加工,工藝簡單,生產效率高,鋁合金零件經過電鍍後,提高了其防護性、裝飾性等一些列性能。
在一些領域,要求鋁合金工件需要具備很強的硬度與耐磨損的性能,現有的鋁合金在電鍍後,往往達不到使用需要,同時電鍍層也會容易脫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採用鎳磷二氧化矽複合鍍層的鋁合金表面鍍層結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採用鎳磷二氧化矽複合鍍層的鋁合金表面鍍層結構,包括:鋁合金表層、連接電鍍銅層、光滑電鍍銅層、納米晶體鉻鍍層、鎳磷二氧化矽複合鍍層、外保護油層,所述的連接電鍍銅層為鹼性電鍍銅層,連接電鍍銅層附著在鋁合金表層表面,所述的光滑電鍍銅層附著在連接電鍍銅層上表面,所述的納米晶體鉻鍍層附著在光滑電鍍銅層上表面,所述的鎳磷二氧化矽複合鍍層附著在納米晶體鉻鍍層上表面,所述的外保護油層附著在鎳磷二氧化矽複合鍍層上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的連接電鍍銅層的厚度為10微米到20微米。
進一步的,所述的光滑電鍍銅層的厚度為10微米到20微米。
進一步的,所述的納米晶體鉻鍍層的厚度為20微米到30微米。
進一步的,所述的鎳磷二氧化矽複合鍍層的厚度為10微米到30微米。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結構簡單、加工方便。
2.硬度高。
3.鍍層不易脫落。
本實用新型具有加工方便、硬度高、鍍層不易脫落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為:1-鋁合金表層;2-連接電鍍銅層;3-光滑電鍍銅層;4-納米晶體鉻鍍層;5-鎳磷二氧化矽複合鍍層;6-外保護油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的一種採用鎳磷二氧化矽複合鍍層的鋁合金表面鍍層結構,包括:鋁合金表層1、連接電鍍銅層2、光滑電鍍銅層3、納米晶體鉻鍍層4、鎳磷二氧化矽複合鍍層5、外保護油層6,所述的連接電鍍銅層2為鹼性電鍍銅層,連接電鍍銅層2附著在鋁合金表層1表面,所述的光滑電鍍銅層3附著在連接電鍍銅層2上表面,所述的納米晶體鉻鍍層4附著在光滑電鍍銅層3上表面,所述的鎳磷二氧化矽複合鍍層5附著在納米晶體鉻鍍層4上表面,所述的外保護油層6附著在鎳磷二氧化矽複合鍍層5上表面。
所述的連接電鍍銅層2的厚度為10微米到20微米,所述的光滑電鍍銅層3的厚度為10微米到20微米,所述的納米晶體鉻鍍層4的厚度為20微米到30微米,所述的鎳磷二氧化矽複合鍍層5的厚度為10微米到30微米,在合理的尺寸結構內,鍍層才能有最好的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優點: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採用鎳磷二氧化矽複合鍍層的鋁合金表面鍍層結構,首先採用電鍍銅過渡的方法,將納米晶體鉻鍍層4鍍到鋁合金表面,大大增大了鋁合金零件的硬度,而鎳磷二氧化矽複合鍍層5可增大其耐磨的性能,而電鍍銅層採用連接電鍍銅層2、光滑電鍍銅層3雙層結構,其中的連接電鍍銅層2為鹼性電鍍銅層,其表面與鋁合金表面吻合,連接性牢固,不易脫落,而光滑電鍍銅層3可形成光滑表面,便於外層鍍層,連接電鍍銅層2與光滑電鍍銅層3之間連接牢固,這使得鋁合金表面的鍍層之間都很牢固,大大杜絕了鍍層脫落的現象。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