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方案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18:32:16
專利名稱:一種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方案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人工種植領域,主要是涉及一種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方案。
背景技術:
隨著生命科學的興起和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以中藥材資源為原料的藥物開發和利用已經成為世界藥物發展的新趨勢。但是目前,一方面由於野生中藥材生長周期長,分布地域不固定,使得一些中藥材的採收困難;另一方面,隨著中藥材的廣泛應用,使得中藥材資源越來越稀缺。
發明內容
鑑於已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方案,採用林藥經營相結合的形式,林下間作的藥材品種主要有桔梗、黨參、刺五加、平貝母、板藍根、細辛、淫羊藿、五味子;其技術方案設計包括如下1、林地選擇,應堅持低海拔選陰坡林地,中度海拔選半陰半陽的林地,高海拔選較陽林地的原則,實施林下種植。此外,大多數藥材在種植3— 5年不宜重茬。2、整地,要求土質疏鬆、結構良好,小滿前深翻I次,打碎土塊作苗床。栽植地要深耕細耙,每畝施底肥1000千克,同土壤倒翻均勻,作高畦,畦寬1. 5 — 2米。畦間開排水溝寬O. 4米、深約O. 3米。3、繁殖,生產上常採用育苗移栽和直接播種。移栽分冬栽與春栽,株行距O. 2米X0. 2米;春栽於清明前後,冬栽宜於寒露後霜降前移栽。播種方法為撒播,種子拌灰撒於畦面,稍加鎮壓,覆少 量細溼土,覆草,做到透光、保溼,苗齡不超過120天;每畝播種量3千克,種子直播可有效防止早期抽薹現象,管理簡單。4.田間管理,苗期管理,播後必須保持土壤溼潤,以利種子萌發。苗期注意防旱排澇;起苗貯苗,寒露至霜降氣溫下降至5°C左右苗葉開始枯萎時,將苗子挖起,稍帶些土紮成小把,晾去水分進行窖藏或堆藏,堆藏時注意頭朝外、根朝裡擺放;補苗間苗,正常情況下,移栽後25天左右苗出齊後,進行間苗補苗,宜在陰雨天用帶土的小苗補栽,栽後約3月定苗,拔除病苗、弱苗,每穴保留I株;中耕除草,6月中旬,進行第一次除草,宜淺鋤,土不埋苗,7月中旬,第二次鋤草,可深鋤,以促進根系發育;合理施肥和灌溉,合理施肥能有效促進中藥材植物的生長發育,增強抗病能力,生產實踐證明,偏施氮肥往往會加重病蟲危害,而增施磷肥和鉀肥,特別是鉀肥可以增強植物抗病性。5.病蟲害防治,主要有以下三種防治技術農業防治技術,通過綜合運用栽培、管理技術措施,達到促進中藥材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減輕或防治病蟲害的目的;生物防治技術,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因素來進行病蟲害防治,包括動物(昆蟲、蟎類、鳥類、兩棲類等)、真菌、細菌、病毒等;物理機械防治技術,利用人工方法、簡單的器械、溫度、光、電磁波、超聲波、核輻射等方法防治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應用化學藥劑進行藥用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具有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等優點,是目前防治藥用植物病蟲害的重要手段,但如果使用不當易造成農藥殘留、環境汙染和病蟲產生抗性等後果。採用本方案後,能夠發展林下特色經濟。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可推進產業發展,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提出的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方案包括如下採用林藥經營相結合的形式1、林地選擇,應堅持低海拔選陰坡林地,中度海拔選半陰半陽的林地,高海拔選較陽林地的原則,實施林下種植。此外,大多數藥材在種植3— 5年不宜重茬。2、整地,要求土質疏鬆、結構良好,小滿前深翻I次,打碎土塊作苗床。栽植地要深耕細耙,每畝施底肥1000千克,同土壤倒翻均勻,作高畦,畦寬1. 5 — 2米。畦間開排水溝寬O. 4米、深約O. 3米。3、繁殖,生產上常採用育苗移栽和直接播種。移栽分冬栽與春栽,株行距O. 2米X0. 2米;春栽於清明前後,冬栽宜於寒露後霜降前移栽。播種方法為撒播,種子拌灰撒於畦面,稍加鎮壓,覆少量細溼土,覆草,做到透光、保溼,苗齡不超過120天;每畝播種量3千克,種子直播可有效防止早期抽薹現象,管理簡單。
4、田間管理,苗期管理,播後必須保持土壤溼潤,以利種子萌發。苗期注意防旱排澇;起苗貯苗,寒露至霜降氣溫下降至5°C左右苗葉開始枯萎時,將苗子挖起,稍帶些土紮成小把,晾去水分進行窖藏或堆藏,堆藏時注意頭朝外、根朝裡擺放;補苗間苗,正常情況下,移栽後25天左右苗出齊後,進行間苗補苗,宜在陰雨天用帶土的小苗補栽,栽後約3月定苗,拔除病苗、弱苗,每穴保留I株;中耕除草,6月中旬,進行第一次除草,宜淺鋤,土不埋苗,7月中旬,第二次鋤草,可深鋤,以促進根系發育;合理施肥和灌溉,合理施肥能有效促進中藥材植物的生長發育,增強抗病能力,生產實踐證明,偏施氮肥往往會加重病蟲危害,而增施磷肥和鉀肥,特別是鉀肥可以增強植物抗病性。5、病蟲害防治,主要有以下三種防治技術農業防治技術,通過綜合運用栽培、管理技術措施,達到促進中藥材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減輕或防治病蟲害的目的;生物防治技術,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因素來進行病蟲害防治,包括動物(昆蟲、蟎類、鳥類、兩棲類等)、真菌、細菌、病毒等;物理機械防治技術,利用人工方法、簡單的器械、溫度、光、電磁波、超聲波、核輻射等方法防治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應用化學藥劑進行藥用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具有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等優點,是目前防治藥用植物病蟲害的重要手段,但如果使用不當易造成農藥殘留、環境汙染和病蟲產生抗性等後果。
權利要求
1.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方案設計包括如下採用林藥經營相結合的形式 1)林地選擇,應堅持低海拔選陰坡林地,中度海拔選半陰半陽的林地,高海拔選較陽林地的原則,實施林下種植,此外,大多數藥材在種植3— 5年不宜重茬; 2)整地,要求土質疏鬆、結構良好,小滿前深翻I次,打碎土塊作苗床,栽植地要深耕細耙,每畝施底肥1000千克,同土壤倒翻均勻,作高畦,畦寬1. 5 — 2米,畦間開排水溝寬O. 4米、深約O. 3米; 3)繁殖,生產上常採用育苗移栽和直接播種,移栽分冬栽與春栽,株行距O.2米X0. 2米;春栽於清明前後,冬栽宜於寒露後霜降前移栽;播種方法為撒播,種子拌灰撒於畦面,稍加鎮壓,覆少量細溼土,覆草,做到透光、保溼,苗齡不超過120天;每畝播種量3千克,種子直播可有效防止早期抽薹現象; 4)田間管理,苗期管理,播後必須保持土壤溼潤,以利種子萌發,苗期注意防旱排澇;起苗貯苗,寒露至霜降氣溫下降至5°C左右苗葉開始枯萎時,將苗子挖起,稍帶些土紮成小把,晾去水分進行窖藏或堆藏,堆藏時注意頭朝外、根朝裡擺放;補苗間苗,正常情況下,移栽後25天左右苗出齊後,進行間苗補苗,宜在陰雨天用帶土的小苗補栽,栽後約3月定苗,拔除病苗、弱苗,每穴保留I株;中耕除草,6月中旬,進行第一次除草,宜淺鋤,土不埋苗,7月中旬,第二次鋤草,可深鋤,以促進根系發育;合理施肥和灌溉,合理施肥能有效促進中藥材植物的生長發育,增強抗病能力,生產實踐證明,偏施氮肥往往會加重病蟲危害,而增施磷肥和鉀肥,特別是鉀肥可以增強植物抗病性; 5)病蟲害防治,主要有以下三種防治技術農業防治技術,通過綜合運用栽培、管理技術措施,達到促進中藥材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減輕或防治病蟲害的目的;生物防治技術,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因素來進行病蟲害防治,包括動物(昆蟲、蟎類、鳥類、兩棲類等)、真菌、細菌、病毒等;物理機械防治技術,利用人工方法、簡單的器械、溫度、光、電磁波、超聲波、核輻射等方法防治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應用化學藥劑進行藥用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具有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等優點,是目前防治藥用植物病蟲害的重要手段,但如果使用不當易造成農藥殘留、環境汙染和病蟲產生抗性等後果。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方案,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包括桔梗、黨參、刺五加、平貝母、板藍根、細辛、淫羊藿、五味子。
全文摘要
本發明一種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方案屬於人工種植領域,主要涉及林下資源的合理改造利用。一種東北次生林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方案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林地選擇;2.整地;3.繁殖;4.田間管理;5.病蟲害防治。本發明為中藥材的生產探索了新模式,採用本方案,能夠發展林下特色經濟,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可推進產業發展,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039226SQ20121050920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4日
發明者劉聰 申請人: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