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什麼對藤野先生記憶深刻(魯迅臨終前還在念叨的藤野先生)
2023-08-03 13:07:04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這段話出自魯迅先生的著作《藤野先生》,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1月,魯迅與錢均夫等人共赴日本公費留學。
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4月,魯迅從弘文學院正式結業,當年9月,進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研習生物和解剖學。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6月,魯迅被家人騙回國,跟朱安結婚。當年7月,魯迅從仙臺回到東京,正式肄業。直到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魯迅回國擔任教員。
魯迅在日本求學這段時間,也是他一生中最為迷茫,懷才不遇的節點。1936年10月19日,55歲的魯迅病逝於上海寓所。臨終之前,魯迅和友人多次念叨,十分想念那位藤野先生。
那麼,讓魯迅在臨終前還在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究竟有著怎樣的人生履歷?最終結局又如何?
1874年7月,藤野先生(本名藤野嚴九郎)出生於日本本州島福井縣蘆原市(關西地區)。嚴九郎是家中第三個孩子,其家族世代為醫,多為鄉野醫生,收入比不上那些大城市醫生。
1883年,九歲時的藤野嚴九郎遭遇人生第一次重大變故,他的父親因病去世,藤野嚴九郎由大哥和二哥撫養。讀小學時,跟隨福井藩校授課的野坂先生學習過漢文。
1892年4月,藤野嚴九郎從福井學校中途退學,進入愛知醫學校(現為名古屋大學)。1896年,藤野嚴九郎順利畢業,留校作為解剖學教師奈良坂的助手。
1897年5月,23歲的藤野嚴九郎得到醫生開業證明書。同年7月,來到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學習解剖學。1901年10月,剛滿27歲的藤野嚴九郎應聘到仙臺醫專擔任解剖學講師。
1901年至1915年期間,藤野嚴九郎在仙臺醫專擔任解剖學教授。期間,藤野嚴九郎教授過無數中國與日本學生,其中就有給藤野嚴九郎留下深刻印象的「周樹人君」。
1904年9月,魯迅進入仙臺醫專學校,結識了藤野嚴九郎(以下稱藤野先生)。據《藤野先生》一文記述,魯迅眼中的藤野嚴九郎不苟言笑,語速抑揚頓挫,又不善打理妝容裝扮。
可藤野先生卻異常關照魯迅,課餘時間,藤野先生總是不厭其煩幫助魯迅學習日語,並幫助他提高專業課成績。
大家應該清楚,彼時的中日兩國,實力和國際地位不可同日而語。日本當時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民生、經濟、醫學包括科學等方面,已經向歐美列強看齊。
中國還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華夏大地餓殍遍野,許多來到日本公費留學的中國學生,還流著一頭長辮,其行為舉止非常滑稽。
再加上本國地位不高,日本學生包括一些日本老師,皆以取笑中國留學生為樂,可藤野先生卻不這樣。
1906年,這對師生快要離別的時候,藤野先生送給魯迅一張自己的相片,並在這張相片背後題字「惜別」。魯迅當時沒有合適的相片,只能推脫說返回中國後,再給藤野先生寄來合適的相片。
1909年,魯迅歸國,家中長輩無故給他安排了個「朱大姐」當做媳婦。後來,魯迅又與弟弟周作人發生間隙,莫名其妙地背上了一個「偷看弟媳洗澡」的汙名。
一來二去,魯迅多次提筆想寫封信寄給藤野先生,卻無從開口。生活上的困頓,事業上的不如意,讓魯迅心灰意冷,很難再面對如此關照自己的藤野先生。
1918年,魯迅發表小說《狂人日記》。這一刻的魯迅早已投身文壇,當醫生只能救得了外在病痛,用手中的筆,卻能引領全體中國人走向光明。
1926年,魯迅發表散文《藤野先生》,後將其收錄於《朝花夕拾》。
大約是1931年前後,有日本朋友寫信詢問魯迅:「藤野嚴九郎是否是藤野先生真名?」
魯迅當即回信:「《藤野先生》一文當中,所有信息完全屬實,他也很希望這位日本朋友能打聽到藤野先生的近況。」
1934年,日本出版商巖波書店的老闆來到上海拜訪魯迅。魯迅當時行動不便,精神也有些萎靡。
當聽到自己的文章要在日本出版時,魯迅咬牙打起精神,對巖波書店的老闆這樣說道:「我所有的文章,皆可供你任意挑選出版。只是有一篇《藤野先生》,一定要包含在此次出版發售的刊物內,我希望借這個機會找到藤野先生。」
1935年,《魯迅文集》在日本出版。增田涉(魯迅的日本學生)、佐藤春夫(日本詩人,與魯迅是好友)多次幫魯迅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但均沒有得到任何消息。
1936年10月,55歲的魯迅在上海病逝。臨終之前,床頭還擺著那張藤野先生的照片,嘴裡還在念叨:「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世了吧」。
1936年12月底,小林茂雄(魯迅的日本同學)謹遵魯迅遺願,找到了藤野先生,後得到藤野先生離開仙臺醫專之後的詳細信息。
1907年,魯迅歸國之後,藤野先生繼續留在仙臺醫專擔任教授。由於口音較重,且思想迂腐,為人不夠圓滑,藤野先生多次失去公幹留學歐洲的好機會。
1915年,仙臺醫專併入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已年滿40歲的藤野先生沒有過硬的留學經歷,於當年6月底被迫提出「請求免職」。
原先仙臺醫專共計16名教職工中,僅有4名教授正式被編入醫科大學,2名教授被降職為副教授後編入,包括藤野先生在內的另外10名教職工,則失去了工作。
1915年8月9日,藤野先生被正式解除講師職務。生活雖然不如意,但還是要過下去,被趕出學校的藤野先生,來到東京進修臨床外科,為生活謀出路。
1916年,藤野先生前往東京的三井慈善病院耳鼻咽喉科擔任實習醫生,但因為脾氣秉性,與同事和上級發生矛盾,於12月再次失業,最終回到家鄉坂井郡。同年,妻子也因肺結核病逝。
1918年,藤野先生在家鄉開設了自己的耳鼻喉科診所,為自己的鄉親們提供醫療服務。
但此時的藤野先生還不能完全適應自己的新身份,在開業初期曾有腹痛病人上門就診,被藤野先生怒斥趕走:這裡可是耳鼻喉科診所!
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為了生活,藤野先生逐漸卸下了自己身上教授的包袱,將自身融入到了一個普通鄉村醫生的角色中。
但好景不長,1920年,二哥藤野明二郎意外猝死。藤野先生一人肩挑兩家診所的醫療工作,每周一三五,藤野先生來到二哥診所,維持其生意,二四六,回到自己的耳鼻科診所營業。
就這樣,藤野先生不斷奔波,養活著自己與二哥一家人。
1919年底,45歲的藤野先生老來得子,他給兒子取名為藤野恆彌。1921年,妻子(第二任)又給他生了個兒子。
總的來說,返回老家的藤野先生,遠離了大都市的喧囂,卻也站穩了腳跟,收穫另一番際遇。
1935年6月,由佐藤春夫和増田渉翻譯的《魯迅選集》在日本出版之前,魯迅都沒有再聯繫上藤野先生,而藤野先生也不知道魯迅的消息。
這本書在日本出版以後,引起了一陣反響。當時藤野先生的長子藤野恆彌正在讀高中,從國語老師那裡得知了《藤野先生》這篇文章。讀完一遍後,藤野恆彌愈發感覺到,這個藤野先生就是自己的父親。
當晚,藤野恆彌便將這篇《藤野先生》讓父親仔細研讀。時年61歲的藤野先生讀完這篇文章,一個人發了好一會兒呆,最後對藤野恆彌說道:「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我,但是你不要和任何人說。」
藤野先生這才得知,自己當年的學生周樹人君,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國近現代首屈一指的大文豪。
藤野恆彌返回學校後向他的國語老師提及過此事,1935年底,藤野恆彌的語文老師借著家訪名義,和藤野先生交談。兩人聊了好久,但談話內容並不被外人得知。
1936年10月19日,魯迅病故,並且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遠在鄉下的藤野先生聞訊,拿著報紙上魯迅的照片,將其舉過頭頂,跪在地上拜了幾拜。
1936年底,小林茂雄找到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從小林茂雄那裡得知魯迅一直苦苦尋找自己的消息時,不禁追悔莫及。
1937年,藤野先生寫了一篇《謹憶周樹人君》的短文,發表於日本各大報刊。文章中,藤野先生詳細回顧了他與魯迅見面時的場景,還談及了自己為何要「特別照顧」這位中國留學生。
其實,藤野先生非常尊敬中國先賢大家,他發自肺腑地認為,中國留學生和日本學生並沒有任何區別。魯迅學習努力,認真記筆記,這樣一位好學生是值得培養。
自己作為教授,必當儘自己所能,為學生排憂解難。正是因為藤野先生這點善意之舉,卻給身處異國他鄉的魯迅莫大的鼓勵。
《謹憶周樹人君》:「儘管日清戰爭已過去多年,還有很多日本人把中國人罵為「梳辮子和尚」,說中國人的各種壞話。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也有這麼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當成異己……我很尊敬中國的先賢,同時也認為要愛惜來自這個國家的人。這大概就是我讓周君感到特別親切、特別感激的緣故吧。」
1937年7月,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在這件事上,藤野先生的看法是:在文化上,中國可以說是日本的恩師,這樣的戰爭應該儘快停止。
這場戰爭不僅對中國人產生了影響,而且也同樣影響到了藤野先生的生活。
長子藤野恆彌第二年加入了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進學, 畢業後進入軍隊,成為了一名軍醫。
戰爭爆發後,導致日本國內醫藥價高漲,消炎藥品更是出現價比黃金的現狀。藤野先生一人經營兩家診所,所以,藤野先生家中存有不少的消炎抗生素藥。
藥商聞訊趕來,向藤野先生高價求購這些藥品。藤野先生始終推脫不賣,他給的理由是:「這些藥品,是當地村民的必備藥,如果將其全部拋售,兩家診所就無法營業,受苦的還是那些無權無勢的老百姓。」
昭和二十年,也就是1945年,日本即將投降,但長子藤原恆彌在前線染病不治,最終先藤野先生一步離去。
這件事對藤野先生的打擊著實很大,此後一蹶不振。
1945年8月10日,71歲的藤野先生下班途中,暈倒在路上。被人發現後抬了回去,經過診治無效,於第二天清晨離世,享年71歲。四天後,日本戰敗投降。
1961年,福井市為藤野先生建立了紀念碑。1984年7月,藤野先生的故居被改造成紀念館,他生前任職的日本東北大學設立了「藤野先生獎」。
2006年,魯迅博物館與藤野先生的出生地福井縣蘆原市,分別贈送和互換了魯迅以及藤野先生的胸像。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之後,藤野先生的孫子藤野幸彌和魯迅的孫子周令飛相識,並經常互通書信,這也算是彌補了祖輩們的遺憾。
藤野先生與魯迅一樣,在當時都是不受歡迎,又稍顯特殊的「另類」。但藤野先生對待中國留學生時,沒有大和民族固有的偏見傲慢。他正直嚴謹,提倡有教無類,深深影響著青年時期的魯迅。
藤野先生付出的真摯情誼,也不僅僅是影響了魯迅,更給兩個國家的青年人帶來了莫大的觸動。
記得剛從課本上讀過《藤野先生》時,不禁感嘆魯迅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認,後彼此無緣,相見錯過的憾事。
當真正了解這二人分別之後的詳細經歷,又從心底發出一股莫名的感動,藤野先生與魯迅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人生有太多離別與無奈。魯迅與藤野先生分別之後再未相見,著實是種遺憾。可是這二人相處時留下的精神與高品質,卻不會隨著時間磨滅。
人生難免沒有遺憾,每一次的分別都是為了下一次的相見。心有戚戚焉,然心戚戚矣,應該是對魯迅和藤野先生這二人想見又無法再見的真實寫照。
參考資料:
東北大學五十年史. Vol. 上. : 東北大學, 1960. Print: 107-108, 722-723.
《藤野先生》與日本的藤野嚴九郎研究》
泉彪之助.野坂源三郎—— 藤野嚴九郎的漢學老師 .「福井縣立短期大學研究會紀要」第九號 , 1984.
《藤野嚴九郎紀念館影集》第一集, 「藤野嚴九郎先生表彰會」編, 1986. 7.
藤野嚴九郎紀念館. 「日本醫學新報」第三二三七號 65頁, 1986.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