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蒸發器的冷卻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22:47:26 5
用於蒸發器的冷卻機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於蒸發器的冷卻機構,屬於蒸汽冷凝器【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技術所存在用於蒸發器的冷卻機構冷凝器效果差的技術問題。它包括儲罐,所述的儲罐上端連接冷凝器,所述的冷凝器上端設置有一個蒸汽接料管和至少一個真空接口,所述的冷凝器底部連接冷凝水管,所述的冷凝水管延伸出儲罐外部後連接第一流量計並與儲罐連通,所述的儲罐上設置有一根接水管,所述的接水管連接緩衝罐,所述的緩衝罐上設置有冷凝水接料管,所述的蒸汽接料管和緩衝罐用支管連通,支管上設置有第一閥門,所述的儲罐底部設置有排料閥。本實用新型提高冷卻機構的真空度,提高冷凝效果;還能精確的計算出冷凝水的流量,從而獲取整個蒸發器的熱能平衡數據。
【專利說明】用於蒸發器的冷卻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蒸汽冷凝器【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冷卻機構,尤其是涉及一種用於蒸發器的冷卻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在工業中需要將液體濃縮或蒸餾的時候,需要用到蒸發器,蒸發器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加熱將氣液分離,然後再將氣體冷卻即可達到蒸發或濃縮的效果。而用於將氣體冷卻的機構即為蒸發器的冷卻機構。
[0003]現有的蒸發用的冷卻機構通常是由一個液體儲罐及設置在儲罐上的冷凝器組成,冷凝器上設置有氣體進料管道和抽真空口,利用真空將氣體吸入到冷凝器中冷卻成為液體,液體流入到液體儲罐中。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從蒸發器出來的氣體在管道中有部分被冷卻,形成氣液混合狀態,由此會導致真空吸力減弱,影響冷卻機構的冷凝效果;另一方面,蒸發器在氣液分離的過程中,有一部分氣體在蒸發器的部件中即已被冷卻為液體,而這些液體也需要用真空才能吸走,由此導致冷凝後的液體被「二次蒸發」為氣體,而這個「二次蒸發」的過程極大的降低了真空度,進一步影響了冷卻機構的冷凝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用於蒸發器的冷卻機構;解決了現有技術所存在用於蒸發器的冷卻機構冷凝器效果差的技術問題。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下列技術方案:一種用於蒸發器的冷卻機構,包括儲罐,所述的儲罐上端連接冷凝器,所述的冷凝器上端設置有一個蒸汽接料管和至少一個真空接口,所述的冷凝器底部連接冷凝水管,所述的冷凝水管延伸出儲罐外部後連接第一流量計並與儲罐連通,所述的儲罐上設置有一根接水管,所述的接水管連接緩衝罐,所述的緩衝罐上設置有冷凝水接料管,所述的蒸汽接料管和緩衝罐用支管連通,支管上設置有第一閥門,所述的儲罐底部設置有排料閥。
[0006]在上述的用於蒸發器的冷卻機構中,所述的冷凝水接料管上且由緩衝罐往儲罐的方向上依次設置有第二閥門、第二流量計和過濾器。
[0007]在上述的用於蒸發器的冷卻機構中,所述的冷凝器底部還設置有一根連通冷凝器和儲罐的冷凝水支管,所述的冷凝水支管設置有第三閥門。
[0008]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可以將蒸發器中氣體冷凝水預先進行分離後進入冷卻機構,從而提高冷卻機構的真空度,提高冷凝效果;此外本實用新型還能精確的計算出冷凝水的流量,從而獲取整個蒸發器的熱能平衡數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工作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0011]圖中,儲罐10、緩衝罐11、支管12、冷凝水接料管13、第一閥門14、第二閥門15、第二流量計16、過濾器17、接水管18、排料閥19、冷凝器20、蒸汽接料管21、真空接口 22、冷凝水支管23、第三閥門24、冷凝水管30、第一流量計31、蒸發器氣液分離器40、氣體夾套41、液體儲罐42、進氣口 43、進液口 44、真空泵50。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所示,一種用於蒸發器的冷卻機構,包括儲罐10,所述的儲罐10上端連接冷凝器20,所述的冷凝器20上端設置有一個蒸汽接料管21和至少一個真空接口 22,所述的冷凝器20底部連接冷凝水管30,所述的冷凝水管30延伸出儲罐10外部後連接第一流量計31並與儲罐10連通,從第一流量計31可以獲取蒸汽或氣體冷凝成液體的流量,從而得到需要將蒸汽冷凝成液體的熱能平衡數據。
[0013]所述的儲罐10上設置有一根接水管18,所述的接水管18連接緩衝罐11,所述的緩衝罐11上設置有冷凝水接料管13,所述的蒸汽接料管21和緩衝罐11用支管12連通,支管12上設置有第一閥門14,所述的儲罐10底部設置有排料閥19。
[0014]所述的冷凝水接料管13上且由緩衝罐11往儲罐10的方向上依次設置有第二閥門15、第二流量計16和過濾器17。這種順序的設置起到的效果是:當過濾器17被雜質堵住需要更換或流量計16需要更換時,只需關閉第二閥門15即可進行更換,而不需要停止整個冷卻機構的工作,從而能防止停產帶來的損失;第二流量計16可以讀出直接進入冷卻機構的冷凝水流量,從而為生產中的熱能平衡計算提供數據支持。
[0015]所述的冷凝器20底部還設置有一根連通冷凝器20和儲罐10的冷凝水支管23,所述的冷凝水支管23設置有第三閥門24。當冷凝器20中的冷凝水從冷凝水管30來不及完全流出時,可以打開第三閥門24並調節開啟度,從而使冷凝器20中的冷凝水能完全流入到儲罐10中,避免冷凝器20中的冷凝水過多而影響真空度,從而提高冷凝效率。
[0016]在使用時,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連接蒸發器氣液分離器40和真空泵50,蒸發器氣液分離器40包括液體儲罐42和設置在液體儲罐42外壁上的氣體夾套41,其中,氣體夾套41上設置有進氣口 43,液體儲罐42上設置有進液口 44,真空泵50連接真空接口 22。
[0017]蒸汽接料管21用管道連接蒸發器氣液分離器40的氣體夾套41的上端,冷凝水接料管13連接氣體夾套41的下端。
[0018]從進氣口 43進入的氣體在氣體夾套41中會有部分冷凝為液體,當這部分液體的液面高度高於冷凝水接料管13時,即由冷凝水接料管13流入到緩衝罐11中,當緩衝罐11中的液面高度高於接水管18與儲罐10連接處時,緩衝罐11中的冷凝水流入到儲罐10中。
[0019]上述方案解決了蒸發器氣液分離器40中冷凝的液體無法直接進入冷卻機構,需要「二次蒸發」才能進入冷卻機構的技術問題,從而達到了提高冷卻機構的真空度,提高冷凝效率的效果。
[0020]當蒸汽接料管21上有部分蒸汽被冷凝成液體時,只需打開第一閥門14即可將蒸汽接料管21中的冷凝水接入到緩衝罐11中,從而提高蒸汽接料管21中的真空度,提高整個冷卻機構的冷凝效率。
[002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
【權利要求】
1.用於蒸發器的冷卻機構,包括儲罐(10),所述的儲罐(10)上端連接冷凝器(20),所述的冷凝器(20)上端設置有一個蒸汽接料管(21)和至少一個真空接口(22),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冷凝器(20)底部連接冷凝水管(30),所述的冷凝水管(30)延伸出儲罐(10)外部後連接第一流量計(31)並與儲罐(10)連通,所述的儲罐(10)上設置有一根接水管(18),所述的接水管(18)連接緩衝罐(11),所述的緩衝罐(11)上設置有冷凝水接料管(13),所述的蒸汽接料管(21)和緩衝罐(11)用支管(12)連通,支管(12)上設置有第一閥門(14),所述的儲罐(10)底部設置有排料閥(1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蒸發器的冷卻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冷凝水接料管(13)上且由緩衝罐(11)往儲罐(10)的方向上依次設置有第二閥門(15)、第二流量計(16)和過濾器(17)。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於蒸發器的冷卻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冷凝器(20)底部還設置有一根連通冷凝器(20)和儲罐(10)的冷凝水支管(23),所述的冷凝水支管(23)設置有第三閥門(24)。
【文檔編號】F28B9/00GK203518662SQ201320645769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8日
【發明者】張青其 申請人:張青其, 紀佳策, 朱勤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