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熱片以及室內溫度調節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14:06:06

本實用新型涉及室內調溫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換熱片以及室內溫度調節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在居室中,適宜的的溫度是提高人們生活感受的非常重要的一點。在冬季採取供暖的方式使室內達到舒適的溫度,夏季採用空調製冷的方式使室內達到舒適的溫度。
通常情況下,普通供暖的換熱片包括換熱片本體、進水管和出水管三部分組成,換熱片採用普通的金屬材質,這樣的換熱片如果在夏季進行製冷,會在表面產生結露現象,從而對換熱片的表面產生損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換熱片以及室內溫度調節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換熱片在夏季製冷時表面產生結露現象從而損害換熱片的技術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換熱片,包括:疏水層和中空結構的換熱片本體;
換熱片本體的外表面設置有疏水層,疏水層用於阻止凝結的水滴與換熱片本體接觸。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換熱片還包括冷凝水盤,冷凝水盤位於換熱片的下方,用於收集換熱片上的水滴。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冷凝水盤的表面也設置有疏水層。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換熱片本體的外表面設置有換熱結構,換熱結構用於增大換熱片本體的散熱面積;換熱片本體的外表面以及換熱結構的表面均設置有疏水層。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換熱片本體呈矩形片狀體;換熱片本體的兩個矩形面的上端均設置有進口,兩個矩形面的下端均設置有出口。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換熱結構包括溝槽;溝槽設置在換熱片本體的矩形面上,且溝槽的延伸方向與換熱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溝槽為多個,多個溝槽平行間隔的設置在換熱片本體上。
結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的上述第一至第六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換熱片還包括支架,支架設置於換熱片本體的下部,支架用於支撐換熱片本體。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架的外表面也設置有疏水層。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疏水層對水的接觸角大於150度。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疏水層為雙疏材料層。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雙疏材料層對油的滾動角小於10度。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室內溫度調節系統,包括冷水供應機構以及結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的上述第一至第十一種可能的實施例中的換熱片;
多個換熱片依次連通形成具有一個進口和一個出口的換熱片組,冷水供應機構的出水口與進口連通,冷水供應機構的進水口與出口連通。
結合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換熱片組為多個,多個換熱片組通過供水主管和回水主管依次與冷水供應機構連通;供水主管的外表面和回水主管的外表面也均設置有疏水層。
結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還包括加熱機構;
供水主管通過三通閥與加熱機構的出水口和冷水供應機構的出水口連通,回水主管通過三通閥與加熱機構的進水口和冷水供應機構的出水口連通。
結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加熱機構和冷水供應機構均還包括動力機構,動力機構與供水主管或者回水主管連通,用於帶動所述供水主管或者回水主管內的水流動。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換熱片,其在換熱片本體上設置有疏水層,由於疏水層對水滴能夠產生疏遠的作用,潮溼空氣中的小水分子團在冷的超疏水表面無法聚集成為大的水分子團,從而不會形成水滴,進而在製冷的情況下,換熱片表面不會出現結露現象,解決了換熱片在製冷時可能出現的結露現象對換熱片造成損壞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換熱片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換熱片的縱向剖視圖;
圖3為圖1所示的換熱片的橫向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換熱片的換熱片本體和疏水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換熱片組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室內溫度調節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疏水層; 2-換熱片本體 3-冷凝水盤
4-溝槽; 5-進口; 6-出口;
7-支架; 8-冷水供應機構 9-供水主管;
10-回水主管; 11-加熱機構; 12-動力機構;
13-三通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換熱片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換熱片的縱向剖視圖;圖3為圖1所示的換熱片的橫向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換熱片的換熱片本體和疏水層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換熱片,包括:疏水層1和中空結構的換熱片本體2;換熱片本體2的外表面設置有疏水層1。
其中,換熱片本體的結構形式可以為多種,例如:換熱片的本體可以為多個中空結構的圓柱體組成,圓柱體的上部相對的設置有上開口,圓柱體的下部相對的設置有下開口;多個圓柱體串聯,下開口端串聯,水源從上開口端進入,從下開口端流出;換熱片本體還可以是兩側面從上端到下端呈現圓弧形,即換熱片本體的中部的內部空間最大,從中部到兩端空間逐漸變小,這樣的結構可以讓換熱片內部存儲的熱源或冷源比較大,增加製冷或制熱的效果。
其中,換熱片本體2的內側壁上可以設置有凸稜結構,凸稜的延伸方向可以沿著換熱片本體2的長度方向延伸,凸稜有多個相互之間平行設置。
換熱片本體的材質可以為多種,例如:導熱性好的鑄鐵的材料、不鏽鋼材料或鋁合金材料,通常採用的是不鏽鋼材料。
疏水層的種類可以為多種,例如:透明的疏水材料塗層,可以為納米材料塗層,塗抹在換熱片本體2的外側,用於阻止潮溼空氣在換熱器表面結露。
其中,疏水層1對水的接觸角大於150度。所謂接觸角,是指氣、液、固三項交點處所做的氣-液界面的切線穿過液體與固-液交界線之間的夾角,是潤溼程度的量度。若接觸角90°,則固體表面是疏水性的,即液體不容易潤溼固體,容易在表面上移動。
作為改進,疏水層1為雙疏材料層,雙疏材料層即既疏水又疏油,油滴滴落到雙疏材料層上,也會由於重力的作用而滑落。
在上述改進的基礎上,雙疏材料層對油的滾動角小於10度,即雙疏材料層為超雙疏材料層。
滾動角,是表徵一個特定表面潤溼性的重要方法,也是常用的一種測量材料表面溼潤性的方法,滾動角是指液滴在傾斜表面上剛好發生滾動時,傾斜表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臨界角度。當一滴水放置在固體傾斜表面而達到的一種滾動前的臨街狀態時,固體表面傾斜的角度就是滾動角。
疏水層與換熱片本體的連接方式可以為多種,例如:通過粘連的方式等。
本實施例提供的換熱片,疏水層1由於對水能夠產生疏遠的作用,致使水在重力作用下不會在疏水層1的表面聚集成水珠附著在換熱片的表面,進而在製冷的情況下,換熱片表面不會出現結露現象,減少了由於換熱片表面結露產生大量的冷凝水,需要專門設置冷凝水管道的步驟,也解決了冷凝水長期浸潤換熱片使得換熱片生鏽、滋生細菌的技術問題,延長了換熱片的使用壽命。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換熱片還包括冷凝水盤3,在本實施例中,冷凝水盤的設置,為從換熱片本體2上滴落的水滴提供存放的地方,冷凝水盤3位於換熱片的下方,用於收集由於疏水層損壞導致的表面結露形成的水滴。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冷凝水盤的表面也設置有疏水層。由於冷凝水盤3與散熱片本體2的距離非常近,所以散熱片本體2的溫度會傳給冷凝水盤3。在散熱片本體2製冷的情況下,冷凝水盤3的外表面也會由於溫度低使得空氣中的水汽凝結在冷凝水盤3的表面,當冷凝水盤3為金屬材質時,會受到水滴的影響而生鏽氧化。 所以冷凝水盤3的疏水層1很好的阻隔了水珠與冷凝水盤3的接觸,保護了冷凝水盤3;在此基礎上,可以在冷凝水盤3的內側壁上設置疏水層,當冷凝水盤3內的水積滿時,需要倒掉,內部的疏水層可以使得冷凝水盤3水倒走後不留水珠,保持冷凝水盤3內部的清潔,並且也保護了冷凝水盤3。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換熱片本體2的外表面設置有換熱結構,換熱結構用於增大換熱片本體2的散熱面積。
其中,換熱結構可以是豎直的凸稜,還可以是三角形的凸塊,還可以是從上到下延伸的S型的凸稜;換熱片本體2的外表面以及換熱結構的表面均設置有疏水層1,作為優先,換熱結構的凸稜的縱向從上向下延伸。
在本實施例中,在換熱片進行換熱時,通過的是換熱片本體2的固體向空氣傳熱,換熱片本體2和空氣的接觸面積越大換熱的效率越高。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換熱片本體2呈矩形片狀體;換熱片本體2的兩個矩形面的上端的兩側均設置有進口4,兩個矩形面的下端的兩側均設置有出口5。
其中,進口4和出口5均為圓形,在進口4和出口5的內側壁上設置有螺紋,分別與進水主管和出水主管連接。
由於進口4和出口5能夠分別與進水主管和回水主管連接,使得換熱介質能夠進入、流出換熱體,達到換熱的效果。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換熱結構包括溝槽4;溝槽4設置在換熱片本體2的矩形面上,且溝槽4的延伸方向與換熱片本體2長度方向一致,這樣的設計有利於溝槽4上的水珠順利地向下滑落。
其中,溝槽4為多個,多個溝槽4平行間隔的設置在換熱片本體2上。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換熱片還包括支架7,支架7用於支撐換熱片本體2。由於換熱片本體2需要放置在地面或者平面上,並且換熱片具有一定的溫度,直接與地面或者平面接觸可能會造成地面或者平面的損壞,所以需要具有間隔,設置支架7很好的解決了這樣的問題,並且可以使得換熱片的放置更加穩定,在地面和散熱片本體之間的空間還可以放置冷凝水盤3。
其中,支架7為凹形,倒著的支架7設置於換熱片本體2的下部,可以與換熱片本體2焊接。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支架7的外表面也設置有疏水層1,由於支架7與散熱片接觸,散熱片的溫度和支架的溫度是一樣的,支架7的表面也會凝結水珠,造成支架7的氧化,在支架7的表面塗有疏水層1,用於防止支架7上產生結露現象。
在上述實施例中,支架7可以採用的防結露且導熱係數低尼龍塑料材料,通過注塑製作成型,可以避免冷熱傳輸導致表面結露的現象,也可以採用表面敷設有超疏水材料的金屬材料替代。
在上述實施例中,冷凝水盤的材質可以採用導熱係數小的尼龍塑料,或者ABS塑料製成。
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室內溫度調節系統,包括冷水供應機構8以及的換熱片;多個換熱片依次連通形成具有一個進口4和一個出口5的換熱片組,冷水供應機構的出水口與進口4連通,冷水供應機構5的進水口與出口5連通;冷水供應機構8包括冷水儲槽,冷水儲槽的外部設置有空腔,空腔內充滿保溫材料,例如:液氮,液氮可以保持冷水儲槽的溫度維持在較低的範圍。通常需要製冷處理來獲得冷 水,製冷處理需要製冷裝置,製冷裝置和冷水儲槽連接,地下水通過製冷裝置製冷後進入冷水儲槽,然後進入換熱片組內。
在上述實施例中,換熱片之間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由於在焊接的過程中可能有斷點,影響密封性,在焊接處還要塗有密封膠,以保證換熱片之間的密封性,在這樣的密封性良好的情況下,才可以實現供水的不洩露。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換熱片組為多個,多個換熱片組通過供水主管9和回水主管10依次與冷水供應機構連通;供水主管的外表面和回水主管的外表面也均設置有疏水層。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室內溫度調節系統還包括加熱機構11;供水主管通過三通閥與加熱機構的出水口和冷水供應機構的出水口連通,回水主管通過三通閥與加熱機構的進水口和冷水供應機構的出水口連通,當需要冷水製冷時,連接冷水的三通閥門打開,冷水進入換熱片組;當需要制熱時,連接熱水的三通閥門打開,這樣可以使得熱水進入換熱片組。
通過設置三通閥門13,能夠將整個冷水和熱水的供應系統連通,使得整個系統能夠順利暢通。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加熱機構和冷水供應機構均還包括動力機構12,動力機構與供水主管或者回水主管連通,用於帶動供水主管或者回水主管內的水流動。
通常情況下,在水循環時,為了使得水快速的流動,順利地暢通,需要動力機構來提供動力,提供動力的機構可以是真空泵。
在上述實施例中,供水主管、回水主管、換熱片的材料可以為導熱性好的鑄鐵的材料、不鏽鋼材料或鋁合金材料,通常採用的是不鏽鋼材料。
在上述實施例中,供水主管、回水主管、換熱片之間通過焊接工藝連接。
本實施例提供的換熱片和溫度調節系統的換熱片組,由於表面具有疏水層,保證了換熱片和換熱片組長期在空氣中放置仍然能夠保持氣疏水性,並且疏水性能長期穩定,在機械彎曲、變形後仍具有良好的疏水性。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