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浮體和電纜通道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07:39:12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工業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電纜浮體,還涉及一種應用上述電纜浮體的電纜通道。
背景技術:
隨著光伏行業的發展,大型的地面電站的佔地問題越顯突出,為了節約土地資源,將光伏電池板設置於水面的水面光伏電站應運而生。水面光伏電站的電纜通過電纜浮體敷設於水面。
請參閱圖1-2,電纜浮體1的兩端分別設有外凸的連接耳11,多個電纜浮體11通過上述連接耳11依次鉸接相連組成用於支撐電纜2的電纜通道。
但是,上述電纜通道中相鄰的電纜浮體相互鉸接,能夠變形,在風力和/或水流的作用下易導致相鄰的兩個電纜浮體產生過大的相對轉角,造成整個電纜通道的彎曲半徑小於電纜最小轉彎半徑,使電纜受損。
因此,如何避免電纜通道中相鄰的電纜浮體產生過大的相對轉角,避免電纜通道上的電纜受損,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纜浮體,該電纜浮體的本體上設有限位凸塊,該限位凸塊能夠限制該電纜浮體和與之相鄰的電纜浮體兩者的相對轉動角度,避免多個電纜浮體依次連接形成的電纜通道的彎曲半徑小於電纜最小轉彎半徑,從而保護電纜免受電纜通道的損害。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纜通道,其應用了上述電纜浮體,自身彎曲不會造成電纜受損。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纜浮體,包括本體,所述本體的前端設有首端連接耳和限位凸塊;所述限位凸塊為多個,且所述限位凸塊分布在所述首端連接耳的兩側;
所述本體的尾端設有尾端連接耳;
其中,所述首端連接耳用於與另一電纜浮體的本體的尾端連接耳通過鉸接軸鉸接;所述限位凸塊用於在該本體與所述另一電纜浮體的本體繞所述鉸接軸相對轉動達預設角度時與所述另一電纜浮體的本體的尾端相抵。
優選的,上述電纜浮體中,所述本體的尾端設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為多個,且所述限位凹槽分布於所述尾端連接耳的兩側;所述限位凹槽用於與鉸接於該本體的尾端連接耳處的電纜浮體的本體的限位凸塊頂緊。
優選的,上述電纜浮體中,所述限位凸塊的凸出端的端面為曲面;所述限位凹槽是截面為弧形的凹槽。
優選的,上述電纜浮體中,所述本體的上表面設有電纜槽,且所述本體上固定有電纜壓板,所述電纜壓板跨在所述電纜槽上,用於將電纜限定在所述電纜槽內。
優選的,上述電纜浮體中,所述本體的上表面設有蓋板,且所述蓋板覆在所述電纜槽上。
優選的,上述電纜浮體中,所述電纜壓板通過預埋於所述本體的螺杆固定於所述本體的上表面。
優選的,上述電纜浮體中,所述本體的外周面設有加強筋。
優選的,上述電纜浮體中,所述本體為中空結構。
優選的,上述電纜浮體中,所述本體為高密度聚乙烯本體。
一種電纜通道,包括多個電纜浮體,所述電纜浮體為上述技術方案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纜浮體;各所述電纜浮體依次首尾鉸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纜浮體,其包括本體,本體的前端設有首端連接耳和限位凸塊;限位凸塊為多個,且限位凸塊分布在首端連接耳的兩側;本體的尾端設有尾端連接耳;其中,首端連接耳用於與另一電纜浮體的本體的尾端連接耳通過鉸接軸鉸接;限位凸塊用於在該本體與上述另一電纜浮體的本體繞鉸接軸相對轉動達預設角度時,與上述另一電纜浮體的本體的尾端相抵。
在應用時將多個上述電纜浮體依次首尾連接組成電纜通道即可。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纜浮體設置了限位凸塊,相鄰的兩個電纜浮體繞兩者的鉸接軸相對轉動達預設角度時,其中一個電纜浮體的限位凸塊抵在另一電纜浮體中本體的尾端,用於防止兩電纜浮體的相對轉動角度超過上述預設角度,從而避免整個電纜通道的彎曲半徑小於電纜最小轉彎半徑,保護電纜免受電纜浮體組成的電纜通道的損害。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纜通道,其應用了上述電纜浮體,自身彎曲不會造成電纜受損。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中電纜通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電纜浮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纜浮體的本體與電纜壓板的裝配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纜浮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纜通道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圖3-5中:
本體100;限位凸塊101;首端連接耳102;加強筋103;尾端連接耳104;限位凹槽105;電纜槽106;電纜壓板200;蓋板300。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電纜浮體,該電纜浮體的本體上設有限位凸塊101,該限位凸塊101能夠限制該電纜浮體和與之相鄰的電纜浮體兩者的相對轉動角度,避免多個電纜浮體依次連接形成的電纜通道的彎曲半徑小於電纜最小轉彎半徑,從而保護電纜免受電纜通道的損害。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電纜通道,其應用了上述電纜浮體,自身彎曲不會造成電纜受損。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3-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纜浮體,其包括本體100,本體100的前端設有首端連接耳102和限位凸塊101;限位凸塊101為多個,且限位凸塊101分布在首端連接耳102的兩側;本體100的尾端設有尾端連接耳104;其中,首端連接耳102用於與另一電纜浮體的本體100的尾端連接耳104通過鉸接軸鉸接,尾端連接耳104用於與再一電纜浮體的本體100的首端連接耳102通過鉸接軸鉸接;限位凸塊101用於在該本體100與上述另一電纜浮體的本體100繞鉸接軸相對轉動達預設角度時與上述另一電纜浮體的本體100的尾端相抵,防止兩本體100的相對轉動角度超過上述預設角度。
應用上述電纜浮體時,將多個電纜浮體依次首尾鉸接(具體指每個電纜浮體中首端連接耳102與一個相鄰的電纜浮體的尾端連接耳104鉸接、尾端連接耳104與另一個相鄰的電纜浮體的首端連接耳102鉸接)組成電纜通道即可。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纜浮體設置了限位凸塊101,相鄰的兩電纜浮體繞鉸接軸轉動達預設角度時,其中一個電纜浮體的限位凸塊101抵在另一電纜浮體的本體100的尾端,能夠防止兩電纜浮體的相對轉動角度超過上述預設角度,從而避免整個電纜通道出現彎曲半徑小於電纜最小轉彎半徑的情況,保護電纜免受電纜浮體組成的電纜通道的損害。
同時,上述電纜浮體中限位凸塊101分布在首端連接耳102的兩側,確保相鄰的兩電纜浮體繞鉸接軸沿不同方向相對轉動時均無法超過預設角度,使電纜免受損害。
再者,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電纜浮體設置限位凸起101,使多個電纜浮體依次首尾鉸接形成的電纜通道在使用時能夠自身形成穩定的弧形走向,無需設置錨繩進行雙邊拉錨,進而節約施工和材料成本。
優選的,上述電纜浮體中,本體100的尾端設置限位凹槽105,限位凹槽105為多個(具體與限位凸塊的個數相同),且限位凹槽105分布於尾端連接耳104的兩側;限位凹槽105用於與鉸接於該本體100的尾端連接耳104處的電纜浮體中本體100的限位凸塊101頂緊。顯然,本實施方案中本體100設置了限位凹槽105,用於與相鄰的電纜浮體的限位凸塊101配合,能夠減輕兩相鄰的電纜浮體的本體100的磨損,提高電纜浮體的使用壽命。
具體的,上述電纜浮體中,限位凸塊101的凸出端的端面為曲面;限位凹槽105是截面為弧形的凹槽。
為了安置電纜,上述本體100的上表面設有電纜槽106,且本體100上固定有電纜壓板200,電纜壓板200跨在電纜槽106上,用於將電纜限定在上述電纜槽106內。本實施例提供的電纜浮體中,本體100不僅設有電纜槽106,還設有電纜壓板200,能夠確保電纜浮體架託電纜的可靠性。
具體的,上述電纜壓板200可設置為多個,且優選使電纜壓板200沿電纜槽106的延伸方向依次均勻分布,如圖3所示。
優選的,上述電纜浮體中還設有蓋板300,蓋板300設置於本體100的上表面,並覆在電纜槽106上,用於防止電纜受日光暴曬。
上述電纜浮體中,本體100的上表面處預埋有螺杆,上述電纜壓板200通過如上預埋的螺杆以及與該螺杆配合的螺母固定在本體100的上表面;上述蓋板300亦是通過如上預埋的螺杆以及與該螺杆配合的螺母固定在本體100的上表面。
本體100為塊狀結構,其除上表面以及與上表面相對的下表面(下表面用於接觸水面)外,還具有外周面,為了增加強度,上述外周面設有加強筋103,該加強筋103的兩側為凹槽,如圖3和4所示。
為了增大電纜浮體在水中的浮力,上述本體100設置為中空結構。雖然該實施方案中本體100為中空結構,但是本體100的外周面上設有能夠補強的加強筋103,能夠確保本體100牢固可靠。同時本體100設置為中空結構還能夠增大浮力,減少原料、降低成本。
上述本體100設置為高密度聚乙烯本體,或其他可漂浮的材料製成的本體,本實施例不做具體限定。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纜通道,其包括多個電纜浮體,其中,電纜浮體為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電纜浮體,各電纜浮體依次首尾鉸接。
本實施例提供的電纜通道由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電纜浮體依次首尾鉸接而成,自身彎曲不會造成電纜受損。當然,本實施例提供的電纜通道還具有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電纜浮體的其它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