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裝置腳架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06:54:51 1
專利名稱:電子裝置腳架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腳架結構,特別涉及一種整合於電子裝置本體上,並且可 調整多種視角的電子裝置腳架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電子裝置在個人生活上扮演不可或缺的應用工具,舉凡筆記型計算機、個
人數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行動電話、數字相機以及網絡電 話(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Phone, VOIP Phone)等,其重要性可從其普遍 性得知。
為了符合使用方便的設計考慮,在電子裝置上通常會設計有固定角度式腳架結
構,讓使用者自行決定是否使用腳架結構,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為符合消費者的 需求,有越來越多電子裝置不斷的創新改良,而推出許多新的設計,而隨著空間上 的限制及使用功能上的不同,視角上的要求更為多變而複雜,固定角度式腳架結構 僅只有一種固定角度將無法克服以上限制而做出應對的改變,對於調整視角的要求 上還是存在著諸多的限制。
另外一種常見的腳架結構,便是外掛式腳架結構,主要是可以解決一些特殊環 境上的使用,例如壁掛狀態,當外掛式腳架結構外掛於電子裝置使用時,就如同固 定角度式腳架結構使用狀態,當使用者需將電子裝置於特殊環境使用時,可以將外 掛固定角度式腳架結構拆解下,使其符合特殊環境使用;但是,當使用者使用習慣 不佳時,將會發生遺失外掛固定角度式腳架結構的問題,這也是它的缺點。
有鑑於此,提供一種改進的電子裝置腳架結構實為必要,對於如何解決使用者 在固定角度式腳架結構無法調整視角以及外掛式腳架結構容易遺失的缺失問題,已 為相關業者亟待研發的重要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鑑於以上已知電子裝置腳架結構中所述固定角度式腳架結構無法調整視角以 及外掛式腳架結構容易遺失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腳架結構,目的 在於將電子裝置腳架結構整合於電子裝置中以改善遺失問題,並且採用可調整撐立 角度的設計以解決無法調整視角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電子裝置腳架結構,包括有電子裝置本體以及腳架;其 中,所述電子裝置本體底座的左右兩側各設有腳架容置空間,腳架容置空間底面設 有腳架滑槽,腳架滑槽為左右貫通,且腳架容置空間的內壁設有多個第一定位組件; 所述腳架的頂端設有一個第二定位組件,腳架樞軸設於腳架容置空間內的腳架滑
槽,且透過腳架滑槽使腳架相對於腳架容置空間可滑移且旋轉,當腳架滑移至第一 定位組件其中之一且旋轉腳架使腳架頂端的第二定位組件與第一定位組件配合定 位時,所述腳架底端可撐立該電子裝置本體。
本實用新型相比於已知電子裝置腳架結構中的所述固定角度式腳架結構以及 外掛式腳架結構,克服了其無法調整視角以及容易遺失的缺陷,達到整合電子裝置 腳架結構於電子裝置本體中,使遺失問題得以改善,同時採用可調整撐立角度解決 了視角調整問題。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腳架結構的腳架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腳架結構的立體示意圖3A是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腳架結構第一位置的第一操作狀態示意圖; 圖3B是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腳架結構第一位置的第二操作狀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腳架結構的第二位置狀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電子裝置腳架結構
20電子裝置本體
21底座
22腳架容置空間
23腳架滑槽
24第一定位組件
241第一定位組件
244第一定位組件
25收合狀態定位組件
30腳架
31第二定位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優點得以更明顯易懂的描述,以下特舉實
施例,並配合附圖作出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腳架結構的腳架結構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 型電子裝置腳架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腳架 結構10中包含一個電子裝置本體20以及一個腳架30。其中,電子裝置本體20底 座21的左右兩側各設有腳架容置空間22,腳架容置空間22底面設有腳架滑槽23, 腳架滑槽23為左右貫通,且腳架容置空間22的內壁設有多個第一定位組件24; 腳架30的頂端設有第二定位組件31,腳架30的樞軸設於腳架容置空間22內的
架滑槽23,且透過腳架滑槽23使腳架30相對於腳架容置空間22可滑移且旋轉, 當腳架30滑移至第一定位組件24其中之一且旋轉腳架30,使腳架30頂端的第二 定位組件31與第一定位組件24其中之一配合定位,使腳架30可撐立電子裝置本 體20。整體的電子裝置腳架結構10如圖2所示。
上述電子裝置可用於筆記型計算機、個人數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行動電話、數字相機以及網絡電話(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Phone, VOIP Phone)等,當然,本實用新型所適用的電子裝置並非以此局限,在此謹此 列舉出數種電子裝置說明之。
所述腳架30的樞軸設於腳架容置空間22內的腳架滑槽23,透過樞軸可將左 右兩側的腳架30整合為一,呈現左右連動的狀態。
第一定位組件24以及第二定位組件31在圖中揭露為定位凹肋以及定位凸肋, 亦可設計為定位凹點以及定位凸點作為另一種實施例,並且第一定位組件24的設 置方式,可以等距離設置,或者依照不同電子裝置視角的需求而設置,並非以此局 限本實用新型的定位組件,任何熟知此項技術的技術人員均可應用其它已知技術方 式於本實用新型中。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更符合適應不同環境撐立電子裝置本體20,可以在電子裝置 本體20底座下方側面以及腳架30底端增加止滑組件,以增進本實用新型適用的環 境範圍。
本實用新型操作狀態示意圖可以參照圖3A以及圖3B所示,圖3A為本實用新 型電子裝置腳架結構第一位置第一操作狀態示意圖,圖3B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 腳架結構第一位置第二操作狀態示意圖。在圖3A中,虛線部分表示腳架30原始狀 態即為腳架30收合狀態,此時腳架30透過收合狀態定位組件25以及第二定位組 件31相互配合,以固定腳架30與電子裝置本體20呈現一體化;實線部分表示當 使用者使用腳架30時的第一操作狀態,第一操作狀態即為將腳架30依照箭頭所示 方向由腳架滑槽23滑移至第一定位組件241的位置。
在圖3B中,虛線部分表示腳架30旋轉過程,實線部分表示腳架30旋轉後完 成定位的撐立狀態,,在圖3A的第一操作狀態後,腳架30已滑移至第一定位組件 241,順時針旋轉腳架30使第二定位組件31與第一定位組件241配合定位,使腳 架30得以撐立電子裝置本體20。
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腳架結構第二位置的狀態調整示意圖。參照圖4, 由第一位置轉換為第二位置,首先需透過逆時針方式旋轉腳架30,使第二定位組件 31與第一定位組件241解除配合定位,即使腳架30回復至圖3A中所示的可滑移 狀態,再透過腳架滑槽23順著箭頭指示方式滑移至另一第一定位組件244,並且 順時針旋轉腳架30使第二定位組件31與第一定位組件244再次配合定位,使腳架 30得以於第二位置將電子裝置本體20撐立。
經由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操作說明,可以明顯看出調整撐立角度的不同, 藉由此角度上的不同,使用者的可見視角將會產生差異,以達到調整視角的目的;
再者,由於腳架30為樞軸設於電子裝置本體20底座21腳架容置空間22內的腳 架滑槽23,即腳架30整合於電子裝置本體內,可以改善外掛式腳架結構容易遺失 的問題。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 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內,可作些許的更 動與潤飾,均屬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電子裝置腳架結構,其特徵在於,它包含一電子裝置本體,所述電子裝置本體底座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一腳架容置空間,且所述腳架容置空間的內壁設有多個第一定位組件,所述腳架容置空間底面設有一左右貫通的腳架滑槽;及一腳架,所述腳架的頂端設有一第二定位組件,腳架樞軸設於所述腳架滑槽,使所述腳架可相對於該腳架容置空間滑移且旋轉,當所述腳架滑移至所述第一定位組件其中之一且旋轉所述腳架使第二定位組件與第一定位組件配合定位時,所述腳架底端可撐立所述電子裝置本體。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腳架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腳架底端還包含一 止滑組件。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腳架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子裝置本體底座 下方側面還包含一止滑組件。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腳架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腳架為左右連動。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腳架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腳架容置空間的內 壁還設置有一收合狀態定位組件。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子裝置腳架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腳架於收合狀態時, 是透過所述收合狀態定位組件以及所述第二定位組件固定所述腳架。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腳架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定位組件是由 一定位[H]肋及一定位凹點所組成的群組。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腳架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定位組件是由 一定位凸肋及一定位凸點所組成的群組。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腳架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定位組件為等 距離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子裝置腳架結構,目的在於解決使用者在固定角度式腳架結構無法調整視角以及外掛式腳架結構不使用時會遺失的缺失問題;整體結構上包含有一個電子裝置本體以及一個腳架,電子裝置本體於左右兩側各設有腳架滑槽,且設有多個第一定位組件;腳架頂端設有一個第二定位組件,透過腳架滑槽使腳架可滑移且旋轉,當腳架滑移至第一定位組件其中之一且旋轉腳架使第二定位組件與第一定位組件配合定位,使腳架可撐立該電子裝置本體;而能夠達到整合電子裝置腳架結構於電子裝置中以改善遺失問題並且採用可調整撐立角度以解決無法調整視角的缺失。
文檔編號H05K7/14GK201066973SQ200720097080
公開日2008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14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14日
發明者許高鬱 申請人:英保達資訊(天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