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李廣緣何難封侯
2023-10-14 07:49:29 1
李廣一生披荊斬棘。戰功無數,最終卻與「封侯」無緣。倒是他的死對頭匈奴人給了他一個無冕封號——「飛將軍」。自己的敵人都如此敬畏自己。為什麼大漢王朝卻如此吝嗇呢?
其實,只要多加留意就不難發現。李廣之所以至死沒有封侯,不是因為朝廷厚此薄彼,有意怠慢,而是因為其所處的歷史環境決定的。
大漢王朝開創不久,志得意滿的劉邦就與匈奴人幹上了。「白登山之圍」,如一盆冷水。讓劉邦看到了匈奴人的實力。也看到了大漢朝的積貧積弱。於是,劉邦及時調整國策。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對內則休養生息,與民生計。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終於迎來了「文景之治」的輝煌,大漢王朝日益強盛。在這期間,漢朝的軍事策略始終是戰略防禦,李廣將軍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將軍。如此一來,這個被匈奴人稱之為「飛將軍」的李廣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漢武帝劉徹即位後,國策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漢武帝決定大規模對匈奴大規模用兵。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
按說。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但此時李廣已難以適應新的作戰需要了,以前李廣大都習慣於防禦性作戰,拒敵於國門之外,幾乎沒有率領大兵團深入匈奴腹地作戰的經驗。最初的幾次戰鬥,李廣都收穫甚少,有一次還被匈奴人俘虜。雖僥倖逃脫。卻也給「飛將軍」留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漢武帝本一代雄主,不論資歷,不分年齡,不問出身,有功則獎,有過則罰,手段可謂雷霆萬鈞。
這種環境下。享有崇高聲譽的李廣很難有所建樹。漢武帝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於是打破思維定式。大力提攜年輕將領和優秀軍事人才,像衛青、霍去病等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脫穎而出的。這些人雖然出身低微。卻具有超前的開拓精神和非凡的軍事才能,行軍作戰往往不拘一格。具有很強的遠程打擊能力。
與這些年輕將領比,老將李廣總是相形見絀,加之年齡已大,李廣就更難在橫掃匈奴的戰爭中發揮重大作用了。既然不能作為主將出戰。李廣就只能跟在這些年輕人身後配合。如此一來,論功行賞的時候,李廣自然拿不出過硬的戰績,勞而無功,封侯又如何得以實現呢!
不封侯也就罷了,只要有仗打,終不失軍人本色。但屋漏偏逢連陰雨,就在李廣心裡極度窩火的時候。有一次隨大將軍衛青出徵匈奴,因迷路貽誤軍機,被二十出頭的衛青責罵。以六十歲高齡徵戰沙場,這是何等氣魄,如今卻被一個年輕人責罵,李廣不禁羞愧難當,一氣之下,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