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說類型題訓練及模板(專題2023屆高考備考)
2023-06-07 07:13:03 3
小說的閱讀方法:
一、明確概念:小說是通過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具體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體裁。
二、文體特徵: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是小說的基本特徵,稱為小說三要素。
三、小說閱讀「三讀法」:
一讀讀題目,明確考題類型;
二讀讀文本,分析文章結構;
三讀定位讀,整理表述答案。
四、小說常見考題類型:
1、理清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及分析情節作用
在閱讀小說時,要注意情節的思路,按照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和尾聲的順序將層次結構理清,進而把握情節的作用:
作用一:從情節上看,如果情節在篇首,一般為總領全文,為下文做鋪墊,為下文埋伏筆,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的作用;如果情節在篇中,一般為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情節在篇末,一般為總結全文,首尾呼應,照應標題,給讀者留下想像空間的作用。
作用二:從人物形象上看,暗示人物形象。
作用三:從主旨上看,暗示文章主旨。
【反饋訓練】
祁茂順
汪曾祺
祁茂順在午門歷史博物館蹬三輪車。
他原先不是蹬車的,他有手藝:糊燒活,裱糊頂棚。
單件的燒活,接三轎馬,一個人鼓搗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燒活的時候,總有一堆孩子圍著看。糊得了,就在門外放著:一匹高頭大白馬——跟真馬一樣大,金鞍玉轡紫絲韁;拉著一輛花軲轆轎子車,藍車帷,紫紅軟簾,軟簾貼著金紙的團壽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過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連聲讚嘆:「地道!祁茂順心細手巧!」
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進大廳、亭臺樓閣、花園假山……一個人忙不過來,就得約兩三個同行一塊幹。訂燒活的規矩,事前不付定錢,由承活的先湊出一份錢墊著,交活的時候再收錢。早先訂燒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後來有要糊洋房的,要糊小汽車、摩託車……人家要什麼,他們都能糊出來。後來訂燒活的越來越少了,都興火葬了。誰家還會弄一堂「車船轎馬」到八寶山去?
祁茂順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頂棚了。後來糊頂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房講究「灰頂花磚地」,紙糊的頂棚很少見了——容易壞,而且招蟑螂,招耗子。鋼筋水泥的樓房更沒有誰家糊個紙頂棚的。
祁茂順只好改行。
午門歷史博物館原來編制很小,沒有幾個職員,不知道為什麼,卻給館長配備了一輛三輪車,用以代步。經人介紹,祁茂順到歷史博物館來蹬三輪車。館長姓韓。韓館長是個方正守法的人,除了上下班,到什麼地方開會,平常不為私人的事用車,因此祁茂順的工作很輕鬆。
祁茂順很愛護這輛三輪車,總是擦洗得乾乾淨淨的。晚上把車蹬回家,鎖上,不許院裡的孩子蹬著玩。
不過街坊鄰居有事求他,他總是有求必應的。隔壁陳大媽來找祁茂順。「茂順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燒不退,想麻煩您送他上一趟醫院,不知您的車這會兒得空不得空?」
「沒事,交給我了!」祁茂順把病人送到醫院。掛號、陪病人打針、領藥,他全都包了。
祁茂順人緣很好。
離祁茂順家不遠,住著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宗親,是「世襲罔替」的貝勒,行四。街坊則稱之為「金四爺」。辛亥革命後,旗人再也不能吃皇糧了。幸好他的古文底子好,又學過中醫,協和醫學院特約他校點中醫典籍,他就有了穩定的收入。
貝勒府原是很大的四合院,後來大部分都賣給同仁堂樂家當了堆放藥材的樓房,只保留了三間北房。金四爺還保留一些貝勒的習慣。他不愛「灰頂花磚地」,愛腳踩方磚,頭上是紙頂棚,四白落地。上個月下雨,頂棚漏溼了,垮下了一大片。金四爺找到了祁茂順,說:「茂順,你給我把頂棚裱糊一下。」
祁茂順說:「行!星期天。」
祁茂順星期天一早就來了,帶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刷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糨子,一大沓大白紙。這大白紙是紙鋪裡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張都一樣大小,不是要用時現裁。
金四爺看著祁茂順做活。
只見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紙上噌噌兩刷子,輕輕拈起來,用棕笤帚託著,腕子一使勁,大白紙就「吊」上了頂棚。棕笤帚抹兩下,大白紙就在頂棚上呆住了。一張一張大白紙壓著韭菜葉寬的邊,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齊齊。拐彎抹角用的紙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寬不窄,正合適,棕笤帚一抹,連一點褶子都沒有。而且,用的大白紙正好夠數,不多一張,不少一張。連糨子都正好使完,沒有一點糟踐。金四爺看著祁茂順的「表演」,看得傻了,說:「茂順,你這兩下子真不簡單,眼睛、手裡怎麼能有那麼準?」
「也就是個熟。」
「沒有個三年五載,到不了這功夫!」
「那倒是。」
金四爺給祁茂順倒了一杯沏了兩開的熱茶,祁茂順嘗了一口:「好茶!還是葉和元的雙窨香片?」
「喝慣了。」
祁茂順告辭。
「茂順,別走,咱們到大酒缸喝兩個去。」
「大酒缸?現在上哪兒找大酒缸去?」
「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嗎?他們的酥魚做得好。」
「金四爺,您這可真是老黃曆了!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沒了。現在那兒改了門臉兒,賣手錶照相機。酥魚?可著北京,現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魚!」
「①大酒缸沒有了?」
「沒有嘍。」
金四爺喝著茶,連說了幾句:「②大酒缸沒有了。大酒缸沒有了。」
很難說得清他的話是什麼意思。
(有刪改)
小說中祁茂順幫助金四爺裱糊頂棚的情節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2、分析把握小說的人物形象和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作者對人物的正面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等方面。
肖像描寫: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狀態和風貌;反映人物的性格愛好.
動作描寫: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心理描寫:展現人物的內心活動,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語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除了正面描寫以外,還要分析小說中對人物的側面烘託。包括:環境的烘託;其他人物的烘託和評價;情節變化的烘託。
概括人物性格、形象、品質的常用詞語
1. 性格類:善解人意、心細如髮、體貼、富有愛心、溫柔沉靜、心靈手巧、富有情趣、通情達理、純真質樸、聰明伶俐、天真可愛、頑皮淘氣、富有活力、朝氣蓬勃、懂事能幹、有主見、有骨氣、人窮志不短、自尊自愛、倔強、沉穩果斷、開朗自信、真誠善良、友好謙恭、寬容忍讓、勤勞樸實、節儉、慈愛寬厚、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彬彬有禮、不拘小節、睿智大氣、聰慧通達、幽默風趣、善於變通、隱忍內斂、個性張揚、心直口快、耿直偏激、嚴厲苛刻、嚴慈相濟嚮往自由、追求平等、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珍愛自己、樂於挑戰、永不服輸、富有智慧、精明強幹、大智若愚、足智多謀、沉著冷靜、從容鎮定、勇敢、目光敏銳、狂放不羈、特立獨行
(反面:膽小怯懦、逆來順受、妥協退讓、敏感自閉、固步自封、妄自菲薄、固執、吝嗇、冷漠自私、粗魯莽撞、粗俗不雅、饒舌多事、驕橫火爆、橫行霸道、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孤傲自負、剛愎自用、奸詐多疑、老氣橫秋、消極悲觀、自卑、圓滑世故、尖酸刻薄、利慾薰心、唯利是圖、爭強好勝、孤芳自賞)
2. 拼搏類:頑強拼搏、自強不息、不怕困難、堅強不屈、知難而進、積極樂觀、身殘志堅、自食其力、自立自強、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矢志不渝、勤勉刻苦、不畏艱辛、吃苦耐勞
(反面:貪圖享樂、自暴自棄、拈輕怕重)
3.奉獻類:無私奉獻、自我犧牲、任勞任怨、默默無聞、不事張揚、默默奉獻、毫無所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廢寢忘食、愛子情深、舐犢情深
(反面:斤斤計較、自私自利)
4.職責類:恪盡職守、盡職盡責、愛崗敬業、治學嚴謹、教學有方、誨人不倦、以校為家、愛廠如家、關心下屬、秉公執法、不徇私情、勇於探索、銳意進取、敢於創新、技術精湛、才華橫溢、博學善談、以身殉職、奉公守法、鐵面無私、賞罰分明、妙手回春、文武雙全、智勇雙全、博古通今、見多識廣、明察秋毫、嚴以律己、臨危不懼
(反面:以權謀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墨守成規、貪生怕死)
5. 品質類:潔身自好、淡泊名利、安貧樂道、仁義守信、樂善好施、虛懷若谷、胸有大志、志存高遠、心胸寬廣、寬宏大量、豁達大度、坦蕩無私、德藝雙馨、誠實守信、有責任心、孝順、清正廉潔、知恩圖報、寵辱不驚、有修養、禮賢下士、寵辱不驚、言而有信、表裡如一、言行一致、德才兼備、不恥下問、與世無爭、不慕權貴、自知之明、知錯就改
(反面:愛慕虛榮、追名逐利、鼠肚雞腸、投機取巧)
6.大愛類:熱愛集體、愛國、沒有民族偏見、居安思危、忍辱負重、關注民生、憂國憂民、精忠報國、壯志凌雲、民族氣節、捨生取義、浩然正氣、無私無畏、勇於擔當、深明大義、識見高遠、顧全大局、有領導才幹、尊重弱者、關愛他人、樂於助人、捨生取義、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大義滅親、嫉惡如仇、扶危濟困、剛正不阿、遠見卓識
(反面:狹隘的愛國主義、有民族偏見)
在小說中,人物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不同人物在小說中的作用也不盡相同。
其中主要人物的作用:
作用一:從情節上看,作為線索,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作用二:從人物形象上看,象徵著社會上的一類人。
作用三:從主旨上看,暗示文章主旨。
次要人物在小說的作用:
作用一:從情節上看,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為下文做鋪墊。
作用二:從人物形象上看,襯託主要人物。
作用三:從主旨上看,暗示文章主旨。
【反饋訓練】
撿爛紙的老頭
汪曾祺
烤肉劉早就不賣烤肉了,不過虎坊橋一帶的人都還叫它烤肉劉。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館子,地方不小,東西實惠,賣大鍋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較貴一點是黃燜羊肉,也就是塊兒來錢一小碗,在後面做得了,用臉盆端出來,倒在幾個深深的鐵罐裡,下面用微火煨著,倒總是溫和的。有時也賣小勺炒菜:大蔥炮羊肉,幹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飯、饅頭、芝麻燒餅、羅絲轉;賣麵條,澆炸醬、澆滷。夏天賣麻醬麵。賣餡兒餅。烙餅的爐緊貼著門臉兒,一進門就聽到餅鐺裡的油吱吱喳喳地響,餅香撲鼻,很誘人。
烤肉劉的買賣不錯,一到飯口,尤其是中午,人總是滿的。附近有幾個小工廠,廠裡沒有食堂,烤肉劉就是他們的食堂。工人們都在壯年,能吃,餡餅至少得來五個(半斤),一瓶啤酒,二兩白的。女工們則多半是拿一個飯盒來,買餡餅,或炒豆腐、花卷,帶到車間裡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職工,不愛吃家裡的飯,愛上烤肉劉來吃「野食」,愛吃什麼要點兒什麼。有一個文質彬彬的主兒,原來當會計,他每天都到烤肉劉這兒來。他和家裡人說定,每天兩塊錢的「挑費」都扔在這兒。有一個煤站的副經理,現在也還參加勞動,手指甲縫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劉吃了十來年了。他來了,沒座位,服務員即刻從後面把他們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張來,把他安排在一個旮旯裡。有炮肉,他總是來一盤炮肉,仨燒餅,二兩酒。給他炮的這一盤肉,夠別人的兩盤,因為烤肉劉指著他保證用煤。這些,都是老主顧。還有一些流動客人,有東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莊的。大包小包,五顏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開懷餵奶。
有一個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兩餐,都在這裡。這條街上的人都認識他,是個撿爛紙的。他穿得很破爛,總是一件油乎乎的爛棉襖,腰裡系一根爛麻繩,沒有襯衣。臉上說不清是什麼顏色,好像是淺黃的。說不清有多大歲數,六十幾?七十幾?一嘴牙七長八短,殘缺不全。你吃點兒軟和的花卷、麵條,不好麼?不,他總是要三個燒餅,歪著腦袋努力地啃噬。燒餅吃完,站起身子,找一個別人用過的碗,自言自語(他可不在乎這個):「跟他們尋一口麵湯。」喝了麵湯:「回見。」沒人理他,因為不知道他是向誰說的。
一天,他和幾個小夥子一桌,一個小夥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聲說了句什麼。他多了心:「你說誰哪?」小夥子沒有理他,他放下燒餅,跑到店堂當間:「出來!出來!」這是要打架。北京人過去打架,都到當街去打,不在店鋪裡打,免得損壞人家的東西攪了人家的買賣。「出來!出來!」是叫陣,沒人勸。壓根兒就沒人注意他。打架?這麼個糟老頭子?這老頭可真是糟,從裡糟到外。這幾個小夥子,隨便哪一個,出去一拳準把他揍趴下。小夥子們看看他,不理他。
這麼個糟老頭子想打架,是真的嗎?他會打架嗎?年輕的時候打過架嗎?看樣子,他沒打過架,他哪裡是耍胳膊的人哪!他這是幹什麼?虛張聲勢?也說不上,無聲勢可言。沒有人把他當一回事。
沒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沒吃完的燒餅很費勁地啃完了。情緒已經平復下來——本來也沒有多大情緒。「跟他們尋口湯去。」喝了兩口麵湯:「回見!」
有幾天沒看見撿爛紙的老頭了,聽煤站的副經理說,他死了。死後,在他的破蓆子底下發現了八千多塊錢,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齊。
他攢下這些錢幹什麼?
(注)①挑費,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開支。
「撿爛紙的老頭」是個什麼樣的人?你認為作者刻畫「撿爛紙的老頭」這一人物有什麼用意。
2
四、小說常見考題類型:
3、分析小說典型環境特點及作用
小說的典型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恰當的環境描寫有助於人物的刻畫和主題的表達。
環境特點分析的方法:
定位環境描寫的語句,抓住景物特徵,從形、聲、色等方面來感知景物的特點;同時,調動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官來感知景物特點,在感知時重新組合畫面並在腦海中再現畫面,想像、品味畫面的整體特色。
分析環境特點,用幾個形容詞概括。
概括景、物特點常用詞語:(外形、顏色、神態、氛圍)
素雅、燦爛、柔弱、清麗、俊美、柔婉美麗、美好可愛、乖巧可愛、惹人愛憐、優美、美妙、多彩、清新脫俗、生動活潑、妖嬈、蔥蘢、鬱鬱蔥蔥、鮮妍明媚、嫋娜多姿、生機勃勃、生命力旺盛、富有活力、輝煌、雄渾、壯美、曠遠、恢弘博大、氣勢非凡、氣勢磅礴、宏偉壯麗、聖潔、廣闊、雄壯、豪邁、強勁、剛性、剛柔相濟、巍峨、靈異、神奇秀麗、古樸、不張揚、生長環境惡劣、堅韌頑強、堅定執著、不屈不撓、質樸、寬容、樂觀、默默無聞、
環境:莊嚴肅穆、悽涼蕭瑟、寧靜清幽、溫馨和諧、安適恬靜
(反面:伶仃、稀零、凋零、稀疏、枯萎、乾枯、單調、卑微、枯黃、蕭條、醜陋、衰敗、凝重、沉鬱、壓抑、悽美)
環境描寫具有以下作用:
作用一: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作用二:暗示及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徵,暗示主旨;
作用三: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
作用四: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反饋訓練】
東壇井的陳皮匠
何曉
①一個地方只要歷史長了,就會產生些離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這樣一個地方。當你花費了比去歐洲還要多的時間,從大城市曲裡拐彎地來到這裡時,疲憊的身心會猛然因眼前遠離現代文明的古奧而震顫:唐宋格局、明清街院,這化石 一樣的小城裡,似乎每一扇刻著秦瓊尉遲恭的老木門後面,都有一個傳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個迎面過來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著只有在這樣的古城裡生長的人才有的恬靜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個鞝鞋掌釘的小皮匠。
③沿襲著「食不過午」老規矩的,似乎只有傳統小吃。但古城裡曾經嚴格遵守另一種做生意「時不過午」老規矩的,卻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東壇井的陳皮匠。
④東壇井是一條老街,街頭有一口叫東壇井的千年老井。學科網老井現在是文物,周圍砌了臺子,被重點保護了。陳皮匠的家就是陳家大院子,在老井東邊,大院有兩套天井一個後花園,一 棟小巧的繡樓,後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書室。陳家大院子的正門在與街面丁對著的巷子裡, 除了家人進出,平時總關著。隔了街道,皮匠的攤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從十九歲開始就在那裡擺攤,沒人說他不能在那裡擺攤,他是這條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藝好,補的鞋既巴適又牢實。了解他的人都說:可惜呦,一個老高中生,靈巧得能繡花,隨便做啥也能成氣候嘛,去當皮匠。皮匠才不這樣想,他悠閒自在地守在攤子上,不管生意好壞,中午十二點都要準時收攤。他上午掙了多少錢,下午就要買多少錢的書。古城收售舊書和收藏舊書的人,都認得他,曉得他在意哪一類書,只要看到他來了,立馬抱一摞出來任他選。錢不夠,也沒關係,第二天拿來就是了。古城的人都愛老書,或者自己讀,或者倒來倒去當古董賣。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書室裡。至於他在裡面幹些啥,皮匠娘子從不過問。要休息的時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漢,等你哈。皮匠聽了,先咳嗽一聲,然後才出來。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這樣,很平靜。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靜——直到上個月皮匠的女兒回來。
⑧女兒是在上飛機的時候才打電話說要回來的。黃昏時,女兒回來了,後面還跟了一個乾巴老頭。女兒一進屋就介紹說:這是我的導師,歷史學家牟漢達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們的族譜。
⑨皮匠一聽來人是歷史專家,心裡就已經有數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兒陪著教授在藏書室裡整整待了六個小時,這六個小時裡,從《續〈資治通答〉長編》《宋人軼事彙編》《宋史選舉 志》到《南充史志》《保寧府志》《將相堂記》《重修三陳書院記》《陳氏家譜》……教授一直在翻書,皮匠的女兒一直在拍照,皮匠—直在回答教授的提問。
⑩他們終於從藏書室裡出來時,教授說:你已經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⑪皮匠回應說:我這一輩子,就等這一天哩。
⑫數月後,一篇學術論文震驚了整個歷史學界:《南宋三陳故裡之重考》。而同時被震驚的還有古城的官員、文人和實業家:那麼著名的歷史人物原來是古城人啊!於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宜傳、發現、挖掘的熱浪,無限的商機突然擺在了眼前,安靜的古城人一下子變得瘋狂了!一批又一批的遊客被導遊帶來參現陳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說客擁來勸皮匠合夥開發陳家大院……皮匠想:這東壇井陳家大院的大門,怕是再也關不上了。
⑬收到女兒寄回的報紙、雜誌,皮匠認認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論文和與論文相關的評論文章,讀了一遍又一遍。然後他歇了十多天業,把家裡的藏書整理出來,重新造冊,一一核對之後,全部送給了牟漢達教授。
⑭從此,陳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樣,下午也要補鞋了。
(有刪改)
文中第②段的環境描寫,突出了古城怎樣的特點?這段描寫有何作用?
4、了解小說的常見手法
(1)情節敘述的手法:
A敘述人稱
類別 | 特點及作用 |
第一人稱 | 只能局限於敘述人的所見所聞,為「有限視角」受到一定的敘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說顯得真實親切,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同時便於抒發感情。 |
第二人稱 | 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情感交流。 |
第三人稱 | 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全知視角」,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
B敘述方式
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敘:(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C結構手法
1)懸念 通俗地說,它是指在小說的敘述中先設置一個謎面,藏起謎底,在適當的時候再予以點破,使讀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滿足。懸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讀者、引人入勝。
2)抑揚 指對寫作對象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然後陡然一轉,出乎讀者所料,從而使文勢曲折多變,使文章產生峰迴路轉、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3)突轉 在小說結尾部分,作者常常採用突轉的方法形成情節的某種「巧合」,某種意料之外的反轉,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劇改變」。這種突轉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對表現小說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照應 是篇章間的伏筆照應,又叫呼應。照應能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湊
5)伏筆 指作者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筆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後呼應,結構更嚴謹,情節發展更合理,前因後果更分明
6)對比 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對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或突出主題。
7)襯託 指描繪某一事物來表現另一事物的藝術手法,它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襯託可以使文章更生動,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題更鮮明。
8)鋪墊 也稱鋪敘襯墊,它是為了襯託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鋪敘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襯墊。運用鋪墊寫法是為了蓄積氣勢,突出文章主旨。C結構手法
(2)描寫的手法
小說中人物描寫的手法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烘託。
正面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
側面烘託:藉助次要人物烘託、藉助物象烘託和藉助環境烘託。
(2)修辭手法
1)比喻 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和借喻,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使描寫的事物能夠淺顯易懂,化無形為有形。
2)擬人和擬物 使描寫的事物更容易被讀者理解和想像,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更能吸引讀者。
3)排比 相同句式的重複,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文章的表現力,強調了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幫助讀者理解更深刻更徹底。
4)誇張 可誇大可誇小,誇張手法能夠引發讀者充分的想像,更加突出事物的特徵,鮮明的表現事物,使文章更有趣。
5)反問 用反問的語氣能夠表達出作者肯定的語氣,堅決有力,強調了作者表達的情感,渲染了文章的氛圍。
【反饋訓練】
抻面
阿城
鐵良是滿族人。問他祖上是哪個旗的的,他說不知道,管它哪個旗的,還不都是幹活兒吃飯。
鐵良在北京是個小有名氣的人,名氣是抻得一手好面。鐵良有個要好的弟兄,也是個有名氣的人,名氣是和餡兒。鐵良專在一家做。
鐵良原來有幾股錢在店裡,後來店叫政府公私合營了,鐵良有些不太願意,在公家人面前說了幾句。公家人也是以前常來店裡吃鐵良抻的面的主兒,勸了鐵良幾句。幾年以後,鐵良知道害怕了,心理感激著那個公家人。
抻面最講究的是和面。和面先和個大概齊,之後放在案子上沾塊溼布「省」著。後來運動多了,鐵良說,這反省就是咱們的省面。省好了面,願意怎麼揉掐捏拉,隨您便。
省好了的面,內裡沒有疙瘩。麵粉一摻了水,放不多時就會發酸,所以要下鹼。下了鹼的面,就可以抻了。
有人用舌頭試鹼放多了還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適了。鐵良試鹼不用舌頭,一半兒的原因是抻面是個露臉的活兒,是公開的,客人看著,當面的。鐵良用鼻子,聞聞,鹼多了,就再放放,「省」鹼。
跑堂的的了客人要的數兒,拉長聲兒喊給鐵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鋪面窗口兒看鐵良抻面,好像是買了一張看戲的站票。
鐵良不含糊,噹噹一手揪出一拳頭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條兒,掐著兩頭兒,上下一悠,就一個人長了。人伸開胳膊的長度等於這個人的身高。鐵良兩手往當中一合,就是兩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之後掐去兩頭,朝腦後一甩,好像是大閨女的辮子飛落到灶上的鍋裡,客人就笑了,轉身回去店裡座位上。
鍋邊兒的夥計用雙長筷子攪兩下,大笊籬撈出盛到海碗裡,海碗裡有牛骨高湯,入好面,撒幾片芫荽,蔥絲兒,帶紅根兒的嫩菠菜,滿天星辣椒油花兒,紅,綠,白,啪噠,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箸子面,撐開嘴吃,熱氣蒸得額頭有點兒亮。鐵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會兒了。
50年代初,鎮壓反革命,押去刑場的時候還許犯人點路邊的館子,吃最後一口人間食。有個老頭子被押在車上,路過鐵良的店,說是去陰間的路上得吃口抻面。於是押進去,老頭子張口要龍鬚麵,鐵良也不說話,開始抻。
鐵良幾下就抻好了,親自放面下鍋,瞬時撈起,入在湯裡雙手捧了碗放在老頭兒面前。圍觀的人都伸頭去看,說不出話來。老頭兒挑起面迎光看看,手上的銬譁啦啦響,吃了一口,說,是這個意思,就招呼上路了。
鐵良後來跟人說,這就是當初借錢給我學手藝的恩人,他就是要我抻頭髮絲兒面,我也得抻出來。 (選自《阿城選集》有刪改)
[注]①抻(chēn)用手把麵團抻成麵條。抻:拉長。
文章哪些地方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表現鐵良的抻面手藝?請簡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