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08:14:26 1
專利名稱:瓶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瓶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容易控制擠壓液體排量的瓶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廣泛應用於化妝品、洗滌用品等日化領域的瓶結構的排液的方式主要有兩 種,一種是活塞按壓式,另一種是倒立擠壓式。採用活塞按壓排液方式的乳液瓶因本身結構 複雜,造價較高,並且在瓶中乳液餘量不多時,難於壓出;而採用倒立擠壓排液方式的乳液 瓶在瓶體內乳液餘量減少到少於總量的三分之二時,即會產生擠出困難的問題,每次取液 需要將其倒置後等待或者對其進行拍打才能擠出乳液,並且這樣擠出乳液的量不易控制, 很容易擠出過多的乳液,造成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瓶結構,可以解決活塞按壓式瓶 結構造價高,而倒立擠壓式瓶結構在使用過程中排液量不易控制以及在乳液瓶中的乳液少 於總量的三分之二時不易擠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定量效果。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瓶結構,包括瓶體和瓶蓋,所述瓶體 具有瓶口,所述瓶蓋可將所述瓶口封閉,在所述瓶口固定設置覆蓋於瓶口的蓋體以及導液 管,所述蓋體具有容置孔,所述導液管一端容置在所述蓋體的容置孔內,另一端設置倒置的 漏鬥體,所述漏鬥體伸入瓶體內腔底部,所述瓶體內漏鬥體內外的空間流體連通。所述漏鬥體大致呈漏鬥形,其具有相對所述導液管管體直徑逐漸增大的傾斜壁 面。所述漏鬥體的一端與所述瓶體內腔的底壁相接,在所述漏鬥體上開設有通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瓶結構具有如下優點由於導液管伸入瓶體內腔底部一端 設置漏鬥體,只需將瓶體倒立,輕按瓶體,瓶體內部的液體就可以通過漏鬥體以及導液管排 出至容置孔外,解決了乳液瓶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操作臺面或擠排液體的容量不容易控制以 及在乳液瓶中的乳液少於總量的三分之二時不易擠出的問題,而且漏鬥體可以使每次取液 都能取得相對固定的液體容量,具有定量的效果,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瓶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瓶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瓶結構使用狀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考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描述。結合參見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瓶結構包括瓶體1、蓋體3以及瓶蓋4,蓋體3固定裝設在瓶頸12的開口端,瓶蓋4套設在瓶頸12的外壁。瓶體1大致為一端開口的扁平狀殼體,其內部具有用於承裝液體的內腔8,瓶體1的開口端設置相對收窄的瓶頸12,瓶頸12呈圓柱狀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其開口端為瓶口 14,在瓶頸12的外壁設有若干呈環狀的凸條或者外螺紋122。瓶體1與瓶口 14相對的一端 為底壁16。在本實施例中,瓶體1採用塑膠等具有彈性的材料製成。蓋體3的端面與瓶頸12的瓶口 14的形狀大致相同呈圓形,沿其端部邊緣延伸有 呈雙層環狀分布的固持部32,固持部32的雙層環狀壁面可將瓶口 14卡固在其間。蓋體3在其中部開設容置孔34,容置孔34的下方具有導液管35,導液管35是大 致呈圓柱狀的管體,其置於瓶體1內腔8中,一端容置在所述蓋體3的容置孔34內並與容 置孔34相連通,另一端設置相對導液管35的圓柱狀管體直徑逐漸增大的漏鬥體36,漏鬥體 36位於瓶體1內腔8的底部,其形狀大致呈倒置的漏鬥形,具有環狀傾斜壁面,其相對較大 敞口的一端與瓶體1的底壁16相接,漏鬥體36和導液管35的內壁圍成空腔9,漏鬥體36 具有相對較大敞口的一端開設可使瓶體1的內腔8和漏鬥體36和導液管35的內壁圍成的 空腔9相連通的若干通孔362。瓶蓋4為一端具有開口呈圓柱狀的蓋體,其內壁設有若干呈環狀的凸條或者內螺 紋41,通過瓶頸12外壁設有的凸條或者外螺紋122和自身內壁上具有的若干凸條或者內螺 紋41的相互卡固,可套設在瓶頸12的外壁上,瓶蓋4在相對開口的一端頂壁上具有用於密 封蓋體3的容置孔34的封液塞42。參見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瓶結構在使用前,由於瓶體1保持直立,瓶 體1的內腔8和漏鬥體36與導液管35的內壁共同貫通圍成的空腔9由通孔362相連通, 瓶體1內腔8中的一部分液體通過通孔362進入空腔9中。使用時,取下瓶蓋4,解除封液 塞42對容置孔34的密封,將瓶體1倒立,空腔9中的一部分液體通過漏鬥體36環狀傾斜 壁面進入導液管35中,在瓶體1的底部即瓶體1倒立後的相連通的內腔8和空腔9的液面 上方共同形成一封閉的氣室7,用手指輕輕擠壓瓶體1,瓶體1受擠壓發生形變,瓶體1內腔 8中容置液體的空間減少,液體的液面88上升,液面88上方氣室7逐漸變小,此時,氣室7 內的氣體壓強增大,由於導液管35的一端與外界大氣相連通,造成導液管35兩端氣體壓強 不一致形成壓強差,液面88上方氣室7內的氣體壓強大於瓶外大氣壓強,從而將漏鬥體36 以及導液管35中的液體排出至容置孔34外;取得適量的液體後,停止擠壓並鬆開手指,瓶 體1逐漸恢復原狀,瓶體1外部的空氣經由導液管35以及漏鬥體36上的通孔362進入液 面88上方的氣室7,氣室7內氣體壓強減小,液面88下降,直到恢復與外界大氣壓強一致, 液面88不再變化。將瓶體1直立,扣合瓶蓋4,瓶蓋4頂壁上的封液塞42將容置孔34密 封,瓶體1內的液體恢復使用之前的狀態。在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方式中,漏鬥體36的形狀也可以是其它樣式,只要滿足 其具有相對導液管35的圓柱狀管體直徑逐漸增大的傾斜壁面即可。漏鬥體上的通孔362 開設的位置並不固定,可以是一個或者多個,此外,漏鬥體36的較大敞口端也可不與瓶體1 的底壁16相接,而是與底壁16間具有一定的距離,這樣,該端就不用設置通孔362,瓶體1 內腔8中的液體也可進入空腔9中,亦即瓶體1內漏鬥體36內外的空間流體連通。導液管 35的形狀並不固定,不限定是豎直圓柱狀,也可以是彎折狀或螺旋狀等常見的導管結構。瓶 頸12的形狀並不限定,只要滿足蓋體3的蓋體3的形狀與瓶頸12的瓶口 14的形狀相匹配可卡固密封即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瓶結構的導液管伸入瓶體內腔底部一端設置漏鬥體,解決 了乳液瓶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操作臺面或擠排液體的容量不容易控制以及在乳液瓶中的乳 液少於總量的三分之二時不易擠出的問題,而且漏鬥體可 以使每次取液都能取得相對固定 的液體容量,具有定量的效果,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 之權利範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範圍。
權利要求一種瓶結構,包括瓶體和瓶蓋,所述瓶體具有瓶口,所述瓶蓋可將所述瓶口封閉,在所述瓶口固定設置覆蓋於瓶口的蓋體以及導液管,所述蓋體具有容置孔,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液管一端容置在所述蓋體的容置孔內,另一端設置倒置的漏鬥體,所述漏鬥體伸入瓶體內腔底部,所述瓶體內漏鬥體內外的空間流體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漏鬥體大致呈漏鬥形,其具有相對所 述導液管管體直徑逐漸增大的傾斜壁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瓶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漏鬥體的一端與所述瓶體內腔的底 壁相接,在所述漏鬥體上開設有通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蓋體在沿其端部邊緣延伸有呈雙層 環狀分布的固持部,所述固持部的雙層環狀壁面可將所述瓶口卡固在其間。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瓶體的開口端設置相對收窄的瓶頸, 所述瓶頸的外壁設有呈環狀的凸條或者外螺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瓶蓋在一端頂壁上具有與所述蓋體 的所述 容置孔相匹配的封液塞。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瓶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瓶蓋內壁設有呈環狀的凸條或者內 螺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瓶結構,包括瓶體和瓶蓋,所述瓶體具有瓶口,所述瓶蓋可將所述瓶口封閉,在所述瓶口固定設置覆蓋於瓶口的蓋體以及導液管,所述蓋體具有容置孔,所述導液管一端容置在所述蓋體的容置孔內,另一端設置倒置的漏鬥體,所述漏鬥體伸入瓶體內腔底部,所述瓶體內漏鬥體內外的空間流體連通。本實用新型瓶結構解決了乳液瓶在使用過程中擠排液體的容量不容易控制以及在乳液瓶中的乳液少於總量的三分之二時不易擠出的問題,具有定量的效果,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B65D41/04GK201587569SQ20092013354
公開日2010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6日
發明者章澤宏 申請人:章澤宏;林格實業(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