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非神經性多汗症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23:25:21 2
一種治療非神經性多汗症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非神經性多汗症的中藥。該中藥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茯苓10、黨參5、雞血藤8、牛膝15、蒲公英10、桔梗10、敗醬草4、橘絡3、柴胡5、槐花8、紫花地丁7、白芍5、肉桂3、五倍子4、桃仁5、紅花5、茵陳4、木瓜15、黃柏15、防風8、竹茹5、白茅根8、黃芪8、女貞子8、石決明7、蟬蛻8、炮附子4、三七15、砂仁5、蒲黃10、五靈脂10、紫河車5、烏梅8、墨旱蓮15、海螵蛸8、皂角刺8、雞內金5、天花粉8、徐長卿7、乾薑5。該中藥治療非神經性多汗症效果明顯,無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非神經性多汗症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非神經性多汗症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 多汗症是指全身或局部出汗過多。據產生汗液過多的原因不同分為:神經性多 汗症,非神經性多汗症,代償性多汗症。非神經性多汗症不受交感神經系統支配,而是腺體 對熱敏感或其它因素導致的顯性出汗,出汗過多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不便。非神經性多 汗症通常採用西藥方法治療,但是效果多不是很好,且西藥多有一定的副作用,病人十分痛 苦。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非神經性多汗症的中藥,本中藥治療非神經性多汗 症效果明顯,無副作用。
[0004]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採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0005] -種治療非神經性多汗症的中藥,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
[0006] 茯苓10、黨參5、雞血藤8、牛膝15、蒲公英10、桔梗10、敗醬草4、橘絡3、柴胡5、槐 花8、紫花地丁 7、白芍5、肉桂3、五倍子4、桃仁5、紅花5、茵陳4、木瓜15、黃柏15、防風8、 竹茹5、白茅根8、黃芪8、女貞子8、石決明7、蟬蛻8、炮附子4、三七15、砂仁5、蒲黃10、五 靈脂10、紫河車5、烏梅8、墨旱蓮15、海螵蛸8、皂角刺8、雞內金5、天花粉8、徐長卿7、乾薑 5 〇
[0007] 治療非神經性多汗症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如下:
[0008] (1)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將茯苓、黨參、雞血藤、牛膝、蒲公英、桔梗、敗醬草、橘絡、 柴胡、槐花、紫花地丁、白芍、肉桂、五倍子、桃仁、紅花、茵陳、木瓜、黃柏、防風、竹茹、白茅 根、黃芪、女貞子、石決明、蟬蛻、炮附子、三七、砂仁、蒲黃、五靈脂、紫河車、烏梅、墨旱蓮、海 螵蛸、皂角刺、雞內金、天花粉、徐長卿、乾薑,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將該混合物與水按照重 量比1 :1〇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20分鐘。
[0009] (2)將所述步驟(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60分鐘後,過濾得到第一濾液及濾渣。 [0010] (3)將所述步驟(2)中所得濾渣與水按照重量比1 :6的比例混合,再煎煮40分鐘, 然後過濾得到第二濾液及濾渣,將第一濾液與第二濾液混合,獲得藥物的湯劑。
[0011] 本發明的藥理及效果如下:
[0012] 本發明選取茯苓、黨參、雞血藤、牛膝、蒲公英、桔梗、敗醬草、橘絡、柴胡、槐花、紫 花地丁、白芍、肉桂、五倍子、桃仁、紅花、茵陳、木瓜、黃柏、防風、竹茹、白茅根、黃芪、女貞 子、石決明、蟬蛻、炮附子、三七、砂仁、蒲黃、五靈脂、紫河車、烏梅、墨旱蓮、海螵蛸、皂角刺、 雞內金、天花粉、徐長卿、乾薑,多味中藥製成中藥湯劑。
[0013] 其中,獲茶,利水,滲溼利尿。
[0014] 黨參,健脾補肺,益氣生津。
[0015] 雞血藤,活血舒筋,養血調經。
[0016] 牛膝,散瘀血,消癰腫。
[0017] 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
[0018]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膿。
[0019] 敗醬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
[0020] 橘絡,敗毒抗癌,理氣化痰。
[0021] 柴胡,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
[0022] 槐花,涼血止血,清肝明目。
[0023] 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清熱利溼。
[0024] 白芍,養血和營,緩急止痛,斂陰平肝。
[0025] 肉桂,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
[0026] 五倍子,斂肺,止汗,澀腸,固精,止血,解毒。
[0027] 桃仁,破血行瘀,潤燥滑腸。
[0028] 紅花,活血能經,祛瘀止痛。
[0029] 茵陳,清熱利溼。
[0030] 木瓜,助消化,消暑解渴,潤肺止咳。
[0031] 黃柏,清熱解毒,清熱燥溼。
[0032] 防風,祛風解表,勝溼止痛,解痙止癢。
[0033] 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安胎涼血。
[0034] 白茅根,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0035] 黃芪,補氣固表,利尿消腫,託毒排膿,斂瘡生肌。
[0036] 女貞子,補益肝腎,清虛熱,明目。
[0037] 石決明,平肝清熱,明目去翳。
[0038] 蟬蛻,疏散風熱,透疹利咽,明目退翳,祛風止痙。
[0039] 炮附子,回陽救逆,溫裡逐寒,溫經止痛。
[0040] 三七,止血,散血,定痛。
[0041] 砂仁,化溼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
[0042] 蒲黃,止血,祛瘀,利尿。
[0043] 五靈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消積解毒。
[0044] 紫河車,益氣養血,補腎益精。
[0045] 烏梅,斂肺,澀腸,生津,安蛔。
[0046] 墨旱蓮,補益肝腎,涼血止血。
[0047] 海螵蛸,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溼斂瘡。
[0048] 皂角刺,消毒透膿,搜風,殺蟲。
[0049] 雞內金,健脾消食,澀精止遺,消癥化石。
[0050] 天花粉,清熱生津,潤肺化痰,消腫排濃。
[0051] 徐長卿,祛風化溼,止痛止癢。
[0052]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0053] 將上述多味中藥原料經過煎煮製備成湯劑,對於治療非神經性多汗症效果顯著。
[0054] 臨床資料:
[0055] 為表明本發明藥物的治療效果,本發明經過100例非神經性多汗症患者進行系統 的臨床研究,1〇〇例病例均來源於青島開發區醫院。
[0056] 治療組:按隨機方法選取50例,在原治療基礎上,停用所有治療藥物,服用本發明 藥物治療2個月。
[0057] 對照組:按隨機方法選取50例,利用傳統阿託品治療2個月。
[0058] 兩組在病情、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
[0059] 服用方法:治療組:每日早晚各一次服用本發明藥物的湯劑300毫升,療程為2個 月。對照組:給予阿託品膠囊,一次0. 3?0. 6mg,一日3次,餐後服用,療程為2個月。
[0060] 觀察指標和方法
[0061]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貝IJ》的標準。
[0062] 治療組,治癒47例,好轉3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 %。對照組,治癒35例,好 轉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4%。兩組之間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治療組明顯優於對照組。
【具體實施方式】
[0063] 下面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0064] 一種治療非神經性多汗症的中藥,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
[0065] 茯苓10、黨參5、雞血藤8、牛膝15、蒲公英10、桔梗10、敗醬草4、橘絡3、柴胡5、槐 花8、紫花地丁 7、白芍5、肉桂3、五倍子4、桃仁5、紅花5、茵陳4、木瓜15、黃柏15、防風8、 竹茹5、白茅根8、黃芪8、女貞子8、石決明7、蟬蛻8、炮附子4、三七15、砂仁5、蒲黃10、五 靈脂10、紫河車5、烏梅8、墨旱蓮15、海螵蛸8、皂角刺8、雞內金5、天花粉8、徐長卿7、乾薑 5 〇
[0066] 治療非神經性多汗症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如下:
[0067] (1)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將茯苓、黨參、雞血藤、牛膝、蒲公英、桔梗、敗醬草、橘絡、 柴胡、槐花、紫花地丁、白芍、肉桂、五倍子、桃仁、紅花、茵陳、木瓜、黃柏、防風、竹茹、白茅 根、黃芪、女貞子、石決明、蟬蛻、炮附子、三七、砂仁、蒲黃、五靈脂、紫河車、烏梅、墨旱蓮、海 螵蛸、皂角刺、雞內金、天花粉、徐長卿、乾薑,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將該混合物與水按照重 量比1 :1〇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20分鐘。
[0068] (2)將所述步驟(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60分鐘後,過濾得到第一濾液及濾渣。
[0069] (3)將所述步驟(2)中所得濾渣與水按照重量比1 :6的比例混合,再煎煮40分鐘, 然後過濾得到第二濾液及濾渣,將第一濾液與第二濾液混合,獲得藥物的湯劑。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非神經性多汗症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 茯苓10、黨參5、雞血藤8、牛膝15、蒲公英10、桔梗10、敗醬草4、橘絡3、柴胡5、槐花 8、紫花地丁 7、白芍5、肉桂3、五倍子4、桃仁5、紅花5、茵陳4、木瓜15、黃柏15、防風8、竹 茹5、白茅根8、黃芪8、女貞子8、石決明7、蟬蛻8、炮附子4、三七15、砂仁5、蒲黃10、五靈 脂10、紫河車5、烏梅8、墨旱蓮15、海螵蛸8、皂角刺8、雞內金5、天花粉8、徐長卿7、乾薑 5 〇
【文檔編號】A61K35/24GK104208651SQ201410524589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8日
【發明者】薛傑君, 孫曉雲, 薛文婷, 楊麗麗 申請人:薛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