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屋頂排水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08:22:11 1
專利名稱:建築屋頂排水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築設施,特別地,是涉及一種建築屋頂的排水系統,包括由屋頂上升牆沿圍成的蓄水槽,從蓄水槽通向地面的排水管。
背景技術:
通常的建築屋頂都設有蓄水邊沿,即上升牆沿,它們圍繞屋頂一周,恰好使屋頂形成可蓄水的屋頂蓄水槽,通常情況下,為了防止雨水飛瀉,在蓄水槽的四周設置若干豎直向下的排水管道,當屋頂積水時,積水將從排水管內流下。對於排水管的總體排水能力,與排水管的數量成正比,因此排水管布置得越多,則屋頂排水能力越強,然而,排水管的大量布置不僅需要消耗較大的人力物力,並且將影響建築的美觀性,因此,建築四周的排水管數量通常需要設計為一個合理的數量,如建築牆體的每側分別設置兩根排水管;對於這樣的排水管設置,在普通小雨天氣下,排水管的排水量不能充分發揮,即浪費了較多的排水能力,而遭遇暴雨天氣時,排水管的自然排水速度往往又趕不上屋頂積水速度,這便造成屋頂四周雨水飛瀉的情況,使建築周圍環境十分糟糕,此情況的主要原因在於,當積水從排水管內下落時,僅由重力加速,因此,其下落速度受到限制,因此,雨量一旦增大,該種排水管道布局便無能為力了。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建築屋頂排水系統,該排水系統可以儘可能地減小建築物的排水管數量,並且可以靈活調節排水管的排水能力,以保證順暢地排除建築屋頂的積水。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建築屋頂排水系統包括由屋頂上升牆沿圍成的蓄水槽,所述蓄水槽外側設有從該蓄水槽通向地面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中串接有電控增壓泵,該電控增壓泵包括順序相連的傳感器、正反饋豐吳塊、水慄;所述傳感器設置於所述蓄水槽內近該傳感器所對應的排水管處;所述水泵的抽水方向沿所述排水管從上至下。進一步地,所述傳感器為壓力傳感器,貼於所述蓄水槽底面設置,相對於水位傳感器,其可以避免橫向雨水對其傳感精度的影響,可以依據所述蓄水槽內的水壓,更為準確地測出所述蓄水槽內實際蓄水量。進一步地,所述蓄水槽內,在所述傳感器的上方設有罩蓋,所述罩蓋側面貫通,起到遮陽作用,避免傳感器因長期陽光照射而老化損壞。進一步地,所述正反饋模塊具有一個閥值,在所述傳感器傳感的蓄水量數值大於該閥值時,該正反饋模塊觸發所述水泵運轉,並呈正反饋效應,以避免在雨水量較小的情況下,水泵運轉而浪費電能。進一步地,所述電控增壓泵在所述正反饋模塊與所述水泵之間還設有一個限流模塊,以防止在異常情況下,所述正反饋模塊反饋的信號異常增大,損壞水泵。進一步地,所述正反饋模塊、限流模塊、水泵包括於同一個所述電控增壓泵殼體內。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該建築屋頂排水系統在雨水天氣情況下,蓄水槽內的積水將沿著排水管排向地面,由於所述電控增壓泵的存在,當蓄水槽內的積水越多時,則所述正反饋模塊觸發所述水泵以越大的功率運轉,從而加速所述排水管的排水速度,遠勝於積水自然下落之速度;反之,蓄水槽內積水越少,則水泵以越小的功率排水,以節約能量;由於上述機制的存在,故只需布置少量的排水管,即可在各種雨水情況下實現順暢的排水效果O
圖1是本建築屋頂排水系統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實施例中電控增壓泵的電氣結構圖。圖3是圖1實施例中傳感器的布置示意圖。圖4是本建築屋頂排水系統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在圖1-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該建築屋頂排水系統包括由屋頂上升牆沿圍成的蓄水槽10,所述蓄水槽10具有水平的槽底,蓄水槽10外側設有從該蓄水槽10通向地面的排水管2,在本實施例中,排水管2共有四根,沿著樓體I四側的牆壁豎直延伸而下;各所述排水管2中串接有電控增壓泵3,該電控增壓泵3的電氣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順序相連的傳感器300、正反饋模塊301、限流模塊302、水泵303 ;其中,所述正反饋模塊301、限流模塊302、水泵303包括在同一個外殼內,各所述傳感器300設置於所述蓄水槽10內近該傳感器300所對應的排水管2處,並通過電線與所述正反饋模塊301相連接;所述水泵303的抽水方向沿所述排水管2從上至下。所述傳感器300為壓力傳感器,貼於所述蓄水槽10底面設置,相對於水位傳感器,其可以避免橫向雨水對其傳感精度的影響,可以依據所述蓄水槽10內的水壓,更為準確地測出所述蓄水槽10內實際蓄水量。上述電控增壓泵3中,所述限流模塊302的作用在於,防止在異常情況下,如所述傳感器300表面壓到重物,或傳感器300故障,所述正反饋模塊301反饋的信號異常增大,損壞水泵303。如圖3所示,為了避免傳感器300因長期陽光照射而老化損壞,在所述蓄水槽10內,在所述傳感器300的上方設有罩蓋4,所述罩蓋4側面貫通,起到遮陽作用,該罩蓋4可由磚瓦、水泥片等構成,採用水泥砌於所述蓄水槽10的槽底11。上述電控增壓泵3中,所述正反饋模塊301具有一個閥值,在所述傳感器300傳感的蓄水量數值大於該閥值時,該正反饋模塊301觸發所述水泵303運轉,並呈正反饋效應,以避免在雨水量較小的情況下,水泵303運轉而浪費電能。上述建築屋頂排水系統在雨水天氣情況下,蓄水槽10內的積水將沿著排水管2排向地面,由於所述電控增壓泵3的存在,當蓄水槽10內的積水越多時,則所述正反饋模塊301觸發所述水泵303以越大的功率運轉,從而加速所述排水管2的排水速度,遠勝於積水自然下落之速度(相當於人為提高管內水流的加速度,根據實際情況,可使增壓後的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的若干倍);反之,蓄水槽10內積水越少,則水泵303以越小的功率排水,以節約能量;由於上述機制的存在,故只需布置少量的排水管2,即可在各種雨水情況下實現順暢的排水效果。圖4是本建築屋頂排水系統的另一個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與前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所述蓄水槽10的底面為一個傾斜面,從樓體I的一側向下傾斜向另一側,在樓體上方蓄水槽10底面較低側所對應的牆體上,設置有三根排水管2,其餘各牆體上均不設排水管2,由此,僅在樓體I的一側對蓄水槽10內的積水進行排洩,在此情況下,有利於對排水系統的集中布置、調整、改進,並且,在此情況下,由於各排水管2的管口較近,因此,可以省略若干所述傳感器300,使其中個別的傳感器300同時傳感向多個所述正反饋模塊301。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築屋頂排水系統,包括由屋頂上升牆沿圍成的蓄水槽(10),所述蓄水槽(10)外側設有從該蓄水槽(10)通向地面的排水管(2),其特徵在於: 所述排水管(2)中串接有電控增壓泵(3),該電控增壓泵(3)包括順序相連的傳感器(300)、正反饋模塊(301)、水泵(303); 所述傳感器(300)設置於所述蓄水槽(10)內近該傳感器(300)所對應的排水管(2)處;所述水泵(303)的抽水方向沿所述排水管(2)從上至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築屋頂排水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傳感器(300)為壓力傳感器,貼於所述蓄水槽(10)底面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築屋頂排水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蓄水槽(10)內,在所述傳感器(300)的上方設有罩蓋(4),所述罩蓋(4)側面貫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築屋頂排水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正反饋模塊(301)具有一個閥值,在所述傳感器(300)傳感的蓄水量數值大於該閥值時,該正反饋模塊(301)觸發所述水泵(303)運轉,並呈正反饋效應。
5.根據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4所述的建築屋頂排水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控增壓泵(3)在所述正反饋模塊(301)與所述水泵(303)之間還設有一個限流模塊(30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建築屋頂排水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正反饋模塊(301)、限流模塊(302)、水泵(303)包括於同一個所述電控增壓泵殼體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築屋頂排水系統,包括由屋頂上升牆沿圍成的蓄水槽,所述蓄水槽外側設有從該蓄水槽通向地面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中串接有電控增壓泵,該電控增壓泵包括順序相連的傳感器、正反饋模塊、水泵;所述傳感器設置於所述蓄水槽內近該傳感器所對應的排水管處;所述水泵的抽水方向沿所述排水管從上至下。該排水系統可以儘可能地減小建築物的排水管數量,並且可以靈活調節排水管的排水能力,以保證順暢地排除建築屋頂的積水。
文檔編號E04D13/04GK103161266SQ20111042140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8日
發明者孫家宏, 張永波 申請人:孫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