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於輪胎裝卸的分離式輪轂電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01:59:17 2

本實用新型涉及輪轂式電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便於輪胎裝卸的分離式輪轂電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輪轂式電機多為一體式輪轂電機,一般由轉子和定子兩部分組成,轉子兩端形成端蓋,輪胎箍套於轉子兩端蓋之間。由於兩端蓋的外徑大於輪胎內徑,使得輪胎的安裝和拆卸極為不便,並容易在安裝的過程中對輪胎體造成損壞,加大了電機的維護成本和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於輪胎裝卸的分離式輪轂電機,具有便於輪胎裝卸、裝卸過程不會對輪胎造成損壞、維護便捷、避震性強、使用壽命長和密封性好的優點。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於輪胎裝卸的分離式輪轂電機,包括一電機本體和一第一端蓋,所述電機本體的第一端形成一第二端蓋,所述第一端蓋和所述第二端蓋的外徑大於所述電機本體的第二端的外徑,所述第一端蓋可拆卸地固定於所述電機本體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蓋形成一氣嘴孔,所述電機本體包括一定子和一轉子,所述轉子的第一端形成所述第二端蓋,所述轉子作為輪輞,所述定子的定子軸形成一通道,所述定子的至少一定子引線穿設於所述通道內,並通過所述通道自鄰近所述第二端蓋的所述定子軸的一端部伸出所述電機本體外。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電機本體還包括一蓋體和兩軸承;所述蓋體固定於所述轉子的第二端並與所述轉子配合形成一安裝空間,所述定子設置於所述安裝空間內,所述第二端蓋和所述蓋體中部對應形成一軸承安裝孔,所述軸承安裝孔內設置有所述軸承,所述定子的定子軸的兩端分別通過一所述軸承伸出所述安裝空間。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電機本體還包括一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設置於所述轉子和所述蓋體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還包括兩防塵圈,所述防塵圈套設於所述定子軸,一所述防塵圈設置於所述定子軸與轉子之間,另一所述防塵圈設置於所述定子軸和所述第一端蓋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氣嘴孔的徑向與所述轉子的徑向形成一夾角。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還包括一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設置於所述電機本體和所述第一端蓋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還包括輪胎體,所述輪胎體套設於電機本體外並位於所述第一端蓋與所述第二端蓋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輪胎體包括一內胎和一外胎,所述內胎包括一氣嘴,所述氣嘴自所述氣嘴孔鄰近所述第一端蓋的一端穿入,並自所述氣嘴孔遠離所述第一端蓋的一端穿出,所述外胎套設於所述內胎外。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輪胎體採用真空胎。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以上技術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包括一整體的電機本體和一第一端蓋,第一端蓋可拆卸地固定於所述電機本體的第二端,第一端蓋和第二端蓋的外徑大於電機本體的第二端的外徑,使得輪轂式電機可以通過拆下第一端蓋便捷地裝卸輪胎體,且由於電機本體是完整的電機,即使拆下第一端蓋也不會裸露電機的內部部件,防止拆卸時損傷電機線圈和軸承和其他內部部件;定子引線通過通道自鄰近所述第二端蓋的所述定子軸的一端部伸出所述電機本體外,使得在裝卸輪胎體時直接卸下第一端蓋就可完成,無需拆卸電機接插頭。氣嘴孔的設置能夠在安裝充氣胎時,使得充氣胎的氣嘴能夠順利地穿過通氣口通至第二端蓋外側,使得用戶的充氣過程更為地便捷。轉子直接形成第二端蓋,使得轉子直接作為輪輞,使得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更為緊湊且安裝方便,還能起到不改變輪輞大小但能增加定子線圈匝數,從而增大電機功率的效果。第一密封圈的採用加強了電機主體的密封性,起到電機主體防水的效果。兩防塵圈的採用增強了輪轂式電機內部的清潔度,防止外界的灰塵雜物進入電機內部,保證電機的正常運轉。第二端蓋形成一氣嘴孔,使得充氣胎氣嘴能夠更容易穿過氣嘴孔,從而使得用戶安裝充氣胎更為便捷。第二密封圈的採用增強了電機本體與第一端蓋之間的密封性,與第一密封圈配合實現了電機的二級防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便於輪胎裝卸的分離式輪轂電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便於輪胎裝卸的分離式輪轂電機的電機本體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便於輪胎裝卸的分離式輪轂電機的電機本體的爆炸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便於輪胎裝卸的分離式輪轂電機的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1~圖4,給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予以詳細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功能、特點。
請參閱圖1、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便於輪胎裝卸的分離式輪轂電機,包括一電機本體1、一第一端蓋2和一輪胎體3,電機本體1的第一端形成一第二端蓋121,第二端蓋121形成一氣嘴孔122,第一端蓋2和第二端蓋121的外徑大於電機本體1的第二端的外徑,第一端蓋2可拆卸地固定於電機本體1的第二端;輪胎體3套設於電機本體1外並位於第一端蓋2與第二端蓋121之間。
本實用新型包括一整體的電機本體1和一第一端蓋2,第一端蓋2可拆卸地固定於電機本體1的第二端,第一端蓋2和第二端蓋121的外徑大於電機本體1的第二端的外徑,使得輪轂式電機可以通過拆下第一端蓋2便捷地裝卸輪胎體3,且由於電機本體1是完整的電機,即使拆下第一端蓋2也不會裸露電機的內部部件,防止拆卸時損傷電機線圈和軸承和其他內部部件。
請參閱圖1、圖3,電機本體1包括一定子11、一轉子12、一蓋體13、兩軸承14和一第一密封圈15;轉子12的第一端形成第二端蓋121,蓋體13固定於轉子12的第二端並與轉子12配合形成一安裝空間,定子11設置於安裝空間內,第二端蓋121和蓋體13中部對應形成一軸承安裝孔16,軸承安裝孔16內設置有軸承14,定子11的定子軸111的兩端分別通過一軸承14伸出安裝空間。定子11的定子軸111形成一通道,定子11的至少一定子引線112穿設於通道內,並通過通道自鄰近第二端蓋121的定子軸111的一端部伸出電機本體1外。第一密封圈15設置於轉子12和蓋體13之間。
轉子12直接形成第二端蓋121,使得轉子12直接作為輪輞,使得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更為緊湊且安裝方便,還能起到減小電機體積,增大電機功率的效果。定子引線112通過通道自鄰近第二端蓋121的定子軸111的一端部伸出電機本體1外,使得在裝卸輪胎體3時直接卸下第一端蓋2就可完成,無需拆卸電機接插頭。第一密封圈15的採用加強了電機主體的密封性,起到電機主體防水的效果。
安裝電機本體1時,首先將兩軸承14分別裝入第二端蓋121和蓋體13的軸承安裝孔16,其中定子引線112穿設於通道內並通過通道自鄰近第二端蓋121的定子軸111的一端部伸出電機本體1外;接著將第一密封圈15設置於轉子12與蓋體13之間,最後通過第一螺釘17將蓋體13與轉子12。
請參閱圖4,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兩防塵圈4,防塵圈4套設於定子軸111,一防塵圈4設置於定子軸111與轉子12之間,另一防塵圈4設置於定子軸111和第一端蓋2之間。兩防塵圈4的採用增強了輪轂式電機內部的清潔度,防止外界的灰塵雜物進入電機內部,保證電機的正常運轉。
氣嘴孔122的設置能夠在安裝充氣胎時,使得充氣胎的氣嘴311能夠順利地穿過通氣口通至第二端蓋121外側,使得用戶的充氣過程更為便捷;氣嘴孔122的徑向與轉子12的徑向形成一夾角,進一步使得充氣胎氣嘴311的能夠更容易地穿過氣嘴孔122,從而使得用戶安裝充氣胎更為便捷。
還包括一第二密封圈5,第二密封圈5設置於電機本體1和第一端蓋2之間。第二密封圈5的採用增強了電機本體1與第一端蓋2之間的密封性,與第一密封圈15配合實現了電機的二級防水。
本實施例中,輪胎體3包括一內胎31和一外胎32,內胎31包括一氣嘴311,氣嘴311自氣嘴孔122鄰近第一端蓋2的一端穿入,並自氣嘴孔122遠離第一端蓋2的一端穿出,外胎32套設於內胎31外。在其他實施例中,輪胎體3也可採用真空胎。
安裝輪胎體3時,首先將內胎31裝入外胎32中,然後將整體的輪胎體3自電機本體1的第二端套上電機本體1並將氣嘴311穿入氣嘴孔122,然後將第二密封圈5套設在第一端蓋2與電機本體1之間,然後通過第二螺釘6將第一端蓋2固定在電機本體1上。最後,將防塵圈4安裝到電機本體1和第一端蓋2上。
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範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