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在座椅式按摩器上的遙控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09:31:29 1

本發明涉及能夠適用於座椅式按摩器等按摩器的遙控裝置。
背景技術:
在座椅式按摩器等按摩器中,存在附帶具備顯示裝置的遙控裝置的按摩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的遙控裝置構成為:遙控裝置與按摩器的主體側通過信號線進行連接。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43249號公報(圖1)
技術實現要素:
在這樣的遙控裝置中,也存在不使用該遙控器時信號線造成障礙這一問題。
另外,在具備斜度調整(reclining)功能的座椅式按摩器的情況下,在使用遙控器時,也存在發生如下問題的危險性。
例如,在呈靠背朝向後方側傾倒的狀態(傾斜狀態)的座椅式按摩器中,存在就座於該座椅式按摩器上的使用者不小心將遙控裝置從手中掉落到地面上的情況。該情況下,使用者需要自己起身伸手去撿起遙控裝置、或者暫時從按摩器下來去撿起遙控裝置,否則無法停止按摩動作、或者使靠背立起為接近垂直的狀態(非傾斜狀態)。在使用者中,也有例如體力欠佳者,其無法起身去撿起遙控裝置,從而也存在在傾斜狀態的座椅式按摩器上無法動彈這一情況(問題情況)。
本發明是鑑於上述問題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設置在座椅式按摩器上的遙控裝置,該遙控裝置能夠以信號線不會造成障礙的方式進行收納,並且,使用者能夠以傾斜姿態操作座椅式按摩器。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中採用下述技術方法。
即,本發明涉及的設置在座椅式按摩器上的遙控裝置中,所述座椅式按摩器具備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和支撐使用者背側的靠背部,並且,所述遙控裝置被構成為對設置在所述座部或者所述靠背部中的斜度調整機構或者按摩機構進行操作,其特徵在於,所述遙控裝置通過信號線與所述座椅式按摩器側連接;所述信號線的座椅式按摩器側的端部能夠以卷繞狀態收納在所述座椅式按摩器的內部;所述座椅式按摩器上設有凹腔部,所述凹腔部用於在將所述信號線卷繞時收納設置於所述信號線的前端的所述遙控裝置;所述凹腔部被構成為:在將所述遙控裝置收納在所述凹腔部中時,所述遙控裝置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凹腔部的外部露出;在所述遙控裝置的、朝向所述凹腔部的外部露出的部位上,設有操作所述斜度調整機構或者所述按摩機構的操作開關。
優選所述凹腔部形成於扶手部的前部上方部位上,其中,所述扶手部設置於所述座部的側部。
優選所述扶手部的內部設有卷繞所述信號線的卷繞機構。
優選所述凹腔部的開口部邊緣處形成有防止所述信號線與該開口邊緣摩擦的防止摩擦機構。
優選所述凹腔部形成於如下位置上,即:當所述靠背部呈向後傾倒的傾斜狀態時,倚靠在所述傾斜狀態的靠背部上的使用者的手能夠到達的位置。
優選所述操作開關是使用所述斜度調整機構使所述靠背部朝向立起方向擺動的立起鍵。
優選所述操作開關是使所述按摩機構停止進行按摩動作的停止鍵。
優選所述卷繞機構上設有鎖定機構,所述鎖定機構能夠以分多個階段改變所述信號線從所述座椅式按摩器中引出的長度的狀態固定所述信號線的引出。
優選所述凹腔部被構成為:能夠以所述遙控裝置的上表面與所述扶手部的上表面處於同一平面上的方式收納所述遙控裝置;所述操作開關形成於所述遙控裝置的與所述扶手部的上表面處於同一平面的上表面上。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涉及的遙控裝置,能夠以信號線不會造成障礙的方式收納遙控裝置,且使用者能夠以傾斜姿態操作座椅式按摩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立體圖(遙控裝置、收納狀態)。
圖2是本發明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立體圖(遙控裝置、取出狀態)。
圖3是本發明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立體圖(遙控裝置、最大限度引出狀態)。
圖4是將遙控裝置收納後的狀態的放大圖。
圖5是將防止摩擦機構放大進行表示的圖。
圖6是遙控裝置的主體的立體圖。
(符號說明)
1遙控裝置
2座椅式按摩器
3座部
4靠背部
5放腳架
6底座
7側部揉捏機構
8扶手部
9信號線(電纜線)
10凹腔部
11操作開關(立起鍵)
12畫面部
13顯示操作鍵部
14驅動操作鍵部
15確認鍵
16選擇鍵
17卷繞機構
18防止摩擦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對於以下所說明的各實施方式中通用的同一構成部件賦予相同符號和相同名稱。因此,省略被賦予相同符號和相同名稱的構成部件的重複說明。
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圖1表示裝備有該遙控裝置1的座椅式按摩器2的一例。
圖1所示的座椅式按摩器2具備:具有足夠從下方支撐使用者臀部的寬度的座部3、設置在該座部3的後部的靠背部4以及設置在座部3的前部的放腳架5。
座部3的下部設有用於將該座椅式按摩器2設置在地面上的底座6,通過該底座6而將座部3支撐在規定高度上。
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根據圖1中記載的表示前後、左右方向的箭頭來說明座椅式按摩器2的前後方向和左右方向。這些各方向與就座於座椅式按摩器2上的使用者所觀察的方向一致。
靠背部4是從後方支撐使用者的肩部、背部、腰部的部件,且被配置在座部3的後部或者底座6的後部。靠背部4的下端部以繞朝向左右方向的軸旋轉自如的方式被樞軸支撐(pivotallysupport)在座部3的後部或底座6的後部,靠背部4的上端部被保持為相對於被樞軸支撐在底部3或者底座6上的下端部前後擺動自如的狀態。該靠背部4能夠在配設於底座6內的線性驅動機構等的斜度調整機構的作用下向後傾斜。
另外,靠背部4的內部設有進行揉捏、拍打或者振動等按摩動作的背部用按摩機構(省略圖示)。該背部用按摩機構能夠沿靠背部4的傾斜方向移動,從而能夠使背部用按摩機構移動至使用者的肩部、背部或者腰部,由此能夠選擇性地對這些施療部位進行施療。
靠背部4的兩側設有側部揉捏機構7。該側部揉捏機構7被構成為:通過使氣囊(airbag)以規定的節奏反覆進行膨脹和收縮等,從而從左右兩側按壓按摩倚靠在靠背部4上的使用者的雙臂或雙肩的側部。
即,上述背部用按摩機構和側部揉捏機構7構成設置於座椅式按摩器2中對使用者的施療部位進行按摩的按摩機構。
放腳架5能夠支撐就座於座部3上的使用者的下肢(左右腿的腿肚~腳部)。該放腳架5能夠通過配設於底座6內的放腳架移動機構(省略圖示)而在收納位置、使用位置(第一位置)以及使用位置(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其中,收納位置是指放腳架5被收納在座部3下方時的位置(圖1表示放腳架5被收納於該收納位置處的狀態),第一位置是指放腳架5從座部3向前突出,並且以前低後高的傾斜姿態將座部3前方的地面與座部3的上表面之間加以連接時的位置,第二位置是指放腳架5從該傾斜姿態進一步朝向地面上方抬起,並且以與座部3的高度相同的高度變為大致水平姿態時的位置。
進而,座部3的左右兩側設有扶手部8。也可以在該扶手部8的相互對置的內側面(左側扶手部8的右側面和右側扶手部8的左側面)上設有作為按摩機構之一的大腿或腰部按摩機構。
另外,上述座椅式按摩器2設有遙控裝置1,該遙控裝置1被構成為能夠對斜度調整機構或者按摩機構進行操作。
該斜度調整機構或者按摩機構與遙控裝置1通過信號線9(電纜線)且經由座椅式按摩器2內的控制部(省略圖示)進行連接。換言之,遙控裝置1通過信號線9而與座椅式按摩器2側連接。該信號線9能夠自如地進行彎曲和卷繞。
另外,信號線9的座椅式按摩器2側的端部能夠以卷繞狀態收納在座椅式按摩器2的內部,座椅式按摩器2上設有凹腔(pocket)部10,該凹腔部10用於在將信號線9卷繞時收納設置於該信號線9前端的遙控裝置1。而且,凹腔部10被構成為:在將遙控裝置1收納在該凹腔部10中時,遙控裝置1的一部分(例如上表面)露出凹腔部10的外部,在遙控裝置1的露出於凹腔部10外部的部位上設有操作開關11,其中,該操作開關11用於將座椅式按摩器2的姿態變更為靠背部4立起的立起姿態。
以下,對於本發明的特徵之處、即凹腔部10和收納在該凹腔部10中的遙控裝置1進行說明。
如圖6所示,遙控裝置1呈縱長的形狀,其厚度小於縱橫長度。在遙控裝置1的表面側(操作側)的上部配置有畫面部12,中央部配置有驅動操作鍵部14,下部配置有顯示操作鍵部13。顯示操作鍵部13由電源鍵、暫停鍵、停止鍵構成。
畫面部12中以「文字顯示」或者「圖標」的形式顯示座椅式按摩器2的各按摩機構(背部用按摩機構、側部揉捏機構7、腳部揉捏機構、大腿或腰部按摩機構以及臂部按摩機構)所進行的按摩動作的內容(以下,將文字表示、圖標等總稱為「項目」)。畫面部12內所顯示的項目既可以是多個,也可以為一個。
另外,驅動操作鍵部14用於選擇畫面部12中所顯示的項目、或者確定所選擇的項目(指示執行項目所表示的動作)。
該驅動操作鍵部14主要進行與按摩內容相關的操作,例如按摩路線(massagecourse)的選擇或者按摩強度的調節等。
在本實施方式中,驅動操作鍵部14具備位於中央位置的確認鍵15、和設置於該確認鍵15周圍的選擇鍵16。選擇鍵16被形成為中心具有孔的圓形狀(環狀),並且,該選擇鍵16外周部的上部、下部、左部、右部共計四個部位能夠分別進行按壓操作。另外,確認鍵15配置在選擇鍵16的中心孔內且被形成為圓形,並且,在確認鍵15的表面上形成有「ok」這一標記。
除此之外,該驅動操作鍵部14的選擇鍵16的周圍也配置有多個操作鍵。
進而,在遙控裝置1的上表面(頂部、與信號線9連接的面相反側的面)上,配設有之後詳細進行說明的立起鍵等的操作開關11。另外,根據遙控裝置1插入凹腔部10中的方法的不同,操作開關11也可以配設在遙控裝置1的下表面(與信號線9連接的面)上。
收納遙控裝置1的凹腔部10是在左側扶手部8的上表面開口且朝向下方延伸的縱孔狀部分,能夠將上述遙控裝置1以沿上下方向豎立的狀態收納在扶手部8的內部。另外,凹腔部10的開口呈與遙控裝置1的剖面形狀(沿水平方向剖切時的剖面形狀)對應的形狀。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凹腔部10的開口形狀從上方觀察時呈橢圓形狀(被壓扁的圓形狀),但也可以將開口形成為如長方形狀等的形狀。
上述凹腔部10的開口被形成為:收納在凹腔部10中的遙控裝置1的方向相對於左右方向稍微傾斜,從而凹腔部10能夠以使用者容易觀察、操作上述立起鍵等的方式收納遙控裝置1。
另外,凹腔部10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內部尺寸)被形成為與遙控裝置1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外部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或者比遙控裝置1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稍短的尺寸。在將凹腔部10和遙控裝置1形成為相同尺寸的情況下,當將遙控裝置1放置收納在凹腔部10時,遙控裝置1(遙控裝置主體)的上表面與扶手部8的上表面處於同一平面上,從而在將手臂放置於扶手部8上時,遙控裝置1不會造成障礙。另外,在將凹腔部10形成為比遙控裝置1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稍短的尺寸的情況下,遙控裝置1的一部分從扶手部8的上表面向上突出,從而容易操作下述操作開關11。
進而,上述凹腔部10形成在傾斜時使用者的手能夠到達的位置處。具體而言,上述凹腔部10形成在如下位置處,即:當就座於呈傾斜狀態的座椅式按摩器2上的使用者伸開手臂時,使用者的手(指尖)能夠充分到達操作開關11處的位置。
另外,上述遙控裝置1能夠適用於靠背部4、座部3以及扶手部8相互聯動的形式的座椅式按摩器(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2-179214號公報中公開的座椅式按摩器等)中。在該形式的座椅式按摩器的斜度調整機構中,即使使靠背部4大幅向後傾斜,倚靠在靠背部4上的使用者與操作開關11(凹腔部10)之間的距離也幾乎不會變化。因此,即使進行靠背部4的傾斜動作,使用者也能夠可靠地操作收納在凹腔部10中的遙控裝置1的操作開關11。
操作開關11是為了向上述斜度調整機構或者按摩機構發送指令,從而進行使用者自己從座椅式按摩器2上起身、或者中斷施療等最低限度的操作而設置的。具體而言,該「最低限度的操作」是指:使座椅式按摩器2的姿態變更(恢復)為靠背部4立起的立起姿態、或者使擺動動作或按摩動作暫時中斷等的操作。操作開關11設置在遙控裝置1的一部分且在收納於凹腔部10內時露出於凹腔部10外部的位置上。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遙控裝置1被收納在凹腔部10中時,遙控裝置1的一部分露出於凹腔部10的外部」是指:在遙控裝置1以處於同一平面上的狀態被收納於凹腔部10中的情況下,遙控裝置1的上表面成為露出於凹腔部10外部的部分。另外,在遙控裝置1以從扶手部8的上表面向上突出的狀態被收納於凹腔部10中的情況下,遙控裝置1中位於扶手部8的上表面上方的部分成為露出於凹腔部10外部的部分。若將操作開關11設置在如上所述露出於凹腔部10外部的部分上,則遙控裝置1的操作開關11配置在與扶手部8的上表面處於同一平面上的位置處、或者與使用者側相對的位置處,從而使用者能夠利用手指(指尖)準確且充分地操作操作開關11。
具體而言,上述操作開關11可以採用對斜度調整機構產生作用,而使靠背部4相對於座部3朝向立起方向擺動的立起鍵(非傾斜開關)。另外,操作開關11可以採用使按摩機構停止進行按摩動作的停止鍵。該立起鍵和停止鍵既可以僅採用其中任意一種,也可以同時採用兩種。
在操作開關11採用上述立起鍵的情況下,倚靠在呈傾斜狀態的靠背部4上的使用者能夠自己伸開手臂,利用操作開關11操作斜度調整機構。即,即使在使用者以傾斜狀態進行使用的情況下,使用者也可以以向後傾倒的姿態容易地使靠背立起至接近垂直的狀態。
另外,在操作開關11採用上述停止鍵的情況下,可以在傾斜狀態下中斷按摩動作。
上述凹腔部10的底部形成有引導遙控裝置1的信號線9的引導孔(省略圖示)。該引導孔被形成為:貫穿凹腔部10的底部,將扶手部8的內部與外部連通。而且,信號線9的、穿過引導孔延伸至扶手部8內部的前端設有卷繞信號線9的卷繞機構17。
卷繞機構17具備將信號線9卷繞在其外周面上的圓筒狀捲軸。在本實施方式中,該捲軸以繞朝向左右方向的軸旋轉自如的方式安裝在左側扶手部8的內部。另外,捲軸上設有對捲軸施加使其朝向卷繞方向旋轉的作用力的旋轉彈簧等的施力部件(省略圖示)。在設有如上所述對捲軸施加使其朝向卷繞方向旋轉的作用力的卷繞機構17的情況下,當不使用遙控裝置1時,可以將信號線9拉入扶手部8的內部,從而能夠以卷繞狀態收納多餘的信號線9,由此,即使在使用信號線9連接遙控裝置1的情況下,信號線9也不會造成障礙。另外,經由信號線9對遙控裝置1的主體施加作用力,而使其保持被拉入凹腔部10中的狀態,因此,當不使用遙控裝置1時,通過卷繞機構17而使遙控裝置1始終收納於凹腔部10的內部。因此,能夠將遙控裝置1始終保持在使用者伸開手臂便可到達的位置處,從而能夠格外提高遙控裝置1的操作性。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捲軸上設置例如棘輪機構這樣的鎖定機構,以在捲軸朝向卷繞方向旋轉規定角度時,與施力機構所施加的作用力相抵抗而抑制捲軸的旋轉。另外,在解除鎖定機構對於捲軸的卡定時,也可以通過朝向引出方向引出信號線9(使捲軸旋轉)而解除捲軸的卡定。
在設有上述鎖定機構和鎖定解除機構的情況下,能夠以分多個階段改變引出長度的方式引出信號線9。即,在想要將遙控裝置1拉到手邊時,只要使用上述鎖定機構和鎖定解除機構使信號線9的引出長度變長即可,在信號線9造成障礙時,只要使信號線9的引出長度縮短即可,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遙控裝置1的便利性。
如圖5所示,上述凹腔部10的開口邊緣(口部邊緣)處,設有防止信號線9摩擦的防止摩擦機構18(anti-frictionmechanism)。該防止摩擦機構18用於防止信號線9與凹腔部10的開口邊緣摩擦而導致包覆在信號線9上的皮膜等被磨損從而導致信號線9損壞。作為上述防止摩擦機構18,可以通過例如在凹腔部10的開口邊緣處設置r曲面等方式來防止信號線9損壞,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凹腔部10的開口邊緣處設有繞水平方向軸心旋轉自如的棒狀滾輪。
即,如圖5所示,在凹腔部10的開口邊緣處設有旋轉自如的棒狀滾輪的情況下,引出或者引入信號線9時滾輪進行旋轉,從而能夠抑制信號線9與開口邊緣摩擦。因此,能夠防止包覆在信號線9上的皮膜等磨損,從而能夠防止信號線9損壞。
以下,對於以上所述的本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2所具備的遙控裝置1的工作方式進行說明。
首先,在本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2中,遙控裝置1能夠收納於扶手部8上的凹腔部10內,並且,遙控裝置1被施加作用力而保持朝向座椅式按摩器2側(凹腔部10的內部側)引入的狀態,因此,遙控裝置1幾乎不會落到距離使用者很遠的位置處。
除此之外,在收納於凹腔部10中的遙控裝置1上,在使用者容易操作的遙控裝置1的上表面或者與使用者側相對的一側設有操作開關11。因此,只要按下操作開關11,便可使座椅式按摩器2的姿態變為非傾斜姿態、或者使按摩動作緊急停止。
例如,當作為操作開關11而按下上述立起鍵時,朝向斜度調整機構發送指令而使靠背部4立起,從而使座椅式按摩器2的姿態變為立起姿態(靠背部4沿垂直方向立起的姿態)。因此,能夠方便地從座椅式按摩器2起身。另外,當作為操作開關11而按下上述停止鍵時,能夠使按摩機構緊急停止。
另外,應該認為本次公開的各實施方式的所有方面均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內容。尤其是關於本次所公開的各實施方式中未明確公開的事項,例如運轉條件或操作條件、各種參數、構成部件的尺寸、重量、體積等並未超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通常實施的範圍,而是採用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能夠容易地想到的值。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遙控裝置1的表面側被配置為朝向遠離使用者的一側,但是,也可以將遙控裝置1以其表面側朝向使用者側(內側)的方式收納在凹腔部10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