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浮動力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21:41:21 1
專利名稱:水浮動力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水浮動力機,是水力又一新的開發和利用技術,所屬技術領域應是水力機械動力領域。水浮動力機,固名思義,就是以水浮力來驅動轉動輪轉動的動力機。它適合於帶動發電機發電,也可以帶動其它機械做功,是一種新的可反覆被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完,不受條件限制,新的動力能源,也是未來世界發展不可缺少的能源。
背景技術:
目前眾所周知,世界上的水力動力機,是靠高處向低處流下去的水衝力,為動力能源的,用水的衝力衝擊葉片轉能轉動,帶動其它機械做功,帶動發電機發電,因此受條件限制,那就必須是用高處向低處流下去的水做衝力、沒有這個水的衝力,是無法使機械轉動。流下去的水,是永遠回不來的,是不能被反覆利用的。就其它能源做動力也是如此,如煤、石油、天然氣等,是不可在生的,而風力、陽光等都受條件制約。總而言之,用以上任何能源做動力來發電或帶動其它機械做功,都是一各消耗,是不可在生的,是不能復彼利用的,都是受條件制約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地是提供一種不受條件限制新的能源動力機,那就是水浮動力機。水浮動力機,它可以一天24小時,長年累月的不停轉動,不停做功,帶動發電機發電,大家知道,水是有浮力的,高處向低處流動的水,能利用機械做功,那麼水的浮力也是可以被機械利用做功的,其技術特徵是靠水浮力驅動轉動輪上的環型鏈或橡膠帶上的活塞,通過活塞體積大小變化,使轉動輪轉動前者需要有條件,那就是必須用高處向低處流動的水,而後者則無需條件,不流動的水,如湖水、海水、江水、河水、水箱水、水池水等,都可以使本裝置轉動,證明不流動的水,用水浮力也是可以使機械轉動,由於本裝置不受條件限制,如用本裝置帶動發電機發電,再被二次利用製取氫氣和氧氣,這恐怕是世界製取氫氣和氧氣的一種最經濟方法,大家知道氫和氧是目前世界上最乾淨,最理想的動力能源,要比煤、石油好得多,對環境沒有汙染。如果用於汽車、飛機發動機做燃料,對於我們今天世界來說,社會發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能改變世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其特徵是,採用重量相等,數量為偶數成對活塞,並且兩活塞之間,用導氣管連結,數量不限,距離相等地固定在鏈或橡膠上,連結成環型,套在上、下能轉動的輪上。以轉動輪縱向中心線為界分左、右兩邊。一邊活塞杆拉出,增大體積,一邊活塞杆歸位,縮小體積,相對而言。左右不限,哪邊體積大,哪邊體積小都可以,可根據工作條件而定。為方便以下敘說,假設定為右邊體積大,左邊體積小。體積大為活塞杆拉出,體積小為活塞杆歸位。那麼根據阿基米德定律,關於物體在水中的浮力與物體的體積有關,浮力公式為F(浮力)=P(水的比重)·V(體積)從公式中可以看出,體積越大,浮力就越大,反之體積小,浮力就小,因此本裝置的右邊體積大於左邊體積,所以右邊浮力大於左邊浮力,那麼轉動輪就由右邊向左邊轉動,只要右邊能連續不斷的保持活塞體積大於左邊活塞體積,那麼這個裝置,也就會連續不斷的轉動。通過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附圖(一)和附圖(二)都是上、下轉動輪。採用的是重量相等,數量為偶數成對的活塞,並且兩活塞之間,用導氣管連結,數量不限,距離相等地,固定在(12)鏈或橡膠帶上,連結成環型,套在上、下轉動輪上。附圖(一)為上、下兩輪,附圖(二)為上、下四個輪,它們的區別在於轉速上,上下兩輪適合慢速,上下四個輪適合快速,其它結構件,功能作用都一樣。就相當於把附圖(一)從中間縱向劈開一樣。
水浮動力機工作原理,其技術特徵是以水浮力為動力,驅動套在轉動輪上的環型鏈或橡膠上的活塞,在通過活塞體積大小變化,而使轉動輪轉動。
根據以上工作原理,設計出下例實施圖例,即附圖(一)和附圖(二),兩圖只有轉速之分,其它作用功能都一樣。下面以附圖(一)為例說明具體實施。
附圖(一)中,1、活塞 2、上轉動輪 3、下轉動輪 4、三角支架 5、曲柄齒 6、主動輪轉齒 7、三角支架轉動帶 8、下機械手爪 9、活塞轉軸 10、連杆 11、上機械手爪 12、鏈工作過程當①活塞轉到②上轉動輪頂部位置時,活塞杆豎直向上,與對應的活塞正好在③下轉動輪底部位置,活塞杆垂直向下,這時由於兩活塞之間有導氣管連結,靠活塞杆自身重量(活塞杆內部可灌鉛金屬增加重量)兩活塞杆同時下移,那麼①活塞缸中的氣體,通過導氣管流到與之對應的就是③下轉動輪底部位置的活塞缸中。下移到位後,活塞完成了體積大小變化。同時兩活塞形態也發生變化如圖,當①活塞轉到水平方向位置時,也就是機械手爪(11)上機械手爪位置,由(11)機械手爪拉動①活塞尾部外轉180,而與對應的活塞也因轉到③下轉動輪右下角,其活塞形態發生變化,因⑨活塞轉軸在活塞杆拉出時中心位置,所以活塞發生橫向變化,正好由④三角支架上的⑦轉動帶支承整個活塞靠近軸心,目地是減小機械轉動阻力。當①活塞下到③下轉動輪水平方向時,再由⑧機械手爪推動①活塞尾部內轉180°,繼續轉動①活塞轉到③下轉動輪底部位置,正好活塞杆垂直向下,而對應①活塞轉到②上轉動輪頂部位,正好活塞杆豎直向上,又因兩活塞杆因重量同時下移,這樣活塞就完成一個轉動過程,其它活塞以此類推。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這套水浮動力機械裝置製造中,原則上以結構轉動件輕便為主,材質儘可能選塑件、鋁合金等,也就是說機械空轉時,越輕越好,其中活塞缸以輕,活塞杆以重為好。在具體設計和製造中,必須要保證兩個條件。一是活塞杆在不施加外力情況下,能自動完成伸縮。二是要保證機械平衡,只要保證這兩點,本裝置轉動是沒問題的。那麼先看一下,一、活塞杆在不需外力情況下,是怎樣自動完成伸縮的,請看附圖(一)當①活塞轉到②上轉動頂部位置時,與相對應活塞轉到③下轉動輪底部位置時,其兩活塞形態為,一個是活塞杆豎直向上,與對應的活塞杆為垂直向下,活塞杆向上是在②上轉動輪,活塞杆向下是在③下轉動輪,這時由於兩活塞之間,有導氣管連接,所以靠活塞杆自身重量(活塞杆內部可灌鉛金屬)上下兩個活塞杆自動下移,所以它本身自己自動就完成了一伸一縮,一進一出,完成了體積大小變化,通過活塞在水中實驗也是如此。這是第一個條件。二、機械平衡,由於要完成上述上活塞杆的一進一出的兩個動作,又不能施加外力,只能是靠活塞杆自身重量,完成一進一出任務,所以只有保持②上轉動輪頂部①活塞杆豎直向上形態,另一個對應③下轉動輪底部位置活塞杆垂直向下形態,由於①活塞轉到水平方向過程中(11)上機械手爪外轉180°,還有與⑧下機械手爪對著的活塞內轉180°,轉動到③下轉動輪底部位置過程中,在這兩個過程中,由於活塞重心與轉輪軸心距改變和兩個活塞的形態,導制了機械不平衡。按槓桿原理,機械平衡條件是上下轉動輪上的所有活塞重心與轉輪軸心必須保持相等。為了平衡上述兩個活塞導制機械不平衡,因此需要兩個輔助手段,一是用機械手完成,如圖中兩個活塞的外轉和內轉180°。由於活塞上有⑨轉動軸,用很小力就可以完成。另外在③下轉動輪的右下角,設一個三角支架,用於轉動支承活塞,使活塞重心,靠近轉動輪軸心。上述兩個輔助手段基本滿足了,整個機械平衡問題通過實驗也是如此。因此這套機械裝置,放入水中就可以不停的轉動下去。
機械動率大小計算方法,主要是看活塞杆伸出體積大小,也就是說,伸出的活塞杆排開液體體積大小,然後總數相加,減去其它磨擦力、機械手用力等。根據阿基米德定律,物體在水中的浮力與物體體積有關,即F(浮力)=P(比重)·V(體積)利用此公式可計算出,每個活塞浮力大小,這樣整個機械轉動力為 機械裝置上下轉動輪的長度,也就是上輪頂部位置到下輪底部位置,是由液體內部壓強與活塞杆重量所決定的,活塞杆越重,直徑越小,那麼上下轉動輪之間距離就越長,那麼活塞數量就越多,根據轉動力公式 其機械裝置功率就越大。另外,在具體實施時,可採用兩種機械方式,一種是將附圖(一)或附圖(二)上下轉動輪軸固在水箱中,為水箱式水浮力動力機。優點是不受地方條件限制。另一種是將附圖(一)或附圖(二)上下轉動輪軸固定在支架上,放入水中,適合江、河、湖、海水,受條件限制。以上是在具體實施機械製造中應遵守、注意的問題。
權利要求
1.權利要求1,其技術特徵是以水浮力為動力,驅動套在轉動輪上的環型鏈或橡膠帶上的活塞,在通過活塞體積大小變化,而使轉動輪轉動。
2.根據權力要求1,其技術特徵是活塞重量相等,距離相等地固定在鏈或橡膠帶上,連結成環型,並且套在上下轉動輪上。
3.根據權力要求1,其技術特徵是活塞數量為偶數成對、並且兩活塞之間用導管連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水浮動力機,是一種不受條件制約,它可以一天24小時,長年累月的不停的轉動,是水力又一新的開發和利用技術。它可以被反覆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完,不受條件限制新的動力能源。本裝置適合於帶動發電機發電,也可帶動其它機械做功。如果用它發出的電製取氫和氧,這恐怕是目前世界制氫和氧的一種最經濟方法。用製取的氫氣和氧氣,代替柴油、汽油發動機燃料,用於生產汽車、飛機等,那對於今天的世界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改觀。對未來社會發展,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檔編號F03B17/02GK1523228SQ03130869
公開日2004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03年5月16日
發明者連清左 申請人:連清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