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流部上設有衝洗裝置的燃油調節泵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03:06:26 1

本發明屬於內燃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節流部上設有衝洗裝置的燃油調節泵。
背景技術:
燃油泵作用是把燃油從燃油箱中吸出、加壓後輸送到供油管中,燃油泵和燃油壓力調節器配合建立一定的燃油壓力,它是電噴汽車燃油噴射系統的基本組成之一。為了能讓燃油快速與空氣混合,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噴射足夠量的燃油,此時就需要燃油壓力調節閥調高燃油噴射壓力,才能噴射足夠量的燃油與空氣快速混合燃燒。
專利號為CN103270289A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具有通過泵運行的用於內燃機的燃料噴射系統的壓力調節裝置,具有一個設置在泵壓力側的閥,所述閥用於將低壓下的燃料從泵的壓力側引出到泵的抽吸側,其特徵在於,在泵的抽吸側設置一個具有可變的節流效應的可變的節流部,以便對輸送給泵的燃料量進行節流。燃料噴射系統的泵上通過機械結構元件實現壓力調節,通過閥與可變的節流部的功能耦合不僅實現了壓力下降調節,泵還可以根據高壓區域的壓力來抽吸節流,燃料噴射的能量需求和整個系統的燃料消耗由於缺少電器元件而減少。
上述發明專利解決了一些問題,但在節流部的內部管路上的設計有一定缺陷,方案當中的節流部內部槽的設計均為鋼結構上的一體成型,且各個槽的直徑都非常小,無法進行單獨的清洗,也難以用潤滑油對內部結構進行清洗,各結構之間的摩擦產生的鐵屑或燃油本身的一些雜質容易堆積在油路當中,會導致整個節流部乃至整個燃油調節泵都難以正常工作,進而影響噴油裝置和整個發動機的動力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節流部上設有衝洗裝置的燃油調節泵,以反覆衝洗裝置實現對進油槽的反覆衝洗,避免油路堵塞。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如下:一種節流部上設有衝洗裝置的燃油調節泵,包括燃油調節泵、節流部、泵油管和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一端固定連接節流部,回油管另一端固定連接燃油調節泵,所述節流部分包括低壓區、抽吸區和在低壓區和抽吸區內滑動的調節閥,所述調節閥的一端設置在抽吸區內,調節閥的另一端設置在低壓區內,所述抽吸區內設有儲油室、進油槽、注油口、回油孔、回油槽和出油孔,所述燃油調節泵通過泵油管與節流部頂部的注油口固定連接,所述進油槽、回油槽、回油孔和出油孔分別與儲油室連通形成空腔整體,所述調節閥與注油口相對設置,所述節流部上設有反覆衝洗裝置。
基礎方案的原理:在燃油調節泵未工作時,調節閥在低壓區內具有稍高於大氣壓的壓力,壓力作用在調節閥上,調節閥壓緊注油口。操作時,當燃油調節泵開始增壓時,泵油管內的燃油壓升高時,燃油通過泵油管注入節流部的注油口當中,燃油的油壓作用到調節閥上,調節閥在油壓的作用下,在油壓的壓力大於低壓區時,調節閥開始向低壓區移動,當調節閥移動到不再遮擋進油槽的開口的位置時,燃油通過進油槽當注入到儲油室當中,進而進入與空腔連通的出油孔中,燃油進入下一個汽油燃燒的過程;此時在燃油調節泵處於泵油過程中,反覆衝洗裝置處於吸收燃油的壓力的狀態;燃油調節泵在較小供油壓力或者停止工作時,調節閥在低壓區釋放所吸收的壓力作用下,將調節閥恢復到原位,調節閥將注油口封閉,在這個過程當中,節流部中多餘的燃油通過回油槽和回油管回到燃油調節泵當中,繼續循環;在燃油調節泵不工作後,反覆衝洗裝置利用低於儲油室的位置優勢,反覆衝洗裝置當中還有燃油且吸收了燃油的壓力,此時反覆衝洗裝置釋放吸收的燃油壓力對反覆衝洗裝置當中的燃油施加壓力,燃油具有的衝擊力對進油槽進行反向衝洗。
基礎方案的優點:1.整個節流部通過機械的結構能夠節省燃油,利用燃油調節泵的壓力對節流部內的燃油的量進行控制,無需電子元件即可實現靈敏的泵油,避免了電子元件對燃油的消耗。在節流部內部設計一個低壓區,通過低壓區的對壓力的吸收和儲能,在調節閥需要恢復原本位置時,低壓區能夠提供一個壓力讓調節閥回到原位,便於實現下一個循環。
2.在節流部的內部的油路上,設置了進油槽、儲油室和回油槽,進油後通過儲油室來實現燃油的儲存,在整個油路中油量過多時,回油槽能夠將多餘的油通過回油孔和回油管回到燃油調節泵當中,整個循環能夠通過燃油調節泵的泵油壓力來調節油路當中的油量,避免能量的浪費。
3.反覆衝洗裝置在使用中利用燃油調節泵的泵油壓力,在節流部完成整個工作的時候,能夠利用燃油本身的壓力完成對進油槽的衝洗,避免進油槽被堵塞,能夠實現進油槽的反向衝洗,更有效的避免堵塞,還合理使用了能量。
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調節閥下端設有緩衝裝置,所述緩衝裝置為氣壓緩衝裝置。通過上述設置,調節閥的一端承受來自燃油調節泵傳遞的油壓,另一端連接低壓區的氣壓緩衝裝置,氣壓緩衝轉裝置會吸收這個壓力,在油壓高時,調節閥產生位移,氣壓緩衝轉裝置進行儲能,在油壓降低時,氣壓緩衝轉裝置放出能量,與油壓保持平衡,直到油壓為大氣壓時,調節閥在氣壓緩衝裝置的低壓力作用下回到原位,調節閥在氣壓緩衝裝置和燃油調節泵的作用下,調節閥的位置是根據油壓的變化而變化的。有益效果:氣壓緩衝裝置結構簡單、工作可靠,能實現往復運動時,運動平穩,能夠滿足調節閥所需的緩衝的需要。
優選方案二:作為優選方案一的優選方案,所述氣壓緩衝裝置包括活塞杆和缸筒,所述活塞杆上端連接調節閥,所述缸筒固定安裝在低壓區的內壁上。通過上述設置,活塞杆上端與調節閥下端連接,缸筒固定在低壓區內,通過活塞杆的上下滑動連接實現調節閥的也上下滑動。有益效果:滑動件與調節閥連接更為可靠,缸筒布置在低壓區的內壁上,使缸筒更加穩固。
優選方案三: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反覆衝洗裝置包括了控制閥、儲油管和與控制閥連接的儲能裝置,所述控制閥與燃油調節泵連接,所述儲油管一端連通進油槽,儲油管的另一端上安裝儲能裝置。通過上述設置,反覆衝洗裝置包括了控制閥、儲油管和儲能裝置這三個結構,控制閥用於控制儲能裝置是否釋放所吸收的壓力,對進油管衝洗;儲油管是為了保證壓力能夠儲存燃油,燃油對進油槽進行反向衝洗;儲能裝置能夠吸收燃油帶來的壓力,吸收到極限位置時,控制閥對儲能裝置進行限位,燃油調節泵開啟時控制閥回復到初始位置,儲油管內的燃油在儲能裝置的作用下對進油槽進行反向衝洗。有益效果:能夠通過燃油調節泵來控制衝洗時機,實現自動化,儲能裝置能夠合理利用燃油調節泵傳遞的壓力,反向的燃油衝洗避免進油槽堵塞,在每次開啟燃油調節泵時對進油槽進行衝洗,還為油路空腔補充了燃油。
優選方案四:作為優選方案三的優選方案,所述儲能裝置由彈簧和活塞構成,所述彈簧一端連接儲油管內壁,彈簧的另一端連接活塞。通過上述設置,儲能裝置安裝在儲油管的底端,在儲能裝置吸收油壓帶來的壓力時,活塞和彈簧被壓縮,在達到所需位置時,控制閥關閉,在需要衝洗進油槽時,只需開啟控制閥即可,在燃油調節泵開啟,油壓升高時,彈簧和活塞繼續儲能,進行下一個循環。有益效果:彈簧和活塞的儲能裝置能快速應對油壓的變化,在衝洗時也能快速的釋放彈簧,彈簧裝置比較可靠,活塞的結構密封性好,避免燃油進入彈簧端,避免反覆衝洗裝置失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節流部上設有衝洗裝置的燃油調節泵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2為本發明節流部上設有衝洗裝置的燃油調節泵實施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燃油調節泵10、泵油管101、回油管102、節流部2、抽吸區20、注油口201、調節閥202、進油槽203、回油孔204、回油槽205、出油孔206、低壓區30、缸筒301、氣壓活塞302、活塞杆303、噴油裝置40、出油管401、反覆衝洗裝置50、儲油管501、控制閥502、活塞503、彈簧504。
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一種節流部2上設有衝洗裝置的燃油調節泵10,包括燃油調節泵10、節流部2、泵油管101和回油管102,燃油調節泵10通過泵油管101與節流部2的注油口201固定連接,回油管102一端固定連接節流部2,回油管102的另一端固定連接燃油調節泵10,節流部2內設置有低壓區30、抽吸區20和在低壓區30和抽吸區20內上下滑動的調節閥202,調節閥202的上端設置在抽吸區20內,調節閥202的下端設置在低壓區30內,抽吸區20內設有供調節閥202滑動的空腔和孔,孔的直徑小於空腔直徑,孔的直徑小於調節閥202上端直徑,位於低壓區的調節閥202上設有卡位環,卡位環使調節閥202的下端一直位於低壓區30內,使整個調節閥202的位移的方向和大小受到限制,讓調節閥202更可控,調節閥202上端在低壓區30的壓力作用下壓緊注油口201,整個節流部2通過機械的結構能夠節省燃油,利用燃油調節泵10的壓力對節流部2內的燃油的量進行控制,無需電子元件即可實現靈敏的泵油,減少燃油消耗。
調節閥202下端設有氣壓緩衝裝置,氣壓緩衝裝置當中包括了缸筒301、氣壓活塞302和活塞杆303,缸筒301固定安裝在低壓區30的內壁上,缸筒301中的氣體為氦氣,在調節閥202的下端連接活塞杆303後,就受到氣壓緩衝裝置的推力作用,活塞杆303與調節閥202連接後工作可靠,缸筒301布置在低壓區30的內壁上,氣壓緩衝裝置的結構簡單、工作可靠,能實現往復運動時,運動平穩,能夠滿足調節閥202所需的緩衝的需要。
抽吸區20上設有儲油室、進油槽203、回油孔204、回油槽205和出油孔206,進油槽203、回油槽205和出油孔206分別與儲油室連接形成空腔整體,進油槽203的開口靠近注油口201,便於快速進油,進油後通過儲油室來實現油量的儲存,燃油通過儲油室進入出油孔206,在整個油路中油量過多時,回油槽205能夠將多餘的油通過回油孔204和回油管102回到燃油調節泵10當中,整個循環能夠通過燃油調節泵10的泵油壓力來調節油路當中的油量,避免能量的浪費。
此外,進油槽203下端開口處對應設置了設有反覆衝洗裝置50,反覆衝洗裝置50的儲油管501開口位於儲油室內,且開口位置位於儲油室的底面,整個反覆衝洗裝置50橫置,由此可以減小整個節流裝置的豎直高度,節約空間,反覆衝洗裝置50在工作過程中利用燃油調節泵10的泵油壓力,在節流部2完成整個工作的時候,能夠利用燃油本身的壓力完成對進油槽203的衝洗,避免進油槽203被堵塞。
反覆衝洗裝置50當中包括了儲油管501、控制閥502、活塞503和彈簧504,儲油管501用於容留燃油,控制閥502設置在活塞503的最大壓縮位置的前面,控制閥502的開啟和關閉受到燃油調節泵10控制,活塞503與固定在儲油管501最右端的彈簧504連接,活塞503和彈簧504形成了一個儲能裝置,反覆衝洗裝置50能夠通過燃油調節泵10來控制衝洗時機,實現自動化,儲能裝置能夠合理利用燃油調節泵10傳遞的壓力,反向的燃油衝洗避免進油槽203堵塞,開啟燃油調節泵10時對進油槽203進行衝洗的同時還為油路補充了燃油。選用彈簧504和活塞503的原因在於,它們能快速應對油壓的變化,在衝洗時也能快速的釋放彈簧504,衝洗的效果好。
本實施例中,操作時,未開啟燃油調節泵10時控制閥502處於關閉狀態,調節閥202在氣壓緩衝裝置的作用下上端封閉注油口201,在燃油調節泵10開啟後,給泵油管101內的燃油施加壓力,油壓將調節閥202向下壓,使調節閥202產生軸向位移,此時氣壓緩衝裝置當中的壓力開始不斷增大,同時調節閥202的空腔內不斷的充入燃油,在調節閥202的位移達到進油槽203的進油口的位置的時候,燃油由進油槽203進入儲油室和反覆衝洗裝置50當中,從出油口到出油管401到達噴油裝置40當中,進入到燃燒過程。
在不斷進油過程中,儲油室當中的油量增多,油壓升高,反覆衝洗裝置50當中油壓升高後壓縮活塞503和彈簧504,到達控制閥502限制的壓縮量後,控制閥502自動打開後對活塞503進行卡位,在油路內的油量過多時通過回油槽205將燃油排出到回油管102回流到燃油調節泵10當中,噴油裝置40當中的燃油過多時,通過管路與回油管102連接後回到節流部2油路當中,繼續燃油從燃油調節泵10到節流部2再到噴油裝置40的循環。
關閉燃油調節泵10後,油路內的油壓漸漸變小,調節閥202在氣壓緩衝裝置的壓力作用下,產生位移回到初始位置,調節閥202的上端壓緊注油口201,油路內過多的油量通過回油管102回到燃油調節泵10當中,此時的燃油調節泵10再次開啟的時候,會帶動控制閥502開啟,彈簧504和活塞503被釋放,將儲油管501當中的燃油推入到進油槽203當中,對儲油管501進行反向衝洗,在從注油口201進油時,燃油又會對進油槽203進行正向衝洗,在正反向衝洗的相互作用下能夠防止進油槽203的堵塞。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範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