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曲軸前端的動力輸出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02:49:27 2

本發明涉及發動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發動機曲軸前端的動力輸出結構。
背景技術:
農業機械要求發動機具備多處動力輸出,比如收割機的整車行走動力、液壓泵動力是通過發動機減振器上皮帶輪槽以皮帶連接實現傳動;由於皮帶傳動存在打滑和皮帶損壞導致液壓泵工作效率衰減或失效,因此農業機械廠家要求發動機直接提供液壓泵安裝接口,發動機內部則以齒輪直驅方式保證傳遞效率和可靠性。考慮發動機的結構布置、外形尺寸和成本,在滿足動力需求的條件輸出結構一般布置在曲軸前端。
現有發動機曲軸前端動力輸出(發動機曲軸前端)一般只為發動機各運動件和減振器對外輸出提供動力。其結構如圖1所示,正時齒輪1和正時齒輪隔套2依次套設在發動機曲軸前端3上。減振器4安裝在正時齒輪隔套2前端面,通過柱銷5定位、六角法蘭螺栓連接。
現有發動機曲軸前端動力輸出結構的缺點:
1、現有發動機曲軸前端只有滿足發動機自身動力需求的正時齒輪,無其餘動力輸出齒輪,無法滿足發動機曲軸前端以齒輪直驅方式傳遞其餘動力(如液壓泵)。
2、套設在發動機曲軸前端的零件一次裝配時只能依靠人工工裝定位、精度低、裝配效率低。
3、套設在發動機曲軸前端的零件彼此間無柱銷連接、動力傳遞分工彼此獨立,在受突增載荷衝擊下、抗載能力低。
公開於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的發動機曲軸前端的動力輸出結構,該發動機曲軸前端的動力輸出結構在不改變曲軸前端直徑和軸向長度的前提下,使發動機曲軸前端能同時滿足發動機各運動件、減振器對外輸出和液壓泵動力的需求,並且提高了發動機曲軸前端抵抗突增載荷的能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發動機曲軸前端的動力輸出結構,包括:發動機曲軸前端;正時齒輪,其通過過盈配合套設在所述發動機曲軸前端的最內端;液壓泵傳動齒輪,其緊鄰所述正時齒輪通過過盈配合套設在所述發動機曲軸前端;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其通過過盈配合套設在所述發動機曲軸前端的最外端;以及減振器,其通過多個螺栓固定套設在所述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的外端。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液壓泵傳動齒輪通過第一柱銷與所述正時齒輪定位和連接,所述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通過第二柱銷與所述液壓泵傳動齒輪定位和連接,所述減振器通過第三柱銷與所述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進行定位。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柱銷和第二柱銷均為扁銷。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扁銷的直徑為φ4~φ6mm。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螺栓為六角法蘭面螺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該發動機曲軸前端的動力輸出結構在現有發動機曲軸前端結構基礎上,通過集成液壓泵傳動齒輪實現液壓泵動力傳遞,結構緊湊。
2、通過扁銷的定位功能,使套設在曲軸前端的零件準確定位、確保裝配一致性和提高裝配效率。
3、通過扁銷自身強度和連接作用,將獨立套設的曲軸前端零件連成一體,提高了曲軸前端抵抗突增載荷的能力;防止曲軸正時齒輪、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因突增載荷而圓周轉動一定角度,致使發動機配氣相位、減振器裝配正時錯亂出現功率不足、活塞打頂等故障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發動機曲軸前端的動力輸出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發動機曲軸前端的動力輸出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確表示,否則在整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術語「包括」或其變換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將被理解為包括所陳述的元件或組成部分,而並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組成部分。
如圖2所示,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發動機曲軸前端的動力輸出結構的具體包括:發動機曲軸前端9、正時齒輪6、液壓泵傳動齒輪8、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11和減振器13,其中,正時齒輪6、液壓泵傳動齒輪8和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11依次套設在發動機曲軸前端9上。正時齒輪6和液壓泵傳動齒輪8中間通過第一柱銷7定位和連接,液壓泵傳動齒輪8和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11中間通過第二柱銷10定位和連接。減振器13安裝在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11前端面,通過第三柱銷12定位和螺栓連接。該發動機曲軸前端的動力輸出結構通過集成液壓泵傳動齒輪實現液壓泵動力傳遞,結構緊湊。通過柱銷的定位功能,使套設在曲軸前端的零件準確定位、確保裝配一致性和提高裝配效率。通過柱銷自身強度和連接作用,將獨立套設的曲軸前端零件連成一體,提高了曲軸前端抵抗突增載荷的能力;防止曲軸正時齒輪、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因突增載荷而圓周轉動一定角度,致使發動機配氣相位、減振器裝配正時錯亂出現功率不足、活塞打頂等故障的發生。
具體來講,發動機曲軸前端9作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端,為發動機各運動件和減振器對外輸出提供動力,並能夠實現液壓泵動力傳遞。
正時齒輪6通過過盈配合套設在發動機曲軸前端9的最內端,正時齒輪6的外端端面加工有第一銷孔。
液壓泵傳動齒輪8緊鄰正時齒輪6通過過盈配合套設在發動機曲軸前端9,液壓泵傳動齒輪8的內、外端端面分別加工有第二銷孔和第三銷孔,第一銷孔和第二銷孔穿設有第一柱銷7,使得液壓泵傳動齒輪8通過第一柱銷7與正時齒輪6定位和連接。
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11通過過盈配合套設在發動機曲軸前端9的最外端,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11的內、內端端面分別加工有第四銷孔和第五銷孔,第三銷孔和第四銷孔穿設有第二柱銷10,使得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11通過第二柱銷與液壓泵傳動齒輪8定位和連接。發動機曲軸前端依靠所述正時齒輪及液壓泵傳動齒輪傳遞扭矩,實現發動機曲軸前端以齒輪傳遞方式增加液壓泵動力輸出。
第一柱銷7和第二柱銷10除了具備定位功能外、還具備一定抗載能力,所述減振器用於降低發動機振動,通過減振器上輪槽對外輸出動力(如整車行走動力)。優選的,第一柱銷7和第二柱銷10均為扁銷,其直徑範圍為φ4~φ6mm。
減振器13的外端端面周向開設有定位銷孔和多個安裝螺孔,第三柱銷12穿設在減振器13的定位銷孔和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11的第五銷孔內進行定位,並通過多個螺栓固定套設在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11的外端,減振器13的外輪具備多條皮帶輪槽。優選的,螺栓為六角法蘭面螺栓。
該發動機曲軸前端的動力輸出結構中通過第一柱銷7、第二柱銷10和第三柱銷12將獨立套設的曲軸前端零件(正時齒輪6、液壓泵傳動齒輪8、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11和減振器13)連成一體,提高了曲軸前端抵抗突增載荷的能力;防止曲軸正時齒輪、液壓泵傳動齒輪隔套因突增載荷而圓周轉動一定角度,致使發動機配氣相位、減振器裝配正時錯亂出現功率不足、活塞打頂等故障的發生。
綜上,該發動機曲軸前端的動力輸出結構在不改變曲軸前端直徑和軸向長度的前提下,使發動機曲軸前端能同時滿足發動機各運動件、減振器對外輸出和液壓泵動力的需求,並且提高了發動機曲軸前端抵抗突增載荷的能力。
前述對本發明的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的描述是為了說明和例證的目的。這些描述並非想將本發明限定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並且很顯然,根據上述教導,可以進行很多改變和變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選擇和描述的目的在於解釋本發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並利用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以及各種不同的選擇和改變。本發明的範圍意在由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