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迪卡儂渝南大道店(迪卡儂重慶首店12月開業)
2023-06-04 05:41:44 1
(贏商網重慶站報導)近日,有媒體報導,全球知名體育用品零售品牌迪卡儂(拓展選址信息)金開店現已入駐金開大道兩江天地,並啟動了重慶門店店員招募。
此外,坊間傳言,迪卡儂大渡口首家門店現已籤約,門店位於九宮廟商圈萬家天地(原國瑞城三期)。經過一段時間籌備工作後,迪卡儂已經正式開始在主城的擴張,此後將有多家門店亮相。為此,贏商網記者實地走訪了兩江天地,第一時間向迪卡儂相關負責人求證了此事。
經贏商網記者實地走訪,迪卡儂確實已落戶金開大道兩江天地。不過迪卡儂大渡口首家門店已籤約萬家天地純屬坊間傳言。迪卡儂相關負責人告訴贏商網記者:「目前,迪卡儂只與兩江天地籤約,落戶金開大道,成為重慶首家門店,除此之外沒有再與任何開發商籤約入駐情況,迪卡儂金開店將於2014年12月20日開業。」
實地走訪迪卡儂金開店
據媒體報導,迪卡儂金開店面積近4000平方米,室內加室外停車位300個。
贏商網記者實地走訪了迪卡儂金開店,很遠便看到迪卡儂金開店即將開業的宣傳海報在兩江天地外牆上。目前,兩江天地外牆已裝修完畢。不過,該店交通略顯遜色,沒有下車便到的公交站及輕軌站。距離迪卡儂金開店最近的公交站為天湖美鎮站,該站點有126、627、870、877四路車,乘客下車便是協信星光天地(項目招商信息),若要到達兩江天地,需要步行幾分鐘。經贏商網記者梳理發現,迪卡儂金開店周圍不僅有商業項目協信星光天地,還有高端住宅棕櫚泉、藍湖郡等項目,可輻射範圍廣,有大量的消費群體。
此前,金山區域已有宜家、麥德龍、奧特萊斯與融創金貿時代形成的商圈配套,強力推動了國際商圈的呈現,如今,迪卡儂的入駐將進一步推動北部新區的經濟發展。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自「贏商網」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贏商網新聞頻道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贏商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未來將在重慶拓展17家門店
據了解,迪卡儂(拓展選址信息)1992年進入中國市場,但其當時的主要業務集中在生產製造和產品出口。迪卡儂真正以零售商的身份在中國市場開店是從2003年開始,到2012年其在華門店數量共為55家,近10年時間,平均算下來,其每年的開店數不到6家。
眾所周知,2013年的時體育用品品牌面臨高庫存,李寧經歷了首度虧損;安踏體育繼2012年店鋪數減少590家後,2013年還將削減475~575家門店;匹克2013年淨利暴跌六成,平均每天關店3家……然而,有消息稱,迪卡儂將以年均開店30多家的速度增長,計劃到2015年在中國市場門店數量達到150家。
據了解,目前迪卡儂已在中國西部地區的成都和西安開設分店。邸百航曾表示,迪卡儂將在重慶開設17家店。不僅如此,未來迪卡儂還打算在重慶設立西區總部,並考慮將西南物流配送中心和結算中心放在重慶。
迪卡儂「逆襲」中國市場的資本
為何,迪卡儂在本土體育用品品牌集體陷入困境之時,同樣是經營各類體育健身用品的法國零售商迪卡儂卻選擇在中國加速擴張。迪卡儂將有其什麼資本迅速「逆襲」中國體育用品市場,獲得豐厚的果實呢?
迪卡儂大中華區副總裁易昂表示,迪卡儂體量快速增長所帶來的產品數量以及訂貨量的大幅增加,讓迪卡儂面對上遊原材料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大大增強,從而能夠更好地控制成本。
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巖宏分析稱,與大多數體育品牌不同,迪卡儂最大的優勢在於,擁有品種眾多的自由品牌,搭建整合運動用品的設計、研發、生產、物流及零售終端等多個環節的全產業鏈。
的確,迪卡儂的全產業鏈掌控模式讓產品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迪卡儂方面表示,迪卡儂金開店和全國的其他店一樣,重慶的運動愛好者可盡情選購涵蓋20個自有運動品牌、60多種運動類型的體育自助消費體驗。無論是初學者還是運動專業人士,都能在這裡買到運動服飾、裝備以及各種創意類運動產品。迪卡儂不僅是一個購買體育用品的商場,還是是消費者體驗、嘗試、分享運動的「體育社區」。
「迪卡儂在重慶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市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李運揚認為,一方面,目前重慶幾乎還沒有一家真正做運動體驗的運動品牌,而另一方面,傳統國產運動品牌市場佔有率下滑,歸根結底源於其品牌的個性化不強。
當然,迪卡儂「逆襲」中國市場的資本是諸多方面的,已形成自己獨特的經營模式,曾被譽為宜家式的體育用品商場。如從部分業內人士分析看,迪卡儂「逆襲」中國市場就有來自面對上遊原材料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大大增強,從而更好地控制成本;全產業鏈掌控模式讓產品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在重慶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等方面的資本。
不過,迪卡儂在中國未來發展之路仍有挑戰。有業內人士稱,一方面是專業導購匱乏;一方面是用戶體驗存在細節不足,另一方面是品牌影響力還需提升。
希望迪卡儂能夠抓住機遇,克服挑戰,發揮核心競爭力,保持理性擴張,給消費者帶來更多、更好的專業戶外產品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感、個性化服務和品牌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