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器及其風管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06:46:52 3

本發明涉及空調器配套組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風管機。本發明還涉及一種應用該風管機的空調器。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風管機結構,無論是採用吸風式工作結構還是吹風式工作結構,其通常均只設置一個進風口和一個出風口,且多採用進風口與出風口對稱設置的直流形式,普遍進風口結構單一,蒸發器換熱效率不高,制約了整個空調室內機的熱交換效率和性能。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換熱均勻高效的風管機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風管機,該風管機換熱較為均勻高效。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上述風管機的空調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風管機,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內部具有風腔,所述殼體的兩側分別具有與所述風腔連通的進風口,所述殼體上還設置有與所述風腔連通的出風口,所述風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各所述進風口一一對應的蒸發器,所述殼體內設置有相互配合的風機和電機。
優選地,所述殼體的底部設置有接水盤。
優選地,所述殼體上具有與所述接水盤連通的排水口。
優選地,所述排水口處設置有導流管。
優選地,所述排水口至少為兩個,且分別位於所述殼體的兩端。
優選地,所述出風口位於所述殼體的底部。
優選地,所述出風口為多個,且各出風口均布於所述殼體的底部。
優選地,所述風機為離心風機。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空調器,包括室內機和室外機,所述室內機上設置有風管機,所述風管機具體為如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風管機。
相對上述背景技術,本發明所提供的風管機,其工作過程中,風機帶動氣流自進風口處進入風腔,之後由出風口排出,由於採用了雙進風口結構並在各進風口處分別對應設置蒸發器,使得所述風管機的整體換熱效率顯著提高,熱交換過程充分高效,在殼體大小不變的情況下有效增加了換熱面積,提高了設備換熱能力;而在相同換熱面積的情況下,能夠有效減小換熱器長度,從而使設備整機體積相應減小,使空調器的整體性能得以相應提高。
在本發明的另一優選方案中,所述殼體的底部設置有接水盤。該接水盤能夠將設備運行過程中相關組件工作產生的水集中收集以便工作人員相應處理,保證設備的整體穩定連續運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風管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透視圖;
圖3為圖1的側視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種風管機,該風管機換熱較為均勻高效;同時,提供一種應用上述風管機的空調器。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1至圖3,圖1為本發明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風管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透視圖;圖3為圖1的側視透視圖。
在具體實施方式中,本發明所提供的風管機,包括殼體11,殼體11的內部具有風腔111,殼體11的兩側分別具有與風腔111連通的進風口112,殼體11上還設置有與風腔111連通的出風口113,風腔11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各進風口112一一對應的蒸發器12,殼體11內設置有相互配合的風機13和電機(圖中未示出)。
工作過程中,風機13帶動氣流自進風口112處進入風腔111,之後由出風口113排出,由於採用了雙進風口112結構並在各進風口112處分別對應設置蒸發器12,使得所述風管機的整體換熱效率顯著提高,熱交換過程充分高效,在殼體11大小不變的情況下有效增加了換熱面積,提高了設備換熱能力;而在相同換熱面積的情況下,能夠有效減小換熱器長度,從而使設備整機體積相應減小,使空調器的整體性能得以相應提高。
需要說明的是,具體到實際應用中,上述「風腔111的兩側」,是指風腔111的兩個對側面或兩個鄰側面,即,上述進風口112可以分別設置在風腔111的相對的兩個側面上,也可以分別設置在風腔111的相鄰的兩個側面上,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實際工況需要靈活調整進風口112的所在位置,原則上,只要是能夠滿足所述風管機的實際使用需要均可。
進一步地,殼體11的底部設置有接水盤14。該接水盤14能夠將設備運行過程中相關組件工作產生的水集中收集以便工作人員相應處理,保證設備的整體穩定連續運行。
具體地,殼體11上具有與接水盤14連通的排水口114。該排水口114能夠將接水盤14中收集的水及時排出至殼體11的外部,以保證殼體11內各組件的正常工作運行。
更具體地,排水口114處設置有導流管15。該導流管15能夠對由排水口114處排出的水流進行適當引導,以免水流對殼體11外部結構及其相關功能組件的正常工作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排水口114至少為兩個,且分別位於殼體11的兩端。設置至少兩個排水口114能夠進一步提高接水盤14內的液體排放效率,保證相關組件的高效穩定運行。
應當說明的是,結合圖2和圖3可知,上述接水盤14可以是沿殼體11底部的各邊收尾相接圍成的環形水槽,以進一步保證收集水的效果,相應的,具體到實際應用中,上述排水口114和導流管15的位置也並不局限於如圖所示的殼體11的端部,還可以設置在殼體11的側部或其他能夠滿足排水需要的位置,原則上,只要是能夠滿足所述風管機的實際排水使用需要均可。
另一方面,出風口113位於殼體11的底部。將出風口113設置於殼體11的底部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殼體11組件布局合理性及其與相關配合件間的適配性,保證風管機內部各組件的裝配效果和空間布局合理性。
進一步地,出風口113為多個,且各出風口113均布於殼體11的底部。多個出風口113配合結構有助於進一步提高風管機的工作效率,從而使空調器的整體性能得以相應提高。
應當指出,上述出風口113的位置並不局限於圖中所示的殼體11底部,其還可以設置於殼體11的側部或頂部等其他能夠與進風口112配合構成進出風通道的位置,即,只要是能夠滿足所述風管機的實際使用需要均可。
另外,風機13為離心風機。該離心風機能夠保證所述風管機形成吸風式工作結構,該種工作方式比吹風式的可控性高且氣流運行穩定,能夠使空調器的工作性能得以進一步提高。當然,具體到實際應用中,上述風機13並不局限於如圖所示的離心風機,其還可以為鼓風機等其他具備氣流導流能力的風機,原則上,只要是能夠滿足所述風管機的實際使用需要均可。
在具體實施方式中,本發明所提供的空調器,包括室內機和室外機,所述室內機上設置有風管機。該空調器的換熱效率較高,且換熱效果較好。
綜上可知,本發明中提供的風管機,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內部具有風腔,所述殼體的兩側分別具有與所述風腔連通的進風口,所述殼體上還設置有與所述風腔連通的出風口,所述風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各所述進風口一一對應的蒸發器,所述殼體內設置有相互配合的風機和電機。工作過程中,風機帶動氣流自進風口處進入風腔,之後由出風口排出,由於採用了雙進風口結構並在各進風口處分別對應設置蒸發器,使得所述風管機的整體換熱效率顯著提高,熱交換過程充分高效,在殼體大小不變的情況下有效增加了換熱面積,提高了設備換熱能力;而在相同換熱面積的情況下,能夠有效減小換熱器長度,從而使設備整機體積相應減小,使空調器的整體性能得以相應提高。
此外,本發明所提供的應用上述風管機的空調器,其換熱效率較高,且換熱效果較好。
以上對本發明所提供的風管機以及應用該風管機的空調器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