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嘴齒形雙金屬帶鋸條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06:29:51 1
專利名稱:鷹嘴齒形雙金屬帶鋸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金屬帶鋸條。
背景技術:
雙金屬帶鋸條在切割金屬棒材、管材、型材時由於材料的直徑、壁厚不相等、形狀 不相同,對其齒部衝擊力較大,尤其是在切割金屬大直徑棒材、厚壁管材和異型材時產生震 動,對雙金屬帶鋸條的齒部衝擊力更大,普通帶鋸齒形無法承受這種衝擊力,對鋸齒的損傷 很大,造成切割速度低、切割效率低、質量差、鋸條壽命短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的雙金屬帶鋸條存在切割速度低、使用壽命短等問題, 進而提供一種鷹嘴齒形雙金屬帶鋸條。本實用新型的齒形背部(齒形背部簡稱齒背)用兩 段直線和兩段圓弧相間連接而成,齒形的外形似鷹嘴,故稱為鷹嘴齒形,相應的鋸條叫鷹嘴 齒形雙金屬帶鋸條。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取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鷹嘴齒形 雙金屬帶鋸條由鋸條齒部和鋸條本體組成,鋸條齒部和鋸條本體固接成一體,鋸條齒部的 單個齒距的齒形輪廓由齒尖背部直線、齒形背部連接平滑曲線、齒底圓弧和齒尖直線依次 平滑連接而成,並形成鷹嘴狀齒形,齒尖背部直線與相鄰齒尖直線相交形成齒尖,齒尖背部 直線和齒形背部連接平滑曲線連接形成齒背;所述齒形背部連接平滑曲線由第一過渡圓 弧、第一過渡直線、第二過渡圓弧和第二過渡直線依次平滑連接而成,齒尖背部直線與第一 過渡圓弧連接,第二過渡直線與齒底圓弧連接;第一過渡圓弧的半徑為0. 3-lmm,第二過渡 圓弧的半徑為0. 5-2mm ;所述雙金屬帶鋸條的齒形角為56-65度,所述雙金屬帶鋸條的前角 為5-10度,齒背角為30-35度,齒尖限位高度為0. 2-0. 8mm,齒底圓弧1_3的半徑為l_5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鷹嘴齒形雙金屬帶鋸條具有良好的綜合切削性能,適用於切割 實心圓鋼、管材、型材以及不鏽鋼、合金鋼、模具鋼等金屬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帶鋸條切割速 度和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的近似鷹嘴形的齒背設計可有效降低切割共振,減小衝擊力, 保證了切割的穩定性,從而延長了雙金屬帶鋸條的使用壽命。將原有齒形角55度增大到 56-65度,增加齒形的抗剪強度,齒形角增大了,齒形角的截面積也相對增大了,因此有效地 增加了齒鋸抗衝擊的強度。齒背採用近似鷹嘴的幾何形狀,增大齒部面積,用以消除切割過 程中的失穩現象,達到抗衝擊作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鷹嘴齒形不僅適合於雙金屬帶鋸條, 還適合於高速鋼帶鋸條、中合金鋼帶鋸條、碳素鋼帶鋸條。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是圖1的齒部放大圖,圖3是單個齒距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一如圖1、2和3所示,本實施方式所述的鷹嘴齒形雙金屬帶鋸條 由鋸條齒部1和鋸條本體2組成,鋸條齒部1和鋸條本體2固接成一體,鋸條齒部1的單個 齒距的齒形輪廓由齒尖背部直線1-1、齒形背部連接平滑曲線1-2、齒底圓弧1-3和齒尖直 線1-4依次平滑連接而成,並形成鷹嘴狀齒形,齒尖背部直線1-1與相鄰齒尖直線1-4相 交形成齒尖3,齒尖背部直線1-1和齒形背部連接平滑曲線1-2連接形成齒背4 ;所述齒形 背部連接平滑曲線1-2由第一過渡圓弧1-2-1、第一過渡直線1-2-2、第二過渡圓弧1-2-3 和第二過渡直線1-2-4依次平滑(即相切的)連接而成,齒尖背部直線1-1與第一過渡圓 弧1-2-1連接,第二過渡直線1-2-4與齒底圓弧1-3連接;第一過渡圓弧1-2-1的半徑rl 為0. 3-lmm,第二過渡圓弧1_2_3的半徑r2為0. 5_2mm ;所述雙金屬帶鋸條的齒形角α為 56-65度,所述雙金屬帶鋸條的前角β為5-10度,齒背角γ為30-35度,齒尖限位高度h 為0. 2-0. 8mm,齒底圓弧1_3的半徑為l_5mm。從圖2中可以看出齒的背部由傳統的一段直 線和齒底圓弧半徑連接變成了兩段直線、兩段過渡圓弧和齒底圓弧半徑連接。h為齒尖限位 高度,可以控制切削深度,在相同的齒形角的情況下h越小,切削深度越淺,h越小越不容易 產生衝擊、共振現象。
具體實施方式
二 本實施方式所述雙金屬帶鋸條由一至十二個單個齒距構成一個 循環齒距T。其它組成和連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三如圖1和2所示,本實施方式所述雙金屬帶鋸條由四個單個齒距 依次連接構成一個循環齒距T,四個單個齒距分別是第一齒距tl、第二齒距t2、第三齒距 t3和第四齒距t4,每個齒距為3-10mm ;—個循環齒距T中對應的依次相鄰的四個齒底圓弧 半徑分別是第一齒底圓弧半徑R1、第二齒底圓弧半徑R2、第三齒底圓弧半徑R3和第四齒 底圓弧半徑R4,每個齒底圓弧半徑為l-5mm ;—個循環齒距T中對應的依次相鄰的四個齒深 分別是第一齒深hi、第二齒深h2、第三齒深h3和第四齒深h4,每個齒深為3-8mm。其它組 成和連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
二相同。本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齒距tl、第二齒距t2、第三齒距t3、第四齒距t4可以是相等 的即為等齒距鷹嘴齒齒形,不相等的即為不等齒距鷹嘴齒齒形。本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齒底圓弧半徑R1、第二齒底圓弧半徑R2、第三齒底圓弧半徑 R3、第四齒底圓弧半徑R4可以是相等的或不相等的。R1、R2、R3、R4的數值越大,形成的齒槽 越大越,容削槽越大,更有利於排削,但是齒底圓弧半太大,鋸條本體的強度越低,所以R1、 R2、R3、R4要在l-5mm範圍內取值。
具體實施方式
四如圖1和2所示,本實施方式所述齒形角α為63度。齒形角設 計成63度,增加了齒的強度,增加了抗剪能力。其它組成和連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二 或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五如圖1和2所示,本實施方式所述雙金屬帶鋸條的前角β為7 度。前角設計成7度,使切削刃更鋒利,有利於切削。金屬硬度大正前角的角度取小值,反 之取大值。其它組成和連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
四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六如圖1和2所示,本實施方式所述齒背角Y為32度。齒背角取 32度,有利增加齒槽的容削空間。其它組成和連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
五相同。
權利要求一種鷹嘴齒形雙金屬帶鋸條,所述雙金屬帶鋸條由鋸條齒部(1)和鋸條本體(2)組成,鋸條齒部(1)和鋸條本體(2)固接成一體,其特徵在於鋸條齒部(1)的單個齒距的齒形輪廓由齒尖背部直線(1-1)、齒形背部連接平滑曲線(1-2)、齒底圓弧(1-3)和齒尖直線(1-4)依次平滑連接而成,並形成鷹嘴狀齒形,齒尖背部直線(1-1)與相鄰齒尖直線(1-4)相交形成齒尖(3),齒尖背部直線(1-1)和齒形背部連接平滑曲線(1-2)連接形成齒背(4);所述齒形背部連接平滑曲線(1-2)由第一過渡圓弧(1-2-1)、第一過渡直線(1-2-2)、第二過渡圓弧(1-2-3)和第二過渡直線(1-2-4)依次平滑連接而成,齒尖背部直線(1-1)與第一過渡圓弧(1-2-1)連接,第二過渡直線(1-2-4)與齒底圓弧(1-3)連接;第一過渡圓弧(1-2-1)的半徑(r1)為0.3-1mm,第二過渡圓弧(1-2-3)的半徑(r2)為0.5-2mm;所述雙金屬帶鋸條的齒形角(α)為56-65度,所述雙金屬帶鋸條的前角(β)為5-10度,齒背角(γ)為30-35度,齒尖限位高度(h)為0.2-0.8mm,齒底圓弧(1-3)的半徑為1-5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鷹嘴齒形雙金屬帶鋸條,其特徵在於所述雙金屬帶鋸條由 一至十二個單個齒距構成一個循環齒距(T)。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鷹嘴齒形雙金屬帶鋸條,其特徵在於所述雙金屬帶鋸條由 四個單個齒距依次連接構成一個循環齒距(T),四個單個齒距分別是第一齒距(tl)、第 二齒距(t2)、第三齒距(t3)和第四齒距(t4),每個齒距為3-10mm;—個循環齒距(T)中 對應的依次相鄰的四個齒底圓弧半徑分別是第一齒底圓弧半徑(Rl)、第二齒底圓弧半徑 (R2)、第三齒底圓弧半徑(R3)和第四齒底圓弧半徑(R4),每個齒底圓弧半徑為l-5mm ;—個 循環齒距(T)中對應的依次相鄰的四個齒深分別是第一齒深(hi)、第二齒深(h2)、第三齒 深(h3)和第四齒深(h4),每個齒深為3-8mm。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鷹嘴齒形雙金屬帶鋸條,其特徵在於所述齒形角 (α)為63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鷹嘴齒形雙金屬帶鋸條,其特徵在於所述雙金屬帶鋸條的 前角(β)為7度。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鷹嘴齒形雙金屬帶鋸條,其特徵在於所述齒背角(Y)為32度。
專利摘要鷹嘴齒形雙金屬帶鋸條,它涉及一種雙金屬帶鋸條。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的雙金屬帶鋸條存在切割速度低、使用壽命短等問題。所述齒形背部連接平滑曲線由第一過渡圓弧、第一過渡直線、第二過渡圓弧和第二過渡直線平滑連接而成,齒尖背部直線與第一過渡圓弧連接,第二過渡直線與齒底圓弧連接;第一過渡圓弧的半逕取0.3-1mm,第二過渡圓弧的半逕取0.5-2mm;所述雙金屬帶鋸條的齒形角為56-65度,所述雙金屬帶鋸條的前角為5-10度,齒背角為30-35度,齒尖限位高度為0.2-0.8mm,齒底圓弧的半徑為1-5mm。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鷹嘴齒形雙金屬帶鋸條具有良好的綜合切削性能,適用於切割實心圓鋼、管材、形材以及不鏽鋼、合金鋼、模具鋼等金屬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帶鋸條切割速度和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B23D61/12GK201552340SQ20092010103
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30日
發明者時丕林, 曹玉貴 申請人:大連雙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