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水滸傳經典人物(古代文學專題水滸傳與英)
2023-06-04 13:47:24 5
小說水滸傳經典人物?一、英雄傳奇小說的類型和創作特徵,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小說水滸傳經典人物?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小說水滸傳經典人物
一、英雄傳奇小說的類型和創作特徵
(一)英雄傳奇小說的定義
英雄傳奇小說大多與歷史事件有關。
它與歷史演義的主要區別在於:
歷史演義多以從史書上擷取素材,其主要事件和人物基本上依據史實,並以歷史事件為中心,按歷史順序展開情節,構成作品。
而英雄傳奇則以塑造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為重點,並以此組成情節、構想故事。歷史事件只是作為背景或引子而已。
(二)英雄傳奇小說的四種類型
1.描寫官逼民反,著重表現反對暴政、除惡反奸的俠義英雄,如《水滸傳》、《後水滸傳》 等;
2.描寫抗擊侵略、保衛疆土,著重表現民族英雄的,如《楊家將》、《說嶽全傳》等;
3.描寫發跡變泰,著重歌頌出身寒微經艱難奮鬥而成帝業者,如《飛龍全傳》等;
4.情況比較複雜的草莽英雄,從反抗官府壓迫開始,後來轉而追隨"真命天子」去打江山,為恢復和維護王權而建功立業,如《隋史遺文》、《隋唐演義》 等。
二、《水滸傳》的成書與思想內容
(一)從《宣和遺事》到《水滸傳》
1.關於宋江起義,在《宋史》之《微宗本紀》、《侯蒙列傳》、《張叔夜列傳》中均有記載。由史書之記載可知,宋江等人宣和間曾犯淮陽、京東、江北等地,官軍數萬,無敢抗者,侯蒙曾上書朝廷,請赦宋江,使討方臘。其後張叔夜以計破其眾,宋江投降。
宋江起義的故事不僅見於正史,而且在宋人筆記中也有著錄。羅燁《醉翁談錄小說開闢》中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可惜無流傳。稍後,周密《癸辛雜識續集》所錄龔聖與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完整地記錄了宋江義軍中36個首領的姓名和綽號,如「呼保文宋江"、「智多星吳學究"、「大刀關勝」等。
2.到了元代,以「水滸故事」為題材的雜劇不斷湧現,傅惜華《元代雜劇全目》收有「水滸戲」30餘種,今保存完整的尚有:康進之的《梁山泊黑旋風負荊》、高文秀的《黑旋風雙獻功》、李文蔚的《同樂院燕青博魚》、李致遠的《都孔目風雨還牢末》以及無名氏的《爭報恩三虎下山》 、《魯智深喜賞黃花峪》> 等。在這些雜劇裡, 水滸英雄已從36人發展到108人,對梁山泊根據地的描寫已接近《水滸傳》的規模。
3.作者問題。 《水滸傳》的作者是誰,有三種說法:施耐庵作,羅貫中作,施、羅合作。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作,但至今未見過硬的實證材料。
4.版本。《水滸傳》 的版本,有繁本、簡本兩個系統。簡本實為繁本的縮寫節本,情節、人物沒什麼增減。
繁本系統主要有以下三種:
1、百回本。嘉靖年間刊印的《忠義水滸傳》是到現在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百回本,題"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只有8回文字的殘本。而保存至今最完整的百回本,則是據此改定的《李卓吾先生批評水滸傳》,萬曆三十八年(1610)由杭州容與堂刊印,故稱「容與堂本」。197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水滸傳》,即以此為底本校點。本節所述,也以此為依據。
2、百二十回本。最早的120回本為萬曆年間袁無涯所刊的《忠義水滸傳》,基本上以郭勳刻本為底本,但在徵遼與徵方臘之間插進了徵田虎、徵王慶各10回。
3、七十回本。崇禎間,江蘇吳縣人金聖歎對《水滸傳》容與堂本進行評改,砍掉72回以後部分,改第一回為「楔子",又把第71回「英雄排座次改為「英雄驚噩夢",即所謂腰斬《水滸》」。
(二)官逼民反與梁山起義
1.林衝與解珍、解寶等的遭遇;
2.通過一個個英雄好漢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水滸》深刻地揭示了梁山起義的社會根源,在小說史上第-一次歌頌了被壓迫人民拿起武器和封建勢力作拼死的鬥爭。《水滸》描寫的社會矛盾比以往的文學作品更為深刻,這主要表現在:
第一,唐宋小說往往把社會問題理解為某個壞人對某個好人的欺壓,《水滸》 作者已比較清楚地看到社會上有-股黑暗勢力,他們沆瀣一氣,恃強凌弱。在朝廷裡有「昏君"所寵用的高俅、蔡京等六賊;在各地有許多如狼似虎的地方官,他們多半與封建朝廷的權勢人物都有直接的關係。
第二,以往的進步小說雖然也同情被壓迫者,但經常把他們寫成只有眼淚和悲傷,沒有憤怒與反抗。《水滸》別開境界,雖然也寫林衝逆來順受,卻持批判的態度,並讓他在絕路上爆發出驚天動地在的吼聲。
第三,《水滸》寫英雄對封建官府的認識有個過程,開頭不免存有幻想,後來在鬥爭中逐步認識其真面目而丟掉幻想、奮起抗爭。
林衝、武松、楊志等人都經歷了這個過程。這種寫法也是過去的小說所沒有的。這樣寫不僅比較真實可信,而且對人們認清封建官府也大有好處。
三、宋江及其他人物分析與悲劇性結局
(一)宋江的兩面性
兩個不同的宋江:一個是效忠王朝的宋江,另一個則是不滿現實的宋江。這種矛盾突出表現在:身在衙門,卻同情草野;加入綠林,卻心懷朝廷。宋江的一生,始終是在激烈的內心衝突中度過的.
宋江作為小說中的第一主角,就是忠義的化身。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統一 的忠和義的主導下曲折地發展。他作為一個縣衙小吏,能「仗義疏財,濟困扶危",結交天下豪傑,但又有忠君孝親、安於現狀的習性。
從「義」字出發,他「擔著血海也似干係救晁蓋,也同情他們被逼上梁山,但又認為「於法度上卻饒不得」。
「殺惜"後,他輾轉避難,就是不想去水泊投奔晁蓋,「上逆天理,下違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
他勸人家落草時,也希望人家牢記「如得朝廷招安,日後但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但與此同時,貪官汙吏對他的殘酷迫害,逼著他向梁山一步一步靠近。潯陽樓吟反詩,自然地流露了被「冤讎"所鬱積的叛逆情緒。
從江州法場的屠刀下被解救出來後,他一方面感激眾位豪傑不避兇險,極力相救的「義」,另一方面也深感到「如此犯下大罪,鬧了兩座州城,必然申奏去了」,再難在常規情況下盡「忠」,於是他表示「今日不由宋江不上梁山泊投託哥哥去"。
上梁山後,他牢記著九天玄女「替天行道為主,全仗忠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的「法旨」,一再宣稱:『小可宋江怎敢背負朝廷?蓋為官吏汙濫,威逼得緊,誤犯大罪;因此權借水泊裡避難,只待朝廷赦罪招安。」
他坐上第一把交椅後,即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進一步明確了梁山隊伍「同心合意,同氣相從,共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的基本路線。就在「替天行道"、「忠義雙全」的旗號下,他帶領眾兄弟懲惡除暴,救困扶危;創造條件,接受招安;徵破遼國,平定方臘;直到飲了朝廷藥酒,死在旦夕,還表白:「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蓋棺論定,宋江就是一個「忠義之烈」(李贄《忠義水滸傳序》)。
在梁山軍與朝廷的矛盾衝突中,宋江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宋江以梁山寨主的身分,掌握了梁山軍的大權,以軟硬兼施的手段,消除了梁山軍內部反招安的阻力,最後把梁山軍引向投降之路。
受招安以後,宋江認為梁山軍已變為朝廷的忠義軍,效忠朝廷、護國安民的願望可以實現。但現實並沒按宋江的主觀願望發展,朝廷特別是掌握實權的高俅,並沒有忘掉梁山軍反叛官府以至朝廷的「彌天大罪」,仍然處心積慮非要消滅梁山軍不可。最後特派梁山軍南徵方臘,讓他們互相殘殺,以達到徹底消滅的目的。
(二)梁山英雄形象的塑造
1.處理好英雄人物的超常性和平凡性的關係。《三國演義》描述英雄有時誇張過了頭,英雄變成半人半神人物,《水滸傳》 在表現公孫勝之類的神道人物時也有這個毛病。不過,在塑造眾多的梁山英雄形象時,已注意超常性和平凡性的結合。梁山英雄好漢們的勇力氣概非同常人,但仍然是常人中的「超人」。作品突出「超人」的一一面,以增強英雄的傳奇色彩;同時,又注意描寫與常人相近的一面, 以增強英雄的現實性。如路過景陽崗的武松。
2.處理好英雄人物的共性與個性的關係。
《三國演義》所寫的大批英雄形象,有不少被刻畫得栩栩如生、傳神動人。但並不注意以「"同中之異的方法突出人物的獨特個性。《水滸傳》 所塑造的英雄形象,不僅寫出了英雄們性格的異中之同,更突出表現他們的同中之異。
注意以「同中之異」表現英雄個性的細微差別,是作者描寫水滸人物的一個成功秘訣。同樣以粗莽見著,魯智深和李逵各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李逵的粗莽偏於蠻幹,魯智深則粗中有細,莽中見智。
3.處理好英雄性格的穩定性和可變性的關係。《三國演義》裡的人物性格似乎是先天生成的,欲寫劉備是仁君,他從小就有帝王氣象;確定曹操為奸雄,他自幼就是奸詐性格。而且這種仁厚和姦詐歷終身而不變。《水滸傳》的寫法不同。水滸英雄性格的形成與社會現實不可分。
4.處理好人物共同話語與個性話語的關係。
《三國演義》的人物語言為與歷史人物相適應,對話多是半文半白。《水滸傳》 的語言則以民眾口語為基礎,又經過作者的加工提煉,簡潔傳神。「一樣人,便還他一樣說話」,人物語言達到了個性化的高度。由人物的語言可以看出人物的身份、教養、性格和當時的內心活動。同是豪爽,魯智深、武松和李逵三人就各不相同。
(三)令人深思的悲劇性結局
1.作者對招安的矛盾態度。
宋江提出並接受招安,但李逵、吳用、魯智深、武松、阮氏兄弟反對招安。
宋江招安的主張得到「眾皆稱謝不已」的擁護,而在招安時義軍「當下辭去的也有三五千人」。
李逵等人跟著招了安,又寫他們受招安後多次要求反上梁山。
招安是一條盡忠報國、光宗耀祖的出路,又寫了招安後的悲慘結局。
2.悲慘結局的重大政治意義。
如果不招安,或者招安後再反上梁山,重新組織義軍,就是推翻了朝廷,也不會產生美好的結果。
招安後的悲慘結局,給後世人民留下了極其沉痛的教訓,它有力的說明了投降沒有好下場,農民起義軍受封建王朝的招安,只有死路一條。
四、《水滸》續書與《隋唐演義》等
(一) 補恨彌憾的 《水滸》續書
一是《水滸後傳》共8卷40回。題「古宋遺民著」,「雁宕山樵評」,實為明遺民陳忱所作。此書是他晚年洩憤之作。這部小說主要寫梁山起義軍徵方臘後,宋江等人死去部分流落於江湖的梁山好漢又一再受到種種迫害, 無路可走,只能重新集結,重舉義旗。
另一續書是《後水滸傳》。共45回。青蓮寶主人著。小說敘述水滸英雄燕青重遊梁山時,遇羅真人告知昔日水滸豪傑均已轉生入世。因金兵入寇,農民養奎剛孿生二子跟隨父母逃荒時失散,妖兒為農民楊得星收為子,改名楊么(宋江轉世),魔兒為遼將王突收養,取名王摩(盧俊義轉世)。他們長大後,經歷種種鬥爭先在白雲山落草,後集何能(即吳用)、馬霪(即李逵)、花茂(即花榮)、賀雲龍(即公孫勝)等共36人,在洞庭君山起義。
(二)以歷史演義之名,敘英雄傳奇之事:《隋唐演義》康熙年間,褚人獲根據《隋史遺文》、《隋唐志傳》、《隋煬帝豔史》以及其他的民間傳說,寫成一百回的《隋唐演義》。作品以隋煬帝、朱貴兒和唐明皇、楊貴妃的「兩世姻緣"為主線,細緻描寫了不少宮闈生活。作者把歷史上著名的昏君煬帝美化為多情的仁德的賢君;又把唐王朝的中衰,完全歸罪於女人,這顯然是歪曲歷史的處理。但是書中還保留了不少民間傳說,像秦瓊賣馬, 單雄信受刑這些描寫,頗見作者加工的成績。
(三)男女老少兼備的群英譜:
《楊家府演義》描述了楊業、楊延昭、楊宗保、楊文廣、楊懷玉一門五代忠勇保家的故事,歌頌了父死子繼、夫亡妻承、前僕後繼、不屈不撓的英雄報國精神。特別是塑造了楊門女將佘太君、穆桂英、楊宣娘等一批女性英雄群像,更是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不可多得。然而,這一門忠烈卻屢遭奸臣宵小的陷害。
小說貫串著忠與奸的搏鬥,揭露了昏君佞臣禍國殃民的罪惡行徑。全書儘管滲透著濃重的忠君思想,但在某些地方也有所突破。如楊文廣遭奸臣張茂迫害而差點滿門抄斬時,楊六郎發牢騷說:「朝廷養我,譬如一馬:出則乘我,以舒跋涉之勞;及至暇日,宰充庖廚!'
(四)演說民族英雄的悲劇:
《說嶽全傳》20卷80回。前61回,著重描述南宋民族英雄嶽飛戰鬥的一生及其悲劇。嶽飛出身孤貧,少懷大志長大後,神勇過人。往東京考武舉,槍挑梁王奪得武狀元。金兀朮率金兵入寇中原,他奉旨抗金,大勝金兀朮於愛華山,擊退了金兵的進攻。後來,金兵又犯中原,所向披靡,直破金陵。宋高宗倉惶出逃,被金兵圍困在牛頭山。嶽飛率兵救駕,解圍後加封大元帥。當金兀朮亡率大軍三犯中原之時,朝廷仍然依靠嶽飛率領的「嶽家軍」與金兵激戰,節節勝利,正準備直搗黃龍府、迎微欽二宗還朝,不料秦檜矯詔調回,最後死在風波亭中。後嶽飛冤案得到昭雪。嶽家小將繼續抗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