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配器插頭的製作方法
2023-06-19 11:32:34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配器插頭。
背景技術:
適配器插座是用於電器產品連接電源;目前許多的適配器的一端是直接設有接電插腳,另一端設有與電器連接的接線埠;現有的適配中的插腳和接線埠中的接電端子是與電路板焊接連接;通過焊接連接,不僅造成適配器插座的工作量大,效率低下,並且上通過錫材連接,而錫材的電阻較大,因此容易造成發熱,不僅降低壽命,並且增加能耗。鑑於以上缺陷,實有必要設計一種適配器插頭。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適配器插頭,來解決目前的適配器插頭的生產工作量大,效率低,且會增加能耗,降低使用壽命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適配器插頭,包括外殼、蓋板、貫穿所述外殼一端的接電插腳、設於所述外殼內部的電路板、和設於所述蓋板上的接線端子;所述蓋板與所述外殼蓋合;所述電路板上設有與所述接電插腳連接的第一連接端子,和與所述接線端子連接的第二連接端子;所述第一連接端子上設有第一連接插口,所述第二連接端子上設有第二連接插口;所述接電插腳穿過所述第一連接插口與所述第一連接端子緊配連接;所述接線端子穿過所述第二連接插口與所述第二連接端子緊配連接。
進一步,所述第一連接端子和所述第二連接端子的橫截面均為「V」形;所述第一連接端子和所述第二連接端子的開口均朝向所述電路板的外側;所述接電插腳的端部設有斜面;所述接線端子的端部設有斜面。
進一步,所述蓋板的外側還設有定位凸臺;所述接線端子貫穿所述定位凸臺;所述定位凸臺上還設有限位扁位。
進一步,所述接線端子外端還設有「U」形缺口;所述「U」形缺口的端部設有導向圓角;所述接線端子的端面不高於所述定位凸臺的端面。
進一步,所述蓋板的外側還設有連接螺紋管;所述定位凸臺置於所述連接螺紋管內。
進一步,所述電路板上還設有復位開關;所述復位開關貫穿所述蓋板。
進一步,所述定位凸臺和所述連接螺紋管與所述蓋板一體注塑成形;所述連接端子與所述蓋板包膠成形;所述接電插腳與所述外殼包膠成形。
進一步,所述外殼的兩內側壁均設有定位滑槽;所述電路板的兩端設於兩所述定位滑槽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適配器插頭,包括外殼、蓋板、貫穿所述外殼一端的接電插腳、設於所述外殼內部的電路板、和設於所述蓋板上的接線端子;所述蓋板與所述外殼蓋合;所述電路板上設有與所述接電插腳連接的第一連接端子,和與所述接線端子連接的第二連接端子;所述第一連接端子上設有第一連接插口,所述第二連接端子上設有第二連接插口;所述接電插腳穿過所述第一連接插口與所述第一連接端子緊配連接;所述接線端子穿過所述第二連接插口與所述第二連接端子緊配連接。在該適配器插頭組裝時,將電路板直接裝入到外殼內,使得接電插腳的內端插入到第一連接端子的第一連接插口內,從而達到接電插腳與電路板連通;在將蓋板與外殼蓋合;蓋板與外殼蓋合時,接線端子插入到第二連接端子的第二連接插口中,從而使得接線端子與電路板接通;因此代替了現有的適配器插頭中的接電插腳和接線端子與電路板焊接連接,因此使得該適配器插頭裝配方便,並降低了裝配的成本,同時通過接電插腳與第一連接端子連接和通過接線端子與第二連接端子直接連接,從而可減小能耗,提高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適配器插頭的立體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適配器插頭的左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適配器插頭的內部結構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適配器插頭所述主板的主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適配器插頭所述主板的立體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
在下文中,闡述了多種特定細節,以便提供對構成所描述實施例基礎的概念的透徹理解。然而,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很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可以在沒有這些特定細節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況下來實踐。在其他情況下,沒有具體描述眾所周知的處理步驟。
如圖1-5所示,一種適配器插頭,包括外殼1、蓋板2、貫穿所述外殼1一端的接電插腳3、設於所述外殼1內部的電路板4、和設於所述蓋板2上的接線端子5;所述蓋板2與所述外殼1蓋合;所述電路板4上設有與所述接電插腳3連接的第一連接端子6,和與所述接線端子5連接的第二連接端子7;所述第一連接端子6上設有第一連接插口8,所述第二連接端子7上設有第二連接插口9;所述接電插腳3穿過所述第一連接插口8與所述第一連接端子6緊配連接;所述接線端子5穿過所述第二連接插口9與所述第二連接端子7緊配連接。在該適配器插頭組裝時,將電路板4直接裝入到外殼1內,使得接電插腳3的內端插入到第一連接端子6的第一連接插口8內,從而達到接電插腳3與電路板4連通;在將蓋板2與外殼1蓋合;蓋板2與外殼1蓋合時,接線端子5插入到第二連接端子7的第二連接插口9中,從而使得接線端子5與電路板4接通;因此代替了現有的適配器插頭中的接電插腳和接線端子與電路板焊接連接,因此使得該適配器插頭裝配方便,並降低了裝配的成本,同時通過接電插腳3與第一連接端子6連接和通過接線端子5與第二連接端子7直接連接,從而可減小能耗,提高壽命。
進一步,所述第一連接端子6和所述第二連接端子7的橫截面均為「V」形;所述第一連接端子6和所述第二連接端子7的開口均朝向所述電路板4的外側;所述接電插腳3的端部設有斜面;所述接線端子5的端部設有斜面。因此,便於接電插腳3插入到第一接線端子6中,接線端子5便於與第二連接端子7連接。並且增加插腳3與第一接線端子6的接觸面積,接線端子5與第一連接端子7的接觸面積。
進一步,所述蓋板2的外側還設有定位凸臺20;所述接線端子5貫穿所述定位凸臺20;所述定位凸臺20上還設有限位扁位。通過定位凸臺20對與該適配器插頭連接的電源線起到定位作用,並且通過扁位可防止正負極反接。
進一步,所述接線端子5外端還設有「U」形缺口50;所述「U」形缺口50的端部設有導向圓角;所述接線端子5的端面不高於所述定位凸臺20的端面。因此,與該適配器插頭連接的電源線,可直接插入到「U」形缺口50內。
進一步,所述蓋板2的外側還設有連接螺紋管21;所述定位凸臺20置於所述連接螺紋管21內。並且可在與該適配器插頭連接的電源線上套一螺母與連接螺紋管21連接,從而達到將電源線鎖緊在該適配器插頭上。
進一步,所述電路板4上還設有復位開關40;所述復位開關40貫穿所述蓋板2。
進一步,所述定位凸臺20和所述連接螺紋管21與所述蓋板2一體注塑成形;所述連接端子5與所述蓋板2包膠成形;所述接電插腳3與所述外殼1包膠成形。
進一步,所述外殼1的兩內側壁均設有定位滑槽;所述電路板4的兩端設於兩所述定位滑槽內。因此,在裝配時,通過定位滑槽對電路板4起到定位和導向作用,便於第一連接端子6與接電插腳3連接。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做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