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吃貨主播有多少(大唐網紅主播和超級粉絲)
2023-06-19 23:56:03 1
網紅吃貨主播有多少?長安酒肆舞樂盛,大唐詩酒正年華才華風騷名聲遠,至今謫仙只一人,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網紅吃貨主播有多少?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網紅吃貨主播有多少
長安酒肆舞樂盛,大唐詩酒正年華。才華風騷名聲遠,至今謫仙只一人。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42歲的「京漂」李白,作為大唐穩坐頭把交椅的文藝主播在酒肆喝酒。醉酒而肆意,那可能是名滿天下的詩人的恃才傲物、也可能是對鍾愛他的粉絲們的一種姿態、更可能是他以此吸引他心中那個真正的榜一大哥的關注……
還是那年正月的一日,還是長安酒肆,這一天,醉酒的李白忘記帶錢,旁桌的賀知章聽完李白大唱《蜀道難》後,大笑三聲,解下御賜金龜,權當酒資。這就是金龜換酒的典故,這就是大李白42歲的賀知章作為李白頭號超級粉絲的閃亮登場,也成為他們知己忘年的傳世佳話。正所謂,人世間的大悲大痛,莫過於生命還在,理想還在,知己卻已不在。賀知章盡知李白抱負,作為知己的賀知章在此後兩年中為李白的仕途奔走。終於在自己告老還鄉前為李白謀得「翰林供奉」之職,李白終於有機會見到他心中那位榜一大哥——玄宗皇帝李隆基。只可惜,忘年知己賀知章在回鄉途中病逝。那天,風雨大作,李白恍然大悟:原來他失去的不是一個肯為他「金龜換酒」的酒友,而是少一位人生旅途中足夠欣賞自己、提攜自己的知己。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惜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中。
得益超級粉絲的推薦,李白於天寶二年(公元743年)秋,入侍翰林。可以說,玄宗皇帝給這位盛世大唐的大主播是禮遇的。李陽冰《草堂集序》中,有李白奉京的情景描寫:天寶中,皇祖下詔,徵就金馬,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謂曰:「卿本布衣,名為朕知,非夙蓄道義,何以及此?」 置於金鑾殿,出入翰林中。可這件事,把我們大主播給弄懵了,可以說,李白的才華的確出類拔萃,可對於開創了盛世的玄宗李隆基而言,他把李白只看成是個道術精湛的異人,也把他看成是個能譜曲寫歌藝人,更是看做可以裝作門面的外交能人(李白精通多國語言和文字)。可以說,李白誤會了這位心中的榜一大哥的想法了,他自以為是地認為「願為輔弼」的真正理想將要實現了,可等來的只是惆悵與寂寞。
李白為楊玉環寫《清平調》的故事,就能看出端倪和實相,如其一所寫: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而留給後人津津樂道的力士脫靴、貴妃研墨、李白醉書退蠻夷等典故,事實上不是真實事件,至少是有加工、藝術虛高的可能。
李白是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玄宗「賜金放還」離開長安的,而楊玉環是天寶四年(745)七月被冊封為貴妃的。所以,李白作為翰林供奉為楊玉環賦詩的時候,楊玉環還不是貴妃,而是太真觀的女道士。只是那時,宮廷中他們的實際關係已經人盡皆知了,所以李白賦詩,實際上也難以措辭。而大詩人李白果真不是蓋的,他在詩中迴避了世俗的口味,抓住楊玉環美麗做文章,「國色」將其與「名花」對照,相映生輝;又顧念了其道士的「女仙」身份,將其想像為「女神」,退去人間的凡塵氣息,呈現出高貴華麗、冰清玉潔的美感。也同時輔以自己道士、謫仙人的雅號。
也就是公元744年,奉李白為自己超級偶像的屌絲詩人杜甫初到長安,見到了長自己11歲的李白。後世文壇常如此形容李杜的這一次見面:「四千年歷史裡,除了孔子見老子,再也沒有比李杜會面更重大、更聖神、更有意義、更值得紀念了」。這年秋,李白要離開長安了,天子賜金放還,放還哪裡,隨已自由。李白仗劍天涯詩酒俠,杜甫傾金共眠榻。杜甫陪伴李白跋山涉水的時候,李白內心是失落的。所謂他鄉染疾、知己亡故、事業受挫、意志消沉,親人不在旁,慶幸的是李白遇到了杜甫。
「白刃仇不義,黃金傾有無。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對李白的敬重、仰慕,杜甫傾其全部身心給予了李白全部的付出。往後餘生,李杜的名號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歷經千年,不曾分開。知己是什麼,己會自己知。紀伯倫曾說,「和你一起笑過的人,可能把你忘掉,陪你一起哭過的人,永不忘懷」。李杜之初見,新粉終於見大咖,心怦然。李杜之再見,知己難言,對望眼。李杜最後見,李下獄淚溼眼,還須拖言。李杜見不得,少陵執筆書知己,不自已。
安史之亂,之於大唐王朝而言,絕對是場災難。一切得美,一切得好,毀於旦夕。對於文藝主播李白而言,人氣抵不過戰爭的摧殘。戰爭過後,人們想到的是生存,是避亂,再也沒有那恢弘盛世下的那種文藝情懷了,更少了附庸詩曲文藝的那批文藝青年了。當然,這時候,經歷了這麼多的李白同樣明白了這個道理。
天寶15年( 公元756年),避世廬山的李白又面臨著一次入仕輔國的機會。玄宗十六子,永王李璘三度造訪李白。曉以大義,請求出山輔助,聲稱玄宗敕詔,江南、山南、嶺南,黔中四路節度採訪等使可就地募兵勤王平叛。永王募兵於襄陽,邀謫仙以輔之,帥勤王勇師,北上蕩寇。李白再次燃起了他的報國雄心,加之他那個心中的榜一大哥此時還落難在蜀都。能在遲暮之年幹一番驚天地之大事,再展報國之理想,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可以說,李白是勇往直前的,也是義無反顧的。可惜,天意始終對這位才華橫溢的大詩人不夠眷顧,而隨之而來的卻是場大災難。這次,李白是站錯了隊,永王李璘被剛即位為新皇帝的李亨認定為叛軍。李白在輔助永王期間難免寫了不少歌功頌德永王的詩作,李白受到牽連被下了牢獄,危在旦夕。
這時候,誰來救這位交友滿天下的大詩人李白呢?前面我們說李白知己三個半,就因為在這裡最有可能救李白的高適沒有救下李白。所以高適就只能成為李白半個知己了,高適是李杜攜遊那幾年的同行者,也得到李杜的充分的認可,視為摯友。這時李白下牢獄,而看管李白的獄官就是高適。然而,李白所犯乃大罪,此時的高適為了仕途選擇了沉默。而那位在安史之亂下飽受艱辛的杜甫呢?正四處謀劃著如何拯救李白,可惜他位卑言輕,無能為力。在高適通融下,杜甫見得李白一面,李杜也只能對眼落淚,無言想像今後的結局,大有李白向唯一見得面的摯友交代後事之景象,牢房內的李杜見面情景,著實悽涼。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賀知章早逝,杜少陵無力。那些李白鬥酒吟詩的朋友呢?岑夫子、丹丘生、汪倫……在李白那麼大的朋友圈中,沒有人想到,出手的是他。
至德2年(757),潯陽城(今江西九江),當李白從高適的牢房潯陽監獄中被請出來的時候,李白見到的是一位魁梧將軍。「您還記得并州軍營外的法場嗎?」恍惚間,這位落魄的大主播從記憶深處找到了這張面孔。還是開元23年(公元735年),也就是22年前,李白遊歷并州(今山西太原),遇見了尚未成名的郭子儀,當時郭子儀觸犯刑法,有性命之危。千鈞一髮之際,李白不惜一擲千金,並親自出面為其開罪。當時的李白,早已是全民追捧的「大唐首席詩人」,作為大咖,他的面子還是很管用的,所以,李白順利救下了郭子儀。對於仗劍天涯、古道熱腸的李白來說,這原本是他遊歷生涯中再平凡不過的插曲,未曾想多年以後,這個不經意間救下的軍人,竟成了他的續命之藥。
這個事件相比李白其他廣為人知的故事而言,確實是真實的。其實,真實中郭子儀比李白大四歲,只是李白成名早,壽命短,主要事件大都發生於安史之亂之前,而郭子儀成名晚,壽命長,主要有功於平定安史之亂的軍功,事跡都發生於之後的中唐。李白與郭子儀的相識,完全是歷史的偶然,或者是命運的安排。而郭子儀是唐朝名將,自然有史書記載。《新唐書》載:璘敗,當誅。初,白遊并州,見郭子儀,好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史書之記載是對於李白和郭子儀兩人22年互救之誼的最好寫照。
至於之後,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遭遇關中大旱,朝廷大赦天下。這也許也跟郭子儀有意在朝廷斡旋幫忙是離不開關聯的吧?總之,李白在走到白帝城被放還而作下千古絕句《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視郭子儀為知己,後世人也以李白視角說李白知己三個半,就是賀知章、杜甫、郭子儀加半個高適。可是,我要說的是,22年前,郭子儀已經視李白為知己了,而只是社會現實在什麼時候都一樣,一個沒有逆襲的屌絲視一個網紅大咖為知己,那哪能被世人記得和知道呢?而能成為郭子儀般完成人生逆襲的又能有幾個?而我們要珍惜的是知己真正在每個普通平凡人心中的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