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非揮發性內存單元及其製造方法

2023-10-28 10:51:47 2

非揮發性內存單元及其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非揮發性內存單元,包含一基板,該基板的上表面形成一源極區及一漏極區。一第一介電層形成於源極區及漏極區之間,且近漏極區一側,一選擇閘形成於該第一介電層上方。一穿隧介電層,形成於源極區及漏極區之間,且近源極區一側,並與第一介電層連接。一源極絕緣層,形成於源極區上方。穿隧介電層延伸至源極區並與該源極絕緣層相連接。一懸浮柵極區,形成於該穿隧介電層與較厚的源極絕緣層之表面上。一控制柵極區,形成於該懸浮柵極區之表面上,且該控制柵極區與該懸浮柵極區以一第二介電層相絕緣。本發明能夠減輕柵極引發源極漏電流效應,並對導通電流大小有良好的控制,更能進一步縮小內存單元的單位面積與製造的完整性。
【專利說明】非揮發性內存單元及其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集成電路組件的結構及其製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非揮發性內存(non-volatile memory)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省電、且數據不隨供應電源斷電而消失的優點,因此非常適合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應用。目前隨著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普及,非揮發性內存確已被大量地採用,舉凡作為多媒體的儲存媒介,或是維持電子系統的正常操作皆有其應用。非揮發性內存目前正處於一個需求量逐年增大,成本與售價卻逐年降低的正循環,已為半導體產業中相當重要的產品之一。
[0003]請參考美國專利號US4,698,787。該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為一傳統的堆棧閘式(stack-gate)非揮發性內存結構,具有一懸浮柵極區(floating gate)。在該內存進行寫入「 I 」的操作時,利用熱電子注入(hot-electron injection)的機制,將足夠數量的電子陷捕於該懸浮柵極區內,而使該內存單位的狀態為「 I」 ;而在該內存進行寫入「O」或是抹除的操作時,利用福勒-諾德漢穿隧(Fowler-Nordheim tunneling)的機制,將電子排出該懸浮柵極區之外,而使該內存單位的狀態為「O」。由於該內存單元的狀態,決定於是否有足夠多的電子陷捕於該懸浮柵極區內,因此即使移除供應電源,該內存單元的狀態仍得以維持,故稱為非揮發性內存。然而此一堆棧閘式之非揮發性內存單元有以下缺點:第一、有過度抹除效應。當內存單元進行抹除操作時,可能導致過多的電子排出懸浮柵極區之外,而造成該內存單元的等效電晶體組件的臨界電壓為負電壓,亦即使得該內存單元常態為導通狀態而造成不必要之漏電流。第二、進行抹除的操作時,需要較大的操作電流;在內存進行抹除操作時,源極電壓遠高於懸浮柵極區的電壓,因此會造成柵極引發漏極漏電流(gate-1nduceddrain leakage, GIDL)效應,而產生從源極到基板的漏電流,因此操作上需要一個供電流能力較強之外接供應電源,而使得整體電路的積體化不容易;另外,為了減輕該漏電流之程度,該源極乃以淡摻雜漏極(lightly-doped drain)的結構實現;然而當製程能力愈先進,而幾何尺寸愈小時,輕摻雜漏極的結構卻也容易造成信道的碰穿效應(punch-througheffect)。因此在小於0.2微米的製程下製造堆棧閘式非揮發性內存時,便捨棄輕摻雜漏極的結構,而以深N型槽(deep Niell)的方式來隔離該源極以及基板而避免漏電流。然而為了節省面積,在一個由堆棧閘式非揮發性內存所形成的內存矩陣中,會有複數個內存單元共享深N型槽;而該共享深N型槽之複數個內存單元便由於結構的限制,而必須同時進行抹除的操作,因而犧牲了電路操作上的彈性。最後,在進行寫入「I」的操作時,由於信道的電場強度較大,因此電子發生穿隧的機率較低,因而在操作上需要一較大的電流以增加操作速度。
[0004]請參考美國專利號US5,338,952,US5, 414,286,此習知技術為一分離閘式(split-gate)非揮發性內存之結構。與前述之習知技術相比,其具有額外的一選擇柵極區。由於該非揮發性內存單元之等效電晶體組件,其信道區的導通需要懸浮柵極區以及選擇柵極區同時存在大於臨界電壓(threshold)之正電壓,因此可藉由對選擇柵極區電壓的控制,而避免常態漏電流的缺陷。但由於懸浮柵極區以及選擇柵極區並未重迭,因此代價是具有較大的晶片面積。除此之外,其寫入與抹除操作的原理與堆棧閘式非揮發性內存一致。
[0005]請參考美國專利號US7,009,144, US7, 199,424,US7,407,857,此習知技術亦為一分離閘式非揮發性內存之結構,其中懸浮柵極區之底部存在一階梯狀結構。該發明與前述之習知技術相比有兩個優點:第一、與前述之分離閘式非揮發性內存之習知技術相比,此楔形結構可降低懸浮柵極區與源極區之間的電容耦合程度,因此控制柵極區上所施加的電壓可以有較高比例耦合至懸浮柵極區,而使得內存單元在進行寫入或抹除操作時,能以較低之供應電壓為之;第二、與前兩個習知技術相比較,此改良之分離閘式非揮發性內存結構雖然不能完全避免在進行抹除操作時,所造成的柵極引發漏極漏電流效應,但其楔形結構能降低源極與懸浮柵極區之間的電場強度,從而減輕該源極到基板漏電流的程度,因此可避免使用輕摻雜漏極或是以深N型槽的製程,而使面積能進一步縮小,降低成本。然而此非揮發性內存單元之等效電晶體組件,其導通時導通電流大小將決定於該楔形結構所形成之較厚之柵極介電層,造成該導通電流大小的變異較大,進而影響內存的良率。且該階梯狀結構浮動柵極較厚之穿隧介電層,易導致漏極與源極間之短通路現象,進而大幅限制該結構之進一步微縮之可能。
[0006]另外,上述之分離閘式非揮發性內存之結構,美國專利號US5, 338,952,US5, 414,286 與 US7, 009,144,US7, 199,424,US7, 407,857,於實施過程中,因形成浮動閘所涉及之多重多晶矽蝕刻製程,易造成過度蝕刻之源極表面穿孔或淺蝕刻之多晶矽殘存,而難以穩定維持該非揮發性內存之完整性,進而降低該分離閘式非揮發性內存之可實現性。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非揮發性內側,能夠減輕柵極引發漏極漏電流效應所造成的漏電流,並對導通時的導通電流大小有良好的控制,更能進一步配合先進位程縮小內存單元的單位面積和製造的完整性。
[0008]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0009]本發明一種非揮發性內存單元,包含基板、第一介電層、穿隧介電層、源極絕緣層、選擇柵極區、懸浮柵極區、第二介電層、以及控制柵極區。該基板為一半導體基板,通常為P型娃基板。該基板具有一上表面。該基板中以摻雜方式形成一源極擴散區及一漏極擴散區。源極擴散區及漏極擴散區通常為η型摻雜區。該第一介電層形成於該基板的上表面,且位於該漏極擴散區一側。穿隧介電層形成於該基板的上表面,且位於該源極擴散區一側。該源極絕緣層形成於源極主摻閘區上方,該選擇柵極區形成於該第一介電層之上。該懸浮柵極區形成於該穿隧介電層與源極絕緣層的表面上,且該懸浮柵極區的一部份位於源極擴散淡摻雜上方的穿隧介電層上方。該第二介電層形成於該懸浮柵極區的表面上。該控制柵極區形成於該懸浮柵極區的表面上,且該控制柵極區與該懸浮柵極區以該第二介電層相絕緣。
[0010]本發明又提出一種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製造方法,此方法之步驟首先為提供一基板。該基板為一半導體基板,通常為P型矽基板,且該基板具有上表面。接下來依次為形成第一介電層於該基板的上表面。形成多晶娃選擇柵極區於該第一介電層之上。形成一選擇閘側壁絕緣層。接著於選擇柵極未覆蓋之該基板上表面之上形成自對準源極摻雜阻擋層,通常為氮化矽,以定義源極摻雜區域。以摻雜方式形成源極擴散區,該源極擴散區通常為η型摻雜區,且該源極摻雜形成一部分之漏極擴散區。接著去除氮化矽後,同時藉由矽基板氧化形成穿隧介電層與源極絕緣層於源極摻雜區表面之上,該源極摻雜之擴散與摻雜加速生成之較厚源極絕緣層形成一自動對準分布,該源極摻雜之淡摻雜區形成於穿隧介電層與源極絕緣層相接處,並涵蓋穿隧介電層之一部分。該源極擴散區摻雜之主摻雜區形成源極絕緣層之下方,並為該較厚之源極絕緣層全部涵蓋。接著形成自動對準之多晶矽浮動柵極,並移除選擇閘之漏極擴散區側上方多餘之多晶矽浮動閘。接著於該懸浮柵極區及該選擇柵極區之上,形成一第二介電層。於該第二介電層之上,形成一控制柵極區。最後以摻雜方式形成一漏極擴散區,漏極擴散區通常為η型摻雜區。
[0011]本發明又提出另一種非揮發性內存單元之製造方法,此方法之步驟首先為提供一基板。該基板為一半導體基板,通常為P型矽基板,且該基板具有上表面。接下來依次為形成第一介電層於該基板的上表面。形成多晶娃選擇柵極區於該第一介電層之上。形成一選擇閘側壁絕緣層。接著於選擇柵極未覆蓋之該基板上表面之上形成自對準源極摻雜阻擋層,通常為氮化矽,以定義源極摻雜區域。以摻雜方式形成源極擴散區,該源極擴散區通常為η型摻雜區,且該源極摻雜形成一部分之漏極擴散區。以氮化矽為自動對準阻隔,先藉由矽基板氧化形成源極絕緣層於源極摻雜區表面之上,接著去除氮化矽與表面殘餘之介電層,再藉由第二次矽基板氧化形成穿隧介電層。該源極擴散區摻雜之擴散與摻雜加速生成之較厚源極絕緣層形成一自動對準分布,該源極摻雜之淡摻雜區形成於穿隧介電層與源極絕緣層相接處,並涵蓋穿隧介電層之一部分。該源極擴散摻雜之主摻雜區形成源極絕緣層之下方,並為該較厚之源極絕緣層全部涵蓋。接著形成自動對準之多晶矽浮動柵極,並移除選擇閘之漏極擴散區側上方多餘之多晶矽浮動閘。該懸浮柵極因穿隧介電層之生成於源極絕緣層之後,形成一指向源極摻雜之凸出,有助於穿隧之進行。接著於該懸浮柵極區及該選擇柵極區之上,形成一第二介電層。於該第二介電層之上,形成一控制柵極區。最後以摻雜方式形成一漏極區,漏極區通常為η型摻雜區。
[0012]本發明之功效在於,由於非揮發性內存單元之懸浮柵極區與源極摻雜間之介電層厚度與摻雜過程所造成基板表面缺陷藉由矽基板氧化之修補,因源極擴散摻雜濃度而自動調整,使得當該非揮發性內存進行抹除操作時,除了源極區與P型矽基板之間的水平與垂直電場強度能夠被有效地降低,誘發源極漏電流效應之基板缺陷亦經由氧化回火而獲得充分降低,因而減小了柵極弓I發源極漏電流效應所造成之源極擴散區到P型矽基板之漏電流,也進而減低了供應電源之供電流能力需求,使整體電路的積體化較易實現。
[0013]另外,此種結構之分離閘式非揮發性內存之結構,因較厚的源極絕緣層,可充分提供形成浮動柵極之多重多晶矽蝕刻,對漏極表面以及源極擴散表面之保護,在增加蝕刻除去浮動閘間之多晶矽殘存情況下,得以保持該非揮發性內存之完整性。此外,上述的改善也使得該非揮發性內存單元之面積得以配合先進位程而進一步地被縮小,也進一步地改善了成本和良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4]圖1為本發明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剖面示意圖;
[0015]圖2a為本發明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一種製造方法中形成選擇柵極區以及第一絕緣層的示意圖;
[0016]圖2b為基於圖2a的結構形成側壁隔離層結構的示意圖;
[0017]圖2c為基於圖2b的結構形成源極η型摻雜區的示意圖;
[0018]圖2d為基於圖2c的結構形成穿隧氧化層以及源極絕緣層的示意圖;
[0019]圖2e為基於圖2d的結構形成反應性離子蝕刻後的多晶矽層的示意圖;
[0020]圖2f為基於圖2e的結構形成懸浮柵極區、漏極區以及源極區的示意圖;
[0021]圖2g為基於圖2f的結構形成第二介電層的示意圖;
[0022]圖2h為基於圖2g的結構形成控制柵極區的示意圖;
[0023]圖3a為本發明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另一種製造方法中形成選擇柵極區以及第一絕緣層的示意圖;
[0024]圖3b為基於圖3a的結構形成側壁隔離層結構的示意圖;
[0025]圖3c為基於圖3b的結構形成源極η型摻雜區的示意圖;
[0026]圖3d為基於圖3c的結構形成源極犧牲氧化絕緣層之示意圖;
[0027]圖3e為基於圖3d的結構去除基板殘餘氧化層以及部分源極絕緣層之示意圖;
[0028]圖3f為基於圖3e的結構形成穿隧氧化層以及源極絕緣層的示意圖;
[0029]圖3g為基於圖3f的結構形成反應性離子蝕刻後的多晶矽層之示意圖;
[0030]圖3h為基於圖3g的結構形成控制柵極區的示意圖;
[0031]標記說明:1為P型矽基板,Ia為上表面,3為選擇柵極區,4為第一絕緣層,5a為穿隧介電層,5b為源極絕緣層,6為犧牲氧化層之源極絕緣層,7為多晶矽層,8為懸浮柵極區,9為漏極區,10為源級區,11為第二介電層,12為控制柵極區,13為第一介電層,15為氮化矽側牆隔離層,17為二氧化矽或氮化矽複合側牆絕緣層,18為二氧化矽或氮化矽側牆隔
尚層O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33]以下說明內容的技術用語參照本【技術領域】習慣用語,如本說明書對部分用語有加以說明或定義,該部分用語的解釋以本說明書說明或定義為準。另外,本說明書所提及用語「上」、「下」、「於」等,在實施為可能的前提下,涵義可包含直接或間接地在某物或某參考對象之「上」、「下」,以及直接或間接地「於」某物或某參考對象,所謂「間接」是指其間尚有中間物或物理空間存在;當提及「鄰近」、「之間」等用語時,在實施為可能的前提下,涵義可包含兩物或兩參考對象間存在其它中間物或空間,以及不存在其它中間物或空間。再者,以下內容關於半導體製程,對於半導體製程領域所習見的氧化層生成、微影、蝕刻、清洗、擴散、離子布植、化學暨物理氣相沉積等技術,若不涉及本發明的技術特徵,將不予贅述。此外,圖標所示組件的形狀、尺寸、比例等僅為示意,說明書中敘述的參數與製程能力有關,是供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了解本發明之用,而非對本發明之實施範圍加以限制。另外,說明書中敘述的製造方法針對單一非揮發性內存組件的製造而描述者,事實上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皆可利用習知技術,而據以實施具產業利用性之由複數個非揮發性內存單元所構成之非揮發性內存矩陣。
[0034]圖1為本發明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剖面示意圖。
[0035]請參考圖1所示。圖1包含了左右相對稱的兩組非揮發性內存單元,以下針對圖中位於左半部的非揮發性內存單元作說明。該非揮發性內存單元包含一基板,該基板通常為一 P型娃基板I。該P型娃基板I具有一上表面la。該P型娃基板I中設置一 η型摻雜層形成一漏極擴散區9,以及另一 η型摻雜層形成一源極擴散區10,該源極擴散區10中η型摻雜區IOa即為濃度較淡之摻雜區;該漏極擴散區9與該源極擴散區10並不相鄰。
[0036]如圖1所示,該非揮發性內存單元亦包含一第一介電層13、一穿隧介電層5a、一源極絕緣層5b,一選擇柵極區3、一第一絕緣層4、一懸浮柵極區8以及一控制柵極區12。
[0037]該第一介電層13是一柵極介電層,通常為氧化層,形成於該P型娃基板I的上表面Ia上。第一介電層13厚度介於0.5納米至10納米之間,該第一介電層13厚度亦可等同於任何邏輯閘介電層厚度。
[0038]穿隧介電層5a,通常為一二氧化矽穿隧絕緣層,形成於第一介電層13與源極區10之間,且穿隧介電層5a的厚度介於5納米至15納米之間,通常為10納米。源極絕緣層5b形成於源極主摻閘區上方,且源極絕緣層5b的厚度介於10納米至50納米之間,通常為20納米。穿隧介電層5a與源極絕緣層5b相連接。
[0039]該選擇柵極區3形成於該第一介電層13之上。該第一絕緣層4形成於選擇柵極區3之上。該懸浮柵極區8形成於該穿隧介電層5a之上,且該懸浮柵極區8的一部份位於源極擴散區10淡摻雜區IOa上方的穿隧介電層5b的上方。懸浮柵極區8與選擇柵極區3以及該第一絕緣層4以一側牆絕緣層17,通常為二氧化矽或二氧化矽與氮化矽之複合層,相隔而形成於該的側面上;前述側牆絕緣層17厚度介於10納米至30納米之間,較佳為20納米。該第二介電層11通常為二氧化矽與氮化矽之複合層,形成於該懸浮柵極區8及該第一絕緣層4之上;第二介電層11的厚度介於10納米至20納米之間。
[0040]該控制柵極區12的厚度通常為100納米,至少局部的控制柵極區12形成於該懸浮柵極區8之上,且該控制柵極區12與該懸浮柵極區8以該第二介電層11相絕緣。
[0041]如第I圖所示,該懸浮柵極區8在電性上為絕緣狀態,與外界並無電性上相連接的關係;然而藉由控制該控制柵極區12的電壓,可利用電容耦合方式間接控制該懸浮柵極區8的電壓。
[0042]由於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懸浮柵極區8位於源極擴散區濃摻雜10以及源極擴散區淡摻雜IOa的上方,使得當該非揮發性內存進行抹除操作時,源極擴散區10與浮動閘8因較厚的源極絕緣層5b阻隔,且源極淡摻雜區IOa與懸浮柵極區8以穿隧介電層5a相隔並進行電子穿隧,因而浮動柵極區8與P型矽基板I之間的源極漏電流效應能夠被有效地降低,進而減小了供應電源的供電流能力需求,使整體電路的積體化較易實現。另外,此種結構的分離閘式非揮發性內存的結構,因較厚的源極絕緣層,可充分提供形成浮動柵極的多重多晶矽蝕刻,對漏極擴散表面以及源極表面的保護,在增加蝕刻除去浮動閘間之多晶矽殘存情況下,得以保持該非揮發性內存的完整性。此外,上述的改善也使得該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面積得以配合先進位程而進一步地被縮小,也進一步地改善了成本和良率。
[0043]該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一種製造方法將敘述如下。
[0044]請參考圖2a至圖2h,其為本發明所揭露的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一種製造方法實施例示意圖,其可應用於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製造上。此實施例包含下列步驟。
[0045]如圖2a所不,準備一基板,例如一 P型娃基板I。該P型娃基板具有一上表面la。
[0046]如圖2a所示,利用熱氧化法或其它氧化法,在該P型矽基板之上表面Ia形成一第一介電層13。第一介電層13通常為二氧化娃柵極氧化層或其它高-K值介電層,其厚度介於I納米至10納米之間。
[0047]如圖2a所示,形成一選擇柵極區3以及一第一絕緣層4於第一介電層13上。詳細步驟說明如下,在該第一介電層13的整個表面上,依次形成一厚度為100納米的多晶矽層,以及一厚度為100納米的絕緣層。該絕緣層材質可以為氮化矽(SiN)或是矽酸乙脂(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TE0S)。然後以一蝕刻阻擋圖樣層形成於該絕緣層之上,在蝕刻阻擋圖樣形成之後,進行選擇性蝕刻,以蝕刻一部份該多晶矽層以及該絕緣層,以形成選擇柵極區3以及第一絕緣層4。
[0048]如圖2a所示,移除該蝕刻阻擋圖樣層,並利用高溫氧化沉積法(high-temperature oxide (HTO) deposition process),形成一二氧化娃絕緣層於已具有該選擇柵極區3以及該第一絕緣層4的該P型矽基板I的整個表面之上。該二氧化矽絕緣層亦可能與另一氮化矽隔離層(10納米至20納米)形成複合層覆蓋於該選擇柵極區3以及該第一絕緣層4的側壁表面之上。二氧化矽絕緣層覆蓋範圍包含外露部份之該二氧化矽柵極氧化層、該選擇柵極區3及該第一絕緣層4之側面、以及該第一絕緣層4之上方。二氧化矽絕緣層厚度介於10納米至30納米之間。該二氧化矽絕緣層在該選擇柵極區3及該第一絕緣層4的側面部份形成一二氧化矽或上述複合側牆絕緣層17 ;至此,該非揮發性內存單元之剖面圖如圖2a所示。
[0049]如圖2b所示,選擇性蝕刻一均勻覆蓋的隔離層15,通常為氮化矽或氧化矽,形成一覆蓋複合側牆絕緣層17側壁的隔離層18。該側壁的隔離層18的厚度於20納米至200納米之間,較佳為100納米。該非揮發性內存的剖面圖如圖2b所示。
[0050]如圖2c所示,利用布值法(implantation),將N型原子,較佳為砷(Arsenic)原子,摻雜(doping)進上述選擇柵極區3及第一絕緣層4的一側,濃度為每平方公分10的13次方至每平方公分10的16次方,形成一 η型摻雜區,該摻雜區亦可以為漸次摻雜結構。接著施以快速熱處理(Rapid Thermal Anneal),並作為一源極區10。
[0051]如圖2d所示,依序去除側壁的隔離層18,去除基板Ia表面上的殘餘氧化層與絕緣層,接著利用熱氧化法(thermal oxidation)或同步蒸氣氧化法(ISSG),在基板Ia之上形成一穿隧介電層5a,穿隧介電層5a厚度介於5納米至15納米之間。
[0052]如圖2d所示,於形成穿隧介電層5過程中,因源極摻雜對氧化矽有加速生成效應(doping enhanced oxidation),使得該源極摻雜區上方生成一較厚之絕緣氧化層5b,其厚度介於15納米與100納米之間。且該源極摻雜藉由穿隧介電層5熱氧化形成過程,得以修復離子布值所造成的晶格缺陷,並自動擴散形成較淡支持極摻雜區10a。由於當非揮發性內存單元進行寫入「I」之操作時,熱電子流的穿隧動作乃發生於該穿隧介電層5a之中,因此此一薄厚不同的穿隧介電層5a與自對準之淡濃源極摻雜結構將有效降低抹除操作的源極能帶間漏電流,進而提高穿隧動作的效率及其均勻度,而有助於提升非揮發性內存單元之良率。至此,該非揮發性內存之剖面圖如圖2d所示。
[0053]如圖2e所示,在圖2d所示的結構表面之上,形成一多晶矽層7,且厚度介於20納米至200納米之間,較佳為100納米(可能範圍)。對該多晶矽層7進行反應性離子蝕刻(reactive ion etching, RIE),該蝕刻法具有很好的方向性,最後的該多晶娃層7隻留下位於選擇柵極區3以及該第一絕緣層4側面的部份;至此,該非揮發性內存的剖面圖如圖2e所示。
[0054]如圖2f所示,在圖2e所示的表面上形成一蝕刻阻擋圖樣層,在蝕刻阻擋圖樣形成之後,進行選擇性蝕刻,以定義浮動柵極區,並蝕刻該多晶矽層7位於該選擇柵極區3以及該第一絕緣層4之該另一側面之部份;最後剩下之該多晶矽層7即形成一懸浮柵極區8,位於該穿隧介電層5a與源極絕緣層5b之上。
[0055]如圖2f所示,於該選擇柵極區的另一側的該基板中,形成另一摻雜區以作為一漏極區。例如,利用離子布植法(ion implantation),將N型原子摻雜進該p型娃基板I之上,且於該選擇柵極區3以及該第一絕緣層4之該另一側面,該區域為一漏極區9。至此,該非揮發性內存的剖面圖如圖2f所示。
[0056]如圖2g所示,在圖2f所示的表面之上,形成一 ONO (Oxide/Nitride/Oxide)介電層,為一第二介電層11,且厚度介於10納米至20納米之間,較佳為15納米;
[0057]如圖2h所示,於該第二介電層11之上,形成一控制柵極區12,且該控制柵極區12的一部份位於該第二介電層11的溝渠結構的該空間中。例如在該第二介電層11的整個表面上,形成一多晶矽層,其厚度為100納米,接著形成另一蝕刻阻擋圖樣層,進行選擇性蝕亥IJ,留下之該多晶矽層即定義了一控制柵極區12,該控制柵極區12主要覆蓋於該懸浮柵極區8之上;接著移除該蝕刻阻擋圖樣層;至此該非揮發性內存之主要結構已完成,其剖面圖如圖2h所示。
[0058]該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另一種製造方法將敘述如下。
[0059]請參考圖3a至圖3h,其是本發明所揭露的非揮發性內存的另一種製造方法實施例示意圖。
[0060]圖3a的形成步驟與圖2a相同,請參考圖2a的相關說明。
[0061]圖3b的形成步驟與圖2b相同,請參考圖2b的相關說明。
[0062]圖3c的形成步驟與圖2c相同,請參考圖2c之相關說明。
[0063]如圖3d所示,不去除側壁的隔離層18狀態下,利用熱氧化法(thermaloxidation)或同步蒸氣氧化法(ISSG),在基板Ia之上形成一源極犧牲氧化絕緣層6,其厚度介於15納米至100納米之間。於形成犧牲氧化層絕緣層6過程中,因源極摻雜對氧化矽有加速生成效應(doping enhanced oxidation),使得該源極摻雜區上方生成一較厚的絕緣氧化層5b。且該源極摻雜藉由穿隧介電層5熱氧化形成過程,得以修復離子布值所造成的晶格缺陷,並自動擴散形成較淡支持極摻雜區10a。
[0064]如圖3e所示,接著依序去除側壁的隔離層18,去除基板Ia表面上的殘餘氧化層與絕緣層全部以及犧牲氧化層絕緣層6的一部分。
[0065]如圖3f所示,再次利用熱氧化法(thermal oxidation)或同步蒸氣氧化法(ISSG),在基板Ia之上形成一穿隧介電層5a,其厚度介於I納米至15納米之間。犧牲氧化層絕緣層6則形成源極絕緣層5b。由於當非揮發性內存單元進行寫入「I」之操作時,熱電子流之穿隧動作乃發生於該穿隧介電層5a之中,因此此一薄厚不同之穿隧介電層與自對準之淡濃源極摻雜結構將有效降低抹除超操作之源極能帶間漏電流,進而提高穿隧動作的效率及其均勻度,而有助於提升非揮發性內存單元之良率。至此,該非揮發性內存的剖面圖如圖3f所示。
[0066]圖3g的形成步驟與圖2e相同,請參考圖2e的相關說明。
[0067]圖3h的形成步驟與圖2h相同,請參考圖2h的相關說明。至此該非揮發性內存之主要結構已完成,其剖面圖如圖3h所示。
[0068]以下對本發明之非揮發性內存單元之操作方法作說明。
[0069]進行抹除的操作,也就是對該非揮發性內存單元進行寫入「I」的操作時,在源極區10施以6伏特的電壓,在控制柵極區12施以負9伏特的電壓,在漏極區9以及選擇柵極區3則施以O伏特的電壓;由於懸浮柵極區8與控制柵極區12之間存在一等效電容,其電容值遠大於懸浮柵極區8與源極區10之間存在的等效電容電容值,因此控制柵極區12與源極區10之間所施以的電壓差,將大部份反應在懸浮柵極區8與源極區10之電壓差上,即懸浮柵極區8之電壓約在負8V ;根據福勒-諾德漢穿隧原理,此時電子將從懸浮柵極區8經位於底部之穿隧介電層5a穿隧而進入源極區10,最後該懸浮柵極區8之等效極性為正電。
[0070]而由於源極區10與控制柵極區12之電壓差高達約14伏特,且源極區10為較高電壓,因此將引發能帶間穿隧(band-to-band tunneling)效應,或稱柵極引發汲(源)極漏電流(gate induced drain leakage, GIDL)效應,造成源極區10與p型娃基板I之間的崩潰電壓(breakdown voltage)降低,而導致一從源極區10至p型娃基板I的漏電流,此漏電流大小一方面決定於源極區10與P型矽基板I之間的電場強度。本發明所揭露之非揮發性內存結構,由於其源極區10可以有較大的橫向延伸空間,且形成一淡摻雜源極之結構,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該電場強度,而大大地降低了該漏電流大小,進而提高了供應電源的利用效率,也減低電路於操作時的溫升程度,延長了電路的使用壽命。
[0071]進行寫入「O」的操作時,在源極區10施以5至6伏特之電壓,在控制柵極區12施以9伏特之電壓,在漏極區9施以O至0.5伏特之電壓,而在選擇柵極區3則施以約I伏特之電壓,該I伏特乃略高於該非揮發性內存單元之等效電晶體組件之臨界電壓,而使該等效電晶體組件處於次導通之狀態;該次導通之狀態使得該等效電晶體組件導通微安培(micix)ampere, uA)級之電流,且電流方向乃由源極區10出發,在p型娃基板I之中緊貼著信道5a之信道部份,並在第一介電層13之下方直角轉彎後,經選擇柵極區3之正下方信道部份而流入漏極區9 ;至於電子流的流動方向則與電流相反。此時懸浮柵極區8隨著控制柵極區12之偏壓而處於較高電壓的狀態,因此浮動閘下方信道5a部份亦處於較高電壓的部份,然而在第一介電層13下方信道部份之電壓則由於該等效電晶體組件處於次導通之狀態而相對較低;因此當電子流由第一介電層13下方之信道部份進入5a之信道部份時,其對應之電壓變化(約5伏特)將產生一個高電場區域,而引發熱電子注入機制,部份電子將由該高電場區域經穿隧介電層5a穿隧而進入懸浮柵極區8,最後該懸浮柵極區8由於陷捕足夠數量之電子於其中,而使其等效極性為負電。
[0072]進行讀取的操作時,在源極區10以及控制柵極區12施以O伏特之電壓(或控制柵極區12亦可施以Vcc之電壓,此Vcc為內存電路之供電電壓值,例如0.18微米製程下,此電壓通常為1.8伏特),在漏極區9施以約I伏特之電壓,而在選擇柵極區3則施以Vcc之電壓,此時,選擇柵極區3下方之信道部份為導通狀態。假設該非揮發性內存單元之儲存狀態為「0」,亦即該懸浮柵極區8之等效極性為負電,則浮動閘下方之信道部份5a並不導通,亦即信道之電流大小几乎為O ;另一方面,假設該非揮發性內存單元之儲存狀態為「1」,亦即該懸浮柵極區8之等效極性為正電,則浮動閘下方之信道部份5a亦為導通狀態,此時信道存在電流,大小約為30微安培。藉由偵測信道電流大小,該非揮發性內存單元之儲存內容即可得知。
[0073]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發明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本發明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範圍作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非揮發性內存單元,其特徵在於,包含: 一基板,具有一上表面,且所述基板中設置一源極擴散區及一漏極擴散區; 一第一介電層,形成於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且位於所述漏極擴散區一側; 一穿隧介電層,形成於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且位於所述源極擴散區一側,所述穿隧介電層的下表面覆蓋部分的所述源極擴散區; 一源極絕緣層,形成於所述基板的源極擴散區的上表面,所述源極絕緣層的下表面全部包覆所述源極擴散區; 一選擇柵極區,形成於所述第一介電層之上; 一懸浮柵極區,形成於所述穿隧介電層與所述源極絕緣層的表面上,且所述懸浮柵極區的一部份位於覆蓋部分源極擴散區的穿隧介電層上方; 一第二介電層,形成於所述懸浮柵極區的表面上;以及 一控制柵極區,形成於所述懸浮柵極區之上,且所述控制柵極區與所述懸浮柵極區以所述第二介電層相絕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揮發性內存單元,其特徵在於,所述源極擴散區為一濃淡漸次擴散摻雜的結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揮發性內存單元,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介電層厚度介於0.5納米至10納米之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揮發性內存單元,其特徵在於,所述穿隧介電層厚度介於5納米至15納米之間。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揮發性內存單元,其特徵在於,所述源極絕緣層厚度介於10納米至30納米之間,且大於所述穿隧介電層的厚度。
6.一種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 提供一基板,其中所述基板具有一上表面; 形成一第一介電層於所述基板的上表面; 形成一選擇柵極區於所述第一介電層之上; 形成一選擇閘側壁絕緣層,於選擇柵極區未覆蓋所述基板上表面處形成一穿隧介電層,連接於所述選擇柵極區上表面; 形成一自對準源極摻雜阻擋層; 以摻雜方式形成源極擴散區; 去除自對準源極摻雜阻擋層; 以矽氧化方式形成穿隧介電層與較厚的源極絕緣層於源極摻雜區表面之上,所述源極摻雜的較淡摻雜區自對準形成於穿隧介電層與源極絕緣層相接處,並涵蓋穿隧介電層的一部分; 形成自動對準浮動柵極於穿隧介電層與源極絕緣層之上; 於該懸浮柵極區之上,形成一第二介電層; 於該第二介電層之上,形成一控制柵極區,且所述控制柵極區的一部份位於該第二介電層的溝渠結構的空間中。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源極擴散區為一濃淡漸次擴散摻雜的結構。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介電層的厚度介於0.5納米至10納米之間。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穿隧介電層的厚度介於5納米至12納米之間。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源極絕緣層之厚度介於10納米至30納米之間,且大於穿隧介電層的厚度。
11.一種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 提供一基板,所述基板具有一上表面; 形成一第一介電層於所述基板的上表面; 形成一選擇柵極區於該第一介電層之上; 形成一選擇閘側壁絕緣層,於選擇柵極區未覆蓋所述基板上表面之上形成一穿隧介電層,連接於所述選擇柵極上表面之上; 形成一自對準源極摻雜阻擋層; 以摻雜方式形成源極擴散區; 以矽氧化方式形成源極絕緣層於源極摻雜區表面之上; 形成一穿隧介電層,上述源極摻雜的較淡摻雜區自對準形成於穿隧介電層與源極絕緣層相接處,並涵蓋穿隧介電層的一部分; 形成自動對準浮動柵極於穿隧介電層與源極絕緣層之上; 於該懸浮柵極區之上,形成一第二介電層; 於該第二介電層之上,形成一控制柵極區,且該控制柵極區之一部份位於該第二介電層的溝渠結構之該空間中。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源極擴散區為一濃淡漸次擴散摻雜的結構。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介電層的厚度介於0.5納米至10納米之間。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穿隧介電層的厚度介於5納米至12納米之間。
15.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非揮發性內存單元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源極絕緣層的厚度介於1 0納米至30納米之間,且大於穿隧介電層之厚度。
【文檔編號】H01L27/115GK103794610SQ201410042003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8日
【發明者】範德慈, 陳志明, 呂榮章 申請人:北京芯盈速騰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