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後雨刮支架的製作方法
2023-06-19 13:32:06 1
專利名稱:汽車後雨刮支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清洗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汽車後雨刮支架。
背景技術:
汽車上的雨刮電機,其工作原理是將電機產生的電能轉化成機械能,並將動力傳遞給雨刮柄,從而實現在雨刮在車窗上進行左右擺動。雨刮電機總成通常通過雨刮支架固定,而用於固定後雨刮的後雨刮支架則通常固定於在汽車的後車門內板上。汽車雨刮支架的結構形式、剛度及強度對雨刮自身功能及駕駛員的安全、舒適有很大影響。目前常用的汽車後雨刮支架都是採用分體化的結構,其通過幾個小支架分別固定在後車門內板對應的電機安裝位置上來達到固定雨刮電機的作用。由於汽車後雨刮支架由幾個小支架配合組成,其安裝精度不容易保證、安裝比較費時費力,而且在使用中與雨刮電機的配合精度也容易
受到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裝精度容易保證、安裝方便的汽車後雨刮支架。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包括用於和汽車的後車門內板連接的連接裝置以及用於支承雨刮電機總成的支承裝置,所述連接裝置與所述支承裝置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所述連接裝置為用於貼於所述後車門內板表面的連接板,所述支承裝置為連接於所述連接板的背面的支承突起。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所述支承突起包括均連接於所述連接板的背面的第一支承突起、第二支承突起以及第三支承突起,所述第一支承突起、第二支承突起以及第三支承突起均為矩形,所述第一支承突起包括用於支承所述雨刮電機總成的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支承突起包括用於支承所述雨刮電機總成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三支承突起包括用於支承所述雨刮電機總成的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均位於同一高度。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承突起位於所述連接板的左側,所述第一平面的與所述連接板的側邊相對的第一邊與所述連接板的背面連接,所述第二支承突起位於所述連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平面的與所述連接板的側邊相對的第二邊與所述連接板的背面連接,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一邊與所述第二平面的第二邊垂直,所述第三支承突起位於所述連接板的右部,所述第三平面的與所述連接板的側邊相對的第三邊與所述連接板的背面連接,所述第三平面的第三邊與所述第二平面的第二邊成60度夾角。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承突起、所述第二支承突起和所述第三支承突起分別包括用於與所述後車門內板連接的翻邊。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承突起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平面連接的第一支承壁、與所述第一平面連接的第二支承壁,所述第一支承壁的一端連接所述翻邊,所述第二支承壁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支承突起的第一邊,所述第二支承壁的另一端與所述連接板的背面連接,所述第二支承突起還包括與所述第二平面連接的第三支承壁、與所述第二平面連接的第四支承壁、與所述第二平面連接的第五支承壁,所述第三支承壁與所述第五支承壁分別連接所述翻邊,所述第四支承壁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支承突起的第二邊,所述第四支承壁的另一端與所述連接板的背面連接,所述第三支承突起還包括與所述第三平面連接的第六支承壁、與所述第三平面連接的第七支承壁,所述第六支承壁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三支承突起的第三邊,所述第六支承壁的另一端與所述連接板的背面連接,所述第七支承壁連接所述翻邊。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平面與第一支承壁的連接位置設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平面上的第一加強筋,所述第一平面與第二支承壁的連接位置設置有均延伸至所述第一平面上的第二加強筋和第三加強筋,所述第二支承壁與所述連接板的背面之間設置有第四加強筋。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所述連接板的背面與第四支承壁之間設置有第五加強筋,所述第五加強筋延伸至所述連接板的背面的中部。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所述第六支承壁與所述連接板的背面之間設置有第六加強筋,所述第三平面與所述第六支承壁的連接位置設置有第七加強筋,所述第三平面與所述第七支承壁的連接位置設置有第八加強筋,所述第七加強筋、所述第八加強筋均延伸至所述第三平面上。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平面上、所述第三平面上分別設置有用於和所述雨刮電機總成連接的螺孔。本實用新型的後雨刮器支架為單個支架,在裝配和拆卸方面較傳統的分體式支架更為方便,安裝精度也更容易保證,在使用中,與雨刮電機的配合精度不會受到影響。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結構簡單,總重量較低,值得大力推廣。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安裝於車門上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局部放大圖;圖3為圖2的B-B剖面圖;圖4為圖2的C-C剖面圖;圖5為圖2的D-D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包括用於和汽車的後車門內板2連接的連接裝置以及用於支承雨刮電機總成(圖中未示出)的支承裝置,上述連接裝置與上述支承裝置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上述連接裝置為用於貼於後車門內板2的表面的連接板1,支承裝置為連接於連接板I的背面的支承突起。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上述支承突起包括均連接於連接板I的背面的第一支承突起11、第二支承突起12以及第三支承突起13。第一支承突起11、第二支承突起12以及第三支承突起13均為矩形。第一支承突起11包括用於支承雨刮電機總成的第一平面21。第二支承突起12包括用於支承雨刮電機總成的第二平面22。第三支承突起13包括用於支承雨刮電機總成的第三平面23。其中,第一平面21、第二平面22、第三平面23均位於同一高度。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第一支承突起11位於連接板I的左側。第一平面21的與連接板I的側邊相對的第一邊31與連接板I的背面連接。第二支承突起12位於連接板I的下方,第二平面22的與連接板I的側邊相對的第二邊32與連接板I的背面連接。第一平面21的第一邊31與第二平面22的第二邊32垂直。第三支承突起13位於連接板I的右部,第三平面23的與連接板I的側邊相對的第三邊33與連接板I的背面連接,第三平面23的第三邊33與第 二平面22的第二邊32成60度夾角。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第一支承突起11、第二支承突起12和第三支承突起13分別包括用於與後車門內板2連接的翻邊40。在裝配中,第一支承突起11、第二支承突起12和第三支承突起13分別通過翻邊40與後車門內板2連接在一起。結合圖3、圖4、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第一支承突起11還包括與第一平面21連接的第一支承壁51、與第一平面21連接的第二支承壁52。第一支承壁51連接翻邊40。在裝配中,第一支承壁51通過翻邊40與後車門內板2連接在一起。第二支承壁52的一端連接第一支承突起11的第一邊31,第二支承壁52的另一端與連接板I的背面連接。第二支承突起12還包括與第二平面22連接的第三支承壁53、與第二平面22連接的第四支承壁54、與第二平面22連接的第五支承壁55。第三支承壁53與第五支承壁55分別連接翻邊40。在裝配中,第三支承壁53與第五支承壁55分別通過翻邊40與後車門內板2連接在一起。第四支承壁54的一端連接第二支承突起12的第二邊32,第四支承壁54的另一端與連接板I的背面連接。第三支承突起13還包括與第三平面23連接的第六支承壁56、與第三平面23連接的第七支承壁57。第六支承壁56的一端連接第三支承突起13的第三邊33,第六支承壁56的另一端與連接板I的背面連接。第七支承壁57連接翻邊40。在裝配中,第七支承壁57通過翻邊40與後車門內板2連接在一起。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第一平面21與第一支承壁51的連接位置設置有延伸至第一平面21上的第一加強筋61。第一平面21與第二支承壁52的連接位置設置有均延伸至第一平面21上的第二加強筋62和第三加強筋63。第二支承壁52與連接板I的背面之間設置有第四加強筋64。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連接板I的背面與第四支承壁54之間設置有第五加強筋65。第五加強筋65延伸至連接板I的背面的中部。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第六支承壁56與連接板I的背面之間設置有第六加強筋66。第三平面23與第六支承壁56連接位置設置有第七加強筋67。第三平面23與第七支承壁57連接位置設置有第八加強筋68,第七加強筋67、第八加強筋68均延伸至第三平面23上。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中,第一平面21上、第二平面22上、第三平面23上分別設置有用於和雨刮電機總成連接的螺孔。本實用新型的後雨刮器支架為單個支架,在雨刮電機總成的三個電機安裝孔的對應位置都設置了支承突起,以確保能與安裝孔均進行準確的定位安裝。同時布置了多條加強筋,保證了螺栓在軸向上的受力可以有較好的支承和保護,同時加強了支架的整體強度。[0031]獨立一體的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在裝配和拆卸方面較傳統的分體式支架更為方便。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結構強度更高,可承受負載更大,同時安裝雨刮電機總成更加方便穩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結構簡單,總重量較低,值得大力推廣。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 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後雨刮支架,其特徵在於,包括用於和汽車的後車門內板連接的連接裝置以及用於支承雨刮電機總成的支承裝置,所述連接裝置與所述支承裝置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裝置為用於貼於所述後車門內板表面的連接板,所述支承裝置為連接於所述連接板的背面的支承突起。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承突起包括均連接於所述連接板的背面的第一支承突起、第二支承突起以及第三支承突起,所述第一支承突起、第二支承突起以及第三支承突起均為矩形,所述第一支承突起包括用於支承所述雨刮電機總成的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支承突起包括用於支承所述雨刮電機總成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三支承突起包括用於支承所述雨刮電機總成的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均位於同一高度。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承突起位於所述連接板的左側,所述第一平面的與所述連接板的側邊相對的第一邊與所述連接板的背面連接,所述第二支承突起位於所述連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平面的與所述連接板的側邊相對的第二邊與所述連接板的背面連接,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一邊與所述第二平面的第二邊垂直,所述第三支承突起位於所述連接板的右部,所述第三平面的與所述連接板的側邊相對的第三邊與所述連接板的背面連接,所述第三平面的第三邊與所述第二平面的第二邊成60度夾角。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承突起、所述第二支承突起和所述第三支承突起分別包括用於與所述後車門內板連接的翻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承突起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平面連接的第一支承壁、與所述第一平面連接的第二支承壁,所述第一支承壁的一端連接所述翻邊,所述第二支承壁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支承突起的第一邊,所述第二支承壁的另一端與所述連接板的背面連接,所述第二支承突起還包括與所述第二平面連接的第三支承壁、與所述第二平面連接的第四支承壁、與所述第二平面連接的第五支承壁,所述第三支承壁與所述第五支承壁分別連接所述翻邊,所述第四支承壁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支承突起的第二邊,所述第四支承壁的另一端與所述連接板的背面連接,所述第三支承突起還包括與所述第三平面連接的第六支承壁、與所述第三平面連接的第七支承壁,所述第六支承壁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三支承突起的第三邊,所述第六支承壁的另一端與所述連接板的背面連接,所述第七支承壁連接所述翻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平面與第一支承壁的連接位置設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平面上的第一加強筋,所述第一平面與第二支承壁的連接位置設置有均延伸至所述第一平面上的第二加強筋和第三加強筋,所述第二支承壁與所述連接板的背面之間設置有第四加強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板的背面與第四支承壁之間設置有第五加強筋,所述第五加強筋延伸至所述連接板的背面的中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六支承壁與所述連接板的背面之間設置有第六加強筋,所述第三平面與所述第六支承壁的連接位置設置有第七加強筋,所述第三平面與所述第七支承壁的連接位置設置有第八加強筋,所述第七加強筋、所述第八加強筋均延伸至所述第三平面上。
10.根據權利要求3-9任一項所述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平面上、所述第三平面上分別設置有用於和所述雨刮電機總成連接的螺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後雨刮支架,包括用於和汽車的後車門內板連接的連接裝置以及用於支承雨刮電機總成的支承裝置,連接裝置與支承裝置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後雨刮器支架為單個支架,在裝配和拆卸方面較傳統的分體式支架更為方便,安裝精度也更容易保證,在使用中,與雨刮電機的配合精度不會受到影響。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雨刮支架結構簡單,總重量較低。
文檔編號B60S1/34GK202574137SQ20122019667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日
發明者劉明卓, 張立玲, 徐仰匯 申請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