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上翻蓋運輸貨櫃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23:00:31

本實用新型涉及專門適用於運輸的剛性的大型容器,尤其是一種上翻蓋運輸貨櫃。
背景技術:
目前,含水的物料如地鐵開掘工程所產生的泥漿、未做冷凍處理的新鮮水產品、經過汙水處理後的沉澱物、含水垃圾等的運輸大多採用常規的料鬥掛車進行運輸,其在運輸過程中,開放的料鬥容易將半流體物料撒漏,對環境造成危害。而通用的貨櫃均是由一頂板、一底板、兩側箱板、兩箱門、一端箱板、底架和四角立柱組成,其兩箱門是呈對開式設置在貨櫃的一端部,該通用的貨櫃用於運輸半流體物料存在裝卸不方便、物料易撒漏的不足。另外,為了達到強度要求,通用貨櫃的側箱板、端箱板均壓製成凹凸相間的波紋加強結構,半流體物料極易集存在貨櫃的箱板內壁凹陷處,其存在卸料不徹底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通用貨櫃存在著裝卸不方便、物料易撒漏、卸料不徹底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設計合理、裝卸料方便、物料不易撒漏、卸料徹底的上翻蓋運輸貨櫃。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上翻蓋運輸貨櫃,其包括箱體架、箱體和兩箱門,所述的箱體固定在箱體架上,該箱體封閉,其內壁平整且具有一上敞的箱口,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兩箱門背向對稱鉸裝在箱體架頂部且封蓋箱體的箱口;在每一箱門的兩側分別設有氣缸,所述的氣缸的支座分別鉸接在箱體架上,所述的氣缸的活塞杆分別由連接件鉸接在對應的箱門上。
所述的連接件包括一連接軸,該連接軸非轉動固定在所述的箱門上,所述的連接軸的兩端分別與同箱門兩側的氣缸的活塞杆相鉸接。
在所述的箱門上沿其長度方向固定有若干棘條,所述的連接軸穿接固定在所述的棘條上。
所述的箱體架包括一底架、一上框架和四立柱,所述的立柱豎向固定在底架的四角上,所述的上框架水平固定在立柱的頂部,在沿長度方向的上框架上分別開設有導向槽,所述的氣缸的活塞杆分別穿經該導向槽;在所述的上框架的中部沿寬度方向固定有一橫梁,所述的兩箱門分別經鉸接座鉸接在該橫梁的兩側。
在所述的底架上設有兩貨叉槽。
所述的箱體包括平板狀的一底板、兩側箱板和兩端箱板,所述的底板鋪設固定在底架上,所述的側箱板沿長度方向固定在上框架與底板之間,所述的端箱板沿寬度方向、自下至上向外傾斜固定在上框架與底板之間,所述的兩側箱板與兩端箱板之間無縫連接,所述的底板與兩側箱板、兩端箱板之間無縫連接。
在所述的箱體的兩側箱板、兩端箱板上分別設有加強筋板,該加強筋板的端部順次連接。
所述的加強筋板的截面呈C形或角形。
在所述的箱門上設有加強凸起。
在所述的箱門的周邊上對應箱體的箱口設有密封條。
本實用新型包括箱體架、固定在箱體架上的箱體和兩箱門,其中,箱體具有一上敞的箱口,兩箱門背向對稱鉸裝在箱體架頂部且封蓋箱體的箱口,其設計合理、物料不易撒漏;箱體的內壁平整,物料不粘連,卸料徹底;在每一箱門的兩側分別設有氣缸,氣缸的支座分別鉸接在箱體架上,氣缸的活塞杆分別由連接件鉸接在對應的箱門上,通過氣缸驅動對應的箱門分別繞鉸接點翻轉,將箱門打開或關閉,其裝卸料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主剖視圖。
圖中標記:1.箱體架,101.底架,102.上框架,103.立柱,104.貨叉槽,105.橫梁,106.導向槽,2.箱體,201.箱口,202.底板,203.側箱板,204.端箱板,205.加強筋板,3.箱門,301.加強凸起,4.鉸接座,5.氣缸,501.支座,502.活塞杆,6.連接件,601.連接軸,602.連接座,603.棘條,7.密封條。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圖2中,一種上翻蓋運輸貨櫃,其包括箱體架1、箱體2和兩箱門3。
如圖2所示,箱體2是焊接固定在箱體架1上,其內壁平整且具有一上敞的箱口201。
如圖1、圖2所示,箱體架1包括一底架101、一上框架102和四立柱103,其中,在圖1中,立柱103豎向固定在底架101的四角上,上框架102水平固定在立柱103的頂部。
為便於叉車裝卸,如圖1、圖2所示,在底架101上焊接設有兩貨叉槽104。
如圖1、圖2所示,箱體2包括平板狀的一底板202、兩側箱板203和兩端箱板204。其中,底板202鋪設固定在底架101上,兩側箱板203沿長度方向固定在上框架102與底板202之間,兩端箱板204沿寬度方向、自下至上向外傾斜固定在上框架102與底板202之間。
為防止物料漏出,兩側箱板203與兩端箱板204之間無縫連接,底板202與兩側箱板203、兩端箱板204之間無縫連接。
在圖1中,為增加箱體2的強度,在箱體2的兩側箱板203和兩端箱板204上分別焊接設有一加強筋板205。該加強筋板205的端部順次連接,防止兩側箱板203和兩端箱板204受壓變形。
如圖2所示,加強筋板205的截面呈C形。需說明的是,加強筋板205截面也可採用其他利於增加強度的幾何形狀,例如角形等。
在圖1、圖2中,在箱體架1頂部設有兩箱門3,該兩箱門3背向對稱鉸裝,並且將箱體2的箱口201封蓋。
為實現兩箱門3與箱體架1的可行連接,如圖1、圖2所示,在箱體架1的上框架102的中部沿寬度方向固定有一橫梁105,兩箱門3分別經鉸接座4鉸接在該橫梁105的兩側。
為增加箱門3的強度,如圖2所示,在箱門3上壓制有加強凸起301。
為了實現兩箱門3的打開,在圖1、圖2中,在每一箱門3的兩側分別設有氣缸5,該氣缸5的支座501分別鉸接在箱體架1的底架101上,氣缸5的活塞杆502分別由連接件6鉸接在對應的箱門3上。同一箱門3兩側的氣缸5驅動對應的箱門3分別繞鉸接點翻轉,將箱門3打開或關閉。
如圖1所示,連接件6包括一連接軸601,該連接軸601由兩連接座602非轉動固定在箱門3上,連接軸601的兩端分別與同一箱門3兩側的氣缸5的活塞杆502相鉸接。
為使箱門3受力均勻,在圖1中,在箱門3上沿其長度方向焊接若干棘條603,連接軸601穿接固定在棘條603上。如圖1所示,在每一箱門3上棘條603均設有三條。
為限制氣缸5動作範圍及保證箱門3準確蓋合在箱體2的箱口201上,如圖1所示,在沿長度方向的上框架102上分別開設有導向槽106,氣缸5的活塞杆502分別穿經導向槽106後經連接件6與對應的箱門3相鉸接。
如圖2所示,為加強箱門3與箱體2的密封性,在箱門3的周邊上對應箱體2的箱口201設有密封條7。
本實用新型在填裝物料時,通過控制同一箱門3兩側的氣缸5的活塞杆502伸出,驅動與活塞杆502鉸接的連接軸601帶動箱門3繞鉸接座4轉動,同時,氣缸5的活塞杆502沿上框架102上開設的導向槽106擺動,使箱門3與箱體2充分打開,其設計合理,裝卸料方便;在運輸過程中,箱蓋3蓋合在箱體2的箱口201上,在箱門3的周邊上對應箱體2的箱口201設有的密封條7能夠阻止半流體物料撒漏;卸料時,在箱門3與箱體2打開的情況下,使用叉車通過箱體架1的底架101上焊接的貨叉槽104將箱體2叉起並翻轉,使物料沿箱體2的任一端箱板204倒出,其卸料方便;因箱體2的內壁平整,物料不粘連,卸料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