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用隱形式廣視後視鏡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07:13:01 1
專利名稱:汽車用隱形式廣視後視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的後視鏡,尤其是汽車兩側用的隱形式廣視後視鏡。
汽車後視鏡是專供司機用來觀察汽車左右兩側及兩側後方所有情況的動態變化,對行車安全十分重要。目前道路上行駛的汽車中,有相當比例的汽車,裝備的是平面鏡片型後視鏡,其特點是工藝相當簡單,技術含量和生產成本很低,但最大的缺點是視野範圍很小,作用起點很遲,基本只看到從車尾以後的路面情況,而且視野帶較狹窄,每當汽車變道、轉彎、靠邊時根本無法觀察和了解汽車左右兩側鄰近的行人、自行車、或汽車動態變化的情況,所以在車身左右兩側發生的交通事故要佔整個交通事故總數中的比例較大,因此平面後視鏡已適應不了日趨繁忙、擁擠的道路,尤其是轎車後視鏡,某一型號出廠時就統一類型的後視鏡,根本無法象貨車那樣平時可根據各自的視野要求和目測習慣,隨意選購不同規格的後視鏡。為了彌補平面後視鏡的缺陷,市場上已有二種可供司機作為輔鏡粘貼在平面鏡上角的袖珍型球面廣角後視鏡,分為園型和矩型二種,園型鏡面直徑在φ60毫米以內,矩形鏡面在長80毫米×寬50毫米以內,鏡中球面的曲率半徑都在R60毫米至R120毫米之間,雖然視野範圍極廣,但畢竟鏡片面積和球面曲率半徑都太小,從鏡面反映出來的人物景像也太小,對觀察車尾後方的情況就模糊不清,只能觀看車身兩側鄰近的情況,對車尾以後的路面上的情況還是要通過主鏡(平面鏡)去觀察,這樣主、輔鏡要不斷地輪流看,容易分散司機的精力,不能達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要在保持原車整體完美,不調換原裝後視鏡外殼的前提下,提供一種如同配戴隱形眼鏡一樣方便,而視野又很廣闊的後視鏡,能夠很清晰地把汽車兩側鄰近區域與車後廣闊的視野聯成一片。
為解決上述任務,本實用新型採用的解決方案是按照各種原車配備的平面型後視鏡片的外形尺寸為基礎,根據光學原理和人體視覺在行車時對周圍環境不同的目測要求,為使後視鏡的視野起點充分提前,和向左右兩側儘量拓展視野寬廣帶,因此把鏡片球面的曲率半徑在R600毫米至R1800毫米之間分別製成多款不同球面的系列廣視鏡片,以適應在各種不同地區或道路上行駛的汽車。
這種由廣視鏡片、護鏡框板組成汽車用隱形式廣視後視鏡,其特徵在於廣視鏡片的外弧面是球面其曲率半徑在R600毫米至R1800毫米之間。
本技術方案的優點是在不需更換原車裝備的平面型後視鏡和後視鏡中的任何另件或只拆卸平面鏡片及護鏡框板,就能達到高檔廣視後視鏡的功能,具有成本低、裝、卸快捷方便,產品系列化有較大的選擇餘地。能使汽車左右兩側橫向區域與車後道路聯成一片的廣闊視野帶,每當汽車會車、超車、被超車、轉彎、靠邊等情況都能對汽車周圍的動態一目了然,對行車安全掌握了主動權。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汽車用隱形式廣視鏡的結構圖。
圖2是原車配備的平面型後視鏡結構圖。
圖3是平面型後視鏡的視野帶與貼上隱形式廣視後視鏡後的視野帶示意圖。
參見附圖。
圖1所示的實施例由廣視鏡片1、護鏡框板2組成,護鏡框板後背形成粘貼面用於與原車鏡面粘接固定。R為廣視鏡片的外球面曲率半徑,它根據經常行駛的道路等級和不同地區的情況選用。對經常在最擁擠、繁華道路,二、三級公路上行駛的汽車應在廣視鏡片1的外球面R值在600至1200毫米之間中挑選某款隱形式廣視後視鏡。如經常或是長時間在一、二級公路、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則應在外球面的R值在1200至1800毫米之間中去挑選某款隱形式廣視後視鏡。
圖2所示的現有裝置為平面型後視鏡。其中鏡殼4,平面鏡片5,護鏡框板6,只要利用隱形式廣視後視鏡後背的粘貼面3,貼上雙面膠層,另一面往原有的平面鏡面5上一貼即可,或先把原有的護鏡框板6連平面鏡片5一起卸下,直接貼在鏡殼4內的鏡座7上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圖3表示了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用隱形式廣視後視鏡使用效果,它比原有的平面型後視鏡視野明顯要寬廣。其中窄線條表示是平面型後視鏡的視野帶,從平面鏡上無法看到車身兩側鄰近的橫向區域(稱為行車時最危險的視野盲區)。寬線條加窄線條的總和就是裝上隱形式廣視鏡後的視野帶。
權利要求1.一種由廣視鏡片(1)護鏡框板(2)組成的汽車用隱形式廣視後視鏡,其特徵在於廣視鏡片(1)的外弧面是球面,其曲率半徑在R600毫米至R1800毫米之間。
專利摘要汽車用隱形式廣視後視鏡,它是為克服普通平面後視鏡視野起點遲,橫向視野狹窄的缺陷,按照各種原配平面鏡片外形尺寸為基礎,把鏡片球面的曲率半徑在R600毫米至R1800毫米之間,分別製成不同曲率半徑的多款球面廣視鏡片,配上護框板,製成隱形式廣視後視鏡系列產品。司機可根據各自的目測要求進行選擇,裝配時只需配上雙面膠層往平面鏡上一貼,覆蓋於整個平面鏡上,就成為視野清晰、範圍廣闊的廣視後視鏡。
文檔編號B60R1/02GK2306145SQ9722915
公開日1999年2月3日 申請日期1997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1997年10月12日
發明者黃鑫富, 黃建銘 申請人:黃鑫富, 黃建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