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用組合式內模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09:22:01 1
專利名稱:施工用組合式內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於一種土木工程施工用組合式內模,具體而言,本實用新型關於一種土木工程施工中供生產格子板結構用的組合式內模。
先前技術格子板結構廣泛用於目前的土木及建築工程領域中。例如製造業的廠房,特別是例如晶圓廠的高科技製造業廠房,均使用格子板做為安裝機具設備的主要結構。
一般格子板製造方式,可分現場澆灌及預鑄場預鑄兩種。然而不論是現場澆灌或預鑄,均需設置一定數量的內模,再灌注漿料於內模之間,以形成格子板。內模內部的空間即為中空的部分。
因于格子板成形後會因側向壓力而與內模緊密連接,不易脫模,故傳統上于格子板成形後,保留內模于格子板上,亦即不將格子板與內模脫模。因此每一單位的格子板即需使用一定數量且無法重複使用的內模,增加模具成本。
若於設計上需要必需將格子板與內模脫模時,傳統上採用破壞性的脫模方式。亦即對內模進行結構性破壞後,再將內模自格子板中取出。因破壞後的內模無法重複使用,此一脫模施工方式的成本與不脫模的施工方式近似。
此外,在上述習知施工方式中,每一格子板均需使用新內模來製造。當內模的生產品質不穩定時,格子板的生產品質容易同時受到影響。
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土木工程施工用組合式內模,供生產格子板結構之用。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土木工程施工用組合式內模,以提高脫模作業的效率。
本實用新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土木工程施工用組合式內模,以提高生產的模具可重複使用性。
本實用新型組合式內模包含複數個第一模體及一第二模體。第一模體具有外側弧面。相鄰第一模體的外側弧面可分離地相互連接,以形成第一外側弧面。第二模體具有第二外側弧面。第二外側弧面具有對應的二側邊,此對應的二側邊分別可分離地連接第一外側弧面的二側邊。由第二外側弧面與第一外側弧面組合而成一封閉的曲面。
在較佳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組合式內模進一步包含具形變能力的套模。套模套合於第一外側弧面及第二外側弧面所組合而成的封閉曲面外。
附圖的簡單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組合式內模實施例與底模組合示意圖;圖2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爆炸圖;圖2b為圖2a所示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2c為圖2a所示實施例的另一角度立體示意圖;圖3a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爆炸圖;圖3b為圖3a所示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4a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爆炸圖;圖4b為圖4a所示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5a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爆炸圖;圖5b為圖5a所示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6a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爆炸圖;圖6b為圖6a所示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以及圖7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爆炸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0組合式內模100第一模體101外側弧面110第一外側弧面113側邊120側壁200第二模體210第二外側弧面213側邊220側壁300第三模體400套模500底模520側模600定位裝置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土木工程施工用組合式內模。以較佳實施例而言,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組合式內模供使用於生產格子板結構之用。此外,本實用新型組合式內模可依實際施工需要,應用於預鑄結構生產工法或是現場灌漿的結構生產工法。如
圖1所示的實施例,組合式內模10設置於底模500上。側模520設於內模10的外側。進行灌漿程序時於內模10外充填漿料以形成結構體,例如格子板。
如圖2a、圖2b及圖2c所示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組合式內模包含複數個第一模體100及一第二模體200。第一模體100具有外側弧面101。以較佳實施例而言,外側弧面101為一連續的圓弧面,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外側弧面101亦可包含曲率為零的平面或數個曲率不同或不連續的圓弧面。
相鄰第一模體100的外側弧面101可分離地相互連接,以形成第一外側弧面110。此處所言可分離地連接包含抵接、搭接、卡接或藉由可拆式連接件等可分離的連接方式,且不必限制相對位移的連接方式。第一外側弧面110包含有對應的二側邊113。以較佳實施例而言,第一外側弧面110為數個外側弧面101組成的連續圓弧面,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一外側弧面110亦可包含曲率為零的平面或數個曲率不同或不連續的圓弧面。
第二模體200具有第二外側弧面210。以較佳實施例而言,第二外側弧面210為連續的圓弧面,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二外側弧面210亦可包含曲率為零的平面或數個曲率不同或不連續的圓弧面。第二外側弧面210具有對應的二側邊213,此對應的二側邊213分別可分離地連接第一外側弧面110的二側邊113。此處所言可分離地連接包含抵接、搭接、卡接或藉由可拆式連接件等可分離的連接方式,且不必限制相對位移或完全密合的連接方式。由第二外側弧面210與第一外側弧面110組合而成一封閉的曲面。此一封閉的曲面較佳為圓柱面,然而亦可為圓椎面、多邊柱面或多邊椎面。
在如圖2a、圖2b及圖2c所示的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組合式內模進一步包含具形變能力的套模400。套模400套合於第一外側弧面110及第二外側弧面210之外。換言之,套模400套合於第一外側弧面110及第二外側弧面210所組合而成的封閉曲面外。以較佳實施例而言,套模400由塑料所製成。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套模400亦可由其它具延展性且可防止漿料滲過的材料所製成。如圖2a、圖2b及圖2c所示,套模400的內周長等於第一模體100及第二模體200所形成的組合體剖面的外周長。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套模400的內周長可略小於第一模體100及第二模體200所形成的組合模體剖面的外周長,以提高套模400與組合模體的密合度。
在施工上,當灌漿完成格子板的製作且完成養護程序後,即可將第二模體200自組合式內模中脫出,再依序拆解第一模體100及套模400,以完成拆模的動作。
在如圖2a、圖2b及圖2c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模體100包含有對應的二側壁120。側壁120自第一模體100外側弧面101的側邊向內延伸。此處所言的向內延伸,指向整體內模的內部延伸。由在對應二側壁120間形成一空間,且此一空間位於外側弧面101的背側。此外,第一模體100的側壁120可分離地與相鄰的另一第一模體100側壁120連接。此處所言可分離地連接包含抵接、搭接、卡接、或藉由可拆式連接件等可分離的連接方式,且不必為完全密合的連接方式。
第二模體200亦包含有對應的二側壁220。側壁220自第二外側弧面210的側邊213向內延伸。此處所言的向內延伸,指向整體內模的內部延伸。由在對應二側壁220間形成一空間,且此一空間位於第二外側弧面210的背側。
如圖2a、圖2b及圖2c所示,第二模體200的側壁220與相鄰的第一模體100側壁120夾一角度,使第二模體200可沿由第一模體100及第二模體200所組成內模的內部方向位移,並與第一模體100分離。然而在如圖3a及圖3b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二模體200的側壁220可分離地連接第一模體100的側壁120。此處所言可分離地連接包含抵接、搭接、卡接、或藉由可拆式連接件等可分離的連接方式,且不必為完全密合的連接方式。就此一實施例而言,第二模體200可沿軸向與第一模體100分離。
此外,在如圖4a及圖4b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模體100及第二模體200均為實心體。換言之,即第一模體100的側壁120間及第二模體200的側壁220間均為實心。
在如圖5a及圖5b所示的實施例中,組合式內模進一步包含定位裝置600。定位裝置600設置於第一外側弧面110及第二外側弧面210的反側,亦即組合式內模的內部。定位裝置600分別可分離地連接第一模體100及第二模體200。此處所言可分離地連接包含抵接、搭接、卡接、鎖接、或藉由可拆式連接件等可分離的連接方式,且不必為完全密合的連接方式。
如圖5a及圖5b所示,定位裝置600為一板件,分別鎖固於自與第二模體200相鄰的第一模體100外壁120垂直延伸而出的板件610,並與第二模體200的外壁220抵接。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定位裝置600亦可為一桿件,直接穿過第一模體100外壁120及第二模體200外壁220上對應的開口,並加以鎖固;或設計定位裝置600為一定位圈(未繪示)直接套合於組合式內模的內緣。
圖6a及圖6b為本實用新型組合式內模另一較佳實施例。在此一實施例中,第二模體200的二側壁220自上而下相互接近。亦即二對應側壁200之間的間距為上寬下窄。因此在脫模時,第二模體200可沿軸向向上脫出組合式內模。在不同的實施例中,亦可僅使第二外側弧面210的二對應側邊213自上而下相互接近,造成側壁220形成傾斜扭轉的狀態。
圖7為本實用新型組合式內模另一較佳實施例。此一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使用並非完全相同的第一模體100及第三模體300來取代前述實施例所述的複數個第一模體100。故於本實施例中,由第一模體100、第二模體200及第三模體300共同組成組合式內模。然於不同實施例中,亦可配合實際施工需要採用更多數量的模體共同組合為一組合式內模。
本實用新型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實用新型的範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實施例並未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相反地,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含於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土木工程施工用組合式內模,設置於一底模上,並於內模外充填漿料以形成一結構體,該內模包含複數個第一模體,每一第一模體具有一外側弧面,每一第一模體的外側弧面為可分離地連接以形成一第一外側弧面,第一外側弧面具有對應的二側邊;以及一第二模體,第二模體包含一第二外側弧面,第二外側弧面具有對應的二側邊,其中第二外側弧面的二側邊分別可分離地連接第一外側弧面的二側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模,進一步包含具形變能力的一套模,該套模套合於第一外側弧面及第二外側弧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模,進一步包含一定位裝置,定位裝置設置於第一外側弧面及第二外側弧面的反側,並分別可分離地連接第一模體及第二模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模,其中第一模體具有對應的二側壁,二側壁分別自第一模體外側弧面的側邊向內延伸。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模,其中第一模體的側壁可分離地與相鄰的另一第一模體側壁連接。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模,其中第二模體具有對應的二側壁,二側壁分別自第二外側弧面的側邊向內延伸。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內模,其中第二模體的側壁可分離地與相鄰的第一模體側壁連接。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內模,其中第二模體的側壁與相鄰的第一模體側壁夾一角度。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內模,其中第二模體對應的二側壁自上而下相互接近。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模,其中第二外側弧面的對應側邊自上而下相互接近。
專利摘要一種土木工程施工用組合式內模,包含複數個第一模體、一第二模體及具形變能力的套模。第一模體具有外側弧面。相鄰第一模體的外側弧面可分離地相互連接,以形成第一外側弧面。第二模體具有第二外側弧面。第二外側弧面具有對應的二側邊,此對應的二側邊分別可分離地連接第一外側弧面的二側邊。由第二外側弧面與第一外側弧面組合而成一封閉的曲面。組合式內模進一步包含套模,套模套合於第一外側弧面及第二外側弧面所組合而成的封閉曲面外。
文檔編號B28B7/22GK2799741SQ200520107378
公開日2006年7月26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05年5月24日
發明者尹衍樑, 張坤隆 申請人: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