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鐵皮石斛的種植方法與流程
2023-06-11 16:53:41 1
本發明屬於農業種植
技術領域:
,尤其涉及一種鐵皮石斛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石斛為蘭科orchidaceae石斛屬dendrobium多年附生草本植物,是我國傳統常用的名貴中藥材。在《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上列為上品藥材,歷代本草及當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均有收載。石斛以莖入藥,含有石斛鹼、石斛胺、石斛次鹼、石斛寧等多種生物鹼;味甘淡、性微寒;有滋陰養胃、清熱生津功效,主要對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和眼科等疾病有明顯的治療作用。現代醫學證明,石斛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功能;能顯著提高人體內的sop(超氧歧化酶)水平,降低lpo(過氧化脂質),起到顯著的抗衰老作用。鐵皮石斛,為蘭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生於海拔達1600米的山地半陰溼的巖石上,喜溫暖溼潤氣候和半陰半陽的環境,不耐寒,為石斛之極品,它因表皮呈鐵綠色而得名。野生的鐵皮石斛大多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及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主要靠種子繁殖,通過風媒或蟲媒傳播,出苗成活率極低,並且從種子萌發成幼苗形成商品需經5~7年的時間,即葉鞘呈白色,藥農稱之白條,才能採收。由於野生鐵皮石斛生長條件的特殊性和分布的局限性,又經長期採挖,自然資源瀕臨枯竭,國內市場供應緊缺,因此,近年來許多科研人員對鐵皮石斛的組培和人工種植不斷探索,目前的鐵皮石斛種植技術中,其技術重點為基質選擇和日常管理。在基質選擇方面:專利cn101352140a公布了40~90%的松木屑和10~50%泥炭作為種植基質進行種植;專利cn1608424a公布了使用比例為4∶2∶1(體積比)的3~5cm大碎石+1~3cm細碎石+苔蘚作為移栽基質。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組培苗移栽過程中成活率低、生長慢、產量不高、短期採收石斛營養成份不足等問題,嚴重製約了石斛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技術實現要素: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鐵皮石斛的種植方法,具體方案為:一種鐵皮石斛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準備苗床:搭建大棚,棚頂覆蓋塑料薄膜和遮蔭度70~80%的遮蔭網,棚內設有苗床,苗床旁邊按深20~30cm、寬45~55cm的規格開溝,溝距為120~150cm;2)準備花盆:準備直徑為40~45cm的圓形花盆,在花盆底部放入1~2cm的灰巖碎石,然後放入2~5cm的復混肥,再放入12~15cm的基質,澆透水,備用;3)定植:將長3~8cm的鐵皮石斛組培苗從組培瓶中輕輕取出,按每個花盆中均勻分布3叢,每叢5~6株的規格定植於花盆中,噴灑誘導液,然後將花盆至於苗床中;4)澆水:採用噴施方式,3~5天噴灑一次;5)病蟲害防治:每月用殺菌劑噴施進行葉面防治;6)採收。進一步的,所述的復混肥為80~84%有機肥、6~10%的脲醛控釋肥、8~12%含有根的化合物;所述的脲醛控釋肥為二亞甲基三脲、三亞甲基四脲、四亞甲基五脲的至少一種。進一步的,所述的有機肥為:菌渣、酒糟、動物糞便按照1:1~3:0.5~2的比例混合,然後加入含有凝結芽孢桿菌和木黴菌的菌劑進行無氧發酵20~30天得到有機肥。進一步的,所述的基質為:泥炭50~80份、麥麩10~15份、骨粉10~15份、黃果樹皮30~35份、苔蘚30~35份。進一步的,所述的誘導液為:0.03~0.05%的萘乙酸、0.05~0.1%的左旋龍腦、0.01~0.03%的6-苄氨基嘌呤的混合溶液。本發明中的的得到方式為:磷酸與尿素在80~160℃的溫度下,會發生複雜的分解聚合反應,使得磷酸脲形成(h2po4)-和(h2nconh3)+兩個離子,(h2nconh3)+離子與磷酸接近,並在溫度為80-160℃的環境下,磷酸中的h和o之間的化學鍵會斷離,氫離子與尿素結合形成含有正電荷的離子態,使得磷酸脲形成一種正負電荷相吸引的中間離子和磷酸二氫根,並在c與o之間形成配位鍵。涉及到的主要化學反應方程式為:反應式一:co(nh2)2+h3po4=co(nh2)2·h3po4反應式二:反應式三:其中,碳原子與氧原子之間的虛線表示c原子與o原子之間存在配位鍵。反應式四:其中,碳原子與氧原子之間的虛線表示c原子與o原子之間存在配位鍵。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對栽培基質和肥料的選擇,為鐵皮石斛的生長提供了一個穩定全面均衡營養的環境條件,提高了鐵皮石斛的移植成活率,移植成活率達98%以上,縮短了生長期,移植栽培1年後即可採收,鐵皮石斛的產量高,並且基質的肥效持久,能夠有效減少施肥的次數,降低了成本。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進一步描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要求保護的範圍並不局限於所述。實施例一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鐵皮石斛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準備苗床:搭建大棚,棚頂覆蓋塑料薄膜和遮蔭度70~80%的遮蔭網,棚內設有苗床,苗床旁邊按深20~30cm、寬45~55cm的規格開溝,溝距為120~150cm;2)準備花盆:在花盆底部放入1cm的灰巖碎石,然後放入2cm的復混肥,再放入12cm的基質,澆透水,備用;所述的復混肥為80%有機肥、10%的脲醛控釋肥、10%含有根的化合物;所述的脲醛控釋肥為二亞甲基三脲、三亞甲基四脲、四亞甲基五脲的至少一種,本實施例選擇二亞甲基三脲;所述的有機肥為:菌渣、酒糟、動物糞便按照1:1:0.5的比例混合,然後加入含有凝結芽孢桿菌和木黴菌的菌劑進行無氧發酵20天得到有機肥;所述的基質為:泥炭50~80份、麥麩10~15份、骨粉10~15份、黃果樹皮30~35份、苔蘚30~35份;3)定植:將長3~8cm的鐵皮石斛組培苗從組培瓶中輕輕取出,按每個花盆中均勻分布3叢,每叢5~6株的規格定植於花盆中,噴灑誘導液,然後將花盆至於苗床中;所述的誘導液為:0.03%的萘乙酸、0.05%的左旋龍腦、0.01%的6-苄氨基嘌呤的混合溶液;4)澆水和大棚管理:採用噴施方式,3~5天噴灑一次,大棚溫度控制在18-25攝氏度;5)病蟲害防治:每月用殺菌劑噴施進行葉面防治;6)採收。實施例二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鐵皮石斛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準備苗床:搭建大棚,棚頂覆蓋塑料薄膜和遮蔭度70~80%的遮蔭網,棚內設有苗床,苗床旁邊按深20~30cm、寬45~55cm的規格開溝,溝距為120~150cm;2)準備花盆:在花盆底部放入2cm的灰巖碎石,然後放入5cm的復混肥,再放入15cm的基質,澆透水,備用;所述的復混肥為84%有機肥、6%的脲醛控釋肥、10%含有根的化合物;所述的脲醛控釋肥為二亞甲基三脲、三亞甲基四脲、四亞甲基五脲的至少一種,本實施例選擇二亞甲基三脲;所述的有機肥為:菌渣、酒糟、動物糞便按照1:1~3:0.5~2的比例混合,然後加入含有凝結芽孢桿菌和木黴菌的菌劑進行無氧發酵20~30天得到有機肥;所述的基質為:泥炭80份、麥麩15份、骨粉15份、黃果樹皮35份、苔蘚335份;3)定植:將長3~8cm的鐵皮石斛組培苗從組培瓶中輕輕取出,按每個花盆中均勻分布3叢,每叢5~6株的規格定植於花盆中,噴灑誘導液,然後將花盆至於苗床中;所述的誘導液為0.05%的萘乙酸、0.1%的左旋龍腦、0.03%的6-苄氨基嘌呤的混合溶液;4)澆水和大棚管理:採用噴施方式,3~5天噴灑一次,大棚溫度控制在18-25攝氏度;5)病蟲害防治:每月用殺菌劑噴施進行葉面防治;6)採收。實施例三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鐵皮石斛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準備苗床:搭建大棚,棚頂覆蓋塑料薄膜和遮蔭度70~80%的遮蔭網,棚內設有苗床,苗床旁邊按深20~30cm、寬45~55cm的規格開溝,溝距為120~150cm;2)準備花盆:在花盆底部放入1.5cm的灰巖碎石,然後放入4cm的復混肥,再放入13cm的基質,澆透水,備用;所述的復混肥為82%有機肥、10%的脲醛控釋肥、8%含有根的化合物;所述的脲醛控釋肥為二亞甲基三脲、三亞甲基四脲、四亞甲基五脲的至少一種,本實施例選擇二亞甲基三脲;所述的有機肥為:菌渣、酒糟、動物糞便按照1:2:1的比例混合,然後加入含有凝結芽孢桿菌和木黴菌的菌劑進行無氧發酵25天得到有機肥;所述的基質為:泥炭60份、麥麩12份、骨粉13份、黃果樹皮33份、苔蘚33份;3)定植:將長3~8cm的鐵皮石斛組培苗從組培瓶中輕輕取出,按每個花盆中均勻分布3叢,每叢5~6株的規格定植於花盆中,噴灑誘導液,然後將花盆至於苗床中;所述的誘導液為0.04%的萘乙酸、0.08%的左旋龍腦、0.02%的6-苄氨基嘌呤的混合溶液;4)澆水和大棚管理:採用噴施方式,3~5天噴灑一次,大棚控制溫度在18~25攝氏度;5)病蟲害防治:每月用殺菌劑噴施進行葉面防治;6)採收。為了證明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本發明還提供一下實驗例:實驗組:將實施例一~三的的種植技術分別標號為a1、a2、a3,分別種植種植1畝,統計其成活率、第一次採收時間,兩年後的採收量。對照組:以
背景技術:
公布的專利技術cn101352140a、cn1608424a、作為實驗種植鐵皮石斛,分別標號為b1、b2,分別種植1畝,種植的密度同實施例三的鐵皮石斛的種植密度,統計其成活率、第一次採收時間,兩年後的採收量。統計結果如下表:成活率(%)第一次採收時間(年)兩年後的單次採收量(kg)a1981313a2991334a3991345b1931.5213b2911.5234通過以上對比分析可以看出,本發明提供的種植技術種植鐵皮石斛,其在成活率、採收時間的兩年後的單次採收量等指標上明顯優於現有技術。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