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10:17:31 3
專利名稱:組裝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組裝機構,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儲存裝置的組裝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大幅進步與生活豐富化所產生的大量需求,並伴隨日益增長的訊息處理量,伺服器內部用於儲存操作的硬碟的容量及數量也日益增多,常見的伺服器硬碟大致分為3.5時硬碟以及2.5時硬碟兩種類型。一般而言,硬碟先裝載於一載具(Carrier)內,再放入機架(Rack)中以固定至伺服器。以載盤(Tray)固定在伺服器的機架(rack)內的方式來說,常用技術是將硬碟直接螺固於載盤上。當需要取出硬碟時,需配合如螺絲刀拆卸這些螺絲,以自機架中拆下已安裝硬碟的載盤,而後再從載盤拆下已裝上的硬碟。因此,在硬碟的拆裝方面,常用的伺服器的架構是相當不便的。故,對於每天要對許多的伺服器進行硬碟更換操作的工作員而言,重複地將硬碟組裝至載盤及將硬碟自載盤拆卸,必定浪費其工作時間,而影響了工作效率。此外,反覆拆裝硬碟的過程也增加了硬碟與伺服器內其它元件互相碰撞而受損的機率,進而影響伺服器運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近年電子產品追求人性化及便利性,人性化無非是針對產品使用上的每一個細節深入探究,讓便利性充滿於產品與使用者的互動機制中。另一種常用技術,硬碟先安置於一載具上,再將裝上硬碟的載具設於載盤。由此可知,此種方式需將載具先組裝於載盤上。而後的常用技術中,研發出載盤具有一長槽,可使載具的一部份嵌入長槽內,作為載具初步的定位於載盤上,如此的方式可以讓安裝好硬碟的載具輕易安裝於機架上。但是,載具可能還是會在長槽中滑動,導致載具安裝於載盤時不夠穩固。故綜觀前所述,鑑於上述的常用技術中,常用的伺服器硬碟的組裝機構,產生了硬碟組裝及拆卸於載盤上的麻煩與硬碟無法穩定固定於伺服器載盤上等問題,因此尚有待改進之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組裝機構,能夠將儲存裝置快速及穩定地安裝至伺服器。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組裝機構,通過安裝一儲存裝置,包括:一基板,包括一連接器,該連接器設於該基板,該連接器通過電性連接該儲存裝置;一止擋部,設於該基板,該止擋部包括一第一凸肋、一第二凸肋及一第三凸肋,朝遠離該連接器的方向依序間隔排列於該基板;一載具,以可脫離方式配置於該基板,並通過承載該儲存裝置,該載具具有一側牆,位於該止擋部旁;以及—把手,包括一本體、一第一齒以及一第二齒,該本體的一端樞設於該側牆,該第一齒及該第二齒自該本體的該端朝該本體外延伸,並且該第一齒的延伸方向相異於該第二齒的延伸方向,該第一齒及該第二齒之間彼此分離,該本體通過在一進入位置與一結合位置之間旋轉,當該本體位於該進入位置時,該第二齒與該第三凸肋幹涉,且該第一齒介於該連接器與該第二齒之間,當該本體自該進入位置朝向該結合位置時,該第二齒先與該第三凸肋幹涉,之後該第一齒與該第二凸肋幹涉,以使該本體位於該結合位置時,該儲存裝置連接該連接器。上述的組裝機構,其中該載具更包括一第一定位件,設於該側牆上,當該第一齒與該第二凸肋幹涉,以使該本體位於該結合位置,進而使該儲存裝置連接該連接器時,該第一定位件止擋該把手。上述的組裝機構,其中該本體通過在一退出位置與一脫離位置之間旋轉,當該本體位於該退出位置時,該第一齒與該第一凸肋幹涉,並且該第一齒介於該連接器與該第二齒之間,當該本體自該推退出位置朝向該脫離位置旋轉時,該第一齒先與該第一凸肋幹涉,的後該第二齒與該第二凸肋幹涉,以使該本體位於該脫離位置,該儲存裝置脫離該連接器。上述的組裝機構,其中該載具更包括一第二定位件,設於該側牆上,當該第二齒與該第二凸肋幹涉,該本體位於該脫離位置,進而使該儲存裝置脫離該連接器時,該第二定位件止擋該把手。上述的組裝機構,其中該基板更包括另一止擋部與另一把手及該載具具有另一側牆,該另一止擋部設於該基板相對於該止擋部的該載具旁,該另一側牆相對該側牆設於該載具上,該另一把手設於該另一側牆上。上述的組裝機構,其中該基板具有一穿槽及該載具包括一滑塊,該滑塊貫穿該穿槽並鎖定於該載具,當該本體通過在該進入位置與該結合位置之間旋轉時,該載具通過該滑塊限位移動於該穿槽內。綜合上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組裝機構,通過把手旋轉時,使把手的第一齒與第二齒與對應的凸肋進行幹涉,而使載具能穩定地朝向連接器,如此一來,可解決伺服器的硬碟組裝及拆卸於載盤上麻煩與硬碟無法穩定固設於伺服器載盤上等問題,並達到增加硬碟穩定設置於載盤上功效。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俯視圖。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仰視圖。圖3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結合第一作動側視圖。圖3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結合第二作動側視圖。圖3C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結合第三作動側視圖。圖3D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結合第四作動側視圖。圖3E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結合第五作動側視圖。圖4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退出第一作動側視圖。圖4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退出第二作動側視圖。
圖4C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退出第三作動側視圖。圖4D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退出第四作動側視圖。圖4E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退出第五作動側視圖。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俯視圖。其中,附圖標記:100 電路板120基板140 連接器150,155 穿槽160,170 穿孔200,205 止擋部210 第一凸肋212第一凹槽216 側面220第二凸肋 222 第二凹槽224,226 側面230 第三凸肋234,236側面300,305 把手310第一齒320 第二齒330第三齒340,350 本體360轉軸400 載具410第一定位件420 第二定位件450,455滑塊460,465側牆500儲存裝置540 連接部1000,1010組裝機構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介紹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結構示意,請同時參照圖1、圖2及圖4A,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俯視圖,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仰視圖。圖4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退出第一作動側視圖。在本實施例中,組裝機構1000包括電路板100、止擋部200、載具400及把手300。電路板100包括基板120,連接器140設於基板120上,其中連接器140通過電性連接儲存裝置500的連接部540。止擋部200設於基板120的一側,止擋部200包括第一凸肋210、第二凸肋220及第三凸肋230。第一凸肋210、第二凸肋220及第三凸肋230朝遠離連接器140的方向依序間隔排列於基板120。也就是說,相較於第二凸肋220及第三凸肋230,第一凸肋210距離基板120最近。而第三凸肋230間隔最遠。再者,第一凸肋210及第二凸肋220之間形成一第一凹槽212,第二凸肋220及第三凸肋230之間形成一第二凹槽222。載具400以可脫離方式配置於基板上120,載具400通過承載儲存裝置500。載具400具有一側牆460,位於止擋部200旁。把手300包括本體340、第一齒310、第二齒320以及第三齒330。本體340的一端通過轉軸360樞設於側牆460。第一齒310及第二齒320自本體340朝本體340外延伸。第一齒310的延伸方向相異於第二齒320的延伸方向,並且第一齒310及第二齒320之間彼此分離。第三齒330設置於第一齒310相對第二齒320的另一側,即第二齒320介於第一齒310及第三齒33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儲存裝置500指一硬碟,但非通過限定本發明。儲存裝置500通過固定件430鎖定於載具400的側牆460上。
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20具有一穿槽150,載具400更包括一滑塊450,滑塊450貫穿穿槽150並鎖定於載具400,因此載具400能夠通過滑塊450限位移動於穿槽150內。在本實施例中,電路板100可為伺服器或儲存設備。以下將介紹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機構的組裝方式。請參考圖3A,圖3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結合第一作動側視圖。此時,本體340抵靠住第二定位件420,而載具400的滑塊450貫穿穿孔160,且連接器140並未接觸連接部540。第三齒330抵靠於第三凸肋230。於此一狀態,即可為載具400剛安置於基板120上。請參考圖3B,圖3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結合第二作動側視圖。之後,經由本體340相對於載具400的旋轉,本體340到達一進入位置。當本體340位於進入位置時,第二齒320與第三凸肋230幹涉,第二齒320幹涉於第三凸肋230的側面234,並且第一齒310介於連接器140與第二齒320之間。此時,第二齒320位於第二凹槽222內。通過第二齒320與第三凸肋230幹涉,因止擋部200固定於基板上,本體340旋轉時,帶動載具400於基板100上開始朝向連接器140移動。請參考圖3C,圖3C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結合第三作動側視圖。隨著本體340持續地相對於載具400旋轉,第二齒320開始脫離於第三凸肋230的側面234,當第二齒320完全脫離第三凸肋230的側面234時,載具400停留於原地。此時連接器140已開始進入儲存裝置500的連接部540。請參考圖3D,圖3D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結合第四作動側視圖。通過把手300相對於載具400旋轉,第一齒310與第二凸肋220開始幹涉,即第一齒310幹涉於第二凸肋220的側面224,載具400於基板120上又開始朝向連接器140移動。請參考圖3E,圖3E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結合第五作動側視圖。此時,本體340位於結合位置,同時,滑塊540位於穿槽150的穿孔170內,本體340通過第一定位件410定位,而第一齒310抵靠於第二凸肋220的側面224,也即第一齒310位於第一凹槽212內,儲存裝置500的連接部540已完整連接連接器140。因穿孔170的孔徑與滑塊540貫穿穿孔170的孔徑約略相同,如此將有利於載具400固定於電路板100的基板120上。綜合上述,通過把手300的本體340自進入位置旋轉至結合位置,第二齒320先與第三凸肋230幹涉,之後第一齒310與第二凸肋220幹涉,以使把手300的本體340位於結合位置,而進而使儲存裝置400連接連接器140,以完成儲存裝置400組裝於電路板100的作用。以下將介紹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機構的退出方式,請參考圖4A,此時儲存裝置500的連接部540完整連接連接器140,本體340抵靠第一定位件410。請參考圖4B,圖4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退出第二作動側視圖。通過本體340旋轉,此時,本體340位於一退出位置,第一齒310與第一凸肋210的側面216幹涉,並且第一齒310介於連接器140與第二齒320之間,載具400開始朝向遠離連接器140移動,即連接器140開始退出儲存裝置500的連接部540。請參考圖4C,圖4C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退出第三作動側視圖。第一齒310開始脫離第一凸肋210的側面216,當第一齒310脫離第一凸肋210的側面216時,載具400停止移動。此時,連接器140已經開始退出儲存裝置500的連接部540。請參考圖4D,圖4D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退出第四作動側視圖。接著,本體340繼續旋轉,而第二齒320與第二凸肋220開始相互幹涉,第二齒320位於第二凹槽222內並接觸的側面226,載具400又開始往遠離連接器140的方向在基板120上移動。請參考圖4E,圖4E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退出第五作動側視圖。本體340位於脫離位置,本體340及載具400不再移動,本體抵靠第二定位件420,第三齒330抵靠第三凸肋230的側面236,滑塊450已經位於穿槽150的穿孔160內,而儲存裝置500已脫離連接器140。除此之外,滑塊450可透過穿孔160,使載具400脫離於基板120。綜合上述,本體340通過在一退出位置與一脫離位置之間旋轉,當本體340位於退出位置時,第一齒310與第一凸肋210幹涉,並且第一齒310介於連接器140與第二齒320之間,當本體340自推退出位置朝向脫離位置旋轉時,第一齒310先與第一凸肋210幹涉,之後第二齒320與第二凸肋220幹涉,以使本體340位於脫離位置,儲存裝置500脫離連接器 140。在本實施例中,當本體340旋轉時,進入位置至結合位置的方向與退出位置至脫離位置的方向,為相反方向。請參考圖5,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的俯視圖。圖5的實施例與圖1的實施例的元件類似,因此相同標號代表相似結構,且相似結構不再贅述。此組裝結構1010包括把手300及把手350,而載具具有側牆460及側牆465與穿槽150及穿槽155,穿槽150及穿槽155分別透過滑塊450及滑塊455貫穿的方式而使載具400沿著穿槽150及穿槽155限位移動。除此之外,把手300及把手350分別對應一止擋部(未繪示)。綜合上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提供的組裝結構,通過把手旋轉時,使把手的第一齒及第二齒與對應的凸肋進行幹涉,而使載具能穩定地朝向連接器,如此一來,可解決硬碟組裝及拆卸於載盤上麻煩與硬碟無法穩定固設於伺服器載盤上等問題,並達到增加硬碟穩定設置於載盤上等功效。
權利要求
1.一種組裝機構,用以安裝一儲存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一基板,包括一連接器,該連接器設於該基板,該連接器通過電性連接該儲存裝置; 一止擋部,設於該基板,該止擋部包括一第一凸肋、一第二凸肋及一第三凸肋,朝遠離該連接器的方向依序間隔排列於該基板; 一載具,以可脫離方式配置於該基板,並通過承載該儲存裝置,該載具具有一側牆,位於該止擋部旁;以及 一把手,包括一本體、一第一齒以及一第二齒,該本體的一端樞設於該側牆,該第一齒及該第二齒自該本體的該端朝該本體外延伸,並且該第一齒的延伸方向相異於該第二齒的延伸方向,該第一齒及該第二齒之間彼此分離,該本體通過在一進入位置與一結合位置之間旋轉,當該本體位於該進入位置時,該第二齒與該第三凸肋幹涉,且該第一齒介於該連接器與該第二齒之間,當該本體自該進入位置朝向該結合位置時,該第二齒先與該第三凸肋幹涉,之後該第一齒與該第二凸肋幹涉,以使該本體位於該結合位置時,該儲存裝置連接該連接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機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載具更包括一第一定位件,設於該側牆上,當該第一齒與該第二凸肋幹涉,以使該本體位於該結合位置,進而使該儲存裝置連接該連接器時,該第一定位件止擋該把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機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本體通過在一退出位置與一脫離位置之間旋轉,當該本體位於該退出位置時,該第一齒與該第一凸肋幹涉,並且該第一齒介於該連接器與該第二齒之間,當該本體自該退出位置朝向該脫離位置旋轉時,該第一齒先與該第一凸肋幹涉,之後該第二齒與該第二凸肋幹涉,以使該本體位於該脫尚位置,該儲存裝置脫離該連接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裝機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載具更包括一第二定位件,設於該側牆上,當該第二齒與該第二凸肋幹涉,該本體位於該脫離位置,進而使該儲存裝置脫離該連接器時,該第二定位件止擋該把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機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基板更包括另一止擋部與另一把手及該載具具有另一側牆,該另一止擋部設於該基板相對於該止擋部的該載具旁,該另一側牆相對該側牆設於該載具上,該另一把手設於該另一側牆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機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基板具有一穿槽及該載具包括一滑塊,該滑塊貫穿該穿槽並鎖定於該載具,當該本體通過在該進入位置與該結合位置之間旋轉時,該載具通過該滑塊限位移動於該穿槽內。
全文摘要
一種組裝機構,通過安裝儲存裝置,其包括基板、止擋部、載具及把手。基板包括一連接器,連接器通過連接儲存裝置。止擋部設於基板,止擋部包括第一凸肋、第二凸肋及第三凸肋,朝遠離連接器方向依序間隔排列於基板。載具以可脫離方式配置於基板,並通過承載儲存裝置,載具具有側牆,位於止擋部旁。把手包括本體、第一齒及第二齒。本體的一端樞設於側牆。第一齒及第二齒自本體的一端朝本體外延伸。當本體旋轉自進入位置朝向結合位置時,第二齒先與第三凸肋幹涉,之後第一齒與第二凸肋幹涉,使本體位於結合位置,儲存裝置連接連接器。
文檔編號G06F1/18GK103186200SQ20111045586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7日
發明者楊棨* 申請人: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