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2016楊絳的《我們仨》讀後感

2023-09-23 07:15:00

  《我們仨》是楊絳老先生於九十多歲後懷念已逝去的另二位家人作做。書中描述了她們顛沛流離的一生,但卻患難與共,相互理解與支持,同時堅守自己的信仰,沒有抱怨,積極的生活態度。下面是整理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我們仨》讀後感

  每天晚上睡覺前看上幾頁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真的是一種享受,我是從第三部分開始看的-,前兩部分我還沒看,我是個平凡的人,我只想看他們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而對於他們的生離死別我真的不忍心看,如果不是這本書,我還真的忘了錢老和圓圓離開我們已久了。

  我最衷情錢仲書夫婦的低調和博學,而錢老的幽默和楊老的平和更是讓人生敬,一本書反反覆覆看了幾遍,可是我卻無法說出我的感受,他們面對困苦時的平靜,面對榮譽時的低調,為人處事只求無悔於心,錢老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們一家人始終是樂觀的,無論困苦與榮耀,始終寵辱不驚,真是於平凡中顯出不平凡。

  對中國這個著名的家庭的親情故事,面對他們的溫暖與歡樂,滄桑與憂傷,面對書中簡單而樸白的文字,任何的評價都屬多餘,那種罕見的真情和達觀,在作者那裡是一種淡定自然,在讀者那裡卻常常禁不住潸然淚下。生活在回憶中的楊絳先生,可謂得了漢語的精髓,世入了人生的化境,讀這樣的書,真是讓人既心往之,又感慨萬千。

  看楊絳先生的書是一種享受。今天看完了全書,楊降先生的文筆真的很優美寧靜,平凡家事國家大事娓娓道 來,面對別人的陷害也看不到一絲的恨,只是泰然處之。而前面兩節,三人走失在古驛道,採用虛實相間的手法,經夢起至夢醒,一家人走散了,而一家人相聚相守相依相助的往事卻給了楊絳先生最好的回憶。錢老是名人,而楊絳先生的眼中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兒子的角色,有幸相攜至老也不枉此生了。

  篇2:《我們仨》讀後感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一句平實的話語,卻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愛與刻骨銘心的思念。現代科技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現代科技環繞中的我們,還能找到那份平淡但卻深刻地情感嗎?電話、網際網路讓我們的溝通隨時隨地沒有障礙,但人與人的內心之間卻有了越來越厚的屏障。當我們到網際網路的虛擬空間裡去尋求心理的安慰時,我們是不是忽略了身邊平淡但卻真實的情感呢?當電話、簡訊讓我們能夠便捷地傳達心意的時候,我們是少了「雲中誰寄錦書來」的苦苦追問,但同時,我們是不是也少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身後情感呢?當飛機、高速列車讓我們能毫無阻隔地飛越千山萬水,多遠的距離都不成為距離的時候,我們的心靈距離也隨之拉近了嗎?我們不再有「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的苦苦煎熬,但同時,我們還有那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銘心的思念嗎?

  現代人都在追求轟轟烈烈,想要轟轟烈烈的事業,轟轟烈烈的愛情,卻忽視了平淡中的美麗。我們以為自己有理想、有追求,每天在滾滾紅塵中為了生計和所謂的理想而奔波忙碌,但又有幾個人真正仔細地思考過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們抱怨工作不夠順利,戀人不夠浪漫,家人不夠體貼,朋友不夠理解,我們抱怨生活太枯燥乏味,但我們有沒有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尋找樂趣、體會樂趣呢?生活原本就是平淡的,但在這平淡中,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還是可以去享受其中的樂趣的,就像歌中唱到的「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

  很喜歡「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句話,但在現代這個講究個性張揚的時代,這句話早已被人們所遺忘。有自己的個性固然重要,但我還是把這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當做自己的座右銘,我希望自己所塑造的性格是淡泊寧靜、溫和內斂的。我也很相信「厚積雹」的道理。但在現在這個人心浮躁的時代裡,太多的人急功近利,又有幾人能夠靜心去積累知識、積累生活的點點滴滴?

  以下幾條為對於我自己的提示:1、問問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並努力去實現它,但絕不急功近利,一定要腳踏實地。2、修身養性,在這個人心浮躁的社會中找一個寧靜的心靈空間,培養一個淡泊寧靜的心態,溫和內斂的性格。3、廣涉博取,以期可以厚積雹。4、用心去再平淡的生活中體會點點滴滴的樂趣。5、在現代的物質社會中尋找一些非物質的東西去溫暖自己的心靈,比如親情、友情、愛情,體會並珍惜每一份平淡的情感。6、學會感動,為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而感動。7、學會去愛,愛身邊的每一個人,給他們幸福與快樂,在其中享受自己的快樂與幸福。正如海子的那首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篇3:《我們仨》讀後感

  整個假期,我把這本書讀了兩遍,每一次閱讀,穿越平淡樸素的字跡,用潺潺柔水寫成的文字,字裡行間那無言的感動,相失之後的痛楚與難過。團聚,生死離別,感情的大起大落,全部蘊藏在楊絳先生的文字中,文字敘述很簡潔,很平靜,但是我們心裡卻掀起一層又一層的波瀾和無言的感動。

  故事很簡單,普通不過的一家三口。

  第一部《我們倆老了》很簡短,就一頁。講了一個夢的故事。我記住了鍾書先生安慰楊老的那句話: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

  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仍是楊老在講給我們一個「萬裡長夢」。夢中她是一名交通員,住在客棧,往返於三地,在病中的鐘書先生和忙碌的女兒阿圓(後來也病重)之間不停地遊走奔忙,卻又無可奈何地看著他們父女倆一點一點地在她眼前消散。直至她實在不想動了,先得到女兒「回自己家裡去了」的消息,然後又看著載著鍾書先生的船變成一葉小舟,「變成了一個小點,看著看著,那小點也不見了」消失在茫茫雲海中……

  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附有很多張他們一家三口的生活照,是那種其樂融融,看了讓人很溫暖的家庭照片。有年輕時,夫妻倆在倫敦和巴黎留學時的合影;也有錢瑗的成長照片、英國留學的紀念照。最喜歡他們父女倆的合影,老先生愛說女兒像他,一樣的有著聰明的頭腦,含蓄的微笑。他們仨各自的工作照,看完也讓人感動。中國知識分子家庭的真實寫照都在這些圖片中定格了。最後兩張老倆口相互理髮的照片,拍得真好。楊先生會用電推子,鍾書先生會用剪刀。我看到這裡,才真正領會了什麼叫做相濡以沫。

  第三部一共分十六小章,用很淺顯的文字記錄了他們這個三口之家共同經歷的快樂。「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

  在這第三部裡,我印象深刻於他們夫婦二人留學期間的苦讀和自得其樂的生活。想像著兩個不嗜家務的學者是如何打理每日的柴米油鹽,他們的真實生活都在楊先生的筆下復活,讓我看到兩個抽空去探險(散步)的快活人。鍾書先生的西式早餐做得真棒,讓我也提起興趣早起為家人用自製豆漿和五分鐘白水蛋當早餐,看他們爺倆吃得心滿意足。

  讀到第七章,阿瑗兩年不見父親,看見爸爸帶回的行李放在媽媽床邊,很不放心,猜疑地監視著。晚飯後,她對爸爸發話了。

  「這是我的媽媽,你的媽媽在那邊。」她要趕爸爸走。

  鍾書很窩囊地笑說:「我倒問問你,是我先認識你媽媽,還是你先認識?」

  「自然我先認識,我一生出來就認識,你是長大了認識的。」

  -----真是絕句啊,這父女間的對話!

  還有,寫到當時有些落迫的鐘書先生「留在上海沒個可以維持生活的職業,不得依仗幾個拜門學生的束修」,卻不想在一個夏天,收到學生送來的一擔西瓜。圓圓看爸爸把西瓜分送了眾人,自己還留下許多,佩服得不得了。晚上她一本正經對爸爸說:

  「爸爸,這許多西瓜,都是你的!----我呢,是你的女兒。」

  顯然她是覺得「與有榮焉」!她的自豪逗得大家大笑。這樣聰慧的女兒,媽媽怎能不記得她吐露出的每一個音符句語?所以,當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楊先生是如何的不舍。她說:「自從生了阿圓,永遠牽心掛肚腸,以後就不用牽掛了」她嘴上這麼說,心上卻牽扯得痛!阿圓去世時,還差兩個月才滿六十。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如何摧殘著兩位體弱多病的老人……

  當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先生去世。這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讀到這裡,還能有人不動容嗎?

  最後的附錄裡,有錢瑗打算寫的她的那個版本的《我們仨》的手體本初稿(未完成),還有她在病中寫給同樣生病的父親的幾封信,寫給母親的新年賀詩,阿瑗去世前自己不能進食了,但不放心阿媽,特寫信教媽媽如何做簡易飯食……那種父女親人間的濃情和俏皮讓人感慨萬千。最後附錄三裡,收錄有女兒給爸爸的速描畫、鍾書先生給煮飯阿姨的抽象寫生實物畫……這點點滴滴碎紙片都讓楊先生視為珍寶一一收藏其間,那是屬於他們仨的寶貴財富和回憶傳記,沒有人能走進,只能在遠處觀望與唏噓……

  楊絳先生用她的樸實的文字,娓娓道來講述了「我們仨」,一生,也因為有「我們仨」,感覺並不孤獨,生活很有意義。逝者不可追,往者不可留。留在楊絳先生心裡的,是「我們仨」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這樣的回憶,有些痛楚,有些溫暖,有些感動,有些回味。再平凡不過的一個小家,因為有「我們仨」,很快樂,很溫馨。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