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熄焦裝置餘熱回收利用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1:05:30 2
本實用新型涉及煉焦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熄焦裝置餘熱回收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焦爐的熄焦方法有幹法熄焦及溼法熄焦兩種。幹法熄焦是用低溫惰性氣體冷卻紅焦的一種熄焦方法。幹法熄焦在節能、改善焦炭質量方面優於溼法熄焦,但其佔地面積大、設備結構複雜、製造難度大、維修費用高、投資大。溼法熄焦是用水噴淋紅焦,包括低水分熄焦、穩定熄焦等,將紅焦降至 100 度以下,產生的蒸氣直接排放到大氣。其特點為工藝簡單,投資省,操作、維護簡便。無論是幹法熄焦還是溼法熄焦,都會帶走紅焦的大量熱量,為了避免這些能量浪費,目前,一般是通過回收裝置將高溫水蒸氣或惰性氣體回收,再進行發電,如申請號為201310748882.5 的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為201320408213.9的實用新型專利等。
隨著煉焦技術的發展,目前出現了煤預熱煉焦技術,煤預熱煉焦是將煤先預熱至150~250℃再裝爐煉焦,具有以下優點:①提高焦爐生產能力,當煤料預熱到200℃時,由於堆比重增大,裝煤量增加8~10%,由於升溫速度加快,結焦時間縮短25~30%,使焦爐生產能力可提高35~40%;②改善焦炭質量,由於快速加熱擴大了煤料軟化時的塑性溫度區間,改善了膠質體的流動性和熱穩定性,從而提高煤料的粘結性。可多用20%左右的氣煤,而不會降低焦炭質量;③由於減少焦化廠外排廢水量,預熱煤是密封裝爐,還可減輕環境汙染。
煤一般採用加熱爐進行預熱,煤預熱時需要吸收較多的熱量,加熱爐的能耗較大,增加了煉焦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熄焦裝置餘熱回收利用系統,能夠利用溼法熄焦產生的水蒸氣對煤進行預熱,充分利用紅焦散失的熱能,同時降低預熱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熄焦裝置餘熱回收利用系統,包括回收管和蓄熱室,所述回收管與蓄熱室相連通,
還包括加熱爐,所述加熱爐的頂部設置有進煤口,所述進煤口內設置有密封蓋板,所述加熱爐的底部設置有出煤口,所述出煤口內設置有出煤門,所述出煤口的下方設置有傳送帶,所述加熱爐內部設置有攪拌器;
所述加熱爐的側壁包括內層和外層,所述內層為導熱層,外層為隔熱層,所述內層的內壁上設置有多個溫度傳感器,且內層與外層之間設置有加熱腔,所述加熱腔的頂部設置有進氣口,底部設置有出氣口,所述出氣口連接有排氣管和循環管,所述循環管上設置有單向閥且與進氣口相通,所述排氣管上設置有除塵器;
所述蓄熱室連接有加熱管,所述加熱管上設置有控制閥門,且加熱管與加熱腔的進氣口相通。
進一步地,所述除塵器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內部從下至上依次設置有吸附層、第一過濾層和第二過濾層,所述吸附層可拆卸地安裝於箱體,所述第一過濾層與吸附層之間為第一積灰腔,所述第一過濾層與第二過濾層之間為第二積灰腔,所述第一積灰腔和第二積灰腔的底部均設置有清灰門;所述吸附層的下方設置有進口,所述進口與排氣管相連,所述第二過濾層的上方設置有出口,所述出口連接有排空管。
進一步地,所述排空管通向一冷凝箱。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過濾層與第二過濾層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圓臺形的空腔。
進一步地,所述外層的底部設置有與加熱腔相通的排渣門。
進一步地,所述內層為不鏽鋼,外層包括支撐層以及包覆支撐層外表面的玻璃纖維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水熄焦時產生大量的高溫蒸氣,利用回收管將這些高溫蒸氣送入蓄熱室存儲備用。煤炭預熱時,將高溫蒸氣通入加熱腔,將熱量通過內層傳遞至加熱爐內的煤炭,同時利用攪拌器不斷地攪拌煤炭,使煤炭的受熱均勻。溫度降低後的水蒸氣部分通過排氣管排出,部分通過循環管與新通入的高溫蒸氣混合後重新進入加熱腔,以充分利用熱能。本系統,回收利用了紅焦散失的熱量,同時避免煤炭預熱時消耗其他能量,降低了預熱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示意圖。
附圖標記:1—回收管;2—蓄熱室;3—加熱爐;4—密封蓋板;5—出煤門;6—內層;7—外層;8—攪拌器;9—溫度傳感器;10—加熱腔;11—加熱管;12—控制閥門;13—排氣管;14—循環管;15—除塵器;16—排渣門;17—冷凝箱;18—箱體;19—吸附層;20—第一過濾層;21—第二過濾層;22—第一積灰腔;23—第二積灰腔;24—清灰門;25—排空管;26—傳送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熄焦裝置餘熱回收利用系統,包括回收管1和蓄熱室2,所述回收管1與蓄熱室2相連通,
還包括加熱爐3,所述加熱爐3的頂部設置有進煤口,所述進煤口內設置有密封蓋板4,所述加熱爐3的底部設置有出煤口,所述出煤口內設置有出煤門5,所述出煤口的下方設置有傳送帶26,所述加熱爐3內部設置有攪拌器8;
所述加熱爐3的側壁包括內層6和外層7,所述內層6為導熱層,外層為隔熱層,所述內層6的內壁上設置有多個溫度傳感器9,且內層6與外層7之間設置有加熱腔10,所述加熱腔10的頂部設置有進氣口,底部設置有出氣口,所述出氣口連接有排氣管13和循環管14,所述循環管14上設置有單向閥且與進氣口相通,所述排氣管13上設置有除塵器15。
所述蓄熱室2連接有加熱管11,所述加熱管11上設置有控制閥門12,且加熱管11與加熱腔10的進氣口相通。
回收管1、蓄熱室2、外層7和循環管14均採用耐熱性、隔熱性較好的材質,或者採取其他的保溫措施,以降低熱量損耗,內層6採用導熱係數高、耐腐蝕的金屬材質。由於熄焦是間斷性的,為了持續提供熱能,避免供熱間斷,設置了蓄熱室2,用於存儲每次熄焦時產生的高溫蒸氣,使用時再通過控制閥門12控制高溫蒸氣的流量,以實現持續、穩定地供熱。使用時,打開密封蓋板4,關閉出煤門5,將待預熱的煤炭通過進煤口加入加熱爐3的內部,關閉密封蓋板4,啟動控制閥門12,高溫蒸氣通過加熱管11進入加熱腔10,高溫蒸氣攜帶的熱量通過內層6傳遞至加熱爐3內的煤炭,同時啟動攪拌器8,不斷地攪拌煤炭,使煤炭受熱均勻。隨著換熱的進行,先通入的蒸氣溫度降低,運動至加熱腔10的下部,部分通過出氣口進入排氣管13,經過除塵後排空,部分經過出氣口進入循環管14,再重新進入加熱腔10,與新通入的高溫蒸氣混合後循環加熱,以提高熱量的利用率。溫度傳感器9用於檢測煤炭的溫度,當溫度達到設定值時,關閉控制閥門12,停止高溫蒸氣供給,打開出煤門5,煤炭通過傳送帶26運輸至裝煤箱。
所述除塵器15包括箱體18,所述箱體18內部從下至上依次設置有吸附層19、第一過濾層20和第二過濾層21,所述吸附層19可拆卸地安裝於箱體18,以便於檢修和更換新的吸附劑。所述第一過濾層20與吸附層19之間為第一積灰腔22,所述第一過濾層20與第二過濾層21之間為第二積灰腔23,所述第一積灰腔22和第二積灰腔23的底部均設置有清灰門24;所述吸附層19的下方設置有進口,所述進口與排氣管13相連,所述第二過濾層21的上方設置有出口,所述出口連接有排空管25。溫度降低的蒸氣進入箱體18內,蒸氣中的焦油、部分氣體被吸附層19吸收,蒸氣中的粉塵被第一過濾層20與第二過濾層21阻擋而落入第一積灰腔22和第二積灰腔23,比較潔淨的蒸氣通過排空管25排出。第一積灰腔22和第二積灰腔23中的粉塵通過清灰門24清理並收集再利用。
所述排空管25通向一冷凝箱17。蒸氣進入冷凝箱17中,隨著溫度的降低,蒸氣不斷液化,得到大量的體態水並存儲在冷凝箱17中,可再次用於熄焦,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避免浪費。
所述第一過濾層20與第二過濾層21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圓臺形的空腔。這種結構增加了第一過濾層20與第二過濾層21的過濾面積,有利於提高過濾效率。
為了降低熱量損耗,本實用新型先利用了餘熱再進行除塵,高溫蒸氣攜帶的部分粉塵會停留在加熱腔10中,因此,所述外層7的底部設置有與加熱腔10相通的排渣門16。每隔一段時間後,可通過排渣門16清理加熱腔10底部的粉塵。
所述內層6為不鏽鋼,外層7包括支撐層以及包覆支撐層外表面的玻璃纖維層。不鏽鋼強度高,且抗腐蝕性能好,支撐層也可採用不鏽鋼,提高外層7的整體強度,玻璃纖維層起隔熱的作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