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2023-09-23 03:46:45 1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裡面有許多的小故事記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文明。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我讀了這本書很受啟發,懂得了很多道理,學到了很多知識。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精神家園指的是人們精神生活,精神支柱,精神動力和精神信仰的總和。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依託、共同傳承、共同發揚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的總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財富。正因為有了中華傳統文化所營造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才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和發展狀大有了豐厚的精神滋養。
為了把握文化根脈,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築美好的精神家園,國家天下的興盛與衰敗,是每一個老百姓義不容辭的責任。
青少年要以祖國的繁榮為最大的光榮,以國家的衰敗為最大的恥辱,增強囯家的認同,培養愛國的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做一個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中國人。
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古人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為學之要貴在勤奮,貴在鑽研,貴在有恆。小學階段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搓,有浩瀚的書籍引路,可以心無騖求知問學。
同學們勤於學習,敏於求知,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
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偉大貢獻,也是世界文明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感到自豪!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要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篇2: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中國一個偉大而繁榮富強的國家,一個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的古國,它是全世界各種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而沒有中斷的文明大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滋養著我們民族的靈魂,成為支撐民族團結奮鬥發展繁榮的精神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不但有許多著名學者為我們留下的光輝的著作,智慧的結晶,而且深入到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有許多傑出的歷史學家。從小我就聽媽媽給我講司馬遷的故事,今天在這本書中,我再次看到了他。司馬遷我國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繼承父業,著述歷史,用畢生的經歷寫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史記》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炎帝時期,到漢武帝初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它規模宏大,體制完備,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多字,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甚至醫學,佔卜等方面,幾乎囊括了整個歷史時期社會活動的全部內容,是一部百科全書的鴻篇巨製,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為了完成《史記》,司馬遷走出家門遊歷四方。他遊歷了大江南北,到過長城,渡過黃河,登過泰山,經過長江,一路上採訪民間傳說,考察文物古蹟,搜集歷史資料,這些活動使他獲得了大量史籍上沒有的史料。
正在司馬遷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原來,他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宮刑。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幾次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他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了心底,重新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筒,在上面了寫下了一行有一行工整的文字。
就這樣,司馬遷發奮寫作,終於完成了一部輝煌巨著《史記》。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這是司馬遷的人生觀,他認為自己的死不過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就是這種信念,使他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了宮刑,遭受了冷落,但他卻在史書中有權評價每一位帝王將相,他在史書中,自己就是統治者。
在司馬遷的眼裡,自己只不過是個刑餘之人,可在我眼裡,他是個大人物,因為他是個敢於指責黃帝的人,他是個大丈夫,因為他可以忍辱負重,他是個聖人,因為他給後世留下了《史記》
真正的大人物,並不是大權大貴之人,而是那些有作為、有事業、有理想,可以忍辱負重,可以看破生死名利的人,司馬遷坎坷的一生,是大人物的寫照,生活上的成功並不在於權貴,而是在於一顆有作為、有事業、有理想、看破名利的心。
讀了這本書後,我懂得了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依託,共同傳承,共同發揚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的總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活和發展的精神財富。
篇3: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今天我讀完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我知道了:當今的少年兒童應當要將中華文化的精髓化作自己的思想,指導自己的行動,弘揚時代精神,緊跟時代步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我知道了: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總匯,是漢民族同兄弟民族在不斷融合中共同創造的寶貴財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我知道了:從諸子百家到四大發明,從四大名著到數學醫學,從書法繪畫到建築水利,無不閃耀著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我知道了,孔子、老子、屈原、司馬遷、李白、蘇軾、關漢卿、曹雪芹······他們用不朽的名篇在史冊上寫下了閃光的名字。而在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孔子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開創了私人講學的先河。孔子有弟子3000人,其中優秀弟子72人。他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晚年修訂了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這是孔子的簡介,從這兒就可以看出孔聖人的偉大。然而,他真正讓我崇拜的地方在於他不在乎冉雍家境貧寒,接受他,還讓弟子們改變對冉雍的看法,讓冉雍愉快的學習,而冉雍也不負重望成為了「孔門十哲」之一。
「至聖先師」孔子令我們崇拜,所以,我們要學會做一個像孔子一樣的人,即名聲遠揚,又不會歧視那些弱小的人,只有這樣,中華傳統美德才能傳下去。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沉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依託、共同傳承、共同發揚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的總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財富。正因為有了中華傳統文化所營造的民族共同擁有的精神家園,才使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和發展壯大有了豐厚的精神滋養。這本書讀完了,複雜的心情化為了一句話: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